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18所一本院校的「自我批評」

《中國本科教學質量報告》是中國高等教育系列質量報告之一,是中國首份專題性的本科教育質量報告。

《中國本科教學質量報告》從學校本科教育基本情況、師資與教學條件、教學建設與改革、質量保障體系、學生學習效果、特色發展、問題與對策七個方面全面回顧高校的一年發展。每年的教學質量報告都會通過學校官網向公眾公開!

編制發佈本科教學質量報告,是教育部《高等學校信息公開事項清單》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高等學校向社會展示辦學特色、宣傳辦學理念和教學成果的重要途徑。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普通高等學校要高度重視本科教學質量報告編制發佈工作,以編制發佈本科教學質量報告為契機,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通過編制發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報告,進一步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回應社會關切。

本文摘取了陝西省18所一本院校2015-2016本科教學質量報告的“問題及對策”部分,集中展示陝西一本院校對自身以及對高等教育的思考。

一、西安交通大學

陝西18所一本院校的“自我批評”

2015-2016學年,學校在本科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等方面成效顯著,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花大力解決,這些問題包括:

1、實踐教學的環境和條件有待進一步改善,實踐教學組織方式和學生滿意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缺乏具有豐富實踐教學經驗的教師、實踐教學容量有限。隨著國內高校創新創業熱潮的掀起,實踐教學在本科教育中的所佔比重進一步增加,但經驗豐富的實踐教學教師的隊伍建設有一定的延遲,實踐教學容量受到一定限制,學生實踐課程安排困難;實習單位難以有效落實,學生實習質量不高,實踐教學安排大多限於校內實驗室,實驗室驗證性內容較多,訓練與培養學生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內容不多,校外實踐基地不足,學生實習人數和時間難以保證。

2、教師對本科教學投入的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對於一所研究型大學來說,如何引導、吸引最優秀的教師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在本科教育教學中,還需不懈的努力。本學年雖然學校通過我最喜愛的教師評選、教學績效改革等一系列措施鼓勵優秀教師走進本科生課堂,但還需要時間的檢驗,以便學校未來進一步調整政策,引導教師重視本科教學。

3、學生國際、國內交流數量和質量都有待提高

作為西部高校,就讀學生大部分為國內欠發達地區的學生,經濟收入相對較低,而國際交流的花費要比國內大學基本費用高出許多倍,因此經費成為阻礙出國交流的首要因素。另外,由於學校自身知名度等原因,交流學校的排名還需要進一步提升,需增加國際排名靠前的交流項目。


二、西北工業大學

陝西18所一本院校的“自我批評”

1 、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1)、學科專業發展相對不均衡 人才培養面向行業培養的特點非常突出,但學科覆蓋面不夠寬,優勢學科不 夠強大,基礎性學科有待進一步加強,新興學科亟待培育,構築面向國際學術前 沿的多學科交叉和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的平臺基地數量和規模有待擴大。

2)、 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人才培養模式主要立足於行業開展專業教育,造成人才培養同質化現象,高 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尤其與國內一流大學相比,課程門 類和數量不足,人文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及綜合素養類課程尤為突出。

3 )、師資隊伍的結構性矛盾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學校地處西部,區域經濟發展相對落後,在薪資福利、生活環境、科研條件 等方面對高層次人才缺乏足夠的吸引力。造成師資隊伍的結構性矛盾還沒有得到 根本解決,尤其在國際國內有影響力的學術大師、領軍人才、創新團隊數量明顯 不足,中青年學術帶頭人數量偏少。

4 )、開放辦學程度有待提高 開放辦學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利用社會力量開放式辦學程度仍有待進一步 提高,特別是在國際舞臺上從事創造性活動、與國際一流大學進行交流與合作的 能力尚需進一步提高。

2、解決問題的措施及建議

適應國家對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在堅持和推進學校辦學特色的同時,全校師 生員工還有待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更加積極主動地服務國家工業化和信 息化建設,搶抓新的發展機遇,不斷深化改革,爭取在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生 產性服務業中有所作為,為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以及軍民融合式發展提供人 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努力解決好西部高校傑出人才匱乏的突出矛盾。實施好國家相關重大人才工 程和對西部人才的傾斜政策,採取更加有力的競爭措施和優惠政策,引進國內外 學術大師和學科帶頭人;加大對青年學術骨幹的培養力度,營造優良的工作、學 習、生活環境,搭建好事業平臺,使各類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各得其所、各顯其 能。 學校長安校區建設已經初具規模,但同時也使學校背上了沉重的財務負擔, 辦學資金緊張,給學校的發展和教職工生活條件的逐步改善帶來了較大困難,因 此,應積極爭取國家、地方以及社會力量對學校更多的經費投入。 發揮高校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國家根據全球形勢的深刻變化, 在統籌國際國內兩大局勢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作為推動經 濟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沿線高校應圍繞"一帶一路"建設主動擔當、有所 作為,找準與"中國製造 2025"的契合點,在智能製造、新能源、高端裝備創 新等方面,發揮高校特色及優勢,希望陝西省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協調,給予更 多的支持,鼓勵西北工業大學及陝西高校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落實和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希望教育主管部門能深入推進"管、辦、評" 的有效分離,支持學校依法自主開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社會服務、 文化傳承與創新、國際交流與合作等工作。在頒授學位,辦學規模、招生計劃, 設置與調整學科,管理與處置學校資產等方面擁有更大更多更為靈活的自主權。 完善高等學校績效評價體系。學校作為工信部所屬高校,長期以來承擔了大 量的國防科技研究和國防人才培養工作,為我國國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但是,現行的高校績效評估體系無法全面充分體現國防特色高校的水平及對國家 的貢獻,導致我們在獲得國家的建設支持、資源分配等方面受到影響。希望能夠 呼籲國家教育主管部門能在高等學校的績效評價中統籌考慮國防特色高校的特殊性和對國家的貢獻。


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陝西18所一本院校的“自我批評”

不足:隨著教育的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及知識的快速增長,在學校人才培養的總目標的導向下,學校的教育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根據產業、行業發展要求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部分專業的內涵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二是部分專業的課程還不能完全支撐學生核心能力的養成;三是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改進:學校將依據社會需求和學生髮展需要,進一步加強專業改造及內涵建設,主動調整優化課程結構,實現課程與能力的有效對接,能力與目標的有效對接;積極整合校內外、國內外的各類優質教育資源,建立開放靈活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研究,走出一條具有"西農"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之路。


四、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陝西18所一本院校的“自我批評”

1、教師對本科教學的重視及投入有待進一步加強

學校部分教師重科研、輕教學的功利傾向明顯存在,在完善教學環節、提高教學技能、增強課堂吸引力等方面重視程度不夠,對教育教學的研究和改革的主動性和創新性不強。部分教師只滿足於完成基本的課堂教學工作量,對學生的專業發展、自主學習、答疑解惑等指導不夠,主要精力偏重於科學研究,沒有將科研成果應用於課堂教學,存在敷衍、應付本科教學的現象。

近年來,學校在人事制度方面做了很多改革和嘗試,如純教學型崗位的設置、職稱晉升必須通過教學鑑定、加大教學改革和教學成果的獎勵力度和覆蓋面等,學校還將繼續完善津貼分配政策,引導和鼓勵教師重視教學、投身教學。在此基礎上學校將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積極引導教師教書育人;強化收入分配與工作質量的掛鉤,獎勵教學一線貢獻突出的教師;修訂完善教學優秀業績和教學突出貢獻獎勵政策,確保教學成果獎勵不低於同級別的科研成果獎勵。

2、人才培養的國際化程度與一流大學建設仍有差距

學校的國際化發展自身縱向對比發展較快,勢頭強勁,但橫向對比與兄弟院校仍有差距,本科生、研究生國際交流的數量還偏低,以培養學生國際視野為目的交流和合作項目還不夠;雙語課、全英文課程授課、外文教材比例偏低;適合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師資不足,海外專家來校授課、外籍教師數量偏少。

學校將繼續推動"國際化牽引"行動,以學院為主體開展實質性對外交流。建立和完善學院、學科和學術水平的國際化評價指標體系,引導和推進二級學院的國際化進程。具體的措施包括:協助各學院與境外知名高校的同類院系之間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開展實質性、深層次的對等交流與合作;鼓勵和推進各學院與海外合作伙伴開展合作辦學項目及來華留學生教育,啟動國際化研究型學院試點建設;評價學院辦學與國際接軌的標誌為是否與合作伙伴之間簽署了學分互認、是否開展了教師交流與學生交換、是否有實質性的合作科研成果。


陝西師範大學

陝西18所一本院校的“自我批評”

1、優化專業結構,凸顯專業特色,促進一流專業建設步伐

當前,學校本科專業建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一系列短期內尚未能 有效解決的問題。 一是整體專業結構還不盡合理。基礎理論學科專業較多,應用型、交叉複合型 專業較少;文理類專業較多,工科類專業目前較少;傳統學科專業較多,服務國家 戰略發展需要和新興產業需要的新興專業較少。 二是部分專業的特色不夠鮮明。由於學校部分非師範專業都是在原有師範專業 辦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與相近的師範專業之間在人才培養目標、規格及課 程設置等方面,相似度還比較高,還沒有完全形成特色鮮明的辦學理念、培養目標、 課程體系及師資隊伍等。 基於以上問題,學校在《陝西師範大學關於全面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的實施意見》 (陝師校發〔2015〕52 號)中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一是立足學校建設"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特色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戰略目標, 遵循"穩定規模、強化特色"的原則,走內涵式專業發展道路。全面實施大類招生制 度。修訂《陝西師範大學專業設置管理規定》。探索建立行業和企業相關領域專家 參與的專業設置評議制度,完善和優化專業預警和退出機制。 二是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發揮綜合性大學學科相對齊全優勢,整合校 內辦學資源,支持發展應用型和交叉複合型專業;重點支持材料化學、軟件工程、 食品科學與工程等工科類專業發展,補齊專業發展短板;充分利用化學、生物、物 理等學科優勢,探索發展納米、基因、生物醫藥等戰略新興產業相關專業。 三是對師範專業和非師範專業,堅持"錯位發展"的原則。對於師範專業,開展 卓越教師培養工作,著力培養"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知識、有仁愛之心" 的未來教育家。對於非師範專業,實施拔尖人才培養計劃,著重培養學術型、高素 質拔尖創新人才與業界精英人才。

2 、創新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式,持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近年來,在學校各方的努力下,學校的課堂教學質量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但 仍存在著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部分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參與程度較低,問題導向意識較弱, 缺乏有效的師生互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得不到有效激發。 二是少數教師缺乏教學熱情,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缺少有效的課堂教學組織和 管理,對本科教學投入還不夠。 三是學生學習動力有待於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效果欠佳。部分免費師範生, 由於有國家政策支持,就業得到了保障,學習主動性較差。 對於以上問題,學校已有足夠重視,正在積極採取措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守 住本科教學質量的生命線。 一是啟動課堂教學振興行動計劃。宣傳新課改理念,組建優秀課改團隊,積累 2015-2016年度本科教學質量報告 40 和總結優秀課改經驗,在全校範圍內進行推廣和普及,實現課堂教學由"以教為中心" 向"以學為中心"的轉變。 二是啟動課堂教學改革創新大賽。鼓勵和引導教師基於 Blackboard 網絡教學平 臺開展混合式教學探索與實踐,進行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 教學評價等創新與實踐,以賽促教,以賽促改。 三是全面加強學風建設。學校出臺了《陝西師範大學關於加強學風建設的實施 意見》,形成了新時期學校學風建設的新機制、新思路和新舉措,為全面提高學生 學習動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是嚴格執行學業警示制度。嚴格執行《陝西師範大學本科生學業警示實施辦 法》和《陝西師範大學本科生學業警示實施細則》,凡在一學期中不及格課程(指 必修課程)達到 2 門次或 6 學分(含),或入學以來累計不及格課程達到 3 門次或 8 學分(含)者,給予學業預警;學生在一學期中不及格課程達到 4 門次或 10 學分(含) 者,或自入學以來累計不及格課程達到 8 門次或 20 學分(含)者,給予退學警示。 對可能產生的不利於學生完成學業的各種問題及時發現、及時干預、及時處理,促 進學校良好學風形成,提高本科教育教學質量。 當前,學校的轉型發展、內涵發展正處在攻堅克難、不進則退的關鍵時期,學 校以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為契機,把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為一切工作的 出發點和落腳點,牢固確立本科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全校師生正以執著的信念、 振奮的精神勤勉不怠、辛勤耕耘,以寬廣的視野、包容的情懷面向未來開拓前行, 朝著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特色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發展目標不斷邁進!


六、 長安大學

陝西18所一本院校的“自我批評”

1、通過實施 "卓越人才隊伍建設計劃",學校師資隊伍建設進展顯著。由於受地處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後的西部地區、學校財力不足等影響,多年來學校大師級教授、領軍人物引進困難,高水平創新團隊缺乏,此類問題一直制約著學校的發展。建議教育主管部門加強高等教育的宏觀調控和頂層設計,在政策、資金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對西部地區高校的支持力度。

2、學科專業整合需要進一步深入。2016年,學校啟動了學科專業的整合工作,對本科專業進行了調整優化,初步扭轉了專業交叉存在、資源分散、結構不合理的局面。目前來看,專業整合工作需要進一步深入,力度需要進一步增加,政策措施需要進一步優化細化。

3、辦學國際化工作機制需繼續完善。學校層面國際合作交流機制已經建立,師生交流漸成規模。部分學院國際化發展意識及在師資隊伍、人才培養、合作科研等方面的國際化基礎相對薄弱。學生出國留學管理服務體系需進一步健全,國際化辦學保障機制需全方位加強,學院國際合作交流的主動性需要加強。


七、西北大學

陝西18所一本院校的“自我批評”

存在的問題 :

1、學校定位與培養目標在部分學科人才培養方案落實上不盡到位

學校要求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確立要"基於國標、高於國標"。 但是,目前部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對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規格沒有精 準描述,存在"過泛"和"過於籠統"的問題;甚至有一些專業的培養方案在培養目 標和培養規格確立時,缺乏深入調查與認真論證,有一定隨意性;還有一些專業 的課程體系不能完全支撐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實踐教學所修學分佔總修學 分比例設置達不到教育部的基本要求,實踐教學環節的考核方式不具體,缺少操 作性;有些專業的專任教師數量和結構不能滿足人才培養方案中專業課程的開設 的需要。

2、支撐"教學優先"的導向、保障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的政策還需進一步完善

學校始終將本科人才培養作為學校的中心工作。然而,"重科研、輕教學""重 學科、輕育人"的現象還有所體現,"教學優先"體現還不夠充分,尤其在獎勵、 評優、職稱晉升及年終考核等方面向本科教學傾斜的力度還不夠,辦學經費有限 導致教學經費投入與實際需求仍有差距;學科的優勢資源在人才培養中尚未完全 發揮作用。

3、院系在辦學中的主體地位尚未得到充分體現

當前,管理重心主要集中在學校層面,院系在教師聘用、教師專業技術職務 評聘、課程設置、資源使用等方面的自主權不夠,院(系)在辦學主體掌控能力 不足。職能部門還需要進一步強化統籌質量、標準、規模、結構的能力,校院兩 級的職責權限還需要進一步釐清。

改進的措施:

1、堅持統籌管理、分類指導

統籌管理就是要從戰略性、全局性、關鍵性的角度做好頂層設計;分類指導 是基於學科專業實際,解決好差異和特色的問題。學校將推進管理重心下移、權 責下放,明確院系的辦學主體、質量主體、改革主體地位,把實施"一院一策" 43 作為深化綜合改革的關鍵環節和重要抓手,最大程度激發"院系辦大學"的動力和 活力。

2、啟動實施"西北大學本科教育質量提升計劃"

以"強化課堂教學,加強實踐教學,活躍課外教學"為主線,實施本科教育質 量提升"1239工程",即"堅持一箇中心、推進兩項改革、提升三種能力、實施九 大工程"。"一箇中心"就是堅持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學的核心地位;"兩 項改革"就是穩步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管理方式改革;"三種能力"就是全面 提升學生的"通識能力、專業知識運用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九大工程"就是實 施專業發展與人才培養工程、課程建設與信息技術應用工程、名師引領與教師能 力提升工程、實踐創新與基礎建設保障工程、活躍課外教育教學活動工程、教學 研究與成果培育工程、國際交流與對外合作工程、教學支持與條件保障工程、質 量監控與教學評價工程。通過政策激勵、機制保障,進一步提升本科教育質量。


八、西安理工大學

陝西18所一本院校的“自我批評”

近年來,學校堅持走內涵發展道路,在本科教育教學建設和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績, 教學質量得到穩步提高,軟、硬件條件均取得明顯改善,但與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要 求以及學校的發展目標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需進一步改進。

1.突出問題 (1)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 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學校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近幾年,隨著學校不斷 加大對師資隊伍建設的投入力度,我校的師資隊伍結構明顯優化,但高水平的教師及教學 團隊依然缺乏,制約了教學改革的步伐。 (2)質量工程重建設、輕應用 近年來,我校的質量工程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高層次的質 量工程建設項目較少,同時,已獲得的質量工程項目在教學中暫時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 學生受益面較小。 (3)教學資源相對緊缺 伴隨著學分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和我校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學校教學資源相對緊缺 的局面日益顯現,不利於人才的多樣化、個性化培養。

2.改進措施 (1)有針對性地加強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在師資建設方面,學校將繼續堅持"引培並舉"的原則,通過各種政策的引導,給予 高層次、高水平拔尖人才相應的特殊待遇,如提供住房、發放住房補貼、設立科研啟動費 等,吸引他們來校工作。 (2)注重質量工程項目在教學中的推廣應用 首先,學校將繼續加強質量工程建設,爭取獲得更多的國家級質量工程項目;最重要 的是,學校將會採取各種措施積極推進已獲得的質量工程項目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使得 質量工程建設項目切實為培養高質量的人才服務。 (3)教學資源配置與優化並重 19 我校從 2011 年起,保持教學經費逐年增長,教學資源相對緊缺的局面將會逐步緩解。 但目前,我們主要還是要利用學分制下教學管理的靈活性來最大限度地優化教學資源配置, 滿足高質量人才培養對教學資源的需求。


九、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陝西18所一本院校的“自我批評”

1、存在問題:(1)課堂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有待進一步加強。(2)實驗室開放共享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3)創新創業教育的整合和統籌有待進一步加強。(4)完全學分制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有待進一步推進。

2、改進措施:

(1)學校將在教改立項中,加大對課堂教學方法、手段改革項目的支持廣度,鼓勵教師積極開展課堂教學方法改革;著力提高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的設計能力、組織能力和授課技巧;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校內外課程建設培訓,提高其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課程建設的能力;加大資金投入,引進網絡課程平臺,為青年教師開展微課、SPOC課程等網絡教學方式提供平臺。(2)健全學校實驗教學儀器設備管理平臺,加強對各類實驗室建設經費的統籌使用,強化資源共建共享;優化資源配置,做好實驗資源的優化整合,實現人、財、物的科學配置,提高實驗資源利用率和開放程度。(3)進一步完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體系,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整合各專業創新創業資源,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為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能力鍛鍊提供條件。(4)加大對完全學分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推進力度,制定《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績效工資發放辦法》,鼓勵教師跨院(系)開設課程,增加課程數量;打通課程平臺,以學生為中心,優化課表編排模式,大力推進跨院(系)選課及教師差額淘汰的掛牌授課,鼓勵學有餘力的學生修讀其他專業課程作為通識課程,實行多輪選課,將選擇權充分交予學生;修訂完善輔修專業、校內轉專業、推免研究生等相關管理辦法,擴大輔修專業、校內轉專業規模;完善課程學習與創新創業活動之間、校際學習之間的學分轉化等學籍管理制度。


十、陝西科技大學

陝西18所一本院校的“自我批評”

1、影響教學質量的突出問題,分析主要原因

(1)本省生源比例過高影響生源質量主要表現:一是學校的優勢學科專業的產業基地基本在長三角經濟區和珠三角經濟區,西部生源對學校優勢學科專業認識不到位,不願報考這些優勢學科專業,由於在陝招生比例過高,這些專業招生受到一定製約,即使本省生源經過4年的學習,也不願意到輕工業發達的外地就業,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二是實行平行志願後,學校生源質量有下降趨勢,扁平化的生源質量不利於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原因分析:一是學校的優勢特色專業就業基地在沿海,西部生源鄉土觀念濃厚,不願離鄉去東南沿海的產業基地就業,使學校在產業基地的影響力有所下降。 二是我校在省外的招生比例偏低,對優質生源的吸引力不夠。

(2)國際化交流相對較弱主要表現:近年來,學校在推進學生國際化交流學習規模方面的力度不斷加大,但本科生國際交流的數量還較少,對外交流學習的層次和規模都還處於較低層次水平。對外交流學習的管理還不夠規範,管理服務隊伍專業化程度不高,學生申請出國(境)交流項目手續複雜,服務體系有待完善,尚未形成從項目申請、學籍管理等環節的制度體系和鼓勵政策,制約了出國(境)交流學生數量的提升。

原因分析:一是學校國際化辦學起步較晚,積累的辦學經驗不足,國際化程度有待提高。二是國際化的辦學合作模式及相應的制度設計尚不完善,國際化交流、辦學的資源開發不夠充分。三是在外教的選聘、教師的外派交流方面力度不夠。

2、 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及建議

針對生源問題,改進措施:一是利用網絡、報刊、新媒體等加強招生宣傳,積極參加省內外現場諮詢活動,吸引優秀生源。二是根據國家經濟發展和行業需求,優化招生專業結構,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根據高校實際,提高學校在輕工業發達地區的招生比例,專業招生計劃適當向產業基地傾斜。三是通過本科生轉專業、獎助學金、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等激勵措施,積極吸引優秀生源。

針對交流問題,改進措施:一是完善制度建設,規範學生出國(境)交流申請流程,完善學生出國(境)學籍管理制度、學分轉換認定辦法和跟蹤反饋機制。二是加強學生出國(境)交流學習管理服務隊伍的建設,成立校級學生出國(境)交流項目管理小組;各學院及相關部門需指派兼職外事聯絡員,保障學生出國(境)相關工作落實;設立專項獎勵基金,對出國(境)交流的優秀學生予以獎勵。三是是積極培育全英文授課專業和全英文授課課程,加大外教的選聘力度,有效吸引留學生來校進行專業學習,增強學校國際化氛圍。


十一、西安科技大學

陝西18所一本院校的“自我批評”

為了迎接即將來臨的本科教學審核評估工作,我校積極開展自查、自糾工作,在總結經驗的同時,發現了以下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制定了相應的措施。

1、學校高層次領軍人才偏少

學校的定位是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但學校高層次領軍人才教師數量偏少。針對該問題,學校將採取分級推進、系統培養,圍繞"領軍人才1221計劃",切實打造人才"高峰"。依託省上平臺,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實施"胡楊學者"人才工程,加強科研人才梯隊建設;實施"胡楊名師工程",打造一流教學人才梯隊。

2、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尚未有效運行

少數專業社會需求少,專業動態調整力度不大。學校層面尚未建立專業評估與動態調整的剛性機制,對專業限招、停招、撤銷缺少科學的評審評價制度,專業淘汰阻力大。為此,學校採取了以下改進措施:科學合理地制訂了專業建設規劃,結合學校"十三五"規劃編制,以行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導向,結合學校辦學定位和優勢條件,科學合理制訂專業建設發展規劃,使專業建設更加符合經濟發展需要;建立專業預警制度,開展專業評估,對於評估達不到要求的專業,將視情況予以通報,限期整改(黃牌),情況嚴重者,將暫停招生(紅牌)直至撤銷專業;籌劃"大類招生、分流培養"試點工作,在加強通識教育、打通學科基礎教育的基礎上,高年級實行按專業方向分流培養,以增強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優化專業結構,明確專業定位,以"控數量、調結構、強特色、提水平"為目標,堅持服務地方與服務行業的有機結合,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鼓勵學院開展專業綜合改革,明確專業定位,強化專業特色,提升專業水平;制定專業標準,完善教學管理規章制度,推進依法依規治教,使每一教學環節、每一教學過程都有規則可依、有標準可循,實現教學過程的規範化、標準化、科學化。

3、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有待進一步加強

學校近年來不斷加強教學方法改革,但部分課堂仍以"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為主,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小班化教學、慕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方式方法尚未在課堂教學中全面深入開展。為此學校將逐步完善激勵機制,加大教學業績、教學改革成果在教師職稱評聘資格條件中的權重;強化教師學習與培訓,通過名師講堂、專題報告、網絡培訓、會議交流等多種途徑加大教師教學技能、專業技能培訓力度,增強教師理論聯繫實踐的能力;重視學生的意見與建議, 定期針對課堂教育的狀況在學生中開展一定範圍內的調查, 從而更有針對性地改進課堂教學水平, 控制逃課現象的進一步蔓延;加大教學信息化建設力度,促進信息網絡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以教學信息化帶動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改革與變革,鼓勵學生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網絡化自主學習、進階式學習。


十二、西安石油大學

陝西18所一本院校的“自我批評”

1、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機制不夠健全,畢業生信息反饋渠道尚不夠完善

問題: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難度大,缺乏整體規劃,工作積累不夠,沒有形成持續性、週期性的調查。

改進措施:1.提高對開展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將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工作列為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2.健全畢業生質量調查機制,系統規劃工作方案,科學設定調查內容與評價指標,建立和完善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工作機制。3.加強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工作的條件保障。4.建立專門數據平臺,加強畢業生質量調查工作的信息化建設。

2、個別新辦專業建設水平不高

問題:學校部分新辦專業在建設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個別新辦專業辦學時間較短,基礎薄弱,專業特色不夠鮮明,從而造成了目前部分新辦專業水平不高,競爭力不強。

改進措施:一是根據學校辦學定位與發展目標,科學制定新專業建設規劃。二是創新新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系統設計人才培養方案,明確專業發展特色。三是加大新專業辦學經費支持,進一步完善專業辦學條件。四是充分利用專業基本狀態數據庫,及時跟蹤專業發展動態,加強新專業建設的跟蹤與評價工作。

3、部分教師教學投入不足

問題:部分教師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主動投入教學的積極性不高。有些教師對教育教學方法研究的重視不夠,課堂教學仍以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為主;部分教師不關心專業、課程、教材等教學基本建設,不能很好地適應教育教學改革需要;部分教師對自身教學發展的意識不足,主動參加教學培訓的積極性不高,教學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還有待提升。

改進措施:一是建立科學合理的引導教師投入教學的考核評價體系。二是改革職稱評審制度,進一步修訂專業技術職務評審標準,突出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充分發揮職稱對教師正面引導和促進作用。三是充分發揮省級教學名師等高水平教師的示範帶動作用。四是完善教師教學發展機制,引導教師增強教學發展的主動意識,營造良好術文化氛圍。


十三、延安大學

1、存在問題:

1.教學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學校部分幹部、教師不能主動適應新形勢、抓住新機遇,解決新問題的意識尚待加強。部門之間協調溝通仍需加強,管理效率有待提高。

2.學校師資隊伍數量不能完全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年齡結構、學緣結構不盡合理,高水平高職稱的學科帶頭人不足,部分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

3.辦學基本條件和配置亟待改善。學校在校舍面積、教學行政用房、實驗室面積、圖書資料等方面與教育部有關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

2、改進措施

1.深化機構改革和人事聘任制度改革,激發幹部和教師創新活力;加強學習和交流,增強幹部的使命感和工作的主動性,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建立部門協調共商機制,加強部門間的溝通與協作。構築一支責任心強、執行力強的幹部隊伍,推動學校各項事業快速發展。

2. 近年來,我校通過進一步提高教師待遇,建立健全教師獎勵制度和競爭機制,調動廣大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積極性,穩定了師資隊伍。但是,由於地方高校的地域及經費的侷限,師資隊伍仍然短缺,師資結構不盡合理結構,特別是缺乏高水平的學術帶頭人。

3.加大實驗室、圖書資料建設投資力度。力爭在兩到三年內使我校校舍面積、教學行政用房、實驗室面積、圖書資料等方面基本達到教育部有關規定要求。加快新校區建設,從根本上解決學校校舍面積不足與辦學條件差的問題。


十四、西安工業大學

陝西18所一本院校的“自我批評”

1、影響教學質量的突出問題和主要原因

(1)優質課程資源共享和利用不足。精品資源共享課共享和利用不夠充分;MOOC等優質網絡課程使用不夠廣泛,教師缺乏網絡化教學的意識;課程建設管理和課程平臺的專職維護人員不足。主要原因在於學校對共享和使用激勵較少,缺少有效的督導措施,導致教師動力不足,建成後不能充分應用到日常教學中,缺乏更新和持續建設;部分教師對網絡信息技術掌握不足;課程平臺專職維護和管理人員補充和培訓不足等。

(2)學校創業教育作為專項工作起步較晚。學生在校創業參與面相對較小,開展不夠充分,沒有形成自主創業的濃厚氛圍。其主要原因是:由於歷史原因,學校和教師重視程度不夠,尚未形成完整的創業教育規劃和成熟的創業教育體系,教師缺乏系統訓練和創業經驗。創業教育評價機制尚未建立,沒有形成科學的評價標準。創業實踐基地建設還不能適應創業人才培養的需要。

(3)國際交流規模不大。留學生培養剛起步,沒有形成長期穩定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尚未建立國際合作辦學機構。主要原因在於對國際化合作辦學的緊迫性認識不足,學科和專業建設與國際接軌意識不到位,職能部門與學院的統籌協調關係尚未理順。國際化合作辦學水平的軟硬件還不到位,經費投入不足,國際化師資隊伍建設還不能滿足需要。

2、解決問題的措施及建議

(1)加強課程資源共享。完善相關激勵政策,對精品資源共享課教學在工作量和顯著業績方面予以激勵;制定精品資源共享課共享和利用管理辦法,建立精品資源共享課教學督導機制。開展基於MOOCs/SPOCs的"翻轉課堂"教學改革,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類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研討會,邀請專家開展培訓和指導;以微課和MOOCs建設為契機,加強青年教師輔導和交流,鼓勵教師進行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創新課程內容和形式。設立課程資源共享和利用管理機構,明確人員職責,及時補充課程平臺維護和管理人員,加強培訓。

(2)強化創新創業教育。緊跟國家和高等教育發展對創業人才的需要,加快教育觀念更新,在全校形成重視創業教育的氛圍。在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革,把創業教育貫穿於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加強創業師資隊伍建設,加大創業師資培訓力度,鼓勵教師進行創業實踐;積極從社會上聘請企業家、創業成功校友等作為創業教育的兼職教師,建設一支高標準、高素質的創業教育教師團隊。加大創業教育經費投入,制定創業扶持政策,激勵和吸引學生參與創業實踐。加快創業平臺建設,完善配套條件。建立創業教育評價體系,對學生著重考核其創業能力的提升。

(3)不斷擴大國際交流。引進發達國家的教育理念,加強頂層設計,搭建國際交流工作平臺,形成健全的國際合作辦學服務體系,制定合作辦學和留學生招生的相關政策和制度,理順各職能部門和學院的統籌協調關係,明確責、權、利。實施 "留學西工"工程,積極拓展絲路沿線國家留學生招生工作,加大資金投入,提供良好服務,改進外專和留學生生活條件。


十五、西安工程大學

陝西18所一本院校的“自我批評”

近年來,學校堅持走自我發展道路,在本科教育教學建設和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績,教學質量得到穩步提高,軟、硬件條件均取得明顯改善,但與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要求以及學校的發展目標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需進一步改進。

(一)突出問題

1.教師職業發展服務措施不到位,高層次領軍人才及教學團隊偏少

一是教師職業發展引領度不夠:在幫助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制訂和落實與學校發展相結合的個人專業發展規劃,提供發展諮詢與建議,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方面做得不夠;尚未完全形成分類引導、科學評估的教師分類考核體系。二是師資隊伍領軍人才偏少,除院士、全國優秀教師外,國家級層面的高層次拔尖人才尚未有質的突破,現有高層次人才隊伍中具有省部級稱號的人才比例較少,優秀學科帶頭人才和學術骨幹總體數量不足,教學團隊和科技創新團隊建設比較薄弱,缺乏整體競爭力。

2.老專業改造和新專業建設力度不夠,優質課程資源不足

一是部分新專業師資不足,青年教師比重較大,專業實踐經驗不足,教學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個別新專業校外實習基地數量較少,實驗室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二是自建的優質課程數量偏少,目前尚沒有國家級精品課程;自主開發的網絡課程資源數量少,質量有待提高,已有網絡課程資源利用率不高。

3.實踐教學環節考核機制不健全,創新創業教育有待加強

一是少數實習實訓環節存在指導教師不足,指導不及時、督促檢查不到位,個別實習過程考核不完善、不嚴格,尤其是個別分散安排的實習。二是沒有構建完善和可操作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包括培養方案、創新創業課程、創新創業學分認定辦法等。

4.質量標準體系不夠完善,執行不到位

學校現有的質量標準體系中尚缺機關和後勤等職能部門保障和服務教學的質量標準,還存在管理與服務工作不到位的情況;有些教學單位和職能部門在教學工作實施、檢查和評價中標準意識不強,有時存在教學質量標準執行不嚴格的情況,影響教學工作質量。

(二)改進措施

1.有針對性地提升教師培訓水平,加強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一是以教師發展中心為依託,通過"教學能力提升計劃"、"科研能力提升計劃"、"實踐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等,有針對性地彌補教師的"短板",提升教師培養培訓的科學性和針對性。同時,創新工作模式,建立教師培訓的約束、考核、競爭機制,形成教師分類培訓體系,豐富培訓內容和形式,完善培訓經費投入,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二是以"百人計劃"入選者和海外校友為紐帶,主動出擊海外招聘拔尖人才,以社會專業人力資源機構為依託,以西部高校為重點區域,快速鎖定招聘範圍,仔細甄別業務能力,不斷提高引進拔尖人才的效率。設立高層次人才舉薦獎,對在高層次拔尖人才引進工作中起積極推薦作用的學院和教職工予以獎勵。同時,提升對拔尖人才的管理水平與服務支撐能力,努力在住房和工作場所的保障、出國培訓等方面為拔尖人才的生活、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2.加大專業建設力度,建立優質教學資源

一是進一步加強對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驗室和實習基地的研究論證和統籌規劃,加大專業建設經費投入,改善辦學條件。二是建立優質課程資源投入機制,加大優質課程資源建設投入,鼓勵教師圍繞學校定位和辦學特色等有計劃地開展優質課程資源建設立項研究,加強優質課程資源建設;加強教師網絡課程資源開發的系統培訓,提高教師網絡課程資源建設的能力和水平。

3.加大實踐教學監控力度,健全創新創業教育機制

一是嚴格指導教師實踐教學要求,加大過程檢查和管理力度,督促教師增加對實踐教學精力的投入;加大對實習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的評估,總結經驗教訓,持續改進實習教學質量;採取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對分散實習學生的指導和過程考核。二是印發《西安工程大學關於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從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和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構建兩個方面加強創新創業教育。

4.完善教學質量標準體系,健全質量標準評價考核機制

深入研究和完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各環節的質量標準,補充機關和後勤等部門保障與服務教學的質量標準,把質量標準延伸到各個資源保障、輔助與服務部門,使各項標準更好地保障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組織各部門、各單位管理幹部和教職工認真學習和貫徹相關質量標準,樹立牢固的質量標準意識;建立嚴格執行標準的評價考核機制,堅持用教學質量標準檢查衡量各項教學工作和管理服務工作。


十六、西安外國語大學

陝西18所一本院校的“自我批評”

1、專業結構與人才培養目標仍需進一步優化

雖然我校專業結構日趨合理,但是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家發展戰略的進一步實施,國家對國際化、複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目標仍需進一步優化。

調查表明,新華社、中國日報社等新聞傳播單位、外交部、安全部、各地安全和外事部門對外語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我國從事製造、物流、服務等大型國有企業、三資企業自2012年以來對外語外貿類人才的需求明顯上升。華為、中興通訊等大型信息企業快速拓展海外市場,傳統承接製造業務的企業在轉型和升級,都對外語人才形成巨大的需求量。隨著國家對外開放政策的深入實施,眾多企業積極開展海外業務,不斷增加和鞏固市場份額,市場需求在未來較長時期內將持續保持穩定發展局面。

因此,我校適度增加法語、德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招生數量。2013年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的提出,將促進我國與中亞、西亞以及歐洲國家的交流,為學校外語專業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會計學、金融學、經濟學、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等非外語類專業畢業生,既具備專業知識,又具有外語優勢,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歡迎,保持較好的就業態勢。

我校本科專業建設分為英語類、非英語外語類、非通用語類、非外語類專業四大類進行統籌規劃。

英語類專業的發展方向是:保持語言類專業優勢的同時,結合學校現有雙學位、雙專業、雙校園等辦學模式,逐步實現英語類專業和現有的新聞傳播學類、管理學類、經濟學類和政治學類專業的實質性交叉融合,培養既具有紮實專業基礎、又具有良好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國際化人才,以服務於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等發展戰略。

非英語外語類專業的發展方向是穩定規模、優化結構,培養具有紮實的外語基本功和較高的綜合素質,國際化和複合型程度較高,跨文化溝通能力較強,能夠適應各個行業的複合型人才;加大國際合作力度,藉助國外優勢資源,通過國際合作實現"外語+專業"的融合,進一步提高畢業生的人才質量,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實現培養國際化、複合型人才培養目標。

突出學校的辦學特色,發揮地域和學科優勢,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發展戰略需要,進一步強化非通用語專業建設。以學科特點為基礎,以社會需求為驅動,注重內涵建設,拓寬人文視野,著力打造立足國內、面向國際的特色專業,培養專業素質過硬、跨文化交際能力強、國際視野廣和具有創新精神與競爭能力的優秀專業人才。

非外語專業的發展依託學校的外語教育優勢,以培養外語技能和專業知識俱全的國際化、複合型人才為目標。推廣實驗班模式,實現專業與外語的深度交叉融合,凸顯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和特色。

2、國際化、高層次人才引進有待進一步加大力度

由於地處西部,學校吸引高層次人才特別是旗幟型領軍人才的難度大、成本高,人才引進的經費投入有限,一些旗幟型人才遷移到沿海發達地區的高校。目前,我校師資規模不能滿足現有的需要,優勢的專業帶頭人講師及以下職稱、高水平的中青年學術骨幹偏少,引進培養和穩定高層次領袖人才和學術骨幹的機制有待進一步的完善。

今後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緊緊圍繞學校人才培養的需求,統籌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開發利用好國際國內人才資源。一方面加大對本校教師海外進修、培訓、交流的支持力度,與國外(境外)名校建立教師交流、培養項目,增加教師在海外接受教育的機會。另一方面依託我校海外客座教授的資源,充分發揮學校的主體作用,集成各類人才計劃項目與政策資源,進一步加大海外引才工作力度。重點引進學科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同時圍繞引進人才實際需要,加強配套條件保障和團隊建設,使人才儘快開展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

3、學生實踐創新能力仍需加強

我校於2012年9月19日正式啟動"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四年來,學校共獲批國家級項目149項,省級項目251項,自主建設校級項目261項,在省屬高校中位居前列。學校重視頂層設計,提出"組織體系、規章制度導師隊伍、軟硬件設施、創新創業文化氛圍"等方面的具體建設內容。初步構建"國家級、省級、校級"三級聯動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體系;推行"項目申報、審批立項、啟動動員、中期檢查、結項審核、成果彙報、總結創新"七步驟的全過程管理方案,並對關鍵質量節點實行重點監控。出臺《西安外國語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管理辦法》、《西安外國語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資金管理辦法》、《西安外國語大學創新教育學分實施辦法》等規章制度;建設了一支由78位老師組成的經驗豐富、學歷職稱層次合理的導師隊伍,確保每個項目都有一個導師團隊負責指導;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專項資金",累計投入200餘萬元經費用於軟硬件設施建設;舉辦"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賽思商業精英挑戰賽"等賽事活動,邀請知名企業家、商業精英、科研專家為學生開展講座,在校內營造了良好的創新創業文化氛圍。這些措施的實施為我校"大創項目"順利推進提供了制度、資金和師資等方面的基本保障。

"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是我校首個以本科生作為主要負責人的項目,參與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表現出高度的主人翁意識、紮實的專業素養和卓越的團隊合作精神,在項目導師的指導下完成了社會調研、數據分析、方案設計、發明創造、公司運作、影片拍攝等方面的實踐內容,形成調研報告、科學論文、教材、專著、微電影、紀錄片、模擬或實體公司等多樣化的成果,部分成果被外交部、陝西省政府、環球網等單位採用,在校園內外影響巨大。

但是我校是一所以外語為特色的綜合型大學,大多數專業偏重文科。"互聯網+"大賽目前的賽事組織形式和獎項設置偏重於工科項目,不利於文科院校組織開展活動,文科項目很難得到相應的關注,獲獎數量較少。學校開設創新創業課程數量和質量還有待提升,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激情有待激發。專業師資數量不足,在互聯網創新創業領域的專項培訓不足,不能滿足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的需求。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訓設施還不完善,目前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訓中心正處於規劃建設中,預期完工後能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活動的全方位支持。


十七、西北政法大學

陝西18所一本院校的“自我批評”

在校黨委的正確領導和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本科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一些 成績和經驗,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但在學校辦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 有待進一步改善解決。

1、法學以外各學科專業建設有待加強

基於歷史上的辦學特點,我校法學以外多數學科在師資隊伍、平臺建設、科研實力 等方面還存在明顯的薄弱環節。學校目前有30個本科專業,2015年在招專業26個,除法 學、哲學、經濟學、新聞學、偵查學、行政管理等優勢專業和特色專業外,大部分專業 特色不明顯,存在發展短板,其中8個專業都是近十年新建專業。學校將進一步堅持有 所為、有所不為,把握好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的關係,選擇基礎厚實、特色鮮明的學科 進行重點突破,做強做大優勢學科,積極發展交叉學科,以優勢學科帶動相關學科的發 展,夯實內涵式發展的基礎。按照學科交叉、知識複合、資源共享的思路,以專業綜合 改革為抓手強化專業內涵建設,加強優勢特色專業,大力扶持提升新辦專業,適度增設 發展新專業,通過"十三五"建設,建成總數35個左右"佈局合理、特色鮮明、優勢突 出"的專業體系。

2、高層次領軍人才偏少,教師隊伍需要進一步加強 學校師資隊伍整體水平在不斷提升,但學術水平高、具有引領相關學科專業建設發 展實力、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的高層次人才偏少,有的學科教師中沒有領軍人物。學 校將按照"傳道為先、高端引領、優化結構、全員提升"的思路,深入實施"人才強校" 戰略,充分發揮博士項目作用,培養和穩定高層次領軍人才隊伍,加大人才引進工作力 度。同時,引導和鼓勵教師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和教學法創新,積極加強師資培訓,繼續 推行教師到實務崗位鍛鍊制度,支持教師到國內外一流高校進修訪學。

3、跨省招生計劃偏少 我校專業主要是人文社科類專業,文科類整體來說社會需求相對較少,就業門檻相 對較高,區域崗位吸納能力有限,而我校每年本省生源佔到招生計劃總數的近70%,一 方面影響了生源質量,另一方面也影響了學生就業。對此,學校一直在努力爭取上級有 關部門的政策支持,調整生源結構、提高生源質量。

4、辦學經費不足 我校經費收入來源單一,自身造血能力有限,多年來財務壓力一直很大,在省屬高 校中經費較為困難。由於經費緊張,學校內涵發展受到一定的影響和制約。對此,學校 一方面加大增收節支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保障對內涵發展投入的持續增加。同時, 學校積極爭取政府專項資金支持,開拓其他收入渠道,為學校發展籌措更多的經費。


十八、西安郵電大學

陝西18所一本院校的“自我批評”

存在問題

1、專任教師總量相對不足 學校為保證教學基本需要,每年制訂引進師資計劃,落實引進師資數十人, 但目前生師比為 20.46:1,仍然偏高,與實現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仍有差 距。

2、問題原因 一是教師引進受編制總量限制。學校僅在 1990 年隸屬於原郵電部期間正式 核定過編制,以後每年增加的幾個編制僅為接收軍轉幹部,長期處於超編狀態, 補充人員受到極大限制。編制總量不足一直是困擾我校發展的"瓶頸"問題。近 年來,上級主管部門對高校進人管控較嚴,給學校的進人指標逐年減少,省上從 2015 年開始又實行"退一進一"的政策,臺賬內不再新增人員,客觀上增加了 擴大教師規模的難度。雖然這幾年學校幾乎將進人指標全部用於教師引進,但教 師的增長與學生增長比例不符,無法滿足學校快速發展對教師的需要,專任教師 總量與我校的建設目標相比仍顯不足。 二是教師隊伍增長與辦學層次提升未能同步進行。近年來,在本科生招生規 模基本穩定的情況下,學校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增長速度 較快,學校師資隊伍數量未能與學校辦學層次提升同步增長,一定程度上拉高了 生師比。 三是目前學校大部分專業的教師隊伍能滿足本科教學的需要,但英語、藝術、 體育類專業每年畢業博士人數較少,導致引進困難;會計學、自動化等專業博士 畢業生在業界薪酬較高,高校對這些專業人才的吸引力不強,前來應聘的博士不 多,學校可選擇的餘地不大,這也導致部分專業教師數量相對不足。 四是學校每年因退休、調出等原因自然減員 10 餘人,教師隊伍淨增長比例 不高。

3、改進措施 一是進一步充實師資隊伍數量。在人員編制、年度進人計劃數量等方面與上 級主管部門積極溝通協調,努力爭取更多的政策支持。根據師資隊伍建設發展規 劃,實施"博士補充計劃",加強師資引進力度,力爭每年補充優秀博士畢業生 50 人左右。同時,繼續轉換用人機制,在總結人事代理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擴 大人事代理人員比例,拓寬用人渠道。 二是進一步優化專業結構。在大力加強優勢、特色學科專業建設的同時,不 斷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控制新增專業數量,調整或關停部分實力薄弱、發展 乏力專業;緩招或減招部分優勢不明顯、社會需求不旺盛的專業。 三是優化教師資源配置。學校將在統籌考慮師資隊伍整體結構的基礎上,科 學制定各年度師資引進計劃,對不同學科和專業進行分類指導,優化教師資源配 置,優先保證師資緊缺專業的引進。充分調動各教學單位人才引進工作的積極性, 科學制定招聘方案,足額引進高水平師資,保障各專業師資結構得到優化。實施 "教師資源優化配置計劃",緊密結合學科與專業建設,梳理、整合、優化配置 29 現有學科專業教師資源,優先支持"一流專業"、"一流學科"、新興交叉學科 師資隊伍建設,同時整合相近學科、專業師資資源,形成合力;做好停、轉專業 教師的轉型工作;在突出重點的同時,學校將在全面考慮各學科師資隊伍建設實 際與需要的基礎上,統籌規劃、科學協調、分類指導、有序推進,實現各學科、 各層次、各類別師資隊伍建設協調發展。 四是進一步發揮兼職及外聘教師作用。按照"多元所有、為我所用"的方針, 通過實施"外聘教師柔性引進計劃",充分發掘和利用校外優質人才資源,以長 期聘用、項目合作等形式,有計劃地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來校從事指導學科、專 業和課程建設,進行項目合作研究,培養指導青年教師等工作,形成一支穩定的 高水平柔性師資隊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同時做好外聘教師隊伍建 設,特別是注重在行業、企業聘請專家擔任兼職教師,承擔實踐課程教學,建立 一支素質較高、相對固定的外聘師資隊伍,緩解學校教師數量不足的現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