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根雕行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河南省濟源市大驛村楊莊,一個偏僻又安靜的小山村,這裡民風淳樸,人們生活安逸純潔。今天的主人公楊剛就出生在這裡。

談到怎麼最開始怎麼接觸的雕刻,他給我們講了一個很有趣的小故事。

他自小酷愛藝術,小學時喜歡捏泥人,每天手上身上都是泥巴。初中的時候偷拿粉筆做雕刻大致是他第一次接觸這項技藝,小小的粉筆,被他雕成各種各樣的形狀。他最喜歡繪畫課,曾經多次在繪畫及其它小手工藝曾多次受到老師嘉獎 。他的父親兒時也曾接觸學習過畫畫,但由於當時家裡經濟並不富裕,所以未能接觸系統的學習,未能實現夢想。所以也可能是有一部分原因想讓楊剛代替他完成心願。

為根雕行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一次很偶然的機會,與人談起鄭州有一所玉雕學校,父親旁敲側擊的試探他,“你喜不喜歡雕刻?”他很迅速的回答“喜歡!”父親在茶几上給他擺了一個暖水瓶 一個酒壺 和幾個杯子讓我現場速寫 ,他完成後得到了父親的認可和讚賞。見他有天賦,又很喜歡,父親決定支持他,託人打聽,送他上了玉雕學校,從此他便開始了他的雕刻學習之路。

2002年他在接觸了泥塑,玉雕,水泥雕後,他最終選擇了木雕專業製作浮雕,透雕,以及雕花。由於學習木雕沒有專業老師,大多靠的是自己琢磨,由於工作需要,2007年有機會到北京實習,他開始製作玉雕底座為主。2009年他回母校一直到2015年10月。

在此期間他也曾受到過挫折,首先,在學習的過程中,他感到自己的水平沒有持續的進步,就像自己被框架罩住。這讓他在作品上很難準確的表達自己想表達的東西。其次,他是真的喜歡這一行業,不想把它純粹的作為賺錢的東西,因此在人生追求與現實利益之間他一度迷茫。

為根雕行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他最終決定換一個環境,回老家發展。回到老家,他在木雕的基礎上又接觸了根雕。在他眼裡木雕和根雕的區別很大,從設計到表現手法都有所不同,他說,木雕上有句俗話叫“朽木不可雕也”而根雕則是“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這對他又是一種考驗,他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創作能力,提高創作理念。2017年拜師在中國根藝大師周文龍門下是他人生中的一次轉機,他開始進一步學習根雕木藝等專業知識,對於根雕木藝他又有了一種新的認識 ,從喜歡變得敬畏。他說,好的作品是要融入我國的“精氣神”“真善美”,要通過我們手中的根雕作品最終是要表達和傳播中國的傳統文化。

談及自己的經歷,楊剛感慨萬千,在成功當選河南省工藝美術學會根雕木藝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後,他決定投身於根雕人才的培養,決心為根雕行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