身殘志堅 「硬漢」徐榮繼: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

身殘志堅 “硬漢”徐榮繼: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

徐榮繼在自己的養殖場餵雞。

天氣炎熱,周圍鄰居們養殖的雞鴨怎麼樣了?養殖技術有沒有完全掌握?……隨著養殖規模越來越大,成都高新區蘆葭鎮翻水村的徐榮繼成了大忙人。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徐榮繼一直都很忙,不同的是,從前是在忙著自己脫貧,如今則是忙著帶村民致富。

今年5月,徐榮繼將貸款創業的5萬元還給了銀行,成功脫貧致富的他接下來的計劃是繼續擴大自己的養雞場規模,還想加入蘆葭鎮組織的“四好巡迴宣講團”,用自己的脫貧致富經歷來激勵鄉親們——從貧困戶到脫貧戶,再到致富帶頭人,徐榮繼在用勤勞改變人生、讓自己“口袋”和“腦袋”富起來的同時,還努力引導周圍貧困群眾實現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

在創業中重拾希望 成功脫貧

如今,“小徐養雞場”已遠近聞名,徐榮繼身殘志堅、勤勞致富的事蹟也廣為人知。而在此之前,他曾經歷了突患重病導致殘疾、創業失敗等重重困難。

10年前,徐榮繼突發腦溢血導致右半身癱瘓、右手重度殘疾,連年的治療費用,讓他花光了家裡所有積蓄,債臺高築。為了脫離貧困、改善生活,徐榮繼養好身體後決定自主創業,在朋友的介紹下開始養雞。

“從來沒養過雞,剛養沒多久,雞就因病毒感染、天氣寒冷等原因死了一半。”徐榮繼回憶,養殖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難,但他沒有氣餒、沒有放棄,而是認真總結教訓,反思自己技術上的不足。為了解決養殖中遇到的問題,他買來大量專業書籍和電腦,自學養雞知識,還多次到距離翻水村35公里的養殖場學習專業養殖技術。

通過自己的努力,徐榮繼的養殖技術進步飛速,對養雞開始從陌生到熟悉,從熟練到精通,雞場的運營也漸漸步入正軌。

此後,他又開始多渠道開拓市場,利用果園發展綠色養殖、複合養殖。“雞在果園內啄食果樹害蟲,既可以降低治蟲成本,又可以節省飼料,改善雞蛋、雞肉的品質和風味。”徐榮繼告訴記者,利用樹林果地進行配套養雞,為他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收益,他的收入從最開始的每年2000元逐年遞增,目前年收入已達3萬元。

在幫扶中鳳凰涅槃 帶動致富

2017年,隨著國家扶貧戰略的實施,成都高新區高度重視扶貧工作,始終堅持以“頭等大事”組織扶貧,落實“四級幫扶體系”。徐榮繼所在的鎮、村幫扶幹部深入瞭解了他的具體困難、致貧原因和他發展的決心後,為其“量身定做”了幫扶計劃,併購買了雞苗送到他家中。2017年5月,蘆葭鎮黨委政府以及村委班子積極為徐榮繼爭取了農村信用社小額無息貸款5萬元,用於壯大他的養雞產業。此後,徐榮繼將養雞場規模逐步擴大到4畝,雞數量增加到3000只左右,鴨子數量在2000只左右。

聽說徐榮繼養雞養得好,不少貧困戶紛紛前來參觀學習。“我們都是殘疾人,他能養好雞、能賺錢、能致富,我也想跟著他一起養,養活自己,減輕家庭負擔。”隔壁村同是貧困戶的黃大娘告訴記者。黃大娘剛開始養的時候也存在技術問題,徐榮繼得知後趕到黃大娘家中,對雞進行檢查,並帶雞仔去打疫苗防疫;黃大娘不識字,他就照著書一字一句地為黃大娘耐心解釋,還把自己總結的經驗傾囊相授……在他的幫助下,黃大娘養的雞從20只增加到300只,收入已遠遠超過貧困線。

僅半年時間,徐榮繼的事蹟便口口相傳,在相鄰幾個村家喻戶曉。此後,他又帶動周邊22戶貧困戶搞起了養殖,與鄉親們分享科學養殖經驗,用辛勤勞動脫貧。

“一個被人們認為是受社會救濟的殘疾人,用堅定的信念奏響了華彩的人生樂章!這位硬漢以充盈的生命、倔強的脊樑、燃火的激情,成為創業的弄潮兒、脫貧的先頭兵。”一位蘆葭鎮當地的文化人這樣評價徐榮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