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掌柜有多精明 「連鎖」、「特許」其實老北京早有了

聽中華絕技大師、東來順涮羊肉非遺第四代傳人陳立新先生聊老字號的往事,特別有意思。大家可能想不到,老北京的這些生意人有多精明,他們超前的商業頭腦即使放在現在也不不過時,準定能做跨國集團的董事長。 我們今天流行的“連鎖”、“特許”、“自選”等等這些新鮮詞兒,大家都以為是從國外傳來的商業模式。其實,挖掘我們老祖宗的文化遺產就會發現,幾十年前乃至上百年前,他們不但有了這些經營方式,而且已經應用自如了。那就聽陳大師講一段東來順的故事吧?您肯定沒聽過——

老字號掌櫃有多精明 “連鎖”、“特許”其實老北京早有了

一座三開大門,座南朝北的三層樓房拔地而起,矗立在東安市場的北門旁。“東來順”飯館面朝車水馬龍的金魚衚衕,背靠百貨陳雜的東安市場,東接吉祥戲院,西眺皇城和王府井大街。雖是傳統裝飾風格的樓房,卻點綴著現代化小彩燈。明淨的玻璃窗裡,八仙桌、靠背椅、電燈、電話,一應俱全。每當夜幕降臨,燈火通明,與東安市場交相輝映,呈現出一派不夜天的繁華景象。

臨街大窗口處,擺放著大案板,上方戧杆上吊掛著新鮮的羊肉。案板上放著酥凍的精選羊肉,三、五個身著灰布衣、頭戴白布帽、腰繫白圍裙的刀工,手舞著長刀,競技一般鋸切出紅白相間的薄肉片,每片肉長與掌齊,寬不盈寸,鮮紅的瘦羊肉片又都掛帶著白白的肥羊肉邊,然後盛放進青花大瓷盤裡,圍觀者無不指手劃腳,讚歎不已……

東來順為什麼能這麼火?老掌櫃丁子清功不可沒,按照陳立新的說法,“老掌櫃絕不是一般人!”可究竟怎麼個不一般法?如果你細細研究一下丁子清經營東來順的一整套生意經,你一定會忍不住驚歎:這是個商業奇才!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具有極為超前的經營思維,不但把東來順管理得井井有條蒸蒸日上,還打造了民國最早的“聯合企業集團”。

留在東來順工作有多難

老字號掌櫃有多精明 “連鎖”、“特許”其實老北京早有了

陳立新進東來順的時候,老師傅就和他講過以前有當著顧客面切肉的老規矩,那才是真正的考驗,而這個規矩就是當年丁子清定下的,為什麼這麼做?“促進人才競爭唄。”陳立新一語道破東來順管理人才的訣竅。

丁子清最早經營涮羊肉時重金聘請來的鄭師傅成了祖師爺,對徒弟的手法嚴格管教,後來東來順還陸續聘請其他師傅增加競爭機制,廚工自然就分成本屋的徒弟和外請的師傅兩個陣營,互相較量、互相促進,優勝劣汰,總是留下好的,淘汰次的,所以才有在大庭廣眾之下敢於當眾表演的才能。

當年切肉師傅切肉就在東來順門前的玻璃櫥窗裡,十幾位師傅一字排開,當眾操練,為店鋪做活廣告,食客們看東來順師傅切肉是一景,吃東來順涮肉是一種享受。

那時候,要想留在東來順工作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次招工,丁子清都要親自過問,嚴格把關,對廚師的招聘,不光要考察他的技術高低、名聲大小,還要考察品行,有不良習氣的不用,在別家飯館有劣跡的不要。

學徒招進來,要先幹苦活、累活、沒完沒了的零碎活,這是一種考驗,經受不住的被淘汰,抗過考驗的才能上崗學藝。一批批、一茬茬,經過痛苦磨練,到了該上崗掙錢了,就特別珍惜,學藝自覺,幹活玩命,對手藝看得特別重要,生怕讓別人比下去丟了飯碗。

老字號掌櫃有多精明 “連鎖”、“特許”其實老北京早有了

即使是在東來順做一名跑堂的夥計,也絕非易事。當年小夥計身穿素布對襟褂子,白布襪子青面鞋,肩搭手巾板兒。走路是輕抬腳邁碎步,只見速度不見聲響。淨桌面、拉椅子,掛衣帽,待客落座,送上熱茶,噓寒問暖,說古論今,滿堂歡聲笑語,此起彼伏,大有賓客如歸的氛圍。

東來順的堂倌和夥計的業務本領,並非一朝一夕就能達此爐火純青、應用自如的境界。要經過三年零一節的“三勤二快”訓練,才能上崗。那就是嘴勤、手勤、腿勤和眼快、心快。見什麼人說什麼話,能言善語,這是他們的基本功。其次,根據自身的努力,把學習到的知識巧妙地應用到實踐中,千方百計博得客人情願掏錢。堂倌與夥計的這些本事,按現在的講法,要涉及了社會心理學、公共關係學、飲食營養學、大眾營銷學等諸多學科的學習和應用。由此看來,東來順的服務隊伍,文化素養真不低。

老師傅們至今還能背出老掌櫃留下的堂訓:“能來咱鋪子裡站一站的人,那是緣分人,能到咱鋪子裡坐一坐的人,那是瞧得起咱的人,能到咱鋪子裡吃飯的人,那是照顧咱的人。無論南來北往的人都是咱的衣食父母人。如果連衣食父母大人都伺候不好,那堂倌就不是好堂倌,廚子也不絕是好廚子。咱這店鋪就是金敲銀鑄的,早晚也得關張歇業。”從中可以看出,丁德山早就洞悉“顧客就是上帝”的真理,這大概也算是最早的企業文化吧。

“大板凳”成了活廣告

老字號掌櫃有多精明 “連鎖”、“特許”其實老北京早有了

東來順涮肉火了之後,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丁子清並沒有放棄當初起家時的粥攤,也就是俗稱的“大板凳”。東來順新樓建成後,仍然在樓下東廳保持了可容百餘人同時就餐的“大板凳”。這裡的餃子,餡餅,肉多調和大;這裡的斤餅斤面、玉米麵貼餅子和廉價炒菜,分量足、質量好;雜麵條則使用黃釉粗磁大碗,給得多,價錢比一般飯鋪低廉。所以,不但吸引了這一帶的建築工人、搬運工人、拉洋車的和做小買賣的、本市場攤商等各行各業的勞動者,而且有些家在外地的大、中學生也來吃“包月”,據說比在校吃食堂還便宜。

因此,“大板凳”不但生意興隆,經常客滿,而且贏得了很高的聲譽,甚至有些“老主顧”說:“丁掌櫃到底是擺攤出身,發了財還不忘咱窮苦人!”

既火了生意,又賺了口碑,丁子清真不是一般的精明,陳立新點破,這又是掌櫃經營的“訣竅”之一。丁子清曾非常得意地講過自己的生意經:“窮人身上賠點本,闊人身上往回找。讓他揹著活廣告,內外四城到處跑。”果然,光顧過“大板凳”的窮苦人,吃到比較便宜的飯,往往互相轉告,招來新的顧客。特別是那些拉洋車或排子車的和串百家做零工的工人,更容易起宣傳作用。有時外地旅客下了火車先吃飯,拉車的便主動把他拉到東來順。店員們說:“老掌櫃的‘招’真使絕了!”

“大板凳”真的“賠點本”嗎?陳立新坦言,那倒未必。充其量只是薄利多銷而已。這裡面自有奧秘。因為“大板凳”所賣的除了麵食以外,肉和作料幾乎都是樓上雅座的下腳料。比如涮肉座上的一斤羊肉片要賣二、三斤羊肉的錢,剩下的邊邊沿沿下腳料,撥到“大板凳”上,成本便微乎其微了。有些菜幫肉屑、吊湯的雞骨頭、鴨架子已經算過成本的東西,連乏湯一塊兒,倒在大鍋內,煮雜麵,其實就是雜麵的本,加上沒有成本的濃湯,在“大板凳”同樣賣得很好,還可以賺錢。當時大板凳的錢就夠整個店鋪的嚼果。而更深的奧秘還在於吸引更多顧客。

所以,丁子清經營“大板凳”實在是走了一步“一石三鳥”的好棋,一、留下粥灘,做為發跡的起點,可以激勵後人,別忘了創業的艱辛;二、有了粥灘,東來順的下腳料就有了去處,什麼雞、鴨骨頭架子,肉頭、筋頭等,都能再賣一次錢,降低了成本;第三、您別瞧粥攤服務對象都是車伕、馬伕、苦力,可他們是活廣告,招待好了,他們可以向外宣傳,並能主動把主顧送到東來順來。“這算盤打得真是別提多精明瞭!”陳立新忍不住讚歎一聲。

“農工商聯合企業”的誕生

丁子清雖出身是北漂農民,可是發達後他並沒有像以往封建社會的商人那樣向地主經濟發展,相反,他擁有幾百畝土地,卻圍繞著東來順的經營而逐步發展成了跨越二、三產的農工商“聯合企業”。陳立新覺得,這才是老掌櫃真正的過人之處。

最開始,丁子清自設作坊,用實物地租小麥、黃豆、小米、芝麻等糧食分別加工成麵粉、醬、醋、香油、芝麻醬、雜麵等,供東來順銷售。一九三二年,丁子清以很低的代價,向法院標買了金魚衚衕西口即東安市場北門對面的天義醬園,改名為“天義順”,對門面進行了整體改造,外觀煥然一新。

老字號掌櫃有多精明 “連鎖”、“特許”其實老北京早有了

收了天義順後,他在堂子衚衕收了兩處房子,南堆房做醬菜系列,這樣,東來順涮肉用的大白菜等於不花錢。白菜頭上桌,白菜下半截做餡賣餃子,連白菜根都不能扔,幹什麼呢?讓小徒弟用刀削成荸薺型,做醬南薺,就這個南薺錢就把白菜的成本承擔了。北堆房主要存煤,那時北京來煤都是由駱駝駝過來,新煤叫爆煤,不好燒,但價錢便宜,於是就大批屯煤,經過一個夏天的伏雨,第二年就好燒了。有一位師傅老羅,專門砸煤,整塊的廚房用,煤末子做煤球,餅鍋呀、烙肉餅、烤鴨子用,成本能節省好幾成。

此後丁子清又開設了永昌順副食商店,前店後廠,既經營糧食和副食品,又磨面、榨油,製作醬菜。東來順所需的各種佐料,包括特製的醬、醋、醬油、糖蒜、韭菜花,也都是自產自銷,保持了嚴格的質量標準而且做到利不外溢。他做的醬、醋是向通州同泰來油坊王掌櫃那裡學來的,然後加以改進,例如醬油內加上甘草、白糖,使醬油特別鮮美。

東來順擴大業務後,有不少鐵器需要打製,丁子清認識一位鐵匠老雷,把他挖到東來順,跟他講,工錢加倍,專門為他開設了一家“長興鐵鋪”,東來順的銅鐵炊具都在那裡打造,既價格低廉,還可以隨時改進。東來順用的炒勺、餅鐺、火鍋都是自己打造。另外,丁子清還能在東直門外經營二、三十畝菜地,東來順可以以低價優先得到鮮嫩的蔬菜,更增加了與同行競爭的條件。

由於賺了不少錢,丁子清先後買進西堂子衚衕十九號和王府井一帶的房屋好幾處,除了一部分作為東來順堆房以外,其餘出租。後來又買進清末滿族官僚治鶴卿在菜廠衚衕三號的一所大住宅,有二百間左右房子,開設“大中公寓”,長期分租與東安市場和附近商店職工居住。他還在東直門內北豆芽衚衕六號買了住宅,到一九三八年左右,為了安全,把家眷都搬進了城裡住。東直門外原來的住宅則開了一家大車店,接待郊區過往的農民和小商販。

1948年8月8日,東來順覬覦已久的製作烤鴨、清真飲食系列的願望實現了。這一天,同屬東來順旗下的“清真又一順”飯館開業了。又一順秋冬季涮羊肉,佐料等大部分同出東來順之門。按現在的說法,就是東來順的連鎖店。又一順側重以清真全羊席系列菜為主,外加燜爐烤鴨。又一順有一道名菜,據說是慈禧親賜御名“它似蜜”,一直流傳至今。又一順的烤鴨,師從便宜坊的烤炙方法,即地爐烤鴨(俗稱燜爐烤鴨)。燜爐烤鴨的最大優點就是肉質鮮嫩,出肉率高,不失水分。每當東來順有大型宴會或指名吃烤鴨時,都是由又一順不失時機地送到。

老字號掌櫃有多精明 “連鎖”、“特許”其實老北京早有了

陳立新大師

陳立新深有感觸地說,我們今天流行的“連鎖”、“特許”、“自選”等等這些新鮮詞兒,大家都以為是從國外傳來的商業模式。其實,挖掘我們老祖宗的文化遺產就會發現,幾十年前乃至上百年前,他們不但有了這些經營方式,而且已經應用自如了。

“四順”的雄厚資產,基本實現了以東來順涮羊肉為特色經營;以又一順清真菜餚系列化兼燜爐烤鴨經營;天義順、永昌順前店後廠自產自銷經營的良好局面。再加上長興鐵鋪生產火鍋、炊具、農具;同德雞鴨店提供活雞活鴨及鮮蛋,還有為整個東來順系統服務的大中公寓、東來大車店等六七家企業。一個以東來順為核心的農工商聯合、產供銷一體化的企業逐漸形成,東來順終於冠絕京城。

[說明 : “京味兒”是北京晚報首席記者張鵬的頭條號專欄,全部為原創文章,內容以名人專訪、北京故事、人物特寫為主。如使用請事先聯繫作者,微信號zp53579766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