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科專論|小鎮商業到底怎麼活?

仁科专论|小镇商业到底怎么活?

2016年是特色小鎮的啟蒙年, 2017年無疑是研發年,各地的特色小鎮蜂擁而上,特色小鎮由淺水區逐步走向深水區探索發展。進入2018年,特色小鎮迎來了實戰年,這將是由戰略規劃向落地實踐推進的關鍵一年。

隨著特色小鎮的浪潮逐漸褪去,越來越多的失敗案例湧現。成都龍潭水鄉因為商業思路老套,沒有自己的商業特色和亮點,無法留住人心而走向死亡。陝西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原本藉著“白鹿原”小說和影視劇的名氣擁有一手好牌,卻缺乏對民俗的挖掘和創新,把民俗村變成了小吃村,缺乏與遊客的互動和參與,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從門庭若市變為了門可羅雀。常州楊橋古鎮雖然保留了古鎮的古色古香,但是缺乏商業產業和推廣,缺少人氣,最終也不得不以失敗告終。

看著一批又一批的小鎮死亡,於是大家開始認真思考小鎮的運營,其中小鎮商業便成為了諸多小鎮開發商和運營商重點關心的問題之一。那特色小鎮到底該怎麼活?怎麼火呢?

1、小鎮商業首先要明確小鎮的產業定位。對於不同產業定位,小鎮的商業化程度不同,也影響著小鎮的商業業態。對於文旅小鎮本身就相對依賴於旅遊業,所以其商業設置應該以滿足遊客需求為主;對於西湖藝創小鎮等文創類特色小鎮而言,過度的商業化可能會影響整個小鎮的文化和創意氛圍;而對於雲棲小鎮等這一類專業性較強的小鎮而言,商業主要是為當地的創業者、員工及居民服務,對於遊客需求的關注度相對較弱。

仁科专论|小镇商业到底怎么活?

2、商業也要“特”。大多數遊客常年生活在城市之中,對於普通大城市購物中心和商業街區的業態及品牌早已瞭然於胸。如若他們來到小鎮,發現小鎮的商業也是一模一樣,毫無新意,必然會失去興趣。所以,特色小鎮的商業也一定不能脫離“特色”二字。最好的“特色”就是結合本地資源或者文化,開發獨此一家的商品。比如,四川大涼山彝族的漆器、彝繡就完全可以開發成藝術品和禮品,將非物質保護遺產有選擇的“商業化”,不僅給當地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產業基礎,同時對遊客的吸附力和小鎮品牌宣傳都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小鎮的商家應以本地特色經營商家為主,全國品牌連鎖商家為輔,給遊客留下更深的當地特色和人文風情的記憶。

仁科专论|小镇商业到底怎么活?

3、拒絕純商業,既是商業也是景點。特色小鎮的商業設施除了承擔吃住購等基本功能,還承擔著文化展示、互動交流、遊覽體驗等複合的功能。將商品的生產過程進行展示,讓遊客在購買之前有更多的觀賞體驗,必將增強遊客的購買慾望。印尼的貓屎咖啡小鎮,詳細的展示了貓屎咖啡從選豆、喂豆、貓排、炒豆的全過程,讓遊客明白貓屎咖啡為什麼珍貴。同時又培訓了咖啡的基礎知識,到訪遊客無不大包小包購買。再如重慶磁器口,張飛燈影牛肉、江津米花糖等很多商家直接在商鋪門口加工生產,遊客拿著相機排著長隊,與其說是在購買,不如說是在觀賞一道道獨特的風景。當每一個店鋪都變成風景點,都是文化體驗點,商鋪的純粹的商業功能會逐漸弱化,旅遊價值和文化價值逐步凸顯,遊客便能在閒逛中產生消費慾望,在歡樂中產生消費行為。

仁科专论|小镇商业到底怎么活?

4、為商品注入文化因子。小鎮商業的主要消費者是遊客,其主要特徵是休閒消費,注重的是體驗感受,而體驗感受最能引發情感關聯的就是文化。將小鎮商品與文化進行嫁接,使商品不僅與人的需求產生聯繫,更重要與人的情感產生關聯,使得商品兼具實用性和藝術性,其價值是商業與文化價值的疊加。比如,同樣一雙鞋,在商場它就是一雙鞋,在某個小鎮它卻代表了旅遊者的一段經歷、一次回憶、一次見證。當然,這雙鞋必需注入了某種文化因子,如很民族的鞋面繡花、傳承幾千年的製鞋工藝、獨特的造型、很原始的材料等等。這雙鞋的功能可能不再是穿,而是紀念。小鎮文化因子越多,文化氛圍越濃;文化氛圍越濃,人氣越旺;人氣越旺,商業越活。

仁科专论|小镇商业到底怎么活?

5、多業態組合,形成檔次差異化商業。特色小鎮的主要客群包括四個層級:第一層級是底層的旅遊觀光客,第二層級是過夜的度假旅居客,他們是高品質住宿、追求精神享受的高等人群,第三層級是在地創業者,包括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再往上的第四層級就是小鎮的居住者,包括原住民和新住民。小鎮商業不是簡單的小吃一條街和購物街,應該形成特色商鋪+特色住宿+特色餐飲+旅遊商品+休閒娛樂的商業集群,讓人們在娛樂、休閒之中完成購物的習慣。我們應該根據定位,以某類客群為主體,配置不同的商業業態比例,但同時兼顧不同客群的商業需求。如以度假旅居客為主的小鎮,商業業態應以民宿、特色餐飲、咖啡館、酒吧等休閒娛樂為主,同時也要設置一定的旅遊紀念品商店來滿足旅遊觀光客的購物需求。貴州琉森堡商業小鎮依託的是主城消費群體,以年輕人居多。所以其商業形態便以玩、吃、樂、購為主的,弱化了購物功能,把玩擺在了第一位。

小鎮遊客和當地居民都是小鎮商業的重要客群,所以小鎮的商業業態除了要滿足遊客的旅遊需求,也要充分考慮小鎮居民的生活需求,配套超市、百貨店、快餐店等各式社區商業。

仁科专论|小镇商业到底怎么活?

6、統一定位下的特色商業環境打造。文旅小鎮的商業環境不同於城市中心的購物Mall和步行街。購物Mall和步行街的環境更多依靠色彩、音樂來營造,鮮明、活潑、熱鬧。但文旅小鎮的商業環境卻不僅僅表現在色彩、音樂方面,而必須根據小鎮的整體定位來確定整個建築的風格。我們必須在統一的定位指導下,按照不同的主題進行營造景觀、牆體、步道、燈飾、門頭、休閒設施、小品、廣場,甚至是樓梯、停車場、洗手間等等,才能臻於完美。它不一定要熱鬧,但一定要有特色。以土家族為主的鳳凰古城,吊腳樓、馬頭牆、雕花木窗無不浸透著古樸清雅的神韻;陽朔西街因外國人多而出名,在這裡就能慢慢品位西街那獨特的異國酒吧和咖啡館,有小鎮風情和“揹包老外”的浪漫情調。所以,如果小鎮的定位是浪漫,那麼所有的環節都必須統一在這個主題上。如果定位是溫馨,那麼,不僅色彩、音樂要和緩,其整個風格包括上面所說的一切環節和細節都必須圍繞舒適、柔緩、不疾不徐做文章。

仁科专论|小镇商业到底怎么活?

7、決定小鎮商業生死的是“人”,持續不斷的人流是小鎮商業存活的根本。所以在小鎮可以通過夜遊、燈光水舞秀等項目來吸引過夜遊客,同時可以利用當地民俗,通過舉辦節慶活動來製造話題和亮點新聞,吸引人氣。比如去年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彝族火把節,在短短7天時間裡吸引了365.89萬人次來旅遊,這不僅為涼山帶來了大量人流,產生了12.09億元旅遊收入,而且為涼山的旅遊品牌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除了火把節、潑水節等傳統的民俗節日,油菜花節、梅花節等新的節日也逐漸成為遊客追捧的對象。

通過場景固定化,將在某些特定時間和時節才有的活動及景觀打造成為旅遊節慶,是迅速提升小鎮人氣和知名度的有效方法。

仁科专论|小镇商业到底怎么活?

8、留住商戶也很重要。商戶也是小鎮商業中的重要一環,小鎮除了要帶給遊客好的休閒旅遊體驗,也要做好對商戶的服務。一方面要加強對商戶的管理,另一方面也要積極瞭解和解決商戶的需求,為商戶提供一個良好的經營環境,爭取創造更多高品質高口碑的老字號商家。袁家村通過優勢項目股份化管理,大家入股享收益,又很好地平衡了收入差距問題,不管是外來商戶還是本地商戶,大家都把袁家村當成“家”。麗江也有很多“新麗江人”,他們從遊客變成商戶,留在麗江開民宿、玩音樂、搞創作,這不僅是因為麗江的風景,更是因為麗江的商業氛圍,支持他們將興趣變為事業,他們的到來也為麗江注入了新的文化因子和內涵,進一步帶動了麗江商業的發展。

仁科专论|小镇商业到底怎么活?

小鎮實戰讀本

中旗戰略諮詢·核心文章

最新分享:

仁科診斷:

仁科考察:

仁科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