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 鏤刻幸福——記2017年度「三秦最美家庭」陳蓮蓮家庭

安塞80後民間剪紙藝人陳蓮蓮是安塞區剪紙藝術的後起之秀,許多人知道她是因為她的“金剪刀”,卻不知道她和丈夫伉儷情深的故事。

今年35歲的陳蓮蓮是土生土長的安塞人,因受父母的影響從小就會剪紙、畫畫。“每到過年,爸爸給我們姊妹幾個每人磨一把剪刀,一家人圍在一起剪窗花,邊剪邊聽爸爸講故事,聽媽媽唱信天游……”回憶起小時候的場景,陳蓮蓮說:“父母從不反對我發展愛好,是他們的寬厚成就了現在的我。”

守望相助 鏤刻幸福——記2017年度“三秦最美家庭”陳蓮蓮家庭

“我這輩子做得最正確的事就是娶了陳蓮蓮!”

2003年,大專畢業後的陳蓮蓮因心靈手巧被聘到了縣文化館工作,每天跟著老師認真學習的她,剪紙和農民畫技藝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在那期間,陳蓮蓮見到許多學剪紙的姐妹因為丈夫認為賺不了多少錢而被拖回家,但是陳蓮蓮的丈夫馮斌卻從不反對。

2009年7月的一天,陳蓮蓮正在家剪紙,突然接到一個電話,馮斌所在的採油廠失火,馮斌全身大面積燒傷,正在搶救。陳蓮蓮當時已經懷孕7個月,卻不顧親人勸阻,日夜守在ICU病房前祈禱,幾天後,丈夫終於脫離了生命危險。馮斌甦醒後,看到自己渾身焦黑的皮膚,雖然面部沒有毀容,但眼睛因為受了高溫刺激,視物模糊,覺得自己成了一個廢人,情緒特別不穩定。

那段時間,陳蓮蓮的身體狀況也不太好,經常整夜整夜睡不著覺,但她還是強忍著在馮斌面前保持平靜。出院幾天後,陳蓮蓮拿出了剪刀和紅紙,剪了一個展翅欲飛的雄鷹,對馮斌說:“醫生說了,你眼睛看東西模糊是暫時的,只要每天做康復訓練就能痊癒。”陳蓮蓮把那幅剪紙在馮斌眼前上下左右移動,“我覺得一個男人身上有疤沒什麼,有疤說明他有故事、有經歷,就像這隻雄鷹,傷痛會讓它更加勇猛。”馮斌聽著妻子的話,一顆心暖暖的。

從那天開始,陳蓮蓮每天都給馮斌剪一幅剪紙,引導他轉動眼球恢復視力。一個月後,馮斌眼睛的視力大為好轉。他拉著陳蓮蓮的手說:“在我眼睛好的時候,從來沒仔細看過你剪的紙,卻在視力模糊的時候認認真真地看了你的每一幅作品,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幅幅藝術品,更是一顆善良堅韌的心!娶了你是我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

兩個月後,他們的女兒降生了,傷情大為好轉的馮斌無微不至地伺候陳蓮蓮坐月子。那些天,他一直在思考,一個弱女子在災難來臨時都可以做到堅強樂觀,自己作為一個男人,有什麼理由做逃兵?不久後,馮斌從採油廠辭了職,他到處跑市場,嘗試過各種工作,現在成為一家酒廠駐安塞區的銷售經理,工作非常出色。

“夫妻同心,共同幹好手工藝事業!”

2011年,陳蓮蓮和3個姐妹成立了工作室,創業初期,訂單少,只能勉強維持房租。2012年秋天,陳蓮蓮接到一個訂單,有人需要幾幅賀壽的剪紙給老人過壽。由於時間緊迫,姐妹們都勸她放棄,陳蓮蓮卻接了下來。那天晚上,她在工作室連夜趕工,馮斌一直陪在她身邊。這種大幅的剪紙需要站起來剪,特別累,馮斌在身邊幫她端茶遞水,按摩肩膀,全程陪同她把這個訂單完成。陳蓮蓮說:“當你非常累的時候,知道有一個人站在你的身後,那種感覺非常好,就算再苦也會覺得甜。”

功夫不負有心人,工作室的業務逐漸走上正軌,陳蓮蓮也當選為陝西省農民畫協會會員,陝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工作室經常組織學習班,切磋剪紙技藝,陳蓮蓮在傳統剪紙的基礎上創作了充滿個性的“陰陽剪”“多彩剪”等多種技能,作品屢獲全國大獎。

如何讓剪紙藝術傳播得更快,讓從事剪紙的人們得到更多的利益呢?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陳蓮蓮腦海。2012年底,陳蓮蓮成立了安塞金剪刀婦女手工合作社,主要開發剪紙的衍生產品和免費剪紙培訓。

“把藝術變成生活用品,同時為廣大婦女們免費進行剪紙培訓,讓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傳播民間藝術的隊伍中來,就可以把民族文化傳播下去!”陳蓮蓮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於是剪紙和農民畫包包、水杯、床罩、絲巾、太陽傘等一系列文化產品相繼出產,頗受消費者的青睞。馮斌也積極支持妻子,他把剪紙放進自己的錢夾,當做書籤,印到保溫杯上或者貼到辦公室,到處宣傳。

憑藉原汁原味的陝北民間文化、誠信樸實的合作方式,合作社不斷髮展壯大,從最初的5人發展到30餘人,年產值可達二三十萬元。

受媽媽的影響,陳蓮蓮的一雙兒女都會剪紙、畫畫、唱民歌。陳蓮蓮說:“我從來不逼他們學,但他們卻剪得很好。每次我外出參賽,孩子們都會對我說,‘媽媽,你好好加油,我們在家乖乖的,長大接你的班!’”

採訪中,陳蓮蓮表達最多的就是,感恩父母、感謝丈夫,她說:“我要像我的父母一樣,用自己的行動來影響兒女,也要感謝丈夫,是他的大力支持,才有了我今天的成績。”

2018年初,陳蓮蓮家庭獲得2017年度“三秦最美家庭”;2016年,陳蓮蓮一家被延安市婦聯授予“藝術之家”稱號,同年,陳蓮蓮也被授予“全市三八紅旗手”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