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屢禁不止」的秦嶺違建別墅

原標題:《新華視點》“屢禁不止”的秦嶺違建別墅

橫亙於我國中部的秦嶺,有著“國家中央公園”和“陝西綠肺”之稱,是重要的生態屏障。中央曾三令五申,要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陝西省和西安市也曾對秦嶺保護出臺多項規定。但長期以來,秦嶺的別墅開發亂象卻屢禁不止。

近日,陝西省和西安市對秦嶺北麓西安境內違規建別墅問題展開新一輪的專項整治。7月30日下午,西安市長安區和鄠邑區相關部門拆除了西安院子等兩處房地產開發項目中的3棟違建別墅和一處涉及未經審批非法佔地的寺廟。

新华视点|“屡禁不止”的秦岭违建别墅

連續多年來,陝西省和西安市曾多次對秦嶺地區違規建房亂象進行整治。早在2012年,在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管委會辦公室的監督下,秦嶺北麓一家名為“優勝美地”的別墅項目就拆除了41棟違規別墅。可在當時,記者就調查發現,被拆別墅原址並沒有進行生態復原,而是在建設新的“別墅”。

據瞭解,2014年,西安市曾強制拆除和沒收了秦嶺北麓西安段202棟違法建築。針對秦嶺生態問題處理中折射出的幹部思想鬆懈、基層生態保護意識淡薄等問題,陝西省和西安市也曾於2015年成立聯合調查組,在前期查處234人的基礎上,對137名責任人員進行了追責。

記者發現,早在2003年陝西省政府就發文明確規定“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秦嶺北麓區域內從事房地產開發,修建商品住宅和私人別墅”,此後還先後出臺了《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等法規。然而,高壓之下,現在仍有成規模的別墅項目依舊在建設、銷售。

新华视点|“屡禁不止”的秦岭违建别墅

在秦嶺北麓,獨棟、聯排別墅映入眼簾,記者發現某些別墅區已有人入住,小區最後一排的別墅,已經緊挨秦嶺山體。據一位二手房銷售人員介紹,該小區2004年獲批土地,2005年開工建設,2009年正式建成。70年產權,證照齊全。

新华视点|“屡禁不止”的秦岭违建别墅

在長安區,一處位於秦嶺北麓坡腳正在建設的別墅項目正被圍牆遮擋,越過圍牆,可以看見工地中未完工的幾十棟別墅已搭起了框架。這些樓盤佔地百餘畝,據當地村民介紹,該片土地原為四個大隊的慄園,果木粗壯,土壤肥沃。

近日被拆除的“西安院子”項目,位於鄠邑區。今年7月曾發佈廣告稱,項目位於“秦嶺北麓”,是“秦嶺自然保護區唯一不可複製的中式庭院”。打著這樣的“金字招牌”,這些別墅的售價在800萬至1500萬不等,而且一期已經售完,二期正在銷售。

新华视点|“屡禁不止”的秦岭违建别墅

由於直接開挖,秦嶺山體植被已經被大面積破壞,黃土斷面已經裸露。項目附近郝家莊村的幾位村民告訴記者,這個項目兩三年前開始施工,有些已經建好售出,最近聽說上面來檢查,才剛停工。

新华视点|“屡禁不止”的秦岭违建别墅

專家認為,秦嶺的山體、林體與水體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私人建宅和樓盤開發會對區域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都屬於危害秦嶺生態環境的行為,應該堅決禁止。

原陝西省社科院副院長石英認為,取石、取材、放炮等活動將會對秦嶺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與此同時,違建行為既敗壞了社會風氣、又破壞了法律基礎,更對人們的社會心理造成了負面影響。

新华视点|“屡禁不止”的秦岭违建别墅

一邊是政府10多年來的三令五申的“禁墅令”,一邊卻是扎堆而起的商業別墅,在層層禁令之下,為何秦嶺別墅開發卻“禁而不絕”?

陝西省一位不願公佈姓名的專家指出違建亂象的癥結在兩方面:一方面,房地產開發商為利益趨使,屢屢突破政策法規紅線,用“生態”“文化”的虛假外衣裹挾政府職能部門“打擦邊球”。另一方面,陝西省和西安市雖多次出臺政策規定,但條文中卻不乏漏洞和模糊地帶,導致秦嶺生態保護未能盡如人意。

據《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海拔2600米以上的秦嶺中高山為禁止開發區;1500米以上至2600米之間的秦嶺中山為限制開發區;1500米以下為適度開發區,減少各類開發建設和生產活動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然而,記者發現,秦嶺大部分區域都在海拔1500米以下,大量違建別墅、礦山企業均處在適度開發區的範圍內。

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為徹底整治秦嶺北麓違建別墅,近日中央已派出專項整治工作組深入陝西開展工作,陝西省及西安市近日也已成立了秦嶺北麓違建專項整治工作小組,聚焦違規項目涉及的違規供地、未批先建、批建分離、非法佔地、批小建大、違規建設等突出問題。

秦嶺的“別墅之殤”能否徹底根除,人們正拭目以待。

記者:李華 張晨俊 姜辰蓉 石志勇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