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遭制裁,經濟還扛得住嗎?且看中俄聯手打造經濟蹺蹺板

北京時間4月9日15時,莫斯科時間上午10時,俄羅斯經濟遭遇突然襲擊,俄羅斯MICEX指數當日狂跌8.13%,俄羅斯RTS 指數暴跌11.45%,創自1995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與此同時,俄羅斯盧布兌美元貶近3.5%。

俄羅斯經濟能扛得住嗎?對於中國又有多大影響?中俄“背靠背”能否戰勝西方的經濟圍攻?

俄羅斯遭制裁,經濟還扛得住嗎?且看中俄聯手打造經濟蹺蹺板

俄羅斯遭遇制裁,中美貿易戰開闢“第二戰場”

儘管俄羅斯和中國在歷史上有各種恩恩怨怨,但是結合於當前,俄羅斯確實在作為中國的政治和經濟盟友,共同在應對來自西方,尤其是美國的經濟脅迫。

俗語言,叫花子打狗背靠牆。中俄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互為依靠,俄羅斯面向歐洲、中東,中國貫聯中亞、面向亞太,已成掎角之勢。

在中國集中精力意圖崛起、決心打贏“貿易戰”的關鍵時刻,作為中國的戰略後方,俄羅斯首當其衝地成為了“中美”角力的第二戰場。

就在4月6日,美國終於發動了對俄羅斯的“突然襲擊”。美國財政部當天宣佈,將對一批俄羅斯個人和實體實施制裁。被制裁者中包括7名俄羅斯商業領導人及其擁有或控制的12家企業、17名俄羅斯高級官員、一家俄羅斯國有武器進出口企業及其下屬銀行。

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發佈聲明稱,根據今年1月美國財政部發布的一份“克里姆林宮報告”。還將有114名俄政府高官,以及96名淨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俄羅斯“寡頭”被列入制裁名單。

剛剛從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制裁後恢復起來的俄羅斯經濟再次遭受重創。俄羅斯資產遭到大規模拋售,俄鋁以及石化能源產業相關公司的股價被腰斬,盧布兌美元大跌近3.5%,創下2016年6月以來最大跌幅。

就在中美貿易戰進入僵持階段,美國就在俄羅斯開闢了“第二戰場”,直接對中國的戰略後方進行打擊。

一旦俄羅斯經濟支撐不住,中國將不得不挪出更多的“彈藥”去支撐俄羅斯經濟,從而被迫在中美“貿易戰”的談判中進行妥協。

如果中國不施以援手,那麼中俄“背靠背”的戰略同盟將出現瓦解,中國的“一帶一路”“石油—人民幣”體系的戰略籌劃都將失去最大的海外盟友。

俄羅斯遭制裁,經濟還扛得住嗎?且看中俄聯手打造經濟蹺蹺板

俄羅斯經濟扛得住嗎?是否將拖累中國經濟

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面對美國的突然襲擊,俄羅斯扛得住嗎?中國對美的強硬戰略,是否會因俄羅斯的拖累,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對此,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我們看到,從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開始,美國就一直在對俄羅斯進行著持續不斷的經濟制裁。當年2月底在美國主導下,對俄羅斯股市僅僅10天就下跌了11%,期間隨著每次制裁的強化,俄羅斯股市暴跌,一週內暴跌5%以上的情況就出現了4、5次之多。

然而,從長期表現上看,這些制裁和暴跌並沒有影響俄羅斯經濟的復甦。俄羅斯經濟從2015年萎縮3.7%開始逐漸恢復,2016年萎縮只有0.2%,2017年則實現了1.5%的增長完全走出衰退。

要知道,俄羅斯的經濟主要是依靠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出口。其能源出口佔GDP比重一度達到60%以上。

俄羅斯遭制裁,經濟還扛得住嗎?且看中俄聯手打造經濟蹺蹺板

俄羅斯經濟最擔心的其實是國際油價的下跌。在蘇聯時期,美國為了應對蘇聯的發展,一度將國際油價打壓到25美元/桶以下,甚至低於蘇聯石油開採成本,最終致使蘇聯經濟崩潰。

2014年美國又開始故伎重演,石油價格從接近100美元/桶,一路被打壓到2016年初的接近30美元/桶。這相當於將俄羅斯的經濟“腰斬”。就是在這樣殘酷的經濟形勢中,俄羅斯居然能夠實現經濟的企穩復甦,足以說明“戰鬥民族”的強韌。

俄羅斯遭制裁,經濟還扛得住嗎?且看中俄聯手打造經濟蹺蹺板

從2016年開始,隨著原油價格的回升,俄羅斯經濟也開始實現增長。在目前國際油價維持在70美元/桶的水平的情況下,俄羅斯經濟幾乎不可能發生任何長期性的衰退。

可以說在普京的領導下,俄羅斯經濟已經走過了最困難的時期,並且在經濟最困難的時期,俄羅斯還先後在克里米亞和敘利亞,贏得了兩場戰爭的勝利。目前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相比於2014年,僅僅就是毛毛雨。

2018年隨著普京的再次當選,俄羅斯無論在政治還是在經濟上都不存在拖累中國的問題。只要俄羅斯政府開始出手干預市場,短暫的暴跌馬上就可以恢復。

只要石油價格穩定,特朗普希望在俄羅斯開闢“第二戰場”就沒有可能,最終將被俄羅斯阻擊在灘頭陣地上。

俄羅斯遭制裁,經濟還扛得住嗎?且看中俄聯手打造經濟蹺蹺板

中俄聯手打造經濟蹺蹺板

如果將目前美國對中國和俄羅斯的圍攻,比喻成兩場“鬥爭”,那麼,中美打的是“貿易戰”,而俄美打的就是“能源戰”。

只不過相比於中國,俄羅斯早就拋棄了對美國“和平主義”的幻想,更缺少像中國這樣的戰略退讓空間。

普京深深地認識到,俄羅斯不可能短時間擺脫對於能源經濟的依賴,而美國,隨著其自身經濟的衰落,已經沒有能力再單方面在能源上,壓低油價,通過廉價石油和高價美元的方式,控制世界經濟。美國為了謀求其自身貿易的平衡,必然將加入石油出口大國的行列,擠佔俄羅斯的生存空間。

2014年、2016年,以美國為主導,先後主動挑起烏克蘭問題和敘利亞問題的主要意圖就是再進一步削弱俄羅斯,封鎖俄羅斯石油出口歐洲的通道,掌握中東通往歐洲的能源通道(裡海油田以及俄羅斯南部油田的主要石油、天然氣管道主要經過烏克蘭、土耳其進入歐洲。而中東的石油、天然氣管道則主要通過敘利亞,經地中海和土耳其進入歐洲)。

俄羅斯遭制裁,經濟還扛得住嗎?且看中俄聯手打造經濟蹺蹺板

面對美國的緊逼,俄羅斯不愧是一個“戰鬥的民族”,普京毫不猶豫、絕不妥協地在克里米亞和敘利亞打了兩場漂亮的“自衛反擊”。

地緣政治的勝利,致使俄羅斯目前實際上已經控制了從烏克蘭到敘利亞的全部能源通道,這等於掐住了整個歐洲的脖子。

而對於美國,它一方面要出口石油,而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對幾乎全部陸地石油管道都處在俄羅斯控制範圍的窘境。這就是目前美國帶領歐洲國家“群毆”俄羅斯的根本原因。

面對,歐美的“群毆”,俄羅斯在金融、工業製成品和糧食上的短板已經暴露無疑。因此,叫花子打狗背靠牆,俄羅斯必須和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能源進口國和製造業大國緊密的團結在一起。

而對於中國,一方面樂見美俄爭鬥,以保持世界油價的穩定和能源通道的暢通;另一方面中國也急需俄羅斯開放中亞地區,以打開中國西部的戰略出口。同時,中國更需要俄羅斯這個“帶刀護衛”,能夠時刻團結在自己一邊,時不時地教訓一下美國。

於是,無論中俄兩國在歷史上有什麼恩恩怨怨,現實與未來的利益,迫使中俄聯手,互為犄角,一起去面對美國的圍攻。

中俄聯手,一個託著能源、一個把著製造業,共同發起了對美國的金融霸權的挑戰。可以說,有了俄羅斯這張底牌,面對中美“貿易戰”,中國就有了能源保障這顆定心丸。

我們欣喜的看到,由中俄兩國主要發起的“石油—人民幣期貨”在3月26日正式掛牌以來,其首周總成交額近1160億元,成交量超過27萬手,日均5.4萬手,合5400萬桶原油。這一日均數量已經超過800萬桶的迪拜商品交易所(DME),剛一開市就成功躍居世界第三。

因此,大家大可不必,因為美國“突襲”制裁俄羅斯而感到恐慌。反而應該感到慶幸,特朗普選擇兩線作戰,將迫使中俄更加緊密的聯合起來,加速美國金融霸權的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