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背後有文化:公司例會工具

公司例會工具是什麼?

以公司重要的運營管控會議為契機, 通過管理者在會上的戰略決策、觀點評判來體現、明確和彰顯公司價值主張,培養團隊在某些思想意識上的習慣和共識, 起到塑造公司文化的作用。

我們發現很多公司在開會時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會上工作結果如果完成得不好, 要麼避重就輕, 要麼理由藉口一大堆, 但解決方案卻非常難產。

(2)理由藉口一大堆不說, 每次都在說別人如何如何不配合, 其他部門如何如何刁難, 就是不說自己身上存在什麼問題。

(3)經過分析找到問題確是他的責任, 要他給出一個改進方案的具體完成時間承諾,他打死也不願說,不願意承諾工作結果。

(4)會議越扯越長,越扯越遠,容易跑題。原本簡單碰一下就可以解決問題的,結果越扯事越多,越扯越扯不清,原本的月例會,變成了專題討論會,變成了“大尾巴會”。

(5)這周還在為上週的事爭論不休;很多事已談了N次,但始終沒有結論, 最後就沒有人再談了, 事情也慢慢不了了之了。

(6)手機響的、開小差的等等。

……

這些現象就是我們常說的: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不果。為什麼會這樣?原因除了業務本身和執行人能力外,我們剛才講了,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職業人基本思維方式的缺失!那麼如何通過會議,引導、訓練、規範大家的思維邏輯呢?我們來感受一下公司例會的文化工具。

公司例會工具怎麼用?

我們這一章節的工具主要針對的是公司決策執行環境功能的營造,我們清楚地知道, 公司的各種會議是我們進行戰略決策、 監督執行、運營管控的重要場合, 公司的例會機制也是我們戰略決策執行的平臺保障。但是,各位管理者有沒有注意到,你的每一次會議、每一次決策、每一次評判、每一次的批覆都是在建設公司的決策執行容力,都是在做文化呢?貴公司的會議風格、會議效率正是在你的養成下不斷形成,正是你在會議上的表現打造了你的會。

前面我們說了公司例會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塑造公司文化, 那什麼是公司例會呢?公司例會是一種總裁對其直接下屬進行結果跟蹤和計劃審核的會議。 會議上每位被質詢人彙報自己上一階段工作結果, 並公佈自己下一階段工作計劃,然後以總裁為主對被質詢人進行質詢。公司例會是一種用於公司運營管控的工具,是利用會議質詢的方式,以結果為導向,以改進為核心,以開放為環境,以內部客戶為基礎,聚焦戰略,執行計劃, 實現目標的一套管理工具。去植入並塑造對事不對人、尊重事實與數據的文化。操作要點如下:

(1)越是相信誰,越要檢查誰

是的,越相信誰,越檢查誰,你沒有看錯。有人說不對呀?我們不是總在講“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嗎?我相信他為什麼還要檢查他呢?沒錯,我們可以思考一下,他做的事情很棒,而且一直以來都是他在做這件事情,已經是輕車熟路,百分之九十九沒問題,好,即便如此,這是不是你不檢查的理由呢?如果相信他而從此不去檢查他,甚至直接告訴他: “你是免檢產品!”我們至少給了他犯錯誤的機會,因為你這就是在告訴他: “你犯錯誤我也不知道,你大可放心地去犯吧!”沒錯,你這麼做就已經至少給了他犯錯誤的機會!你不檢查他,他可能不會犯錯,但也可能真就犯了錯誤,但是隻要你不查,他犯錯的概率至少要比從前高出很多。

同時,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好人這輩子一件壞事都不幹嗎?壞人這輩子就一件好事都沒做過?所以沒有絕對的好與壞,關鍵是我們不要給他犯錯誤的機會,你不查他,你就給了他犯錯誤的機會。我們再做一個思考, 管理是建立在彼此相信還是不相信的基礎上?如果是建立在彼此相信的基礎上,那是不是合同、協議也都不必簽了,也不必要什麼商業的契約了,大家打個招呼就OK了?所以,檢查是必要的。

(2)對事不對人,只相信事實數據,不相信人

“只相信事實數據,不相信人”這句話意味著:無論你是什麼級別的員工,來跟我彙報工作都必須拿事實與數據,連老婆來跟我彙報工作也要拿事實與數據。你這名員工從前做事都很爛,但是,這件事的事實與數據表明你做得的確不錯,那我就表揚你;你從前做事都很好,但是這件事的事實與數據顯示你做得卻很差,那我就要提醒你。因為我對的是事,而不是人,在公司管理當中,對人不對事來開展工作成本是極高的,相信大家都有體會,管人太複雜,人際關係也太深奧。一家公司在管理中,對事比對人的管理更容易、更簡單。

事實上,一開始大家接受起來也不容易,但當大家發現真的是對事不對人時,反而會尊重和喜歡這樣的一種開會方式,每個人都是憑本事吃飯,拿結果交換。而且,對於事實數據的尊重,不只是體現在溝通上,而是每一位被質詢的人,你在來開會的時候,每一項工作都要有相應的事實與數據,幾項工作就要有幾個事實與數據,並且要把它們提前準備好。如果總裁要看,無論你是什麼人,什麼級別的高管,必須當場打開。參加質詢的員工都有提交類似的事實與數據

(3) 所有的會議都正在彰顯和塑造著公司文化

所有這些開會的制度、流程、規定,會上大家的決策方式、執行邏輯、溝通習慣背後都是一種公司文化的體現,而總裁、管理者對這些動作的關注,就是對文化建設的投資。也就是說,你在每一次開會時,你都在營造著這樣一種文化氛圍, 可能是結果導向的, 也可能是例行公事的;可能是人治的做法,看人下菜的;也可能是法治的做法,對事不對人的;可能是量化的,也可能是含糊的,總之,類似的會你正在開著,這些事你都正在幹著……而你的團隊卻在你的這種決策執行環境中成長著、工作著、學習著……

沒有沒有文化的公司, 只有好文化和差文化的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