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科診斷|如果「白鹿村」沒有拆——陳仁科隔空策劃南長益古村

仁科诊断|如果“白鹿村”没有拆——陈仁科隔空策划南长益古村

歷史不能復原,文化不能複製。當拆除後重新組合的“新白鹿村”已無力為“白鹿原”文化代言的時候,我們得出一個結論:沒有鄉村環境與氛圍的烘托,鄉土文化就失去母體的滋養,就會逐漸萎縮、乾枯,乃至消亡……

在痛惜南長益”白鹿村”被拆的同時,陳仁科老師也在思考,如果“白鹿村”不拆,而是通過精心策劃和設計,它將擁有一個怎樣的未來呢?請看陳仁科老師精彩的隔空診斷。

“白鹿原”文化現象的傳播是以陳忠實的小說《白鹿原》為開端,電影、電視劇的先後播映為其推波助瀾,被廣大讀者和觀眾所熟知。

陝西合陽縣南長益村本身就具有旅遊開發的硬件潛質——有保存得近乎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群,雖然被村民棄之不用,但它並沒有垮塌,經過修復,完全可以開發利用。巧合的是,這個坐落在渭北黃土塬上的古老村落,其地形地貌與小說《白鹿原》中描寫的白鹿村暗合,被《白鹿原》攝影組一眼相中,作為電影的主要取景地,並在這裡加蓋了白家、鹿家大院、戲臺、祠堂等仿古建築,翻修了村子裡一些破損的老民宅,為這個乾枯得沒有人氣的村落注入了文化的“還魂丹”。更為難得的是,南長益村有許多村民都曾參與了電影《白鹿原》的拍攝,有的還扮演了比較“重要”的角色。

仁科诊断|如果“白鹿村”没有拆——陈仁科隔空策划南长益古村

本來,電影《白鹿原》攝製組與南長益村簽定了一項協議:電影拍完後,攝製組所修建的建築一律留給村裡做旅遊開發用。南長益村在“形”似的基礎上,被電影“神”筆一點,若再加上人氣的聚集,那麼,一個活生生、熱滾滾的“白鹿村”就會穿越時空展現在人們眼前。

可惜的是,一個原本有著優秀開發潛質的美麗鄉村卻胎死腹中。因為某些“長官”的個人意志,要把“白鹿村”搬到西安去,於是舊磚、舊瓦、相窗、舊椽……全部拆走,拆得南長益村一片狼籍。而重建的“白鹿村”呢,除了一些新建的“老式宅院”,剩下的就是赤裸裸的“吃與喝,購與GO”,遊客興致勃勃而去,滿腔憤恨而回。因為,歷史不能復原,文化不能複製,南長益村的古建築群與壯美雄奇的黃土高原渾然融為一體,這是“新白鹿村”永遠都無法“重建”出來的。

仁科诊断|如果“白鹿村”没有拆——陈仁科隔空策划南长益古村

捶足頓胸、嗟訝感嘆之餘,我們不妨做個假設:如果“白鹿村”未被拆除,藉助《白鹿原》小說、電影、電視劇的傳播,相信風頭絕不會比“喬家大院”差。當下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紅透大江南北,南長益村保留完好的古建築群落、傳承千百年的秦漢民風民俗,以及電影攝製組再建的“白鹿村”,一定會成為遊客到此一遊,到此一照的最佳目的地,但是,也僅僅是“到此一遊,到此一照”而已。

我寫本文的目的,當然不僅僅是痛惜“白鹿村”被拆,我最根本的目的是:如果我手上有這麼一個原始古村落,我該怎麼把它的美麗演繹成讓人“來了還想再來,來了不想再走”的樂土?

再好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如果沒有經過精心的頂層設計,那不過是一片歷史遺留下來的風景,除了懷古追思、憑弔瞻仰,至多也就是“文化人”寫生的樣本。所以必須對文化和資源進行重組和重塑

發現資源需要智慧,表達資源需要情懷。

仁科诊断|如果“白鹿村”没有拆——陈仁科隔空策划南长益古村

1

南長益村應怎麼做?

我們可以為“白鹿村”的旅遊開發做個初步設計:鎖定“迴歸與體驗”這個主題,以“白鹿原文化”為核心,以黃土高坡上的民風民俗民情為載體,回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黃土塬上那份純真質樸的鄉愁與記憶,在喧囂的現代都市包圍圈中營造一個集旅遊觀光、考察講學、藝術創作、民俗體驗、文藝演出為一體的陝西美麗鄉村。

無論是文化旅遊、特色小鎮,還是美麗鄉村,要想活下來,火起來,必須先解決幾個基本問題。

仁科诊断|如果“白鹿村”没有拆——陈仁科隔空策划南长益古村

一、凝聚人氣。我早就強調過,沒有人氣就什麼都不是,沒有人氣就什麼都沒有!吸引人氣最基礎的條件是資源,包括自然資源、文化資源、社會資源等。

自然資源:南長益村的自然環境與小說《白鹿原》中描寫的“白鹿村”的地形地貌相似。這裡地勢險峻,三面環溝,只有西面一條路供人進出。蒼蒼莽莽的黃土高原閃爍著靈性的光輝,裸露的黃土嘶吼著原始的野性,一座寧靜而雅緻的古村落就掩映在斑駁的蔥鬱之中。

文化資源:陝西人引以為傲的當代著名作家陳忠實和獲得第四屆矛盾文學獎的小說《白鹿原》,有著非凡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南長益村民風醇厚,青磚瓦房的小四合院沿巷一字排開,整齊有序。這些老房子大多建於上個世紀20年代以前,有的據說已有上百年曆史。這不是一處、兩處零星的古建築,而是一個群體,一個村落。那重簷上雕刻細膩的花鳥獸圖案,巍峨的木質斗拱,精緻的磚雕牌坊,牆上透著殘破與滄桑的壁畫無不向我們訴說著歷史的風雲與變幻。這樣的精美的古建築群在黃土高原上不多見。

社會資源:近50萬字的《白鹿原》歷時4年於1992年完稿,出版後在中國文壇引起強烈反響,被譽為“史詩性作品”,擁有廣泛的讀者群和受眾,尤其是陝西人,更有一個故土情懷寄予其中。另外,南長益村有20多名村民參與了電影《白鹿原》的拍攝,有的還扮演了比較“重要”的角色,這也是不可取代的優勢。

然而,光有獨特的資源優勢還不夠,無論是小鎮,還是鄉村,沒有文化就是一具沒有生命的殭屍,沒有文化,再好的資源也會捨棄。遊人來到南長益村更想看到、體驗到的是黃土高原上那份純樸的鄉土風情,如果丟掉了這個核心點,南長益村也“活”不了多久。要想走得更長遠,南長益村應多在“文化迴歸”上多做文章。

二、文化迴歸。重塑“白鹿原”品牌,首先要讓鄉土文化迴歸本位,讓鄉土文化迴歸鄉村,迴歸煙火氣息。鄉村是鄉土文化的載體,沒有鄉村環境與氛圍的烘托,鄉土文化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失去了滋養,文化自然就會萎縮、乾枯,乃至消亡。

這也是拆掉“白鹿村”最大的失策之處。

仁科诊断|如果“白鹿村”没有拆——陈仁科隔空策划南长益古村

南長益村要實現文化的迴歸,首先要從鄉村日常生活、自然生態、秩序功能、人文環境等方面下功夫,先對村容村貌進行還原,各類建築、房屋、街道等都是現成的,只是在一些細節上要做修復與完善。如:修復某些殘損的建築部件,將街道、房至、傢俱、生活用品等收拾停當,達到人居的條件。當電影中古色古香的場景出現在遊客眼前時,會讓他們大有穿越時空之感,既感到新鮮,又感到神秘,遊興也會大增。

環境與場景恢復了,更重要的是維持原汁原味的生活常態,保持炊煙常起,雞犬常聞。沒有了煙火味,沒有了人情味,充其量跟各地的“電影城”一樣,白天熙攘攘,晚上人空絕。所以,要凝聚人氣,至少要組織大部分村民回到老宅中生活,把村子還原成電影《白鹿村》中富有人氣和煙火味的小村莊,將過去黃土高原上鄉村純樸的生活氣息展示給遊人。

民風的醇厚和質樸體現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南長益村村民可以通過旅遊“服務”這個窗口,將黃土高原人坦誠率真、粗獷耿直、勤勞豪爽、善良厚朴的優秀品質展示給遊人,這才是遊客想看到的真正的鄉土風情,這才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

2

南長益村能做什麼?

夕陽西下,餘暉在黃土塬的映襯下變得越發金黃。白鹿村裡一片寧靜,炊煙悄然而起,一處,兩處,嫋娜地向上升騰,偶爾傳來幾聲犬吠和牛的哞語。塬的那一頭,從地頭勞作的人們扛著鋤頭,帶著農具,有說有笑地走在回村的路上……

這不是電影中的鏡頭,這是南長益村發揮村民演員的優勢進行“情景再現”的創意表達。試想,當遊客進入“白鹿村”看到這樣的場景時,會是一個什麼樣的體驗與感受。

仁科诊断|如果“白鹿村”没有拆——陈仁科隔空策划南长益古村

創新表達。再好的資源如果不能充分表達,不過就是僅供人們觀賞的一片風光,很難留住隨意的腳步。南長益村有自已的優勢,但是在表達方式上一定要有所創新,或重新規劃,或修改,或融合,或提升,或完全創造。表達的關鍵問題是與人的情感發生關聯

,讓人會心一笑、有所感悟,產生共鳴,或者讓人觸景生情,心生感動。

南長益村有羊肉糊餑、踅面、黑烏鯉、辣子豆腐等特色小吃。既便是簡簡單單的吃,也要想著法子吃出趣味、吃出體驗、吃出情感來。可以將“吃”與“情景再現”嫁接起來,進行重新創意,根據遊客需要設計成不同的場景:如過生日、祝壽、慶賀等等,在“白家大院”或者“鹿子麟家”擺上幾桌地道的流水席,由村裡德高望眾的長者主持,參與過電影《白鹿原》演出的村民穿著戲裝為客人服務。這樣的場景既別開生面,又讓人倍感親切。

還可以設計一些小細節,如:讓遊客蹲著吃一回辣子面,體驗一把坐牛車的癮,感受一下拉風箱的滋味,這些體驗會與有類似生活經歷的遊客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只有感動才會體會深刻,遊客才會記住這個地方,才會真正獲得他們的好感和認同。

村裡還可以組建一個“影友協會”,以參加過《白鹿原》演出的村民為班底,一可以根據電影《白鹿原》中的某段劇情,還原故事情節,讓旅客領略另一個版本的“白鹿原”;二可以自創故事情節,自編自導自演,用“本色演出”來演繹鄉村生活的各個層面,故事情節可以涵蓋愛情、婚姻、家庭、生活、社交等多層面,只要格調清新,具有正能量,感染人的好故事都可以搬上“戲臺”,作為南長益村一項有特色的文化節目來展示。

仁科诊断|如果“白鹿村”没有拆——陈仁科隔空策划南长益古村

體驗是文化旅遊的核心。南長益村有馬王廟和藥王廟兩座廟宇,可以根據不同時間安排祭祀活動(馬王廟祭祀時間為農曆三月三日至九日,藥王廟祭祀時間是農曆四月二十八日和農曆十月十五日),讓遊客體驗一回傳統習俗的莊嚴感和儀式感。晚上,遊人自帶板凳,前往村中廣場的老戲臺前觀看秦腔、皮影等民間藝術團體的演出,或者觀看一場老電影,重新體驗一回舊時的情懷。演出或放映結束,遊客回到下榻的老式民居,再體驗一回“睡土炕”的感受,這種

“家庭旅館”式的住宿模式既宜居,又宜旅,讓人耳目一新,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催動著人們去體驗、去親歷、去感知。

在引入產業上,南長益村裡可以與電影、文學、攝影、建築等專業院校和團體合作,成立各類培訓基地。比如電影基地,既可以為學生提供表演的環境和空間,又可以通過交流學習,提高南長益村業餘影友的表演技巧和水平。

攝影方面,可以組織“攝影採風團”,邀請國內著名攝影師和各地攝影愛好者到南長益村考察採風,通過他們的鏡頭將這裡的自然風貌、文物古蹟、人文生態等對外廣為傳播,提高南長益村的知名度,擴大文化品牌的影響力;還可以成立“白鹿村婚紗攝影基地”,讓這裡的古樸風貌與現代元素融合,煥發新的生機。

仁科诊断|如果“白鹿村”没有拆——陈仁科隔空策划南长益古村

傳統古村落開發是一項巨大的文化工程,南長益村2014年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希望像南長益村這樣的村落在社會力量的廣泛扶持下都能綻放出奇異的光彩。

小鎮實戰讀本

中旗戰略諮詢·核心文章

最新分享:

仁科診斷:

仁科考察:

仁科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