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請大師們指點下韻律?

湘江北去34


這首詩請指點下韻律?

瑤池綠柳欄亭瘦,畫丹青入眼收。秦東去尋聖境,南國亦有碧玉秋。

題主的問題是希望有朋友看看這首詩的韻律,其實作為一首古體的絕句來說,押韻對就可以了,沒有什麼問題,如果按照近體詩的格律來說,有2個問題和一個小問題。

一、第三句失黏

黏連是近體詩的規則之一,失黏的近體詩被稱為折腰體,例如韋應物的絕句: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黃鸝深樹鳴。春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這首詩和題主的詩一樣,第三句與第二句失黏,第二句是“中中平平仄仄”,第三句的第二個字一定和第二句的第二個字平仄相同,因此第三句句式是:中中仄仄平平。

韋應物的詩第二句第二字是“有”,仄聲,那麼第三句的第二字是“潮”,平聲,這就叫做失黏。同理,題主的第二句第二字是“墨”,仄聲,那麼第三句的第二字是“皇”,平聲,同樣失黏

失黏的修改也不難,將主語後置,“秦皇東去尋聖境”改為“東去秦皇尋聖境”即可。

二、第四句失律

“南國亦有碧玉秋 ”,平仄仄仄仄平(國,是入聲,仄),這是古體詩的句式,不是近體詩(格律詩)的句式。根據第三句“東去秦皇尋聖境”的句式:中仄中平平仄仄,第四句要平仄相對,句式是:中平中仄仄平平。

根據題主的意思,第四句改為,江南亦有碧天秋。

三、小毛病,撞韻

撞韻就是在不用韻的那句(白腳)(比如七絕的第三句子)尾字也用了韻腳同韻母的仄聲字。題主的這首詩,瘦和二、四句韻腳秋、收撞韻。撞韻在古人那裡也是常見,例如王安石著名的七絕: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岸,與間、山、還撞韻。

撞韻不算原則性的大毛病,與近體詩的格律也無關,不改也罷。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你的這首詩,算是七言,如果要調整,不太容易。

詩,總得來說易寫難精。湊二十八個字誰都能,但真的可以稱作詩就不那麼容易了。

這首,先不要談格律,從整體意境分析,應該是讚美秋柳盈池,斜風點水。意思不算模糊,但結構很亂。不管是七絕該是七言,四句之間起承轉合,都是必須的。而且對於境的要求,七言更勝於七絕。

詩是自我的小情懷的抒發,所以,多少的自我感嘆會有體現。一味詠景,很少。



再從基本的手法,問題看,這首七言,撞韻。這種手法在詩中不是不可以,只是撞了韻就需要化解,一旦不能化解,就會使整首詩,澀口,彆扭。

就以圖片,重寫一首吧。



《七絕》

依依點水斜風近,漾漾依闌問遠愁。

經歲重來誰與道,半池碧柳也成秋。

對於詩,寫得不多,這首也算不得太好,湊合能看罷了。以上也都只是個人觀點。


畫骨透情


這首詩,初看,意境是很好的,所謂的起承轉合也很好,如果我們不看格律和韻律的話,絕對是一首好詩。

但是如果我們細究格律的話,這首詩的問題就大了。“瑤池綠柳欄亭瘦,畫墨丹青入眼收。”

這句寫的很美,瘦屬於二十六宥韻,入聲,收屬於十一尤韻,本詩押尤韻,這個第一句也可以算是撞韻了,希望能改一個平聲的韻字,或者改用其他的一個仄聲字,畢竟讀來覺得撞韻了。前人講究韻律優美,就是為了吟誦時能夠有錯落有致的美感的。

下一聯“秦皇東去尋聖境,南國亦有碧玉秋。”可以看到“皇,去,國,玉”四個字的平仄都有錯處,望酌情改寫。

這一聯的韻是對的,但是可以看到本聯上句失粘。


所謂“粘”,是指在近體詩的相鄰兩聯中,上一聯的對句(即該聯第二句)和下一聯的出句(即該聯第一句)的平仄類型必須是同一大類的:上聯對句是“A·平平仄仄仄平平 ”句型,則下聯出句是“a.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上聯對句是“B·仄仄平平仄仄平” 句型,則下聯出句是“b.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型,也就是後聯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須跟前聯對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平粘平,仄粘仄,把兩句粘聯起來。

如下,則可以看到下聯是需要改動的。

瑤池綠柳欄亭瘦,畫墨丹青入眼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尋聖境,南亦有碧秋。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

(本聯上句失粘)

失粘失對,以及錯韻是詩家大忌,做為學詩者,除了意境,立意之外,更應該注意格律上的美感。所以建議作者就以上問題進行修改以及潤色。

手機排版,不知道是不是好的,所以又修了一下,向朋友們致歉。也請懂行的朋友們交流拍磚。


荷唯洛之戀


瑤池綠柳欄亭瘦,畫墨丹青入眼收。秦皇東去尋聖境,南國亦有碧玉秋。

友友這首詩作是一首山水之詩,雖為古風絕句,但還是寫得很不錯的,詩語清新,不落俗套。詩句的起、承、轉、合比較流暢自然。詩中有意蘊,有意趣,有意象,有意境,寓情於景,借景抒情,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讀來饒有興味,詩意盎然,從而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陶然欲醉而流連忘返的感覺。不過,要想使此詩意格兩全,成為一首真正意義上的格律絕句,更上一層境界的話,還得再用心推敲斟酌一番才行。尤其格律平仄,最為重要。狂客水平有限,也只能就此詩的平仄,作一個拋磚引玉之人,幫你先把詩中平仄理順,如有不盡人意之處,還望題主和詩友們見諒海涵!這首詩為平起,如改作七絕,其改後詩句和平仄格式應是這樣的:

瑤池綠綺欄亭瘦,畫墨丹青入眼收。秦帝東遊尋聖境,南方亦有碧山秋。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狂客小注:原詩與現詩凡是字句不同者,圴為原詩平仄聲韻有問題之處,特此說明。


蜀山狂客


我初中畢業,我認為這首詩很好,壓韻。理由是:這首詩不是七律七絕。如果從平仄格律上找原因。我想古今中外誰也寫不了詩。我看過古今中外名人詩人寫的詩很多,不是律詩七絕,有了壓韻就是好詩。這個題目有很多人答了,我的見解與眾不同。



關注社會情感文化



水鄉l954


瑤池綠柳欄亭瘦,畫墨丹青入眼收,秦皇東去尋聖境,南國亦有碧玉秋。

七言詩,押韻的還可以,平仄也對。意境有點雜亂,不知是春景還是秋景,可以感覺出要描寫一處有綠柳欄亭的美景,後兩句相借秦皇突出美景,但是不知突出的是怎樣一種景緻,碧玉秋是一種怎樣的顏色。試寫一段,見笑了。

瑤池新柳蘭亭瘦,畫意詩情不勝收,秦皇何苦尋聖境,南國美景西子羞。


鄞粵強


只說韻律,按韻看,其實前兩句本來是是合律的,不用動它了。第三句只要將一二字與三四字調換位置,就在不影響原意的前提下也能很好地合律了。第四句第六字是出了律,可自行調整換個平聲字。

瑤池綠柳欄亭瘦,

畫墨丹青入眼收。

東去秦皇尋聖境,

南國亦有碧玉秋。

以上調整隻為合律。此詩優點是語句通暢,可見作者有較好的語言能力。


詩詞與音樂


這不是一首近體詩七絕,只能算是一首古絕。起句還行,承句空話沒什麼實質性內容,轉句彎子拐得太大,拉秦始皇來說事,並不合適,結句的詩意沒突出出來。下面筆者按照七絕的格律要求,將其改為:

瑤池綠柳蘭亭瘦,

近水遠山望眼收。

何必尋幽天外去,

江南別有小朱樓。


放歌水盡頭


就友友該詩來看,無須高談闊論。縱觀全詩大抵猜到應算是新手了。整首詩在煉字達意上不敢恭維,起筆"瑤池"覺得很闊綽,結果一"瘦"字讓人心冷。令人難以入勝。後面二句,似乎是要用南北對比而寫秋的感覺,句意好象也較零亂,用詞的精準度欠斟酌。後面若能用一反詰的句式,秦皇島早己是一片蕭瑟了,而南國卻是風韻猶存!感覺就會大不一樣了。至於律的事,"去"字出律,應用平聲字。修正後可掛牌七絕。韻的運用方面,二四句押韻尚可,平水"尤"韻。大師不敢當的,略盡綿薄之力,望友友多納善言,堅持習練。曙光即在前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