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別人家的合作社,動不動就是幾百萬的項目?

為什麼別人家的合作社,動不動就是幾百萬的項目?

農民合作社作為這個新時代的新興產物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合作社也是最符合農村創業的經營主體,在中國的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農業的過程中,業務實體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商業組織。中國大力鼓勵和支持企業實體,合作社已成為實體企業的一支重要力量。那麼,合作社好在哪?為什麼要發展合作社?

合作社好在哪?

合作社准入條件低

合作社建立的條件是非常低的,只要五個村民到工商局辦理相關登記手續,就可以註冊合作社。隨著城鄉一體化和資源的協調,合作社也有了獨特的優勢,如融資,水電優惠,補貼等大大提高。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公司都採用了“公司+合作社”的模式。

國家支持

國家應支持合作社,發揮合作社的帶動作用,由此來推動村鎮的發展。但是,中國現在合作社的數量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很多人有機會投身於農業,註冊合作社,但本質上只是一個外殼,或者根本無法運行,這些合作社必須被清除。

業務範圍廣

目前,合作模式涉及面很廣,涵蓋了儲蓄和信貸,農業和漁業,消費品及服務,醫療保健,住房,保險,工藝品及提供工業服務。

為什麼別人家的合作社,動不動就是幾百萬的項目?

為什麼要發展合作社?

規模化市場能力強

小農戶與規模化農戶相比,對市場的風險承擔能力弱。進入市場能力不足,就導致發展不了,合作社能夠讓小農戶規模化,在生產、供銷和信用等全方位的互助合作。

合作社聯社進一步增強競爭力

在農市場競爭的前提下,做大做強也是眾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迫切需要,有些合作社在生產、流通、加工、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在大市場中仍然沒有太強的競爭力,這就要求合作社之間的合作成為大趨勢。

金融保險服務成為合作社的發展機遇

隨著農業大數據的不斷髮展,農業信用體系也逐漸成型。發展農業供應鏈金融,將逐步破解以往缺少抵押擔保而出現融資難的困局。

農民合作社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是2018年我國三農發展的重大行動目標,國家通過一系列的對三農的支持,來推進鄉村振興行動。合作社作為農村的重要組織載體,成為了大政策和行動的承載主體、實施主體,成為了推進鄉村振興行動的重要力量。

為什麼別人家的合作社,動不動就是幾百萬的項目?

例如:靈壽縣農經農民合作社聯合社

靈壽縣農經農民合作社聯合社於2013年3月成立,經過數年發展,靈壽農經社已經在本縣的城關、三聖院、牛城、慈峪、燕川、陳莊、寨頭等12個鄉鎮組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180餘個村級工作站,形成了縣、鄉、村三級管理的經營模式。本合作社嚴格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則,採取“合作社+基地” 運營模式,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合作、農產品供銷合作、閒散資金互助合作。

建立了多個生產基地:

1、300餘畝大棚及特色種植基地,投資450多萬

2、與縣糧食局協商投資300餘萬元建立了糧站購銷基地

3、佔地面積500餘畝,共計投資500餘萬元的野豬養殖基地

4、1500餘畝,投資400餘萬元,建立千畝核桃林基地

5、投資300餘萬元設立了養老院,服務當地社員農戶

靈壽縣農經農民合作社,帶領全體社員共同致富奔小康,為靈壽縣的三農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