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之中道家高隱下山救世,功成則身退,而這幾位更是名傳千古!

關於真隱。誠如五代高道陳摶老祖所說的。一片野心,被白雲留住。。這類隱

士無意功名,有心方外,把"隱"當作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人生態度,一種境界來追求。他們以月為燈,以水為鏡,頑石當枕頭,青天作被蓋;飢餐野果,渴飲甘露;寄情山水,笑傲林泉,放逸涯畔;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超之乎六合之外。他們在天地之間融入大化,迴歸自然。他們是正宗的隱士,是真隱。這類隱士歷朝歷代都有,只可惜"志士棲山恨不深。(陸放翁詩),他們中絕大多數都自埋於民,自藏於畔,我們除了在《神仙傳》《隱逸傳》中知道他們的一點蛛絲馬跡外,大多數都陸沉不顯了。

亂世之中道家高隱下山救世,功成則身退,而這幾位更是名傳千古!

關於半隱。這類隱士的隱又可分為二類。一種是外儒內道式的隱,其特點是先隱後顯再隱。“先隱"是靜待時機。後顯"是扶國於倒懸,救民於水火;”再隱。則是秉承道家隱逸宗風,遵循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這一路線。如范蠡,張子房等就是屬於這一類。另一種是外道內儒式的隱,他們遵循儒家孔子的。天下有道則顯,無道則隱"(《論語、泰伯》)這一原則,其特點是先隱後顯。。先隱"的情況也是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如《史記·齊太公世家》)所說的姜太公,“以漁釣奸周西伯”,太史公惜墨如金,遣辭用字很刁,一個"奸"字,活畫出了姜太公隱的動機;而諸葛亮"每自比於管仲、樂毅。(《三國志、諸葛亮傳》);在隱中就為自己設定了榜樣,為自己設立了人生的奮鬥目標,其他如魏徵,劉伯溫等,

也大致是這樣。這類隱士的"先隱",雖說都是為了待時機,遇明主,但總有吊身價的意味,而他們的後顯,則是為了施展抱負,建功立業,成就《左傳》所說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上述二種類型的隱士,其實就是南懷瑾先生所說的半隱士(見《禪宗與道家》),半隱士雖不徹底,但並不帶貶義。不說他們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以君人南面之術匡濟時蔽,救倒懸之民於水火的功業令人景仰!只說他們不與昏君合作,不遇其人情願老死山林,高尚其志的風範,也是足以讓人欽敬的。

亂世之中道家高隱下山救世,功成則身退,而這幾位更是名傳千古!

待續!下一章講何為假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