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鄭州市第一中學學生髮表大量學術論文一事?

用戶64589163


教育是我的主業,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鄭州市第一中學是相當牛逼的學校。1959年被確定為“河南省重點中學”,1980年被確定為“河南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2004年首批被確定為“河南省示範性普通高中”。2015年中國高中排行榜中,鄭州市第一中學在河南省排名第2,全國排名77。

近段時間,鬧得全國沸沸揚揚的,質疑“高考答題卡掉包”的4名學生中,有一位就是該校的學生。目前該事件還沒有最終的定論,但該生的學術論文被好事網友扒拉出來了。

有人網絡搜索,發現她那兩篇論文涉嫌抄襲,和某教授的論文相似度達35%,引起了網民的關注。

老實說,鄭州市一中的實力不容小覷。

根據2016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每年有20--30名學生被清華北大錄取,200--300名學生被全國前15位重點大學錄取。

有一部分學生是憑自主招生,獲得名校入場券的。

自主招生都有一定要求的硬件。

有的學生沒有競賽獎項,學科特長也不突出,那麼怎麼選拔人才呢?

其中一項就是“高中階段在省級及以上公開發行的相關刊物上發表作品、論文。”

全國的自主招生,至少有45所高校把學術論文發表,作為報名條件。

為了爭取自主招生的初審和複審的機會,有些高中生會努力發表學術論文,爭取多一個入學渠道。

鄭州市一中師資強大,並有優質生源,學生能大量發表學術論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學術論文不是隨隨便便的寫作文,高中生的水平肯定良莠不齊。

如果學生一窩蜂地寫學術論文,就屬於盲目跟風了,是不宜提倡的。

而個別有天賦的學生,在某個領域發表“原創性”論文,“不拘一格降人才”,這是好事。

有人擔心論文造假或抄襲,其實,省級和國家級的期刊審查特別嚴格,很難發表。

更重要的是,高校在自主招生面試時,都要嚴格審核,對學生的論文進行質詢答辯。如果抄襲或代筆的學生,在答辯時都很難過關。

一旦發現造假,未入學的,將取消報名、預錄資格,並通報依規處理;已入學的,取消入學資格。

總之,鄭州市第一中學學生髮表大量學術論文,說明該校研究之風和校風學風良好。

當然,有些濫竽充數的學生,遲早會露餡,很難矇混過關的。

——我是“小李滔滔”,謝謝您的關注、點評、點贊!


小李滔滔


此刻,我想鄭州一中的師生和家長應該恨死了掀起“答題卡調包”事件的家長,因為他們,那些因為論文取得自主招生資格的學生可能會遭遇不測。

“答題卡調包”事件,猶如打開了潘多拉盒子,各種關於高考的妖魔鬼怪都開始跳了出來,原來只是聚焦四名考生答題卡是否調包的問題,現在又把火苗又引向了鄭州一中的論文抄襲事件。蓋子已經掀開,校方就不能視而不見了,他們必須要面對社會的質疑。

從曝光的情況來看,鄭州一中的論文抄襲事件不是個例孤案,而是群體性舞弊,學生們通過論文抄襲獲得自主招生資格,學生抄襲論文成為潛規則,而學校方面也選擇默認,一個為了考上好學校,一個為了取得好的錄取率,各取所需,兩者之間久而久之就達成了某種默契。

如果說鄭州一中的論文抄襲是一種普遍現象的話,那麼無疑是對其它學生的嚴重不公,現在問題已經被擺到大家目前,必須要給社會一個合理的解釋,不然它會和調換答題卡一樣,同樣會傷害到高考的公平公正。


元芳有看法


高考舞弊除了考試舞弊、評分舞弊之外,還有個「合法優先」。我本來也是完全不知道的,但是在中國知網搜索了「鄭州市第一中學」在2018年發表的24片文章,老師發表了1篇,學生髮表了23篇,其中基因組分析一篇、粉末冶金一篇、X射線探礦一篇、高分子材料一篇、土木工程一篇,IT(人工智能、大數據、編程開發、數據庫)十篇,其他六篇。

清單如下:

  • 最好的是周哲某的兩篇文章,分別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但是遣詞造句符合高中生的水平,而且體現出對概念的理解和自己的想法,在同齡人中非常出色(我就是搞IT的),如果是原創,沒準是個好苗子。

  • 最坑的是方某的那篇《新時期計算機軟件開發技術應用及發展趨勢分析》,裡面有個原型設計,小朋友抄成了原形設計,連段落標題都寫錯了;
  • 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明顯是某個實驗室發的原創文章,帶上學生的名字;

  • 粉末冶金材料這種,是高中生能學得會的?
  • 高分子材料這種,高中生能接觸到?
  • 大數據在圖書館應用,其實啥也沒說;
  • 土木工程、礦物鑑定,這高中生能接觸到?

大宋開封府學的學生見多識廣,跨越各行各業,實在讓人佩服。然後,為什麼大宋開封府學的這些17、8歲的高中生要發文章呢?因為可以獲得重點大學的自主招生資格。


自主招生資格有什麼用呢?北師大自主招生是考生超過一本線後,本校降低35分錄取;南京理工自主招生是考生超過一本線後即可錄取;你說有沒有用


什麼樣的學生能夠參加自主招生條件呢?有學科濃厚興趣、特長基礎、發展創新潛質的優秀高中畢業生。那麼如何定義學生具有上述條件呢?奧賽門檻太高,灌水發文章多容易?發兩篇文章,掛孩子的名,然後運作一下,通過自主招生選拔,這樣高考之後保底降35分乃至過一本線就能錄取,直接PK掉十萬名競爭對手,豈不美哉?


是不是這樣呢?我掃了一遍這些孩子們的文章,又上陽光高考上查了一下發文章孩子們的自主招生情況,觸目驚心。為什麼學生不能在高考上公平競爭?少數民族加分、邊疆地區加分是有助於民族融合的,自主招生減分有助於什麼


我統計了一下,2018年發過文章的17個大宋開封府學的學生裡,有8個人拿到了自主招生降分錄取資格,這個比例已經相當高了。


作為群眾,我想請問自主招生的各位高校招生辦老師,我今年35歲,掃一眼就能看出來這些文章的好壞,有沒有深刻理解和創新潛質,各位老師看不出來麼?明顯的新聞水平的論文,各位老師看不出來麼?文章內容只配用呵呵二字,各位老師看不出來麼?各位老師是•看不出來麼?


我們這些群眾會因為高考舞弊而義憤填膺,因為我們要的就是公平,就是通過個人努力改變命運的公平。就算生下來家境不同,有賢愚美醜的分別,但是最後在競爭時還是考場上真刀真槍比一比;但是這種程序上一切合法、經不起有心人推敲的自主招生,對那些每天頭懸梁錐刺股學習十四個小時的孩子們公平麼?


抱歉,有些事情,需要揭穿

鄭州一中2018年發表的二十四篇文章,下載地址如下,有心人自取:

https://pan.baidu.com/s/1iUaIc6jOX3rm8gyB7Fg-jg


任易


看了題主的提問後特意去知網搜索了一下,結果如下:

那河南其他學校呢?

索性我就把全國最好的高中拿出來看一下

接下來我們再分析一下

數量上分析

很明顯,鄭州市第一中學在論文的發表數量上已經超過了河南省實驗中學。在2016年數量上還不及的情況下,2017年突發猛進,一下子超過了河南省實驗中學。

人大附中雖然在數量上比它們兩者都要多,但是是一個穩步增長的過程,沒有發生很大幅度的變化。

質量上的區別

先來看鄭州一中的

哪一篇是老師寫的我不知道,但是作為一個普通高中的老師,這個選題範圍未免太廣了吧。



這是河南省實驗中學的時間排序前11篇。

人大附中的選題,同樣可以留意一下作者的數量。

金融,大數據,礦物鑑定,玉米基因,網站熱度,電子商務,高血壓,確定這是一個高中研究的內容?

自主招生的悲哀

不否認我們國家的學生和美國學生相比,確實自主研究的東西很少。基本上都是按部就班的根據教材內容進行學習,也難免會存在一些同學利用課餘時間閱讀大量的書籍做相關的研究。但是大家都是讀過書的人,在高中那樣強的壓力之下,我們究竟有多少的空餘時間可以拿來去做研究,去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但是自主招生的條件就擺在這裡,有在期刊發表論文就可以上沒有就上不了。所以肯定就會有一些家長學校老師,學生為此而鑽牛角尖。希望能夠利用這一方法而讀到理想的大學。

作為大學,這樣的招生就能夠獲得理想的生源嗎?這難道不是自主招生的一種悲哀嗎?

論文的廉價性

不過大學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要完成一篇論文的難度。筆者的本科論文是國慶七天假,在家裡沒有出門,完成的初稿。碩士論文寫了一年半的時間,一共寫了13稿。最後面,因為跟導師的溝通出現了問題是含著淚把它寫完的。

而現如今,在期刊發表的這些只能稱之為文章,而不能稱之為論文。他可能也有論點,論據,但幾乎都沒有做深入的調查和研究。

過去式寫完一篇文章投給雜誌社,雜誌社發表,然後給稿費給你。現在是你花錢向雜誌社買版面,然後出版發行。網上的槍手一晚上就給你拼湊出一篇三五千字這樣的文章。

而據筆者瞭解到,完成一篇這樣的文章。槍手只能獲得200元的稿酬。為了200塊錢,你會很認真的去做這些事情嗎?不是為了圖簡單,在網上找一些類似的文章,然後拼湊起來就可以了嗎?

社會影響

這件事情最後造成的結果是什麼呢?期刊發表文章的過程會有改變嗎?不會。各大學自主招生的條件會有改變嗎?可能會。


視頻收藏系列


河南高考“調包”事件的調查結論雖然尚未出爐,但是公眾卻發掘出考生蘇某通過發表論文獲得自主招生資格的既往歷史。

在我們大多數人的想象中學習優異獲得參加自主招生資格的唯一前提,正因如此對於那些撇開高考通過自招而成功步入高校大門的學子們大家覺得是那麼的理所應當,根本不會去產生絲毫的懷疑。然而如今,人們突然之間發現了原來想要參加自主招生居然可以走發表論文這樣一條捷徑,成績優秀與否其實並不是獲得資格的唯一敲門磚。

不可否認,考生蘇某身處的鄭州一中是當地知名的一所重點學校。根據學校官網介紹該校本部每年應屆畢業生800餘人,其中25--30名學生考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400多名學生被“985”高校錄取,700多名學生升入重點大學。

因此,從理論上來說像鄭州一中這樣的學校所培養的學子能夠在期刊雜誌上發表論文理確實存在這種可能,但是很明顯公眾對於這種可能是存在質疑的。

單以目前身處於輿論漩渦的考生蘇某而言,從她參加自主招考的申請單中我們便不難發現她的學習水平其實並沒有其父所稱的那麼高,會考成績僅為1A、7B和1C。

但凡讀過大學的人都知道要寫成一篇學術論文並非一蹴而就,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進行系統的深入分析,在形成自己的觀點的同時還要做到有理有據,完成這一切工作所需花費的時間精力不是一點半點。

與學習環境寬鬆且時間充裕的大學生相比,高中生的學習壓力大、時間緊是不爭的客觀事實,在這種情況下還要平心靜氣地完成論文其難度不言而喻。

古人云“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在我看來真正有時間有能力去認真完成一篇論文的高中生畢竟只是少數,剩餘的多數人只有兩種選擇要麼放棄論文要麼耽誤學習。然而,鄭州一中的考生們不僅沒有耽誤學習而且還順利發表了論文。只是不知道這樣的論文又有多少價值?其目的是為了研究學術還是單純為了參加自招加分答案恐怕就只有學校的老師與考生們自己清楚了。

自主招生原本應當與高考一樣做到公平二字,但是論文捷徑讓這種公平明顯出現了傾斜。真正的公平不但必須做到,為了令人信服,它還必須被人看到!期待今後的自招制度能夠多一分透明少一分渾濁!



通城丹妹


如果不是這次河南高考“答題卡調包”事件,恐怕很多人並不知道還有高中生撰寫論文這事。這下好了,又揭開了一個冰山之角!鄭州第一中學學生髮表大量學術論文,論文果真具有較高的質量和學術價值嗎?恐怕很難說,因為和名校自主招生聯繫起來,高中生寫論文這事就不那麼簡單了。

之所以不簡單,是隨著很多有心人不斷挖出鄭州一中學生論文,並從論文中找出很多問題。如拼湊,凡是不懂論文寫作規範的人,大都會隨意從網上下載資料而後去拼湊,而拼湊最容易看出問題所在。如專業常識性錯誤,如果不是有某專業領域的深厚戈功底,僅憑忙於應對高考學業的高中生來講,那是絕難有大量時間用來學習專業知識,並用於專業研究,自然從一群高中生的論文中並不難發現專業常識性錯誤。再如論文的研究和應用價值,論文最講究務實,來不得半點虛假,因為最終的落腳點是為應用或成果轉化。

再看鄭州一中的高中生論文盛宴吧,如果斗膽問一句:有多少篇論文是學生自己寫的?有多少篇是靠花錢買來的?有多少是學生家長幫助孩子寫的或找人寫的?這一切是為了什麼?答案很簡單——為名校的自主招生所用!因為有專業論文發表,可以有加分,可以有特殊照顧啊。找到問題根源所在,就不難看出,學術造假之風,已經從某些所謂的重點高中就開始了。這樣的風氣和學術界某些不正之風,剛好遙相呼應,悲乎哉!


韓國成老師


其實鄭州這位蘇同學,只是因為高考答題卡事件調包,而被挖出來的一個學術不端而已。而事實上,這種“學術不端”並不少見,甚至可以說得上是成為了某個學術等級的潛規則。


先來聊聊論文,很多朋友即使寫完了論文,也不知道論文到底是什麼

論文這種東西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一是促進社會發展的研究成果,可能是管理方面,也可能是技術方面,總之論文將會對時代發展起到積極的意義。

以另一個角度來看,論文其實也是對學生長久學習的一種考核,要確認學生在學習大量知識之後,是否能夠通過知識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可事實上,如今的論文只是一個“畢業”憑證罷了。

大學畢業要論文,研究生要發期刊,研究生畢業還要發論文,而職稱也需要論文。

而論文其實無非就是兩種,一種是畢業論文,也可以叫畢業設計,另一種是學術刊物論文,有普刊、學報、C刊等等。

而且,只有發表的論文,才能順利畢業,或者是順利獲得職稱。

所以,從現實狀況來看,論文有點本末倒置的意思。

可以這樣來說:

為了發表而發表,忽略了論文的客觀意義。

而且,既然也沒人管這事兒,或者可以說,也根本無法從論文的客觀價值做出評定。那麼,寫論文的人只要符合發表論文的規則就好了,根本不需要考慮自身的論文對社會到底有沒有價值。

由此,延伸出了“洗論文”這個現狀。

題目中所指的蘇同學的學術不端,其實就是哪了一篇論文,然後用自己的語言複述下來,只要通過了知網的重複率檢測,那就可以發表了。

當然,也不可以說這篇論文對於社會一點意義沒有,畢竟原文作者還是經過長年累月的學習和研究,才得出的結論。

其中,蘇同學疑似洗了一篇王綬琯院士的《天文學的基本性質和發展規律》,這篇文章本身是對於國內天文學發展有著巨大貢獻的。

因為王綬琯院士是中國天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對於天文學的總體論述,代表著我們天文學的最高水平。只要記憶一段然後複述下來,那對於社會還是有好處的。

不過,筆者不太明白,為什麼要洗大師的學術研究成果呢?被抓包的幾率實在太高了,說明蘇同學還是年輕啊。

這時候可能大家會有疑問,為什麼明明對社會有貢獻,還是不能洗呢?

因為洗就是抄啊,一個人沒有做出任何實質性的努力,然後就拿著別人的研究成果來標榜自己,首先是侵權的,其次是違反道德準則的,最後自己也光彩啊。

論文離大家有點遠,咱們舉個比較貼近生活的例子,就是如果有一個人領了你的功勞,那這個人是什麼人呢?

論文到底是怎麼洗出來的?

其實方法非常之簡單,要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人不去做研究,而選擇直接抄襲了。

最簡單的方法其實就是替換關鍵詞,咱們現在論文檢測最權威的當然就是知網,而知網檢測重複率也是有規則的,只要保證七個字以上不連接就可以了。

而且,還有很多套話,這些表述方法是不算重複率的,畢竟很多文章都要有。

考慮到還可能出現重複率的話,還能用標註的方法,意思是這部分內容為引用。

除此外,還有一個號稱更簡單的方法,不過想通過的難度很大。那就是把抄來的論文翻譯成另一種語言,然後再把那個語言翻譯成中文,反正大體能看到什麼意思,但是句子很不連貫。

再者就是複述,複述下來的文章連貫性比較高,箇中高手甚至能讓你看不出來是抄的。

其實,大家可以去搜索一些論文來看看,立題相同的論文中,研究結構和結論方面,很多都有著相似之處,甚至直接換換關鍵詞和語序就扔上去了。

當然了,博士論文,C刊論文極少出現抄襲的,因為很多都是一個課題研究好多年,論文裡面都有真材實料的。再一個,到達這麼高的級別,想抄也沒地方抄去,除非直接翻譯國外的同級別論文。

大家這時候可能比較擔心,如果都造假的話,未來不就完了嗎?

對此,筆者特意諮詢了幾個做教師的朋友,其實相關領域已經找到方式解決問題了。

那就是儘可能用實證研究,純文獻研究得出的結論,目前想通過的難度非常之高。

而實證研究必然涉及數據,數據是沒辦法洗的,如果胡編很容易被看出來,抄就會被檢測出來。

更重要的是,實證研究可以做回訪,既然你有研究對象,就可以通過與研究對象的溝通來確定是否造假或者抄襲。

所以,雖然有問題產生,但有問題就解決問題嘛,未來還是一片光明的。


小言詹詹


自主招生是對高考公平公正的最大傷害

近些年,高考引入了許多高科技手段,一年比一年規範,一年比一年嚴格,考試作弊的生存空間幾乎已經杜絕,這是高考制度的一大進步,也是莘莘學子的一大福音。讓高考絕對公平公正,使底層的孩子能夠看到希望的曙光,上升的通道,可以有效地減緩貧富對立、官民為仇的社會矛盾和信仰危機。

但近年來的自主招生卻為高考的公平公正埋下了隱患,它為權貴階層打開了方便之門,雖然不排除自招能夠招生到特殊人才,但面對加分的不規範、不科學性,已成為權錢交易的便捷通道,為招生腐敗開了一個很大的口子。

河南四考生家長質疑考試答題卡掉包事件,把自主招生的內幕不經意抖露出來,又成了招生漏洞的一個汙點,引起了廣泛關注,深度質疑。鄭州一中余姓考生之所以參加了北師大、傳謀大學自主招生考試,是因為她有兩篇專業學術論文在國家級刊物發表。如果是她自已的大作,可喜可賀,是傑出人才。但有好事者爆料這兩篇論文都是抄襲,屬於造假。稍微正常的人都能想到,一個高中生學業緊張,沒有專業方向,要想寫出專業論文比登天還難,可自主招生的高校怎麼就能輕率地相信"皇帝的新衣”呢?除了利益輸送恐怕沒有別的理由。

自主招生可以休矣,不然會成為毀壞公平公正的定的炸彈,炸掉的是對公平的最後一點信心!


朋友392650


最近幾年,各省逐步取消了各種高考加分政策。但真要說起來,當初制定加分政策,很大程度上正是要儘可能選拔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進入大學學習。



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逐漸被玩壞了,大多成了為了加分而加分,跟風,造假,屢禁不止。於是乎,因噎廢食,乾脆取消高考加分,大家都沒得玩。

同樣,高中生大面積發表論文,也絕不是興趣使然,絕大多數都是為了能在高校的自主招生中獲得優待。這些論文有價值麼,相信明眼人心裡都有數。

要說自主招生的設計初衷原本也是很好的,這叫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對現有高考政策的有利補充,避免了單純以考試論輸贏,可以招到一些偏才怪才,也更有利於高校的人才培養。然而,隨著高中生大面積發表論文,跟風投機,學術造假氾濫,要不了多久,自主招生也許也會像高考加分政策一樣被叫停。



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事,做好當前階段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發表論文不是寫作文,其意義在於創造知識。就高中生而言,還處於學習前人知識的初級階段,以理科為例,高中都還主要在學16世紀以前人類的知識,近代科學都還沒入門,談何創造知識呢?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上庠



本文無傾向性觀點,僅為主觀臆斷和假設性探討,缺乏實據,僅作探討。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教育部官網顯示: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國高等學校共計2914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2631所(含獨立學院265所),成人高等學校283所。

在這近3000所高校中,2015年-2017年,只有90所高校進行自主招生,其中有77所院校針對全國進行招生,13所院校只針對本省進行招生。2018年具有高考自主招生資格的學校僅為95所,基本為原211高校。

作為高考第一大省,2018年河南省有98.3萬人參加高考,幾乎是其他高考大省人數的一倍甚至數倍。2017年數據顯示,河南省一本錄取率僅為7.8%,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難度可想而知。

那麼,如何在這人數眾多、高手如雲的高考獨木橋之戰中脫穎而出呢?答主瞭解到,在極少數地方,極少數人群中,疑似有中介一條龍服務“幫助”考生髮論文、買專利、外觀設計等等,無所不用其極。我相信,著名高校的高中生,必然有出類拔萃靠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發表論文,成為發明者,專利持有者(專利申請需要比較長的週期)。但是在繁重的高考課業壓力之下,如何能從容不迫、有條不紊地安排好學生的學業、參加各類競賽,或進行發明創造,還能在合理的時間內發表論文、取得專利認證?其中很多環節,需要專業人士的協助才能完成。起碼是考生家長要協助才能完成。如果這種現象,在一定地區,特定中學頻繁出現,似乎有某種“文脈”綿延和歷史“傳承”,這就似乎非常巧合,而且讓大家“莫名驚詫”了。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即使少數人,疑似在一些利慾薰心的中介的幫助下,取得了自主招生考試的複試資格,後面仍有重重關卡考驗。高校對以上這些疑似情形和重點高中的情況,並非毫無防備。對於一些有論文發表、持有各類證書、專利的學生,有針對性地在複試環節設置了審核、知識考核等各類壁壘和檢驗環節,防止作假和舞弊。據答主瞭解和工作經歷,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環節非常嚴苛,設有筆試、面試、專家面談考核等多個環節。考生隨機抽號,考官現場排場次,省級考試部門派員巡視,教育部會隨機巡視,各個環節錄像,全程確保公開公平。最大可能地杜絕了各類舞弊和作假行為。是金子總會發光,作假者也終將現出原形。

因此,答主友情提醒各位高考朋友、家長及培訓機構,論文造假屬於學術不端和誠信問題。輕則,會列入誠信檔案,取消考生自主招生資格;重則,組織者將入刑。


“東籬書院”專注高等教育,歡迎關注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