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兰家族传奇:教育是我们给女儿的最好嫁妆

来源:王东华母亲教育(ID:muqinjiaoyu)

赵小兰家族传奇:教育是我们给女儿的最好嫁妆
赵小兰家族传奇:教育是我们给女儿的最好嫁妆
赵小兰家族传奇:教育是我们给女儿的最好嫁妆

四月的一个天气还冷但阳光十分灿烂的下午,我到北大的英杰中心去听芮某主持的一个赵锡成父女讲述在美国生活的一个讲座。

讲座前的一点时间,我翻着领到的《是谁培养了赵小兰》一书。赵小兰曾经是老、小两任布什总统时代的白宫工作人员和美国24任劳工部长,书中有很多她与家人的照片、与布什家人的照片,还有她在白宫工作时的工作照。

“时间到了,我们开始了。”主持人看了一下自己的手表,由手表他联想到了什么,又随意地说,“我这块手表很不值钱,但是今天我特意看了看赵小兰的手表,她说她的手表是二十美元买的,比我的还便宜呢。他已经是一位高水平的主持人了,通过手表实际上传达了一种价值观。

“中国人是按照我们的传统,把美国总统及工作人员办公的地方译成白宫的,其实白宫里面的房子都不大,所以有些国家翻译为白房子。我专门去里面看过,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天花板很低,内阁成员和工作人员办公的地方更小、房顶更低,有的甚至都没有窗户。”大家坐好、会场安静下来以后,主持人解释说。

他的话让我想起我曾经工作过的一个中国处级单位,一百多人在三层楼房里,编辑、记者们七八个人挤在一起,主要领导却一个人占据了三大间。这是中国官员与美国官员普遍的不同。

赵小兰家族传奇:教育是我们给女儿的最好嫁妆

中国的教育与美国的教育也有着很多的不同。

赵小兰的父亲赵锡成是从大陆去了台湾的一个穷孩子,后来又到了美国,靠着勤奋和真诚的为人、以柔克钢的处世,逐渐成为了美国“船王”。他今年87岁了,依然谦逊、儒雅、诚恳,头脑清晰。他是上海交大毕业的,去美国以后又读完了博士学业,无论从年岁、学识、财富还是名声影响上,都是在场学生、老师的人生榜样,但他说话之前,还是先感谢前来的大家。在美国多年,他的英语应该很好,但他坚持用年少时记忆的安徽话与大家交谈。

赵小兰穿一身深蓝的西装,短发,像一位普通的华裔妇女。但是她开口说话的时候,就透出了干练、智慧和自信,她记得下每个人问的问题,并且一一地作答。有一个女生抢了个提问的机会,就美国在对华、对萨达姆等事情上提出了一连串的质问,这问题超出了教育的主题,引得全场都哄笑起来。芮成钢说大家可以有不同的观点,白宫前面就经常有一些抗议、示威的人。赵小兰还是从容地做了解答。只是我的英语听力太差,只明白了个大概。

安吉是赵锡成最小的女儿,现在继承了父业,在家族的船业中出任了副董事长。她应该算是美国的富二代了,但她说父母从小对他们的要求是自己的事情要靠自己,要求她们勤奋、努力,好好地做人。所以她从来没有感觉到是生活是富人的家庭里。她们从小也不向往穿好衣服和使用奢侈品。

赵锡成夫妇共养育了6个女儿,有4个毕业于哈佛大学。妻子木兰认为:“教育是我们给予女儿的最好嫁妆。”

老布什则感慨:“赵家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家庭。母亲木兰是他们的基她和锡成克服逆境,实现了伟大的成功,并且甘做志愿者和慈善家,他们的故事是成功实现美国梦的典型。”

赵小兰家族传奇:教育是我们给女儿的最好嫁妆

刘墉在《赵锡成一家人》里描述到:

赵小兰的父亲赵锡成博士很好客,每有客人来,六个女儿只要在家,一定出来招呼。她们以非常恭敬的态度为客人奉茶,脸上总是带着真诚的笑容。尤其令人难以相信的是:以前当赵家宴客,几个女儿不但出席上桌,而且是守在客人身后,为大家上菜、斟酒!当我不解地问朱木兰女士时,她说:“不错!我们是教她们做Waitress,但那何尝不是一种训练?

我的先生常对女儿说,人生做事好像开车,不是只能直走的,有时候必须左转右转。不要把伺候客人当做辛苦的事,当你们读书读累了,招呼招呼客人,不也是一种休息吗?何况在这当中,可以学到许多待人处世的道理!”也就因此,他们家虽有管家,孩子仍然要自己洗衣服、打扫房间。大人的道理简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管家是请来帮助父母的,不是帮助孩子。

年轻人理当管自己的事,不能太早就受人伺候,否则很难学会独立!不仅料理自己的内务,每天上闹钟起床,小时候赶校车上学,回家由姐姐带头,自动自发念书。而且她们家的六个女儿,还分担家务。每天早晨,她们要出去检查游泳池的设备、捞掉水上的髒东西。

到了周末,则要整理占地两英亩的院子,把杂草和蒲公英拔掉。赵小兰最小的妹妹,现在十六岁的赵安吉,己经负责处理家裡的帐单、将耶诞卡的邮寄名单输入电脑,并接听晚上的电话。尤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赵小兰家门前长达一百二十英呎车道的柏油路面,竟然是几个姐妹,在父亲的指挥之下自己铺成的。

赵小兰曾在《我的事业与人生》里说:“那时我们不见得喜欢,如今想来,大家一起工作、一起交谈,很能领会父亲良苦的用心了。”“家园!家园!这个园地是一家人的,每个人都有责任!”朱木兰 女士说。

正由于她们对家庭贡献出自己的心力,所以尤其会爱家;觉得自己是家的一份子,家是属于自己的。特别是在一家人共同的工作中,更能体会荣辱与共、同心协力,而产生共同意识。

赵小兰家族传奇:教育是我们给女儿的最好嫁妆

赵锡成博士夫妇的身教也是极成功的,他们家在晚餐后极少开电视,做父母的也以身作则,不在电视前花太多时间,母亲跟着孩子一起读书,父亲则处理未完的公务。从事航运工作的赵锡成博士,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深夜。他这种对事业专注的态度,相信也对赵小兰有很大的影响。当然,不论多麽忙,与子女的沟通还是不能忽略的。

每个星期天,他们一定全家去做礼拜,午餐后点心时间,则举行每週一次的家庭会议,大伙高谈阔论。每个孩子说出自己新想法、收获,提出计化,并征询父母的意见。所以当外人惊讶于赵家姐妹的纪律与服从时,要知道那是经由亲子之间充分沟通,所获得的共识。

因为父亲年龄大了,我看到他起坐和进出时,两个女儿都不时地上前搀扶他。他们的家庭依然保持着尊老和相互亲爱的中国传统。他们是接受了很好的美国教育也保留了中国感情的华人。

世界上那些最美好的事情并没有注定一定要发生在哪里。无论在世界的哪个地方、生存于哪个民族之中,也不管是哪一所大学,给予孩子的最好的教育首先都是做人的教育。赵锡成夫妇把这最好的教育给予了他们的孩子。他们在做人上、事业上、对待家人和融入社会中,都很好地影响了孩子。这也正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赵小兰家族传奇:教育是我们给女儿的最好嫁妆

我从事家庭教育这么多年了,一直深有体会的一点是:你看到一个家庭中父亲、母亲是什么样子的,基本上就能够知道他们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就能够预测他们的未来。

座谈最后,赵锡成博士说:“生活不是用来享受的,人的真正的享受是在不断学习和工作的成就中。近来我们家在哈佛设立了赵朱木兰奖学金,你们都是国家的栋梁,如果有去哈佛留学的,可以申请这项奖学金。”

家庭生活的不同、教育的不同以及政治、文化、经济的种种不同,造就了人环境的不同与人的很多区别与不同。我捧着手中的书,请赵小兰签了个名字。我说我是做家庭教育研究工作的,我想带回这本书去,跟更多的中国家长分享他们一家的经历和幸福。

作者:李蔚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明天出版社编审。著有《相爱的岁月》《做一个女人》《心灵的养育》等文学、女性理论及儿童教育著作。作品入选国内外各种文学和纪实类图书。孩子高中时获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北大硕士毕业后,目前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博。

赵小兰家族传奇:教育是我们给女儿的最好嫁妆

长按二维码关注 鲁稚的阳台(ID:luzhi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