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右今語」要善說怎樣做「行」

「海右今语」要善说怎样做“行”

8月9日,大眾日報“海右今語”專欄刊發魯義的文章《要善說怎樣做“行”》。

文章強調,營造優良營商環境,必須從每一名黨員幹部做起,幹部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營商環境。廣大黨員幹部要善說怎樣做“行”,既放下身段、放下架子,增強主動服務意識,靠真心真情優服務;又不斷提升自身專業化能力,提高服務效率和水平,靠過硬素質提效能,用實際行動為創造優良營商環境作出積極貢獻,吸引更多企業在齊魯大地風雲際會,推動山東發展在新徵程上風生水起。

「海右今语」要善说怎样做“行”

要善說怎樣做“行”

魯 義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支撐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事關我省新舊動能轉換、事關高質量發展、事關人民福祉,是全省各級各部門必須認真思考和回答的重要課題。

營商環境優不優,不能看開了多少會議、出了多少文件,關鍵看政策執行得如何、實際效果怎樣,市場主體感受最深刻、最有發言權。一些地方和部門表面上高度重視,辦法想了不少,彙報起來一堆經驗,總結工作堪稱一流,事實真是這樣嗎?要問問企業和群眾的感受。調研發現,省裡出臺的推動國企改革十條意見、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十條意見,有的地方將文件束之高閣、高高掛起,有的企業連文件內容都不知道,這樣怎麼把政策用好用活;在“放管服”改革上,儘管我省採取了大量舉措,但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的問題還比較突出;有的幹部“官本位”思想嚴重,端著架子,為官不為,不把企業和群眾的事放在心上;還有的習慣於老腦筋、老習慣,就是不面對新矛盾、不研究新辦法,只會說“不行”,不知道怎樣才“行”,如此這般,營商環境怎麼改善得了?!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優化營商環境,要聚焦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的堵點痛點,在怎麼“行”上下功夫。當前,特別要加快“一次辦好”改革步伐,在放寬市場準入、提升行政效能、保證政策落地、降低企業成本等方面精準發力,徹底打破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要學會換位思考,從細節做起,設身處地為企業著想,從市場主體切身需要出發,提高服務效率。比如,企業用電、貸款融資是否方便,辦理各種證照是否便捷,遇到經營難題是否有人及時幫助,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營商環境。儒家文化講仁義禮智信,信就是誠信守法,一諾千金。承諾的事就要兌現。如果招商引資時,不管辦得到辦不到,什麼牛都敢吹,自不量力盲目承諾,甚至違法承諾,最終承諾兌現不了,損害的是黨委政府形象、破壞的是營商環境。

營造優良營商環境,必須從每一名黨員幹部做起,幹部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營商環境。廣大黨員幹部要善說怎樣做“行”,既放下身段、放下架子,增強主動服務意識,靠真心真情優服務;又不斷提升自身專業化能力,提高服務效率和水平,靠過硬素質提效能,用實際行動為創造優良營商環境作出積極貢獻,吸引更多企業在齊魯大地風雲際會,推動山東發展在新徵程上風生水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