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法國奪冠華帝退款僅爲7900萬,爲何華帝經銷商還要跑路?

世界盃法國奪冠華帝退款僅為7900萬,為何華帝經銷商還要跑路?

7月16日凌晨,法國隊4:2擊敗克羅地亞隊,奪得世界盃冠軍。但在中國,刷爆朋友圈卻是華帝。世界盃期間,華帝的“法國隊奪冠,華帝退全款”活動,讓很多人都記住了它。而法國奪冠後,人們在讚歎華帝眼光獨到之餘,更迫不及待的想看華帝如何兌現這個承諾。

16日上午,華帝果斷啟動了“退全款”活動,並在天貓等平臺發出退款流程公示。其“退全款”的條件是,在2018年6月1日0時至7月3日22時期間購買華帝“奪冠套餐”的消費者。但是,有些客戶在購買華帝產品時並沒有選擇“奪冠套餐”,因此華帝要退全款那些客戶並非全部客戶,僅是其中的一部分客戶。

根據華帝公司7月4日披露的信息,“奪冠退全款”指定產品線上渠道的終端零售額預計約為2900萬元,線下渠道約為5000萬元,總額為7900萬元。而經初步統計,活動期間線下渠道總零售額預計約為7億元以上,同比增長20%左右;線上渠道總零售額預計約為3億元以上,同比增長30%以上。

也就是說,華帝用7900萬元的活動成本,搞定了10億元以上銷售。所以,大家擔心的“法國隊奪冠會不會讓華帝賠慘”這個問題就變的多餘,倒是華帝用這一句話成功讓全國人民記住了它。

而華帝的線上指定退全款產品,亦不是直接退現金,而是以各平臺購物卡形式退款。例如,天貓消費者可以獲得天貓超市卡,又稱貓超卡,有效期三年,可以在天貓超市購物,直接抵扣貨款,無使用門檻。這等同於再次進行促銷,從華帝到各平臺再到用戶都自得欣喜。

世界盃法國奪冠華帝退款僅為7900萬,為何華帝經銷商還要跑路?

1

但讓大家重點關注看華帝如何退款的,還有另外一個事件,那就是發生世界盃期間華帝京津經銷商失聯事件。此事件的發生,讓華帝的“奪冠退全款”活動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很多人猜測是營銷方案中讓經銷商兌付線下渠道“退全款”活動,“嚇跑”了經銷商。更有媒體報道,或是公司為銷售增長而要求客戶壓貨。

事實上,華帝在北京和天津兩地的一級經銷商,其實際控制人都是王偉。而王偉失聯十餘天,與欠下大量債務有關。6月21日,王偉給華帝股份有限公司寫信寫道:因為庫存大量積壓,並欠下大量債務,已無法承受壓力。

世界盃法國奪冠華帝退款僅為7900萬,為何華帝經銷商還要跑路?

此消息曝光後,影響甚大,一度讓華帝股價一路下跌。7月2日,華帝發佈公告澄清:王偉與上市公司之間沒有產權關係,該客戶不是公司的子公司。並表示,該事件是獨立個體事件,該客戶長期過多依賴公司一攬子銷售政策等傾斜優惠政策發展,2017年起公司規範銷售政策,取消一攬子特殊銷售政策,統一全國客戶提貨價,該客戶不能有效跟隨公司經營戰略的轉型,未能及時調整市場策略,導致經營壓力巨大。

但現在看來,如果不是因為“王偉失聯”事件,外界不會對華帝有這麼多猜測,更不會如此關注華帝的後續。在經銷商跑路的情況下,若法國真的奪冠了,華帝還能不能退款?大眾第這個問題的關注,以致超過了世界盃比賽本身。甚至,某種程度上失聯事件很像一場精心的策劃,在關鍵時間節點推動了“奪冠退全款”活動的進一步發酵,成為全民熱追的事件。不管是華帝策劃還是王偉真心跑路,此事件的確成為了活動的神助攻。

2

而真實情況,表明這應該不是策劃。媒體是在天津一家醫院找到劉偉的,他正在休養,看來天津華帝的關門停工對他打擊卻是不小。但打擊更大的,應該是超過億元的債務。何來這麼多欠債?

據瞭解,王偉曾參與華帝股份新任董事長潘葉江上任初主推的華帝櫥櫃項目,但此項目經營狀況並不好,導致王偉虧損2000萬元左右。除此之外,京津華帝公司還有以下債務:

京津華帝公司曾在1年半內,向珠海中信銀行和南粵銀行借款4100多萬元;

向蘇寧金融貸款460萬元;

向京津員工中籌資2000萬元左右;

在華帝股份方面的7000萬元賒賬;

對於這7000萬賒賬,有媒體報道是王偉在當時已經有很大庫存的情況下,又賒賬進了這些貨,據說是因為迎合華帝股份之舉。迎合華帝股份之舉,又從何談起?

3

世界盃法國奪冠華帝退款僅為7900萬,為何華帝經銷商還要跑路?

這還得從華帝幾年前的“內鬥”說起。原來,華帝自1992年創辦開始,一直都是“七君子”主政。但自2012其通過股權運作,七君子之一潘權枝的兒子潘葉江出任副董事長,由潘氏家族支持。2014年,潘葉江成為華帝實際控制人。2012年到2016年,是華帝內亂的4年,換屆奪權引發的內鬥,使得華帝內部人事震盪、政策變動,侵犯了下游經銷商利益。

在潘葉江奪權的關鍵時刻,出於念舊以及多重利益考慮,包括王偉在內的區域經銷商大佬組成“華帝利益共同體”,竟然站在了七君子“老派”一邊,兩度公開發聲,要求調整營銷策略。但最終,潘葉江在2016年成為華帝核心。

為了在銷售渠道方面穩住陣腳,潘葉江答應重建“利益共同體”,所表現出來的誠意就是,讓珠海華創投參與定增,共享利益。只是,截至2018年一季度,華帝的十大股東中,也沒見到珠海華創投的身影。也就是說,華帝的股權結構中,並沒有接納珠海華創投。

資料顯示,珠海華創投為合夥制企業,前三大出資人為京津區域的王偉、廣州區域的陳樹文、德陽區域的劉思楊,分別出資520萬,佔比5.2%。

顯然,王偉就是珠海華創投的核心。前文所述王偉“因為迎合華帝股份之舉”而欠下的7000萬賒賬,應該就是因此導致的。

4

世界盃法國奪冠華帝退款僅為7900萬,為何華帝經銷商還要跑路?

寫到了這裡,有些為王偉的做法感到不值。暫且不說這7000萬賒賬是不是個套,其實在少帥潘葉江坐穩江山以後,經銷商們就應轉了矛頭,緩和自身與華帝的關係了,畢竟大家還是要靠著華帝來吃飯的。既然要通過華帝“吃飯”,就要深度綁定華帝,做真正的“利益共同體”。

但那個企業都有權利與管理的更替,經銷商要做的是與每一任企業掌舵人處好關係,才能從企業得到更多的利益。賣好貨,掙好錢,企業的哪一朝天子都說不出你的不是。

王偉的錯誤就在於站錯了隊,在華帝內鬥的時候,經銷商們結成的“利益共同體”站隊“老派”一隊,就已經給了潘葉江不好的印象。在潘奪權之時,這些經銷商不但沒有給予支持,反而在關鍵時刻踹了一腳,任誰也會感到不舒服。這些經銷商憑藉著其強渠道的議價能力,脅迫企業管理者去做事與願違的事情,自然是沒有什麼好果子吃。

而幾個經銷商妄圖去影響企業內部架構,幫助某些勢力去爭權,也是犯了企業經營大忌。從王偉與“老派”的關係,以及經銷商大佬後來成立的珠海華創投,也能看出王偉已經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估計潘葉江早就想把這些代理換了,只是沒做的這麼極端,而是通過發力電商渠道令銷售體系扁平化來解決這個問題,算是緩和了很多。

事實上,即便華帝京津經銷商王偉沒有鉅額債務,按照其之前要挾華帝總部的做法,怕是後面潘葉江也不能對其委以重任了。

作為一個經銷商,不去好好做銷售,反而參與到企業內鬥之中,最後換來這樣的結局。這到底是生意上的失利,還是是人性上的悲哀呢?

且聽大家評說。

【王吉偉,商業模式評論人,專欄作者,關注TMT與IOT,專注互聯網+及企業轉型研究。微信公號:王吉偉(jiwei11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