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里的「饕餮」你會讀嗎?它是神獸還是怪獸?

還記得電影《長城》裡那個形似恐龍,長相可怕的攻擊獸“饕餮”嗎?說到它,真的要從讀音開始了。

饕餮唸作tāo tiè,大多數人都讀不出這兩個字。它是中國古代本土傳說中的一種神獸,在很多古書籍中都有記載,但是在不同的傳說中又有著不同的形象和故事。

《長城》裡的“饕餮”你會讀嗎?它是神獸還是怪獸?

在《山海經》中“饕餮”是一種人形獸,在《左傳》中是一種獸形人。其實,古代先人也不知道“饕餮”到底是什麼?所以對於“饕餮”的描述,只能在小說中盡情的想象和發揮。張藝謀導演在宣傳電影《長城》時,也是根據古書中的記載來介紹“饕餮”的。

在古時候,如果“饕餮”是人類的一種,那麼它應該是什麼人呢?有人說,“饕餮”是生活在中國西南地區一些少數民族的祖先,在《神異經》裡被稱作苗民。有些地方會把“饕餮”作為神獸供奉,保一方平安。還有一種說法,說“饕餮”是吃人的怪獸,吃人,吃物,貪吃、貪婪,象徵著一種貪慾。

《長城》裡的“饕餮”你會讀嗎?它是神獸還是怪獸?

對於“饕餮”的長相,也是根據書中記載的,當然電影中的形象也是從樹中取材。“饕餮”的長相似羊身人面,它的眼睛長在腋下,老虎的口齒,人爪,發出的叫聲就像嬰兒一樣。在電影中呈現出來的模樣還是有些兇猛恐怖、怪嚇人的。

《長城》裡的“饕餮”你會讀嗎?它是神獸還是怪獸?

說到“饕餮”,就要說一下“饕餮紋”了。“饕餮”是龍生九子之一,人們認為它是一種神獸,所以在古代的青銅器上會用“饕餮”的頭部作為裝飾,故此叫做“饕餮紋”。與它同時出現的還有龍、鳳、虎紋等,隨著古代文化的不斷演變,這些裝飾紋逐漸成為中國文化中最盛名的吉祥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