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格爾》:印度不只有歌舞和神藥,這部電影探尋道德底線

《阿里格爾》:印度不只有歌舞和神藥,這部電影探尋道德底線

印度,一位阿里格爾的大學教授因為和人力車伕親熱時被私闖民宅的人拍下視頻,隨後被校方發現而被革職。

印度民眾對同性戀的仇恨態度近乎瘋狂。

學校逼迫大學教授寫對此事表示羞愧,不讓他去學校。

老教授活的戰戰兢兢,緊閉房門,在自己的家裡聽著歌曲“我值得被愛”,他就坐在那裡,但是手、腳、頭隨著音樂輕微的擺動,顯示出無處不在的印度歌舞。同時歌聲越美好,越體現出教授的內心悲苦與孤獨。

老教授在各種場合都會受到歧視,連看病都遭受冷遇,被校方勒令退宿,校方甚至還用斷電的形式逼他搬走。

《阿里格爾》:印度不只有歌舞和神藥,這部電影探尋道德底線

報社的年輕小夥子開始追蹤調查此事。

帥哥記者第一次接觸教授,被教授誤解,以為他是來窺探隱私於是將其趕走。

教授的好友兼同事對帥哥記者說到:過去,分歧是通過辯論解決的;而現在,變得過於政治化,很多問題需要暴力。而教授是被陷害的,他是犧牲品。

原來這一切是大學裡的某些人設計的陰謀。因為教授教的是馬拉地語(當地的主流語言是烏爾都語),還是外鄉人,卻成為了語言系主任;所以有人對他嫉妒,策劃了這場醜聞。

《阿里格爾》:印度不只有歌舞和神藥,這部電影探尋道德底線

當帥哥記者詢問教授,你真的是同性戀嗎?教授回答:同性戀這三個字怎麼能夠表達我的感受。那是熾熱的慾望,一種無法抑制的衝動。

教授不僅研究語言,還熱愛寫詩,他說:詩句的意蘊在於字裡行間,那些停頓和欲言又止。

在帥哥記者的鼓勵下,教授將此事訴諸法律,案情一點點被還原,教授的隱私也一點點的被挖出。

在法庭審理過程中,教授仍在被新的房東驅趕。

一個孤苦的老人背井離鄉、老無所依。

在法庭上,教授的律師在法庭上質問:

《阿里格爾》:印度不只有歌舞和神藥,這部電影探尋道德底線

為什麼不經允許,那些偷拍者可以進入他人的房屋?為什麼不搞清楚事實真相,學校就將教授辭退。

我們在討論誰的道德?道德的底線在哪裡?如果有人越過了我們的道德底線,他就應該被懲罰嗎?

如果是這樣,那麼這個國家的每一個人都會因為違背別人的道德進監獄!沒有任何一種制度有權侵犯一個人的私生活!

道德必須符合憲法的邊界!一定要為憲法所限制。

而與律師慷慨激昂的陳詞形成對比的是:教授在一旁坐著打瞌睡。

這個設計特別好,其實對於教授來講,這個案子他並不是特別的上心,他已經老了,比尊嚴、名譽、權益、工作更讓他無法釋懷的,其實是來自於內心深處的孤獨。

他需要的是有人懂他,有人陪伴他。他需要朋友,需要愛!

《阿里格爾》:印度不只有歌舞和神藥,這部電影探尋道德底線

帥哥記者一直在探尋真相,他發現案發當晚教授的門沒有關,可能是有人故意為之;而找到和教授在一起的人力車伕則是破案的關鍵,但在找人過程中他被打傷。

最終官司打贏了,同志維權人士都在外面慶祝,而教授卻孤零零的一個人、安靜的躺在出租屋的床板上。

記者打來電話希望約篇獨家專訪,教授欣然答應,但第二天卻傳出他去世的消息。

在他的血液裡檢出輕微毒素,但警方排除了他殺可能。

是自殺?可教授明明說過:我不會讓你對我電話採訪的,你一定要來見我。他們還約定好後天見面,他怎麼可能自殺?!

《阿里格爾》:印度不只有歌舞和神藥,這部電影探尋道德底線

是意外?但他是如何攝入了有毒物質呢?

或者,是其他人出於報復、洩憤、歧視、痛恨而採取的他殺?

影片最後的字幕戳人心扉——同性戀在印度重新入刑。

在這個國家,包容與尊重,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