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易經》最重要的是,他會活得坦然,會有人生的坐標。

大家好,我是六哥。請關注我的頭條號。每日為大家推送文章。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轉發到朋友圈和朋友一起分享吧! 謝謝你!

傳統文化熱潮下,《易經》自然是熱門的領域,但不論是學還是講,和《易經》相關的,都不僅僅是一種學術,更不是“日常所用”,更多時候展現出來的,是神秘主義的一面,是江湖騙術的流行。

學習《易經》最重要的是,他會活得坦然,會有人生的座標。

出現這樣的現象,其實還是人們缺乏一種現代社會的正常心態。弘揚傳統文化是好事,但我們畢竟生活在現代社會,應該有一種現代意義上的心態,而建立現代心態,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完成現代性的祛魅,沒有祛魅,心態就不正常。或者過分自大,紅衛兵一般地,把所有傳統踩在腳下,或者過分自卑,把傳統高高舉起,頂禮膜拜”。

學習《易經》最重要的是,他會活得坦然,會有人生的座標。

《易經》是個大時間的概念,它是中國文化在它的童年時代,偶然發現的一個宇宙模型,一個最初的時間和空間的概念。因此它的所用非常廣泛,小的方面來說,讓人趨利避害,大的層面來說,讓人學會如何看待人生,更高的形而上的層面,讓人學會如何處理人和自然的關係。馮友蘭曾經說‘《易經》是個筐,什麼都能往裡裝’。這既是說它用途廣泛,某種程度上,也是它神秘化、妖魔化的原因之一。”

學習《易經》最重要的是,他會活得坦然,會有人生的座標。

學《易經》顯然不是為了卜算兇吉,不論是作為五經之首,還是作為古代的天文曆法典籍,《易經》的價值都不僅僅是在卜算上,也不僅僅是在考據中,學習《易經》,對於每一個人,其實最重要的是,他會活得坦然,會有人生的座標。

學院派注重義理考據,江湖派看中的是相術占卜,不管是哪一種,不管是高深艱澀,還是神秘難測,都不是《易經》真正的面目,更不是《易經》的價值所在。

學習《易經》最重要的是,他會活得坦然,會有人生的座標。

餘世存在他的《大時間》書中說道:“不論過去現在,真正通《易》的人,都過得很自在、坦然,因為他有一個非常明確的人生座標,知道自己是誰,也知道自己究竟要怎麼才能活得好。”

大家好,我是六哥。請關注我的頭條號。每日為大家推送文章。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轉發到朋友圈和朋友一起分享吧! 謝謝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