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槓桿」轉向「穩金融」,信貸環境日趨友好,股債雙贏

8月11日,銀保監會官方網站發佈了《加強監管引領 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的文章,文章披露和明確了市場關心的若干政策,具有較大影響。綜合看,未來強力“去槓桿”明確告一段落,政策轉向“穩增長、穩金融”,信貸環境日趨友好,信貸投放將明顯增加,現金流斷裂風險大大緩解。隨著流動性的溢出,債券和股票均可能有明顯機會。

“去槓桿”轉向“穩金融”,信貸環境日趨友好,股債雙贏


7月新增信貸超出市場預期,未來信用環境轉向寬鬆

根據披露數據,7月份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信貸1.45萬億,同比多增6237億,高於市場預期。據瞭解,在7月初監管機構指導銀行“把握促進經濟增長與風險防控的關係,正確理解監管政策意圖”後,監管層採取了多渠道多元化的方式來鼓勵信貸增長,對沖影子銀行體系的收縮。7月份貸款投放明顯加快,大型銀行發揮了穩定器作用。但從信貸增長的結構看,仍表現為銀行業延續相對偏低的風險偏好,票據貼現增加較多,流動性一定程度上淤積在資金市場,銀行體系流動性指標達標壓力大大減輕,商業銀行的自主選擇制約了貨幣政策轉向的效果,貨幣政策傳導的資產負債表渠道因為時滯和風險偏好受阻。當前,監管當局希望廣義信貸恢復增速,採取了更加積極正面的窗口指導政策,銀行也正積極挖掘儲備項目,預計8月份信貸將持續改善。值得期待的是,隨著流動性可信賴的持續充裕,則價格體系下行將不僅僅體現在金融市場收益率曲線上,也可能影響到存貸款收益率曲線,進而增加資金的可得性和降低資金市場價格。在友好的政策環境下,影子銀行體系的快速塌陷將放緩,影子銀行現金流斷裂風險下降。

資本是支持發展和抵抗風險的核心約束,資本壓力將逐步顯現

針對資本因素制約信貸擴張,監管層採取了多項舉措,影響各異。一是,調整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鼓勵不良確認、核銷,騰挪信貸投放空間。上半年共處置不良貸款約8000億元,同比多增1665億,未來銀行業撥備覆蓋率還有一定程度下降空間,甚至不排除繼續下調監管標準可能。二是,推動利用降準資金進行債轉股工作,明確債轉股風險權重為250%/400%。預計下半年會陸續有更多債轉股項目落地,但股權資本佔用會對銀行體系資本充足率形成壓力。應該說,當前債轉股在“募、投、管、退”方面均面臨諸多難題,在市場化、法制化債轉股的大原則下,債轉股更應該是自然的、歷史的過程,不應該是運動式的安排。三是,提供了多渠道補充資本建議。“督促銀行適當提高利潤留存比例”的手段比較有效,尤其是對於大中型銀行來說降低分紅比例具有可行性,但需要相應財政部門、股東同意,這會降低對以獲取股息為目的養老基金等投資者的吸引力;“支持銀行機構尤其是中小機構多渠道補充資本”,但一級資本補充面臨市場環境、整體估值的壓制,通過混改或注資來增資擴股是可能的選擇。總體看,商業銀行資本壓力問題,未來看將是實實在在的,如果大幅壓縮影子銀行,通過轉表內來解決套利問題,則會對銀行體系資本充足率形成巨大沖擊。

政策著力點在增加民營、小微企業信用支持力度

政策強調健全激勵機制,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意願,旨在調動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積極性,改善對於金融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增加民營、小微等高風險領域的資金支持,緩解其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文中繼續強調了對於小微企業的專項制度安排,“無還本續貸”政策被重申,該政策為2013年對於小微企業融資的專屬政策優惠,後續預計會加大檢查力度,督促落實;但對於大中型企業,預計仍由金融機構自主決策為主。銀行業經營具有很強的順週期性,受前期金融強監管政策影響,部分金融風險被主動釋放,導致風險有從影子銀行向表內傳遞跡象,這也影響著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由於我國金融體系仍相對單一,金融機構具有明顯的“羊群效應”,進而加劇了民企、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本次新聞稿傳遞了諸多正面信息,文章對於信貸增長的友好態度更加明確,有助於扭轉市場偏緊的預期。從政策轉向的力度上看,目前還沒有表現出大幅放水的意圖,但若要修正前期“一刀切”式去槓桿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估計

實際將不得不維持寬鬆的狀態,以待流動性從銀行間溢出,才能扭轉目前扭曲的信用投放結構和更低的風險偏好。預計,隨著流動性重新返回銀行體系,表內外信貸雙放鬆,政策尾部效應基本消除,債市可能從嚴重分化中有所恢復,股票市場也將有明顯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