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演繹了一部忠義勝於生命的歷史劇——士爲知己者死

當我們坐在電影院欣賞一部大片時,不禁會被劇中曲折離奇的情節和演員精湛的演技所吸引。其實,真實的歷史事件可能比電影中的劇情還要精彩。今天就讓我們來觀看一部蕩氣迴腸的歷史大劇。

他演繹了一部忠義勝於生命的歷史劇——士為知己者死

豫讓

故事的主人公叫豫讓,春秋時期晉國人,是晉國正卿智瑤的家臣。豫讓曾經在晉國其他士大夫門下做家臣,但是從沒受過重用。豫讓想要有所成就,就投奔到智氏門下。智氏家主智瑤非常看重豫讓,奉他為上賓,遇到大事都和豫讓商量。豫讓從智瑤身上也得到從未有過的尊重,他忠於智瑤,事事都為智氏著想,兩個人之間不像是主臣關係,更像是親密無間的朋友。

他演繹了一部忠義勝於生命的歷史劇——士為知己者死

晉陽之戰

故事拉開序幕。公元前453年,晉國發生了一場著名的戰爭——晉陽之戰。智瑤聯合韓、魏兩家一起討伐趙氏家族。趙氏家族族長趙襄子逃往晉陽城,被三家大軍緊緊包圍。智瑤在久攻不破的情況下,引晉水水灌晉陽城。在趙襄子快要堅持不住時候,暗中串通韓、魏兩家的家主。韓、魏兩家考慮到智瑤實力太強,害怕趙氏被滅以後,智瑤會對自己下手。最終,韓、魏兩家反水,聯繫趙家一起反攻智瑤,以水倒灌智瑤軍營,智瑤兵敗身亡。三家取得勝利後,將智氏家族的族人全部殺光,將智氏土地瓜分,趙襄子還將智瑤的頭顱塗上漆,製成了酒杯。

鏡頭轉換,豫讓在這場變故發生時逃到了山中,智瑤之死讓他悲痛欲絕。豫讓發誓,一定要為智瑤報仇。他悲嘆道:“嗟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仇而死,以報智伯,則吾魂魄不愧矣”。

他演繹了一部忠義勝於生命的歷史劇——士為知己者死

豫讓刺殺趙襄子

第一次報仇

豫讓為了實現自己的復仇計劃,更名改姓,扮成一名罪犯,混入趙襄子的宮中,負責清掃廁所衛生。豫讓懷裡隨身攜帶著一把鋒利的匕首,就等趙襄子如廁的時候,一擊必殺。機會終於來了,這一天,趙襄子如廁,豫讓就在廁所外面一邊打掃衛生一邊靜靜地等待刺殺的機會。可能是豫讓身上的殺氣讓趙襄子有所警覺,趙襄子命令衛士搜索周圍,發現了身藏利器的豫讓。趙襄子的衛士們想要將豫讓殺死,趙襄子卻攔住了他們。趙襄子認為智氏已被滅族,還有人為智瑤報仇,這個人一定是個忠義之士,就下命令放了豫讓。

他演繹了一部忠義勝於生命的歷史劇——士為知己者死

豫讓刺衣

第二次報仇

經歷了第一次的失敗後,豫讓並沒有放棄。為了不讓趙襄子認出自己,豫讓竟在自己全身塗上漆,讓皮膚潰爛生瘡。當自己的面貌徹底改變後,扮成乞丐到街上行乞。豫讓的妻子見到豫讓後,不認得他的樣子,但聽得出他的聲音。為了改變聲音,豫讓吞下燒紅的木炭,通過自殘令自己嗓子被毀,聲音喑啞。精心準備後,豫讓埋伏在趙襄子經常經過的一座橋下。當趙襄子來到橋邊之時,可能是命不當絕,他的馬突然受驚,咆哮不前。趙襄子察覺到了異樣,意識到可能豫讓又來刺殺他,讓人搜索周圍,果然又將豫讓抓住。

趙襄子看到豫讓為了報仇竟將自己弄成這個樣子,不禁長嘆一聲道:“豫讓,你為智瑤盡忠,成就了你的忠義之名。但是我已經放了你一次了,也做到了仁至義盡,這次不能再放過你了。”

豫讓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他請求趙襄子將衣服讓他擊打,以表示他報仇的心意,這樣也能死而無憾了。

豫讓的忠義讓趙襄子動容,他脫掉衣服交給豫讓。豫讓拔劍三次擊刺衣服,然後大叫到:“我可以在九泉之下報答智瑤了。”說完,橫劍自刎。

他演繹了一部忠義勝於生命的歷史劇——士為知己者死

影視劇中的英雄形象

故事落下帷幕。古往今來,捨身取義者寥寥,豫讓之所以讓人們銘記,不僅是他的勇氣,更是他對情誼、信念的堅持。他不是一名合格的刺客,他是一個真正的勇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