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2002十大知識英雄

《知识经济》:2002十大知识英雄

本文寫於2003年01月。

《知识经济》:2002十大知识英雄

吳 鷹

吳鷹,是UT斯達康公司創始人之一。現任美國UT斯達康公司副董事長及UT斯達康(中國)有限公司總裁。

他1982年畢業於北京工業大學無線電通信專業,獲電子工程學學士學位。1985年,他進入美國新澤西州理工學院攻讀碩士學位,研究數字通訊及數字信號處理。

1987—1991年,他加入美國貝爾實驗室。1988—1991年,在Bellcore實驗室工作。在這段工作經歷中,吳鷹任高級研究員、項目主管,負責個人通信服務、多媒體通訊等前沿技術的研究。1991年,他與合作伙伴共同創辦Starcom(斯達康)公司。1992年,選擇了回國創業。

1991年1月的那個下午,吳鷹同意和薛村禾一起創辦斯達康顧問公司的時候,兩個人的股份是50%對50%;1992年,吳鷹回到中國成立斯達康公司,吳鷹和薛村禾的股份比例依然是50%對50%;1995年10月,斯達康和Unitech合併成立UT斯達康,吳鷹和Unitech總裁陸弘亮關於股份的事情談得最省事,雙方沒進行太多商量,就決定50%對50%。

吳鷹對股份、股票之類的事情總是不太敏感,2002年9月23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本刊記者問他股票怎麼樣?吳鷹說:“Nasdaq都降到了歷史最低點,我們還能好到哪去。”其實,此時將亞信、中華網、新浪、網易、搜狐五支股票的市值加一起也不過UT斯達康一個公司的一半。

但吳鷹不想這樣比,吳鷹的志向是將UT斯達康的銷售收入儘快提升到10億美元以上,從而使其成為世界級的通訊公司。UT斯達康2000年的銷售收入是3.68億美元,2001年銷售收入達6.27億美元。與此同時,吳鷹的個人財富也從2001年0.96億美元上升到了2002年的1.48億美元,位列福布斯2002中國富豪排行榜的第47位。吳鷹惹人矚目的不是第47位的排名,而是他的企業在2001年向中國政府納了1.5億美元的稅,在所有富豪中位列第一。

當媒體就此問及吳鷹感受時,吳鷹說:“照章納稅是企業天經地義的責任。”吳鷹沒覺得給中國交1.5億美元稅有什麼了不起,他的志向是為中國建造出一個世界級的通訊公司。

據美國金融業巨頭美林預估,中國2003年的小靈通用戶將達到2,500萬(2002年為1,000萬),吳鷹說:“UT斯達康已經獲得在除北京和上海以外的所有大城市建立該系統的許可。”

不僅在中國,UT斯達康正在積極向海外發展,其產品業已銷售到了日本、印度、越南、孟加拉、印度尼西亞、北美及南美等國家。其基於IP的DSLAM系統支持了日本YahooBB寬帶服務的大規模應用,說明UT斯達康已經有足夠的實力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1998年6月18日出版的美國《商業週刊》亞洲版評選出50位領導和影響亞洲政治、經濟變化的風雲人物,吳鷹與中國總理朱鎔基、韓國總統金大中同時當選,而且與朱釒容基同時成為《商業週刊》封面人物。該刊在對吳鷹的評價中寫道,“在今天的美國,有著成百上千的中國人在跟隨著吳鷹的腳步,很可能有更多的人走上成功之路。”2002年6月,UT斯達康以高速成長入選美國權威雜誌《商業週刊》評選出2002年度全球IT企業100強。2002年8月,美國《財富》雜誌將UT斯達康評為中國上市公司100強。

吳鷹希望大家將他看作中國人,所以,他在2002年8月,成為了“全國工商聯理事會”理事,所以,2002年11月,UT斯達康當選為全國工商聯“納稅先進單位”。

《知识经济》:2002十大知识英雄

周 寰

1944年4月出生在山東。1968年畢業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電子工程系。1979年、1982到1984年,作為訪問學者赴意大利IRI集團、美國俄亥俄大學進修。歷任安徽省中大規模集成電路會戰辦公室主任,北京市郵政科研所副所長,北京市郵政管理局副總工、總工、局長,和原郵電部科技司司長等職。

現任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董事長、總裁,信息產業部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黨組書記。兼任國家S-863核心工作組成員、信息產業部郵電科技委副主任、中國通信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郵電企業協會理事和中國信息產業協會理事。

周寰終於在2002年10月笑出了聲,但他是否能繼續笑下去,連他自己也不知道。因為他在做一件“前無古人”劃時代意義的大事。

2002年10月中旬,中國信息產業部正式決定給大唐的3G標準TD-SCDMA預留155M的頻段,給歐洲WCDMA標準和美國高通CDMA2000標準各預留了60M頻段。此舉表明了中國政府對TD-SCDMA的強硬支持。歐盟此前在歐洲只給TD-SCDMA預留了35M頻段。

下一代移動通信標準全世界只有三個,大唐TD-SCDMA是其中之一。1999年10月為避免TD-SCDMA被歐美電信企業扼殺在搖籃之中,周寰曾說服中國信息產業部致函各大電信公司駐華機構,提醒他們封殺TD-SCDMA之後可能造成的後果。周寰是原郵電部科技司司長,素以強悍著稱。

中國政府之所以支持周寰幹,是因為中國運營商一旦採用TD-SCDMA標準,就可在中國帶動一個上萬億產值的產業。移動通訊的模擬時代,中國花了2500億購買國外設備,GSM時代還沒有完,中國已經又搭進去了數千億元人民幣。

標準不在手中,發展就會受制於人,這個道理誰都能想得明白,但同樣受政府控制的聯通於2001年開通CDMA服務時依然選用了高通CDMA2000標準,原因是TD-SCDMA還只是個標準,還不能用。

從1999年標準確立到2002年8月,投入TD-SCDMA研發的廠家只有大唐電信和西門子,研發總投資僅有10億人民幣,研發人員500餘人,而參與WCDMA研發的企業則多達27家,資金投入達數百億美元,其中僅愛立信就達30-50億美元,此外還有諾基亞、NEC、NTTDoCoMo等公司,這些公司的年銷售額累計起來幾乎相當於中國全年的GDP,研發人員多達5萬名。在CDMA2000陣營中,也聚集了高通、朗訊、摩托羅拉、北電等公司,其技術積累及資金實力之雄厚不遜於WCDMA。

苦苦支撐數年之後,周寰於2002年初對外發出警告說:“再過半年到一年時間,大唐可能真的撐不下去了。”

由於TD-SCDMA標準提出較晚,所以,相比其他兩個標準有著不可替代的頻譜利用率高等優勢。但技術出身的周寰明白,標準即便有再多優勢,不產業化,也都是廢紙一張。

TD-SCDMA提出之前,中國代表在國際電信會議上被別人譏笑為3S代表:見面smile,開會silence,最後sleep。那時中國人外語不好,話說不清楚,方案是別人寫的,技術上插不上嘴,除了睡覺別無選擇。周寰很自豪:“現在不同了。中國提出了一個世界性的標準,你不服,咱們坐下來論論,看看誰比誰強?”

但被歐美廠商控制的業界並不買周寰的帳,TD-SCDMA一直孤立無援,即便是國內的華為、中興也是在WCDMA、CDMA2000上投入巨資進行研發,而不願意對TD-SCDMA投一個子。

中國政府在3G政策上的表態,才使南方高科、華立、華為、聯想、中興、中國電子、中國普天願意在2002年10月30日和大唐電信成立了“TD-SCDMA產業聯盟”。但這些企業在表態時,依然強調他們只根據用戶和市場的需求進行研發,而不會偏向哪個標準。

周寰的路還正長,但那是中國高科技企業實現技術跨越的必由之路。

《知识经济》:2002十大知识英雄

李焜耀

李焜耀,1952年出生於臺灣省苗栗縣,其父是碾米廠老闆,家中八個子女。他和許多出身貧寒的企業家一樣,自小吃蕃薯長大,從讀小學開始,就要幫助父親舂米,即使是考入臺大電機系後,李焜耀依然要在寒、暑假回家舂米。

李焜耀1976年加入宏基電腦,經歷產品研發、生產製造、行銷策略規劃等工作,並晉升為宏基電腦副總經理,1991年轉任明基電通總經理。明基電通於1984年成立,初期代工生產計算機主機與系統相關產品。1991年李焜耀先生接掌明基電通後,帶領明基的發展方向由專業的電腦外設產品公司(Peripherals Expert)轉型為通信與電子多媒體 (Communications & Multimedia) 的專業定位。

2002年6月17日,李焜耀在上海看到《商業週刊》全球“InfoTech100”排名將明基排在第十三時,他笑笑說:“把我們評得這麼高。”

明基2002年的營業額將超過60億美元,2001年為32億美元,成長100%。這些數字被依然處於調整之中的宏基的舊同事們看到,箇中滋味一定難以言表。

58歲的施振榮本來有三個接班人可選,最後落得分家接班的局面,是因為“林憲銘是老大,揹負很大期望,但包袱也多。李焜耀是不聽話的老二,上面管不動。王振堂則是沒聲音、功課好的老三,最後繼承家業。”

李焜耀這個不聽話的老二,於2001年12月5日蘇州自創Benq品牌徹底單飛之始,就抱有超過Acer(宏基)之志。

那天的單飛儀式以紫色蝴蝶在樂聲中翩翩起舞開始,那天的深夜,李焜耀坐在喜來登酒店的茶館裡,抒嘆了一口氣:“以前再好,都在蛹裡面,現在總算化成蝴蝶,可以見世面了。”

了不起的施振榮知道李焜耀的志向,還幫助李焜耀實現了他的志向。2002年5月24日,施振榮將明基董事長的位置讓給了李焜耀,並決定逐漸將宏基所持有明基股票降至三成,為的是,李焜耀的未來不會受宏基接班人王振堂的牽制。

施振榮深知李焜耀的脾氣的“火爆”,1989年,李焜耀曾經因為看不慣施振榮大量使用從IBM、HP來的空降兵,出走過一次。1990年,施振榮從瑞士將李焜耀請回來的時候,李焜耀提出和宏基劃清界限,自己單幹明基。

李焜耀明白他能化蛹成蝶,全靠施振榮寬宏大量,但他又不能忍受施振榮總是站在大多數人的角度考慮問題,要協調的東西越來越多,最後無法發展。

當李焜耀這樣想施振榮的時候,施振榮卻為李焜耀的未來擔心。但此時的李焜耀已不再是13年前的李焜耀,他不再會受誰的氣,不再會出走,他只會再加速度地往前闖。

當上明基董事長6天之後,李焜耀就出現在了紐約證券交易所,以友達董事長的身份敲響了友達光電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鐘。友達是全球第三大TFT-LCD製造商,明基是友達第一股東,李焜耀於1996年的那次豪賭,使得它現在的營業額有1/3來自友達光電。

李焜耀加速與宏基帝國分離的第二個舉措是進入通訊行業。他先做傳真機,後做BP機,還做過無繩電話,都沒有成功。1994年轉到了手機上,辛苦耕耘5年,獲得100多項專利,成為臺灣唯一以自有品牌行銷的手機廠商。以產量而言,明基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七大手機制造商,營業額佔明基總收入的35%。

明基已經度過了同宏基“一榮共榮,一損共損”階段。除了明基和友達董事長之外,李焜耀還是達方電子、達信科技、達宙系統通信、絡達科技、達利投資等五個公司的董事長。在宏基的體系之外,李焜耀正在構造自己的企業帝國。

《知识经济》:2002十大知识英雄

楊元慶

楊元慶生於1964年11月,祖籍浙江。現任聯想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中國企業家協會理事及中國科技大學客座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89年應聘到聯想集團,1991年出任聯想集團CAD部總經理,1994年出任聯想集團微機事業部總經理。1995年,楊元慶任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聯想集團執委會副主席,成為聯想集團決策層核心成員。2000年,楊元慶任聯想電腦公司總裁。2001年4月,楊元慶接任聯想集團總裁兼CEO。

2001年4月20日,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楊元慶從柳傳志手中接過了272億營業額8.6億利潤的聯想,同時也接過了“貿工技”的“帽子”。

“貿工技”的提法源於1996年柳傳志與倪光南決裂之後,據倪光南說,從創建計算所公司到1989年改名為聯想集團,直到1995年為止,聯想歷來的口號都是“技工貿”,而非“貿工技”。

從中關村在世界計算機產業生態鏈的地位看,“貿工技”的提法的確符合聯想當年發展壯大的實情。既符合實情又能否定倪光南,“貿工技”就被當作“發展戰略”寫進了柳傳志的聯想,但是在楊元慶的聯想中,“貿工技”三個字已經不見了,改成了“高科技的聯想”。

就企業形象而言,“技工貿”的聯想顯然要比“貿工技”的聯想要好,聯想創辦之初,柳傳志極力樹立倪光南的形象,也是為了聯想高科技形象考慮。“貿工技”是句實話,一語道破了中關村企業起家的玄機,但這句話現在卻成為樹立“高科技聯想”形象的障礙。

2002年,楊元慶向研發投了8億人民幣,並保證在未來的三年之內,這一數字將達到35—40億。但無論是2002年8月29日推出的聯想萬億次計算機,還是以每年150多件速度在增加的技術專利,一時都無法改變聯想“無技術,只會做貿易”的形象。

就現在而言,無論比研發投入還比業已具備的技術實力,聯想在國內計算機公司之中都是最高的,其技術含量業已超過方正,但大家還是在說“方正有技術,可惜管理不行;聯想沒技術,管理很好。”慣性和對稱思維極難糾正。

2002年12月3日召開的“聯想技術創新大會”是楊元慶一系列摘掉“貿工技”帽子的舉措之一。他那天信誓旦旦:“業內可以懷疑我們的技術水平,但是不應該懷疑我們堅持技術發展的決心。聯想已經將創新寫在大旗上,就要讓技術創新真正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這一點上,我不撞南牆不回頭。”

楊元慶敢這樣執著地賭是因為,聯想一直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利潤很好的健康企業。據其2002年11月12日公佈的半年財報,其半年利潤業已達到5.242億港元,比2001年同期增長16%。掙了錢,當然想好怎樣花。在楊元慶看來,大筆資金投入研發恰恰是為了不冒風險。2002年7月,楊元慶告訴本刊:“將錢投在技術和新業務開拓上,聯想將來的業績才有保障,否則,只能將命運寄託在市場好,一個產品打天下增長很多年,這不現實。”

有人勸楊元慶學DELL,只做PC,楊元慶不敢。沒有核心技術在手,只做一個產品太危險了。2002年是聯想“多元化”元年:2002年2月27日,在北京發佈聯想手機;3月21日,在香港宣佈收購漢普進入IT管理諮詢業務;5月18日,在上海宣佈聯想消費IT戰略,決心用五年時間打造出一個嶄新的數碼帝國;6月7日,發佈了聯想服務品牌——“陽光服務”;12月18日,斥資2.2億港元收購中望進軍電信系統集成服務市場。這是聯想繼入主漢普,攜手智軟,助力數字通州,簽約浦發之後在IT服務領域的又一重大舉措。

從未來看過來,聯想在柳傳志手中只是完成了草創與資本的原始積累,楊元慶正在將聯想做厚、做強。

所以,在2002年12月12日舉行的聯想聖誕晚會上,柳傳志高興地當著600多名各界來賓的面誇讚“元慶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隨時間的推移,當新煮熟的噴香米飯從鍋裡盛到碗裡,並端到桌上的時候,投資人一定會感到格外高興。”

《知识经济》:2002十大知识英雄

郭 為

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總裁兼CEO。負責集團發展戰略的制定、公司整體運營和內部管理工作。

1988年獲得中國科技大學管理學碩士學位,同年加入聯想集團。在聯想工作的12年間,對聯想集團的發展做出過突出的貢獻。2000年聯想集團分拆後,郭為擔任神州數碼的總裁,帶領著他的團隊開始重新創業,努力打造中國IT服務的第一流品牌。

曾獲中國科學院中青年突出貢獻獎、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科技創新獎、首屆“ 北京優秀青年企業家”金獎、第五屆中國科協“求是傑出青年成果轉化獎”等多項榮譽。

2002年12月14日,香港會展中心。站在兩天前聯想舉辦聖誕晚會的同一處地方,郭為在向前來參加神州數碼聖誕晚會的賓客們舉杯。

既然全國人大周光召副委員長、中科院路甬祥院長兩天前出席了聯想的聖誕晚會,郭為就有辦法讓他們同樣光臨神州數碼的聖誕晚會。

進聯想比楊元慶早,離柳傳志比楊元慶近,提升比楊元慶快的郭為,在1996年聯想PC取得中國市場第一之後,就一直在與楊元慶賽跑。賽到2000年,郭為的一個副總勸郭為:“咱們自己和自己比,挺好的,幹嘛一定要和那邊比?”看著楊元慶連年翻番,郭為一直憋著一口氣,直到2001年8月,和聯想徹底分家之後,郭為依然對本刊說:“三五年後見分曉。” 郭為一輩子都無法擺脫聯想和楊元慶情結,除非有一天,神州數碼超過了聯想,他超過了楊元慶。

但這一天在看得見三五年內不會出現,因為神州數碼現在和聯想之間力量對比相當懸殊。從最新公佈的財報看,聯想2002年半年營業額達104億港幣,純利潤5.242億港幣;神州數碼半年營業額為57.9億港幣,純利潤只有0.895億港幣;從最新的市值看,2002年12月21日聯想市值202.8億港幣,神州數碼市值只有21.47億港幣;從所持有的現金看,聯想也是神州數碼的近10倍。

在中國IT企業還不掌握核心技術的前提下,郭為看到了多元化的必然性,楊元慶當然也看到了。在一次媒體見面會上,郭為告訴本刊:“臺灣IT企業多元化有基礎,他們產業門類齊全,產業鏈完整,可投資方向很多,但是在國內,就那幾個掙錢的地方,大家都看著呢!”

所以,在2002年,我們看到了非常多的“兄弟”之爭。聯想買漢普挺進ERP實施市場,神州數碼聯手臺灣鼎新,不僅實施,連開發都做。楊、郭分家之前,柳傳志將主板給了楊元慶,將系統集成給了郭為,所以,在以系統集成為基礎的IT服務業上,郭為本應占有先機,郭為也正想通過這張好牌將神州數碼從分銷公司順利轉型為IT服務公司(最新的財報顯示,神州數碼分校營業額佔84%、IT服務佔14%、網絡產品佔2%),但是,楊元慶一樣看好這塊市場,“服務的聯想”已被寫進了聯想發展的遠景,所以,聯想願意斥資2.2億港幣收購中望進軍電信系統集成服務市場,此前,聯想業已入主漢普,攜手智軟,助力數字通州,簽約浦發,大有取而代之之勢。郭為不全是守勢,神州數碼於2002年11月4日推出的網絡PC,雖然無法與聯想PC形成正面競爭,但也算是對聯想頻頻侵入自己領地的一個還擊。

不是郭、楊喜歡兄弟鬩牆,而是他們都要發展,而對中國IT企業而言,能做的事情就看得見的那幾樣,一來二去,就撞車了。

分家之時,為安撫股東,柳傳志曾經主持郭、楊立下了一年之內不競爭的君子協定,這個君子協定的時限之所以只有一年,是因為大家都明白,隨著時間推移,雙方之間的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而不會舒緩。這是因為在中國IT企業中,像神州數碼這樣年營業額過百億、利潤一兩個億,並保持持續盈利的健康企業並不多。在中國IT企業家中,像郭為這樣有勇、有謀的帥才也不多。無庸諱言,神州數碼在未來將是聯想在國內最大的競爭對手。

楊元慶自1994年接手聯想PC之後,其發展像用計算器一樣算得精確,沒有任何大的閃失,即便在最近兩年的IT寒冬之中,楊元慶也將他的發展佈局保護的很好,使得郭為不僅在分家之前,沒有任何機會,在分家之後,也鮮有機會。楊元慶手上的資源是郭為手上的10倍,而且擁有聯想的品牌。郭為的戰略即便再優化,但品牌總要積累、隊伍總要培養。至少在看得見的三五年內,有楊元慶,郭為只能稱第二。

《知识经济》:2002十大知识英雄

張旋龍

張旋龍46歲, 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兼總裁, 方正數碼(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北京北大方正集團公司公司董事兼副總裁。是方正控股有限公司的創建人之一。早在1980年就開始在信息產業發展, 協助父親成立並經營香港金山公司, 出任總經理。 後來成為到中關村去經營計算機生意的第一位香港商人。

2002年7月26日,當上方正控股董事會主席的張旋龍對前去採訪他的記者說:“王選並沒有完全離開方正,作為集團的董事和方正控股的首席科技顧問,他依然是方正事實上的精神領袖。”“本來也沒有什麼,突然間有100多個記者給我打電話,使我壓力特別大。大家都把我和王選比較,其實是不能比的!我1992年進方正,一直跟著王選,直接對他負責,可能時間比較久,學到很多東西,很多同事開玩笑,輪也要輪到我了!”

張旋龍為人之圓潤是他這麼多年來在中關村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張旋龍另外一個優勢是審時度勢。在四通最高潮的時候,他和萬潤南合作Super PC;在求伯君最能幹的時候,他投資求伯君做WSP;在方正最鼎盛的時候,他融入了方正,幫助方正在香港上市;在聯想走強的時候,他將金山賣給了聯想。

但是這一次,從王選手中接過方正,並非審時度勢之舉。方正控股2002年上半年又虧了5450萬元港幣,這已經是第四次報出虧損的消息了,此前的2001年虧了3.83億港幣,1999年虧了2.23億港幣,1998年虧了1.65億港幣。

局面於斯,以張旋龍慣常的做法,他早應該抽身而去了。早在1999年6月,方正集團董事長張玉峰堅持收購奧德的時候,張旋龍就賣光了自己手上的所有方正股票。那天,在討論方正收購奧德的會上,張旋龍一直沒吱聲,張玉峰主導性意見發表完,說:“張旋龍,你還沒有發表意見呢。”張旋龍說:“我有什麼辦法啊,第一、我是小股東;第二、你們都同意了,我只好少數服從多數。”方正股票4塊多的時候,張旋龍沒賣過,此時,方正股票1塊多,他全賣了。

王選加張旋龍最終驅逐了張玉峰加渠萬春,但是,張旋龍從此也在方正的關係圖中越陷越深,當初堅決反對渠萬春,原因之一是為了保住自己請來的給方正治病的李漢生,那時,渠萬春以方正第二大股東身份要做李漢生領導,李漢生堅決不服。

但是,在張旋龍接班之後的2002年8月,李漢生終於從北京方正數碼有限公司總裁的位置上辭職,此前,李漢生已經從方正電子總裁的位置上被王選的得意門生肖建國取代。

現在的張旋龍已經不再是中關村第一商人,他已經不能再以商人的精明邏輯做事情了,他已經和太多的是是非非捆在了一起。現在他只能和方正更加緊密地綁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儘管他手中已經沒有了方正股票。

張旋龍將希望寄託在將方正控股分拆在馬來西亞、日本等地上市。2002年4月於馬來西亞股市進行的200萬股首次公開認購中獲5.5倍超額認購, 創下馬來西亞股市新上市公司IPO最高超額認購記錄。2000年,在張旋龍的運作之下,日本軟銀投給日本方正1000萬美元。當時,日本方正的估值高達7000萬美元。

張旋龍對方正的第一個貢獻是使方正在香港順利上市,第二個貢獻是開拓了方正的海外市場,所以,張旋龍時代的方正必將是國際化加資本運作的方正。

代表北大利益的方正集團董事長魏新被稱為北大校園內的“資本家”,是資本運作的高手,在資本運作的方向上,他和張旋龍不會有分歧。

但是,2002年9月傳出的方正申請2億元貸款被中國銀行拒絕的消息,讓業界更加擔心方正的前途。據報道,拒絕給方正集團繼續貸款的理由主要有兩點:一是方正人事變動過於頻繁,二是方正最近的一些收購明顯偏離主業。

但是方正畢竟是北大的方正,儘管經歷了多次變故與虧損,它依然有著其他公司所無法比擬的資源與優勢。北大和國家依然會給它很多起死回生的運作空間,這大約也是張旋龍願意執掌方正的一個重要原因。

1984年冬,走到中關村的土路上闖世界的28歲的張旋龍不見了,2002年冬,46歲的張旋龍一臉疲倦。18年過去,比從前,他多出了許多金錢與地位,也失去了很多自由與快樂。他還搏,用的依然是他的人品、為人、關係、圓潤、胸懷。他相信,只要他人好,他還會成功。

《知识经济》:2002十大知识英雄

唐 駿

唐駿現任微軟(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全面負責微軟在中國的業務和運作。唐駿同時兼任位於上海的微軟全球技術中心的總經理一職,繼續負責管理微軟公司全球技術中心和微軟公司全亞洲區13個國家和地區的技術服務和技術支持的業務。

唐駿1962年生於江蘇常州。分別在中國、日本和美國獲得過物理學學士、電子工程學碩士和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於1994年加入微軟公司,擔任微軟總部Windows NT開發部門的高級經理。他所領導的部門成功地設計,開發併發布了遠東版(包括日文版,簡體中文版,繁體中文版和韓文版)Windows NT 3.51,NT 4.0和Windows 2000。

2002年4月22日,上海,微軟第一屆亞洲MVP峰會。40歲的唐駿一躍跳上中心舞臺,鏗鏘有力展開他的演講。他演講的表情和姿勢和此前演講的二十多歲的微軟技術人員沒什麼不同,都充滿了微軟式的激情與誇張。

從2002年3月26日走馬上任到現在,只用幾個月時間,唐駿就已成為業界最知名的CEO之一。這當然和他外露的性格有關。他總喜歡用他的情感去感染別人,他認為他能做到。

唐駿肯定會比他痛苦的前任們好過,原因不在於他比他們更韜光養晦、更老謀深算,而在於唐駿發展的基礎比他們中任何一個都好。

2002年6月27,微軟同國家計委簽署諒解備忘錄,在備忘錄中,微軟承諾在軟件出口、投資、人才培養、技術開發等方面幫助中國,所幫項目涉及總金額超過62 億人民幣,其中僅軟件外包合同就達7億美元之多。

儘管標新立異者此時又在煞有介事地提醒全國人民注意“微軟陰謀”,但中國政府始終清楚中國軟件企業離和微軟競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微軟“陰謀消滅”的對手也不在中國,而中國自身的利益在於“市場換技術”,先趕上印度再說。

中國信息產業部一位負責軟件產業政策規劃的官員告訴本刊:“微軟花1000萬美元請麥肯錫所做的《中國軟件產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除措辭上有問題外,其實說的都對。”微軟的確是壟斷企業,但這和中國沒太大關係,中國尚不存在一個軟件企業具備挑戰微軟的實力,現在沒有,可以預計的三五年內也不會有。WTO之後的中國政府會採取更加務實的態度面對跨國企業,而不會僅僅將他們當作來搶奪中國市場的對手。

唐駿的前任們一個個黯然而去,都與業績有關。不是微軟產品大家不願意用,而是因為大家不願意支持正版。唐駿的前任們為此“怒髮衝冠”,親自領銜去打盜版,以為這樣可以增加正版的銷量。但聰明的唐駿知道,盜版率的下降和整個氣候有關,微軟一家急也沒用。

唐駿的策略是合資。在上海合資微創之後,微軟又在北京合資了中關村軟件。唐駿明確表示,微軟不擅長做合資企業,微軟看好一個企業會直接買過來。“但在中國不同,投資是表示友好的一種方式。因此我們在中國的合資一定是與政府來做,不會與私營企業來做。”微軟在中國的戰略與其他地區完全不同,在全球範圍內,微軟在中國的合資企業最多。

唐駿的另外一手是合作。2002年7月開始實施的“春耕計劃”將招募經銷商2000家。唐駿的如意算盤是,只要遍佈在全國各地的微軟渠道有錢賺,微軟就有錢賺。唐駿不願意親自帶著工商局到中關村去查盜版,但他的經銷商為了自己的利益會去那樣幹。唐駿告訴本刊,在他的任期間不會“過分”地打擊盜版,他認為,“過分地強調盜版並沒有什麼用,只會導致不必要的反感。”

唐駿的“功夫在詩外”,他不用必擔心中國用戶是否喜歡微軟的產品,他只擔心中國業界是否喜歡微軟。

《知识经济》:2002十大知识英雄

周鴻禕

周鴻禕1995年畢業於西安交大管理學院系統工程系,獲碩士學位。畢業後就職方正集團,先後擔任程序員、項目主管、部門經理、事業部總經理、研發中心常務副主任等職。周鴻禕於1998年10月創建3721公司並在同年推出了3721網絡實名的前身——中文網址。周鴻禕現任3721公司總裁。現在,3721公司首創並推廣的網絡實名覆蓋了99%的中國互聯網用戶,日平均使用次數超過3000萬次,3721網絡實名同時致力於為企業信息化提供基礎服務,目前擁有25萬家企業客戶。

2002年10月31日,微軟於北京宣佈與3721結成戰略聯盟,在IE中直接支持3721網絡實名,以便使中國用戶今後無需下載任何軟件,就可以使用中文訪問互聯網。這之前,微軟透過Realnames支持以官商自居的CNNIC實現這項服務。微軟稱,這次改弦易轍是因為它在全球只會選擇最強大的廠商作為合作伙伴。

至今無法忘記,1998年周鴻禕說起3721計劃時的惶恐,他怕CNNIC將他“滅了”,CNNIC此前已經將做中文域名的中西公司,扼殺在了搖籃之中。

3721網絡實名的想法很好,但在傳統的思維裡,這樣的事情只由政府或者微軟來做,無論如何1998年10月才剛剛成立的3721是幹不了這種事情的,讓全國用戶都下載一個不知名公司的客戶端,談何容易?

在那時,即便周鴻禕自己也不能自信,他曾不只一次地對本刊說:“實在幹不成,3721還是一家有技術的公司,去幹系統集成,也能掙錢。”儘管這樣想、這樣說,但周鴻禕一刻也沒有停止前行的腳步。在很大程度上,周鴻禕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就在3721好不容易積累夠了足夠多的用戶量,可以向企業用戶收取註冊費時,CNNIC從斜刺裡殺將出來。周鴻禕避免將自己產品叫“中文域名”,就是怕和CNNIC的中文域名衝突。CNNIC自己的“中文域名”沒有做起來,反觀3721的網絡實名大有錢賺,就要來分一杯羹。

連以官商自居的CNNIC都看好3721網絡實名,周鴻禕暗自得意,但CNNIC在合作之中的出爾反爾,最終讓周鴻禕出離憤怒了,CNNIC最終棄3721,和微軟支持的Realnames合作“通用網址”更讓周鴻禕怒不可遏。沒有任何背景的周鴻禕和官商自居的CNNIC在新聞媒體上“大打出手”之後,又和CNNIC到信息產業部“評理”。得罪並“打翻”CNNIC之後,周鴻禕開始問自己:“以前為何要那麼怕CNNIC?”CNNIC想借助Realnames的IE直接支持打敗3721的夢想,隨著Realnames 於2002年6月28日破產而破滅。

對內“剿殺”CNNIC“通用網址”的同時,周鴻禕積極參與國際互聯網標準的制定和維護,在IETF第53次大會上,根據3721的提議,第一次採用中文漢語拼音——“CENG2”命名了網絡實名標準內部工作組。這個內部工作組的成立,反映出3721在網絡實名領域的領先地位。2002年12月16日,3721又與雅虎達成重要合作,在雅虎中國網站的搜索引擎中集成“網絡實名”技術,使得3721的國際化步伐又往前邁進了一步。

3721已經開始盈利,這之前,在互聯網上,還沒有中國公司靠標準盈利,3721是第一個,這也是2002年4月22日日本JAFCO向3721投資近一千萬美元的原因。3721接受日本第一大風險投資公司的投資當然不全是為了錢,3721看中的是JAFCO能將3721帶進廣闊的日本網絡尋址市場。

CNNIC去了,周鴻禕下面的敵人是百度李彥宏的搜索引擎,另外,他還要防著微軟“釜底抽薪”,誰讓周鴻禕要做那麼大。要做大事,腹背受敵的時候就多。

《知识经济》:2002十大知识英雄

丁 磊

1971年10月生於寧波。1993年畢業於中國電子科技大學。1993年到 1995年在寧波電信局工作。1995年到1996年,服務於 Sybase廣州公司。1996年到1997年在廣州飛捷公司任職。1997年,創辦網易公司至今。現任網易首席架構設計師。

整個2002年,丁磊和2001年一樣,絕大部分時間都躲在廣州。北京對他而言,早已失去了1999年的溫情脈脈。假賬、摘牌、高層動盪、被收購傳聞以及更多的同行間的相互詆譭,使得丁磊實在有些煩了,用他學的一句北京話概括,就是“咱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躲在廣州的丁磊深入簡出,埋頭做短信和網絡遊戲,這兩項業務的成功使得網易於2002年6月底,率先實現盈利。股票從長期的一美元以下的垃圾股飆升至現在的每股12美元,市值衝至3.719億美元,超過了新浪的2.916億和搜狐的2.150億(2002年12月24日數據)。丁磊的個人財富也升至16.29億人民幣,這個數字可排福布斯2002富豪排行榜第27位。

兩年前,丁磊走進Fishman 只有12平方米“天下”小屋的時候,Fishman他們還在撥號上網,那時沒人覺得“天下”遊戲會對網易有什麼用,但丁磊立即決定100%地收購“天下”。儘管後來的《大話西遊》基本上沒用“天下”基礎,儘管“天下”的人後來大多追隨Fishman創業去了,但丁磊依然認為收購“天下”很值。“多多少少有些幫助。網易在此之前根本不是遊戲公司,能在18個月中,做出大家喜歡的《大話西遊Ⅱ》,網易還是消化吸收了‘天下’的很多經驗和基礎。”

2002年底的丁磊能夠如此評價他人,是一大進步。從四年前,他成名的那天起,他開始一天比一天地看不起人。生於70年代的丁磊的確有資格看不起與他同輩的人以及他的長輩,但是他這樣做並表現出來的時候,也就失去了更多人對網易的幫助。

丁磊是個聰明人,驕傲的他現在骨子裡可能依然看不起人,但他已經學會了掩飾。他儘量低調,儘量不和媒體接觸,他知道,自己太嫩了,遠不及久於江湖的記者老謀深算;他清楚,網易根基還很脆弱,經不住媒體將網易缺點放大擺在眾人面前看。

丁磊已經將雷軍推薦給他的《非常營銷》看了三遍,並買了20本分發給管理層,讓他們仔細閱讀。“這本書看得太晚了一點,但它也是2002年9月才出版啊。”丁磊稱,他最認同書中第三章第一頁所說的“誠實”二字。丁磊稱,他以前辦網易將創新擺在最前面,現在,他將誠信擺第一位,務實擺在第二。《非常營銷》講的是杭州娃哈哈賣水的故事,深受這本書影響,丁磊現在覺得做什麼並不重要,做什麼都能成功,關鍵要看怎麼做,關鍵要看是否誠實。

但是,在誠信問題上,周卓林的股份問題卻一直是廣州同行詬病丁磊的一個重要題材。周卓林是網易創始人之一,丁磊曾經答應給周卓林30%網易股份,後來周卓林離開了網易,再後來,周卓林又回到網易,再後來,周卓林又離開了網易。這進進出出之間,周卓林也就丟失了他在網易的股票。

至於網易“假賬事件”是“空降部隊”乾的。“上市成功,我覺得自己也用不著操那麼多心,回家做股東就行了,所以,放鬆了監管。”“用‘空降部隊’是想走捷徑,我們吃了虧,付出了代價。”2002年,丁磊既不是董事長也不是CEO,但“我將網易reset了一次。”

當丁磊知道網易短信在有意無意地欺騙用戶之後,就要求部下將多收費的“陷阱”全部取消。有投訴的,就處理,並給用戶一些補償。

基於這些,丁磊認定網易是做長線的。丁磊現在想得最多的是怎樣使網易長治久安,正在學MBA的丁磊認為,策略之下是結構,結構之下是員工。對於短信的成功,他認為只有他前面30%的功勞,後面70%是員工在一個比較好的體系下完成的。

丁磊在認真地學怎樣當一名企業家,但是他的過人之處決不在於企業管理。他是個Internet小子。中國互聯網上,第一個中文搜索引擎、第一個免費郵箱、第一個大容量免費個人主頁基地、第一個免費電子賀卡站、第一個網上虛擬社區、第一個網上拍賣平臺都和他相關。丁磊對Internet技術與市場的感悟能力中國第一,他的這個優勢掩蓋了他青春的稚嫩與不足。Internet感悟能力不僅在中國稀缺,在世界也稀缺,所以,市場給了丁磊很高的回報。這是公平的市場法則在起支配作用,並非丁磊一直在走運。

丁磊不僅不可能賣好水,就是做個普通技術人員,都未必出色。沒有Internet,他什麼都不是,有了Internet,他就是丁磊。

《知识经济》:2002十大知识英雄

陳天橋

陳天橋,盛大網絡總裁。1999年9月,陳天橋投資建立了STAME.COM和當時中國最早的虛擬社區之一——“歸谷”(Home Valley),並獲得註冊用戶數百萬,每日平均瀏覽量600萬人次的卓越成績。2001年,盛大網絡宣佈正式進入互動娛樂企業。在陳天橋的帶領下,盛大成為世界上擁有最多同時在線用戶數的網絡遊戲運營商,目前的註冊用戶近六千萬人,同時在線人數超過60萬人,實現月平均銷售額數千萬元,在中國擁有65%以上的市場佔有率,成為中國互動娛樂產業的領軍者,被國外媒體譽為世界三大網絡遊戲運營企業之一。韓國最大的專業媒體《電子報》稱陳天橋“改變了歷史”,全世界最大的遊戲大會東京GAMESHOW專門邀請陳天橋作為大陸游戲產業唯一代表在大會上做主題演講。陳天橋被稱為中國最早的互動娛樂產業的創業者之一。

1973年5月出生的陳天橋只用一年時間就使自己成為億萬富翁,而且都是現金。1993年,他以上海市唯一的“優秀學生幹部標兵”稱號從復旦大學經濟系提前一年畢業,進上海陸家嘴集團任董事會秘書。正當他多年追隨的上司將要進入政府大展宏圖時,陳天橋說了句“那不是我的理想”,就離開了。

1999年9月,“門戶”在中國方興未艾的時候,陳天橋投資50萬元創辦了專事網絡動畫社區的盛大。盛大很快得到了中華網300萬美元的投資。但是,像所有追求訪問量的網站一樣,盛大發展到2001年六七月份處在了半死不活狀態。就在此時,陳天橋在上海動畫協會見到了韓國遊戲協會代表團,其中的ACTOZ公司問陳天橋是否有意花30萬美元拿下《傳奇》在中國的獨家運營權。陳天橋看不懂韓文,他連接到《傳奇》意大利服務器,玩英文版,品評這款遊戲。儘管網絡速度很慢,一步一頓,但陳天橋還是當即判定《傳奇》儘管外面“爛”,但實質是杯“美酒”,越玩到後來,越欲罷不能。

陳天橋向中華網請示運營《傳奇》,中華網不同意,讓陳天橋繼續做訪問量,陳天橋說了句“那不是我的理想”,就請求中華網撤資,給他留30萬美元,讓他繼續運營《傳奇》。此時的中華網對陳天橋也失望了,正想少損失一些,就同意給陳天橋留30萬美元算是購回了他在公司所持的股份。

陳天橋在中國運營網絡遊戲並不算早,此前華義的《石器時代》已經佔了整個網絡遊戲市場的50%。所以,當陳天橋殺入網絡遊戲時,無論是競爭對手還是合作伙伴都認為陳天橋不會成功。陳天橋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向不願意銷售《傳奇》的渠道證明“即便《傳奇》是款爛遊戲,盛大也是一個好公司”。

陳天橋所使用方法在別的行業看來並不先進,但是當他將“海爾式的服務”引入將網絡遊戲業之後,那些將網絡遊戲當項目做,整天想著掙筆錢就走的競爭對手,就沒辦法再和他競爭了。

截止2002年10月,《傳奇》同時在線人數已突破65萬,2002年6月新引進的《瘋狂坦克II》同時在線人數也突破10萬。盛大每日進賬百萬元。

2002年11月20日,10多家韓國遊戲廠商開會討論怎樣對付中國的盛大。原因是盛大太大了,佔到中國網絡遊戲市場的60%到70%。如果盛大壓韓國遊戲的價,它在中國就很難賣上個好價錢,即便有別的運營商願意高價購買,但在盛大的市場壁壘面前,也很難出好的業績。總之,過於強大的盛大有損韓方的利益,所以,韓國網絡遊戲公司要專門成立一個行業協會用以協調盛大問題,防止盛大對他們各個擊破。

惹得陳天橋和韓國人翻臉,不按時上繳運營費的原因是,2002年9月,由於韓方管理不善導致《傳奇》源碼洩漏,使得在中國出現2500家網吧非法架設服務器,每月給盛大造成上千萬元的損失。陳天橋第一要求韓方道歉,第二要求韓方賠償,第三要求新版本。韓方說:“洩漏,我損失也很大,我憑什麼要賠你?”正當陳天橋等著韓方儘快提供升級版解決“私服”問題時,《傳奇》的升級版又洩漏了。徵得韓方同意後,盛大在最新的洩漏版本之上,進行加工,於2003年1月1日,推出了所謂的《傳奇》升級版。

陳天橋對本刊說:“他不能讓韓國人騎在頭上拉屎。盛大一定自己開發遊戲。”韓方警告陳天橋:“盛大要做遊戲,是典型的霸道表現。” 陳天橋明確地告訴韓方:“盛大一定會做,如果因為盛大自己做遊戲,韓方聯合起來不給盛大遊戲,我倒要看看,最後,是我離不開你們,還是你們離不開我?”陳天橋稱,他都想好了:“引擎可以到海外買,韓國的很多引擎也是從海外買的;中國美工不錯;遊戲對編劇要求不高,能玩起來就可以,而且,中國文化在這方面也有足夠的題材。”

陳天橋感覺最難的是遊戲的整體策劃,就是遊戲的配平問題,但陳天橋自信盛大業已積累的65萬人在線經驗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尚不到30歲的陳天橋不打算賺了錢就走,所以,儘管盛大每月的進項幾千萬元,他依然積極地在同香港匯豐銀行談融資。陳天橋的目標不是世界最大的網絡遊戲運營商,而是網上迪斯尼。陳天橋敢於做這樣的夢是因為他選對了行業:中國有世界最多的人口,互聯網是世界最具變數的行業,這兩個時勢造就了今天的英雄陳天橋。

陳天橋還能不能繼續成功,首先取決於他能不能分清楚,是網絡遊戲造就了他,還是他造就了網絡遊戲。儘管現在已經到了沒有《傳奇》,網吧和軟件分銷渠道就沒辦法賺錢的地步,但陳天橋依然不能認為他能主宰什麼,誰也無法主宰時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