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當皇帝後,八爺、九爺、十爺下場如何?並不是電視劇中結局?

Pinkyo


所謂成王敗寇,九五之尊,或階下之囚,只在成與敗之間。

今天,有書君和大家說的故事,是發生在清朝盛世之年皇位的爭奪大戰。

話說清朝康熙大帝,在位60年,精力旺盛,子嗣眾多,而康熙又極其重視教育,培養出一群出類拔萃的兒子。特別是到了康熙大帝的晚年,許多皇子已成年,對軍事、經濟、以及宮廷之爭鬥無一不通曉。

那群能幹的兒子們,眼見著康熙大帝日益衰老,或韜光養晦者,或拉幫結派躍躍欲試者,都卯足了勁兒窺視著皇帝的寶座。

因此,最終出現了“九子奪嫡”這樣大規模的奪嫡之爭。經過殊死博弈,最後四爺胤禛勝出,坐上皇位,稱為雍正帝,開啟新一輪的盛世皇朝。

那麼,與四爺相抗衡的“八爺黨”的核心成員八爺、九爺、十爺,敗下陣來後的下場如何呢?

相信大家都看過電視劇《雍正王朝》,先來說說電視劇中的結局。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八爺胤禩、九爺胤禟、十爺胤䄉試圖通過恢復“八王議政”的方式,來逼迫雍正皇帝胤禛退位。

從而上演了一出兵不血刃的逼宮大戲,幸得後來四爺的死黨十三爺胤祥及時出面,重掌京畿防務,才沒有使八爺、九爺、十爺的計劃得逞。

而這三位起事的王爺也下場頗慘,被削去宗籍,抄家,憤怒的雍正帝還將八爺九爺分別改名為“阿其那”“塞思黑”,意喻為豬狗,並加以圈禁。

此等稱呼,各位看官不要不以為然。在那種朝代,又生於帝王家,可算是對人格的極端侮辱。

雖然在好些清朝題材的影視劇裡,這幾位王爺的命運結局,被杜撰成各種不同的版本,不乏各種虛構成分。但有一條卻是符合歷史:一個比一個慘,沒有最慘,只有更慘。

下面,有書君和大家說說歷史上這幾位爺的真實下場。

一:首先被登基後的雍正帝“惦記”上的,就是曾直接與雍正帝爭皇位的“八爺”:允禩。

早在康熙晚年時,作為皇八子的允禩,就為爭皇位與四哥胤禛(未來的雍正帝)暗地裡使勁。

此人雖出身低微,但情商卻極高,待人接物可謂是八面玲瓏,因此在朝野人脈廣闊,一度得到康熙的欣賞,有意將其列為接班人。

無奈他聰明反被聰明誤,與佟國維馬齊等重臣走得太近。康熙大帝何許人也,這可是犯了大帝的忌諱,一氣之下,停發一段時間的俸銀俸米以示警示。

康熙大帝有的是兒子,一個不行,可以再挑一個,淘汰下來的,連接受教育改正錯誤的機會都沒有。在康熙大帝這裡,八爺奪嫡之爭可謂是高開低走,後勁不足,敗得體無完膚。

但對於新登基的雍正帝來說,八爺允禩卻著實是個大威脅:朝中的大小文武,好些都是他昔日的心腹。幾個弟弟更是和他一個鼻孔出氣。

所以登基後的雍正帝,表面上對允禩委以重任,先封了和碩廉親王,還是大清朝的理藩院尚書,成為雍正在位初期最位高權重的皇族。

這實際上是雍正的一個策略,自己剛登基,屁股還沒坐穩,就大規模地追殺對手,沒準還被對方給滅了,實乃下策也。因此,先穩住對方的陣腳,待自己完全掌握政權後,再找藉口好好收拾你八爺。

果不其然,在八爺風光了三年多後,隨著年羹堯等人的相繼倒臺,雍正也終於對允禩撕破了臉。

雍正三年三月二十七日,雍正帝終於向允禩動手了。先給允禩定了“存心陰險”的評價,然後開始一一論罪。

到這年十一月,允禩終於被革去王爵,次年二月更是被囚禁到宗人府中,雍正四年九月初八,已完全喪失自由的允禩,病死宗人府獄中。

愈加之罪,何患無辭。位高權重的八爺,與其說是病故,不如說是鬱悶而死。

二:比起八爺允禩的悲慘命運來,九爺允禟的結局,更為悽慘。

在雍正帝當年與允禩爭皇位時,允禟就是允禩的鐵桿心腹。如果說登基後雍正帝不敢動允禩,卻是早早對九爺允禟下了手。看來,個人的實力很重要。

雍正帝先把他外派到青海去帶兵,暗地裡卻叫年羹堯一路監視。此時,九爺允禟如果能夾起尾巴做人,也許命運還會有轉機。雍正爺的意思很明確,罪不至死,先期流放,以觀後效。

偏偏自以為聰明的九爺又鬧出最拙劣的一招:結合西方傳教士的外文書籍,創造出一種別樣的西洋代碼,專用在西北與京城前傳遞情報。

這個九爺,其實思維也夠新潮,這玩意兒不就是後來電報的祖宗嗎?

無奈強中更有強中手,更何況,都是一個老爹調教出來的兒子,這樣的招數哪裡瞞得過雍正帝的耳目,並且辦的更是觸雍正帝黴頭的事情,自然招來了雍正帝的惡治。

於是,“西洋代碼”敗露的允禟,先被雍正帝囚禁在青海,雍正四年六月又改囚禁在保定,並於是年七月過世,年僅四十三歲。只可惜一代帝王家養尊處優,受過高等教育的皇子,最終卻命喪其親兄弟手中,可謂是英年早逝。

三:比起兩個哥哥來,十爺允䄉同樣是“八爺黨”親信,三人裡卻是能力地位最低。因此,雍正帝剛登基時就毫無所顧忌,將其扣了“不敬”之大罪。

雍正元年就被圈禁起來,新朝代的美好生活,於他來說,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足足受了十五年圈禁之苦,電視劇裡這位“十爺”在雍正年間上街胡吃海喝的幸福場面,也只有電視劇裡才會有,算是善良的後人的美好願望罷。

不過論起來,“八爺黨”裡,十爺允䄉雖是幽禁之苦吃的最多的一位,然而生命力卻十分頑強,硬是熬走了四哥雍正帝。有書君以為,九爺定是得了佛家或者道家的真諦,將苦牢視為修行的道場,方得以保全。

十爺終於守得雲開見天日,被親侄子乾隆皇帝赦免,並封為輔國公。最終在乾隆六年去世。雖說吃的苦最多,但總算換來四年安生晚年。血雨腥風的皇族權力場上,已是非常不易。

故事講到這裡,有書君深深地嘆了口氣,唉!帝王之家無親情,皇帝老兒,生的兒子越多,禍害越大。罷!罷!罷!

各位看官以為如何?歡迎與有書君一起探討。


24幀半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最精彩的一場就是“八王議政”的逼宮,最終因十三爺提前預警出手控制了兵權而有驚無險,從此八爺黨徹底失敗。不久十三爺也病死了。這場戲在劇中是雍正八年,但歷史上並非如此,八爺黨在雍正三年就全部被打到了。


胤禩在康熙朝並沒有封王,爵位只是貝勒。參與競爭繼承權,卻為康熙不喜,嚴加申飭,提前出局,轉而支持老十四。雍正即位後,表面對這個八弟很不錯,封親王,授理藩院尚書,命辦理工部事務。但很快就開始清算了,各種批評處分。雍正三年底,革爵,監視居住。第二年初,將胤禩和胤禟由宗人府除名,改名“阿其那”和“塞思黑”,向全國公佈他們的罪狀。至當年九月就死了。

老九胤禟的命運和老八是一個時間表。雍正繼位後,被派往西北軍前效力。雍正三年底被革爵,四年被開除宗籍,改名。當年也稀裡糊塗的死了。有傳老八老九都是被毒死的。老九的生母是宜妃郭絡羅氏。

乾隆四十三年,老八老九被侄子弘曆下令平凡、落實政策。他們一起被圈進的兒子也釋放了,但都已是老頭子了。


老十胤䄉的命運要好一些。他出身比較好,生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是遏必隆的女兒。他也是八爺黨的成員之一,但為人簡單,雍正並未下狠手。雍正二年被找個理由直接革爵圈進。一關就是十多年,侄子弘曆即位後,釋放了十叔,封輔國公。又活了六年,去世。以貝子等級安葬。

很多人唏噓雍正帝的無情,竟然如此打擊虐待親兄弟。但請看看古代歷史,“最是無情帝王家”,看看李世民玄武門之後下的狠手...


幾葦渡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60年,精力旺盛,子嗣眾多,有一群出類拔萃的兒子。因康熙皇帝晚年,許多皇子都已經能夠獨當一面,所以才出現了“九子奪嫡”這樣大規模的奪嫡之爭。那麼,真實歷史上的八爺、九爺、十爺下場如何?


康熙帝晚年,康熙的兒子們為爭帝位,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九子奪嫡”,又叫“九王奪嫡”、“九龍奪嫡”。至高無上的皇位只有一個,九兄弟鬥智鬥勇,左右朝局,一場波瀾壯闊、風雲突變的奪嫡戰,呼嘯而出!

當時康熙帝24個兒子,其中有9個參與了皇位的爭奪。九個皇子分別是:


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後來的雍正帝)、八阿哥胤禩(八爺黨首領)、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俠王)、十四阿哥胤禵(大將軍王)。最後,四阿哥胤禛勝出,登上皇位,成為雍正帝。

“八爺黨”的首領人物八阿哥胤禩,是皇位的熱門人選之一,也是四爺胤禛的最強勁對手!


雍正帝 胤禛(畫像)


八爺黨的陣容比較強大:八爺胤禩、九爺胤禟、十爺胤誐、十四爺胤禵以及宰輔佟國維、馬齊等大臣。而四爺陣營:四爺胤禛、十三爺胤祥,以及隆科多、年羹堯、李衛等大臣。

我們先來說說電視劇裡的八爺、九爺、十爺的結局,然後再說真實歷史上三人的結局。

《雍正王朝》裡 八爺、九爺、十爺結局


八爺黨核心成員:八爺九爺十爺十四爺(劇照)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九個皇子經過殊死博弈和多番較量後,四爺胤禛坐上皇位,稱為雍正帝。雍正帝上位後,皇位不穩,八爺黨勢力猶在。

八爺胤禩、九爺胤禟、十爺胤誐,企圖通過恢復“八王議政”,來架空雍正帝的皇權,進而逼迫雍正帝退位,上演了一出兵不血刃的逼宮大戲。後來,幸虧十三爺胤祥挽救危機,重掌京畿防務,才使得八爺黨的計劃落空。

所謂成王敗寇,九五之尊,或階下之囚,只在成敗之間。隨後,這三位起事的王爺,命運不濟,下場悲慘。八爺、九爺、十爺都被削爵、抄家、開除宗籍、圈禁,憤怒的雍正帝還將八爺、九爺分別改名為“阿其那”(蔑稱“豬”)、“塞思黑”(蔑稱“豬”),將其貶為豬狗一般。


真實歷史上 八爺、九爺、十爺結局


八阿哥 胤禩


皇八子 廉親王胤禩(畫像)



八阿哥胤禩,17歲就被封為貝勒,是封爵皇子中最年輕的。在群臣中素有賢德之名,很多朝臣擁護八爺胤禩,康熙對其曾大為欣賞。

第一次廢太子時,胤禩及其同黨躍躍欲試。史載,因相士張明德事件(張明德相面說:八阿哥命格尊貴,為八爺造勢),康熙帝對胤禩利用張明德相面為自己立嗣的行為深惡痛絕,胤禩的威望和黨羽勢力大大減弱。


但在康熙最後十餘年,胤禩並未放棄皇位之爭,將寶壓在老十四胤禵身上。直到康熙去世,登基的是胤禛而非其扶持的老十四胤禵,老八深感無奈。

雍正帝上位後,為穩定人心,先進封其為和碩廉親王,命辦理工部事務,兼理藩院尚書。之後四年間,雍正不斷培植自己勢力,孤立八爺,瓦解其黨羽。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穩根基後,找各種藉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保”。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因不堪折磨及疾病,死於牢中,享年45歲。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下旨平反,恢復宗籍榮譽。


九阿哥 胤禟


皇九子 固山貝子胤禟(畫像)



九阿哥胤禟,就是大名鼎鼎的宜妃之子,天資聰穎,善與人結交,為人慷慨。胤禟自幼好學嗜讀,性聰敏,喜發明,曾親手設計戰車式樣,並首開滿族人其端用拉丁語轉寫滿文。十分熱愛外國文化和西學,曾自學外語,並甚親信當時來華傳教士。


九阿哥胤禟,尤其善於經商,很會賺錢,他是八爺黨的重要成員,在經濟等方面大力支持老八和老十四,一直站在了雍正的對立面,招致雍正的記恨。

雍正元年(1723),九阿哥胤禟,奉命赴西寧駐紮。雍正三年(1725年)七月革爵。雍正四年(1726年)初,革去黃帶子,削除宗籍。


同年八月,定罪狀二十八條,送往保定,加以械鎖,暫交直隸總督李紱監禁,令改名“塞思黑”。胤禟在獄中被折磨而死,另一說被毒死。享年四十三歲。後來,乾隆帝下旨平反,被恢復原名、宗籍。


十阿哥 胤誐

皇十子 胤誐(畫像)



十阿哥胤誐,出身尊貴,其母是溫僖貴妃鈕鈷祿氏,其外公是遏必隆,母族勢力強大。雖說是八爺黨成員,但能力有限實際參與不多。

十阿哥胤誐因與八爺是一黨,黨附八爺胤禩,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被雍正帝圈禁革爵。老十壽命長,熬死了雍正,乾隆登基後第二年將其釋放,封為輔國公。


雖然逃過一死,但被幽禁了14年也是夠痛苦的了。乾隆六年(1741年)九月初九,九爺胤誐病死,年五十九歲。以貝子禮安葬,子6人。


八爺黨還有一位成員:十四阿哥胤禵

皇十四子 胤禵(畫像)


十四爺胤禵,是雍正帝的一母同胞弟弟,從小聰明過人,也是後期雍正最強勁的政敵。雍正登基後,被派守皇陵。雍正四年,被圈禁。乾隆繼位後被釋放,封為郡王。

一奶同胞的親弟弟,始終為敵對陣營的一員,不知道雍正帝作何感想,老十四最後只是圈禁的刑罰,估計雍正帝多多少少還顧念了一點點手足之情吧!

【撰文:峰子哥;點關注 趣歷史隨時看!】


峰子奇觀


不可否認,《雍正王朝》是一部很優秀的電視劇,其中那些精彩的情節、令人回味的臺詞都令人不禁神往。但它畢竟不是真實歷史,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䄉的命運也不像電視劇所演繹的那樣。

先說老八胤禩。



雍正繼位後,將胤禩改名為允禩。由於允禩的口碑和威望都不遜於雍正,且在奪嫡過程中有過密謀,於是便成了新君的眼中釘。但雍正還是決定先穩住允禩,於是一繼位便加封他為和碩廉親王,任理藩院尚書,兼管工部事務。不過,在穩住允禩後,雍正對他的排擠和修理也由此開始。1723年,雍正下令設更衣賬房,但因其為新設,故在粉刷時油漆味過大,主管工部的允禩遂被罰跪一晚。1724年,雍正藉口處理馬爾齊哈、常明等大臣,聲稱此二人為允禩黨羽,但又無甚證據,只得責其詭詐。同年,允禩在管理理藩院事務時,由於未能給來京的科爾沁臺吉盤纏,故再造雍正斥責。

1725年,允禩奏稱上駟院馬匹太多,欲裁減一部分。雍正抓住機會,指責其懷挾私心,撥弄是非,動搖百官意志,阻撓施政方針,遂令宗人府革去允禩爵位,並派兵馬和侍衛在其府外監視。

1726年,即雍正四年,允禩被革去黃帶子,由宗人府除名。雍正隨後迅速採取行動,將允禩圈禁於宗人府,高築圍牆,又將其改名為“阿其那”。緊接著,雍正下諭旨,歷數允禩罪狀四十款。不久,允禩死於禁所。

老九胤禟的命運與老八胤禩如出一轍。



不同於《雍正王朝》中的紈絝子弟形象,老九胤禟絕不是不學無術。史料記載他性聰敏,喜發明,曾親手設計戰車,並嘗試用拉丁文轉寫滿文。他還非常熱愛西學,與西方傳教士十分親近,還自學外語。雍正繼位後,將胤禟改名為允禟,他的命運開始直線下墜。1723年,允禟被派去西寧軍前效力。1725年,與允禩一道被革去爵位,1726年被革去黃帶子,並定下罪狀二十八條,改名塞思黑,併發往保定,由直隸總督李紱管束監禁。同年,允禟在獄中被折磨至死。

相比於老八老九,老十胤䄉的境遇稍好些。



雍正繼位後,將胤䄉改名為允䄉。1723年,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一世來到北京,但旋即病逝於此。雍正命允䄉將靈龕送回喀爾喀,並代表皇室前去祭奠。允䄉託疾未行,雍正遂以此為藉口,令其前往張家口。允䄉懼雍正報復,在張家口施行禳禱,因禱文中有“新君雍正”的字樣,被雍正斥為大不敬。1724年,雍正下令將允䄉奪爵,並交京師拘禁。不過,允䄉卻一直活到了乾隆年間,乾隆將其赦免,並加封輔國公。1741年去世,乾隆下令以貝子銜葬之。

可見,不同於《雍正王朝》中八爺黨對雍正的苦苦相逼,真實歷史中的所謂“八爺黨”面對雍正的雷霆之勢,幾乎毫無招架之力,只能等待著厄運的降臨。


達摩說


中國歷史生孩子最多的是哪位皇帝呢?據有書君調查,是清代康熙皇帝,他一共有五十多個孩子成年,還培養了一群出類拔萃的兒子。


他在位六十年,許多皇子都長大成人,有多人對皇位虎視眈眈。在太子兩立兩廢之後,四爺黨和八爺黨的明爭暗鬥達到白熱化,最後老四胤禛即雍正皇帝險勝,坐上了皇帝寶座。


成王敗寇,那麼失敗的八爺、九爺、十爺下場如何呢?請聽有書君娓娓道來。


一、八爺胤禩



被稱為賢王的八爺是八爺黨的首腦和核心人物,雍正上臺之後,為站穩腳跟,先加封八爺為廉親王,總理事務大臣,授理藩院尚書,後命辦理工部事務,可謂是權傾一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響噹噹的人物。


多疑記仇的雍正在皇帝寶座穩固後,便開始對八爺進行清算。雍正四年,先是革去他的黃帶子,由宗人府除名。然後將他的妻子革去“福晉”,休回外家。最後命八爺改名為“阿其那”,把他的兒子弘旺改名為“菩薩保”。


為了以正視聽,雍正召見諸王公大臣,頒長篇公告,歷數老八的罪狀,後來還將所議胤禩罪狀四十款昭告天下,苦心經營的大半輩子的賢王老八在監所病逝,享年45歲。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下旨恢復老八原名,恢復宗室,並錄入玉牒。


二、九爺胤禟



九爺聰敏好學,喜於鼓搗發明,曾親手設計戰車。他喜歡西學,自學外語,與西方傳教士來往密切。在八爺黨內,九爺是出謀劃策的軍師,又是供應活動經費的錢袋子。當康熙遺詔宣佈雍正即位時,他是第一個跳出來說雍正篡位的。


雍正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皇位坐穩後,第一個處治的就是老九。先是派老九到西寧軍前效力,找了個理由革了他的黃帶子,削除宗籍。然後定下罪狀二十八條,把他的名字改為“塞思黑”,把他的兒子們也分別改名,所改的名字也多含貶義。


九爺比八爺更慘,押解路上,他的身上綁縛著三條鐵鎖,拘禁地是一個四面被加砌的高牆環繞,周圍布有重兵把手的囚室。在歷盡種種折磨與煎熬後,他悄然辭世,也有說是被毒死,享年四十三歲。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給九爺平反落實政策。被圈進的兒子也釋放了,但都已是糟老頭子了。


三、十爺胤䄉



八爺黨活動頻繁時,十爺年紀稍小,只能打打醬油,壯壯聲威,沒有起到多少作用。他從小也不愛讀書,因這一點,康熙帝對他很失望,因此他的影響力也有限。


況且老四的母親是康熙初期四個顧命大臣之一遏必隆的孫女,所以雍正皇帝對十爺下手最輕,十爺基本上過的是半囚禁生活。


雍正元年,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一世來北京後病逝,雍正命十爺將其靈龕送回喀爾喀,並代表皇室前去祭奠。十爺膽小託疾未行,雍正就以此為藉口,命令他離京前往張家口。


十爺在張家口施行祭神,以此討好雍正,不料禱文寫成“新君雍正”,被雍正斥為大不敬,隨後被奪爵,並交京師拘禁。


十爺書讀得少,為人處事簡單,也許是傻人有傻福,他竟然活過了雍正,一直活到了乾隆年間。乾隆上臺以後,放出了健在的十叔和十四叔。


35個兄弟中,十爺活得最久,曾有人認為十爺的傻是大智慧,其實是明哲保身。總之,十爺最幸運,能夠在激烈的奪嫡鬥爭中壽終正寢。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小編給大家準備了一張分析圖,很多事情一目瞭然——



如圖,四爺,也就是雍正出生於1678年12月13日,於1722年12月27日登基,是年44歲,逝世於1735年。


我們以雍正的出生,登基,逝世為時間標準,來看八爺,九爺,十爺。



八爺愛新覺羅·胤禩,出生於1681年3月29日,比雍正小3歲,在雍正即位4年後,就去世了,享年43歲。也就是說,他和雍正有任何矛盾過節,在康熙去世以前,都無法爆發,而正面剛的時間就是1722年-1726年這段時間。

1722年十二月,雍正尚未正式登基,就任命胤禩與胤祥、馬齊、隆科多共四人總理事務,示以優寵,也有說法是為了安撫八爺。康熙在暢春園逝世,頒詔的時間是十二月二十日,而十二月十一日雍正加封八爺為和碩廉親王,並將他名字裡的胤字改為允字,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二月十三日授其為理藩院尚書。

在這裡史料說得很不清楚,有說是雍正授予八爺這些職務的,但是這時候康熙還沒死,雍正還沒即位,如果這種說法成立,那麼說明康熙早就決定把一切都教給雍正,雍正這個時候已經是穩操勝券,對八爺是降維打擊了。

當然也不排除一種假設,就是,康熙逝世前加封八爺,不過仔細推敲你就會發現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康熙一輩子都在提拔雍正,重用雍正,晚年九子奪嫡期間,為保雍正,一直是在打壓八爺的。

八爺沒有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飛鳥盡良弓藏,更何況自己還是康熙的弓鳥,雍正讓他出來辦事,他還真就出來辦事了,於是經常被找茬,從雍正元年,到雍正三年,八爺基本上是一直在被批評,從未被超越——

祭祀活動沒辦好,罰跪,寫文件抬頭不對,被參奏,減省伕役、畜馬,被批評,打造兵器不合格,被洗刷......反正就是喝冷水也塞牙。


如果前幾年都只是雞蛋裡面挑骨頭的話,那雍正和八爺正真的矛盾,在雍正三年爆發,這一年雍正改革正進行得鬼火冒,然後從小就管理宗人府,喜歡拉幫結派打哈哈的八爺,肯定是佔滿清貴族的利益,體阻撓改革的保守派說話,於是雍正對其很不爽,責備他懷挾私心,遇事播弄是非,動搖百官的意志,攪擾阻撓施政方針。這個就是本質矛盾了,從此八爺被監視居住,於一年後去世,懷疑是被毒死的。


八爺悲催的後半生和影視劇裡演繹的差別不是太大。只不過歷史上的八爺比影視劇裡的要悲催得多,影視劇裡他還能想這想那,搞這搞那,其實康熙逝世的那一刻開始,他基本上就是籠子裡的困獸和朝堂上的靶子,最好的辦法就是躲得越遠越好,然而他還很天真的想出來做點事,必然下場很慘。


九爺,也就是愛新覺羅·胤禟和影視劇裡演繹的差別很大,影視劇裡的愛新覺羅·胤禟是個不學無術,貪得無厭的混蛋,事實上,清皇子個個都還是接受了良好教育,拿出來都有兩把刷子的。胤禟同學從小就很有才,喜歡詩詞歌賦,發明創造,沒事還來點外語,喜歡交朋友。

對於雍正來說,我天天在這裡批摺子改革,你卻天天那麼浪,出盡了風頭,還不支持我改革,我怎麼能受得了,於是雍正三年,這個不改革掙錢,只棋琴書畫的滿清保守貴族的代表人物被監禁,八爺去世的1726年,在獄中被折磨致死。




十爺,也就是胤䄉,是除了太子之外,出生最高貴的皇子,他的生母鈕祜祿氏是遏必隆的女兒,要知道在康熙少年的時候,遏必隆,索尼這些大臣和康熙聯姻形成聯盟鬥過了鰲拜等七拱八翹的渣渣。

然而胤䄉同學學習不好,基本上是個廢柴,所以雍正也不怎麼把他當回事,他一直被圈禁,但是沒有被害,活到了乾隆六年(1741年),而且乾隆還封其為輔國公。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其實雍正收拾八爺和九爺,是因為他們代表的是滿清最惰性,最傳統,最保守的一派,是改革的阻力,然而他們又不懂得變通,不轉變姿態身先士卒就算了,也不搖旗吶喊做個樣子,還要把位子佔著,還要說閒話,所以雍正殺雞給猴看。而其他幾個有點微詞,但是沒有什麼代表性的廢柴,雍正也就是把他們圈起來,交給兒子將來放了做個人情。大直男雍正做所有這些事的動因還是和改革有關。


HannibalLecter


康熙年間,康熙眾子為爭帝位,發生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九龍奪嫡”,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最後四阿哥胤禛勝出,在康熙帝去世後繼承皇位,成為雍正帝。

過程就不在多說,重點說說幾個人的下場。

長子胤禔,奪嫡失敗時只有三十七歲,他被囚禁在高牆內達二十六個春秋,直至雍正十二年十一月初一日被幽死,終年六十三歲。

太子胤礽,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三日,因胤礽病重,雍正諭大臣安排後事;十四日,胤礽病逝于禁錮地紫禁城鹹安宮,終年51歲,後被追封為和碩理親王,葬於黃花山(今天津薊縣)理親王園寢,諡曰密。

三子胤祉,雍正十年(1732年)閏五月,胤祉逝世于禁所,清廷以郡王例將其安葬。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帝為其追諡。

四子胤禛,繼位登基,年號雍正。

八子胤禩,雍正上位後,將其改名為允禩。為穩定人心,先進封其為和碩廉親王,命辦理工部事務,兼理藩院尚書。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穩根基後,找各種藉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保”。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薨,享年45歲。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以胤禩無悖逆之實,下旨復原名胤禩,恢復宗室,並錄入玉牒。

九子胤禟,雍正元年(1723),奉命赴西寧駐紮。雍正三年(1725年)七月革爵。雍正四年(1726年)初,革去黃帶子,削除宗籍。 同年八月,定罪狀二十八條,送往保定,加以械鎖,暫交直隸總督李紱監禁,令改名塞思黑。胤禟在獄中被折磨而死, 也有傳說是被毒死的。享年四十三歲。乾隆間恢復原名、宗籍。

十子胤誐,因黨附胤禩,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被雍正帝圈禁革爵。乾隆二年被釋放,授輔國公品級,乾隆六年(1741年)九月初九,胤誐病死,年五十九歲。以貝子禮安葬,子6人。

十三子胤祥,因胤祥對雍正朝的治績助力甚大,遂得世襲罔替的許可,為鐵帽子王。清朝有史以來第九位鐵帽子王。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陽曆6月18日)去世,時年45歲。配享太廟,上諡號為“賢”,另賜有匾額“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冠於諡前。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這成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諱的唯一事例。

十四子

胤禵,康熙帝去世後,胤禵被召回京師,隨即軟禁於景陵讀書,後因皇太后去世,被授於郡王虛銜。隨著雍正統治地位的日漸穩固,雍正對允禵也愈來愈嚴酷。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康熙梓宮運往遵化景陵安葬後,雍正諭令允禵留住景陵附近的湯泉,不許返回京師,並命馬蘭峪總兵範時繹監視他的行動。不久,孝恭仁皇后去世。雍正在慰“皇妣皇太后之心”的幌子下,晉封允禵為郡王,但未賜封號和給予俸銀,註名黃冊仍稱固山貝子。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雍正展開了對當年參與儲位爭奪的兄弟的徹底打擊,允禵被革去王爵,降授固山貝子。雍正四年初,雍正革去允禵固山貝子,諭令把他押回北京,囚禁於景山壽皇殿內。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初三日,乾隆即皇位不久,便下令釋放允禵和允䄉。乾隆二年(1737年),允禵被封為奉恩輔國公,乾隆十二年(1748年)封多羅貝勒,乾隆十三年(1749年)晉為多羅恂郡王,並先後任正黃旗漢軍都統、總管正黃旗覺羅學。不過,這時他年事已高,政治上不可能再有大的作為。乾隆二十年卒。他死後,乾隆賞治喪銀一萬兩,賜諡“勤”。


俗人說史


八阿哥愛新覺羅·胤禩,生母為良妃衛氏,與雍正皇帝同父異母,幼年時曾由大阿哥胤禔的母親惠妃那拉氏撫養,從小就比較有教養,為大臣們所稱頌。胤禩也頗受康熙的喜歡,是諸皇子中封爵最早的一個。胤禩在眾兄弟中與與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礻我、皇十四子胤禵關係密切,與一些王公朝臣也是關係不一般,也就形成了一股自己的勢力。

皇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時,胤禩被任命為內務府總管,他與他的同黨們就想著乘機上位,但因為表現實在太活躍,太顯露,而引起康熙皇帝的反感。其實這期間胤禩是比較收斂的,只是他的黨羽實在是太會叫囂了。後來康熙想要復立太子,群臣卻是力推胤禩,這使得康熙極為不舒服,對胤禩極有戒心,之後,胤礽再次被廢,康熙再也沒有提起立太子的話題,對胤禩的勢力也是多方打擊。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駕崩,胤禛繼位,即為雍正皇帝,胤禩的後半生就此定性。雍正皇帝剛一上位,為了表現兄弟友愛以及包容大度,任命了胤禩與胤祥、馬齊、隆科多等四人一起總理事務,並且還進封了他為和碩廉親王,也正是這時候開始,雍正的兄弟們將胤字改為了允字。之後,胤禩又被理藩院尚書,受命辦理工部事務。

好日子也到此為止了,等到雍正進一步鞏固了政權後,就開始對胤禩下手。他先是一步步對胤禩身邊的親信人員盡行遣散,又將支持胤禩的大臣們盡力打壓,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下令派兵馬駐守在胤禩府周圍,實際上就是對胤禩的行為進行了有效的監視。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胤禩被革去黃帶子,由宗人府除名。二月,胤禩被圈禁,改名為“阿其那”,他的兒子弘旺也被迫改名為“菩薩保”。五月,雍正召見諸王大臣,宣示了胤禩的罪狀四十款。九月,胤禩病死在囚禁的宗人府,具體死因不明。比較詭異的是,後來雍正皇帝的兒子乾隆皇帝在位期間,還為胤禩平了反,說他並沒有什麼過錯,恢復了他的原名,還恢復了他的宗室。

九阿哥愛新覺羅·胤禟,母親為宜妃郭絡羅氏,也是雍正皇帝同父異母的弟弟,政治上與八阿哥胤禩走得比較近,被稱作為八阿哥黨。胤禟幼年時得過重病,是意大利的傳教士醫治好了他,因而他對歐洲人很有好感。他又喜歡看書讀書,自學了外語,曾將拉丁語轉寫為滿文。康熙皇帝對胤禟這個皇子也比較喜歡,出去巡幸常常帶著他,就是不喜歡胤禟與八阿哥胤禩走得太近。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為了保奏胤禩,胤禟與胤禵不惜帶著毒藥上朝。之後,隨著儲位之爭的越演越烈,胤禟逐步捲入到其中而不能自拔。胤禟對於胤禩可以說是傾盡全力無私支持,這體現了他重情重義的一面,也說明了他心機不夠,從而也就引起四阿哥胤禛的嫉恨。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駕崩,胤禛上臺,成為雍正皇帝,胤禟的人生也就此陷入絕境。同樣地,就如針對胤禩般。雍正對他的打壓也是一步步來的。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皇帝以派遣王公前往軍前為名,將胤禟發遣到西寧駐紮。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以胤禟縱容下人,騷擾百姓為由,派人前往約束其行為,並被革去了爵位。雍正四年(1726年),胤禟被革去黃帶子,由宗人府除名。三月,他又被改名為具有侮辱意義的塞絲黑,兒子也被改了其他貶義的名字。四月,胤禟被押解赴京,於五月關押在囚禁地。胤禟在囚禁地的生活處境很差,待遇也很低,很是不堪。之後,胤禟定罪狀二十八條,不久之後,死在了囚禁地,民間傳聞他和胤禩都是被毒死的。乾隆在位時期,為他恢復了原名、宗籍。

十阿哥愛新覺羅·胤礻我,母親溫僖貴妃鈕祜祿氏,是清初大臣遏必隆的女兒,他也是雍正皇帝同父異母的弟弟。他對八阿哥胤禩很是信任,政治上支持胤禩,因而引起康熙皇帝的反感,同樣也是令得四阿哥胤禛很是不喜歡。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駕崩,胤禛上臺,成為雍正皇帝,胤礻我也就沒有什麼好果子吃了,還好地,比起八阿哥、九阿哥來,他的結局還算好些。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皇帝下令他護送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靈龕前往喀爾喀蒙古,在途經張家口時,他假稱有病上奏留在張家口養病。當上面旨意還沒有下達時,他又擅自聲稱有旨召還,居住在張家口就是不走了。之後,他還在疏文內連書“雍正新君”字樣,被雍正皇帝抓到了把柄。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他被革去王爵,押解回京圈禁起來。他的囚禁生涯長達十三年,直到乾隆乾隆二年(1737年),在位的乾隆皇帝把他放了出來,並且封了他為輔國公。乾隆六年(1741年)九月,胤礻我病逝,走完了他的人生。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

菊花茶,本名鄭良,網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論壇知名歷史作家,資深三國控。曾發表過《華山論劍》、《歷史原來是這樣的》、《三國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禍起蕭牆》等文集


夜狼文史工作室


雖然在好些清朝題材的影視劇裡,這幾位王爺的命運結局,不乏各種虛構成分。但有一條卻是符合歷史:一個比一個慘。

首先被登基後的雍正帝“惦記”上的,就是曾直接與雍正帝爭皇位的“八爺”:允禩。

早在康熙晚年時,作為皇八子的允禩,就為爭皇位與四哥胤禛(未來的雍正帝)掐得來來回回。此人雖說出身低微,但情商卻極高,待人接物十分圓熟,因此在朝野里人脈廣闊,一度也成為了康熙心中的接班人選。無奈他聰明太過,與佟國維馬齊等重臣走得太近,結果犯了康熙的忌諱,一度還被康熙停發了俸銀俸米。可以說是在奪嫡之爭裡高開低走,敗的體無完膚。

但對於新登基的雍正帝來說,允禩卻著實是個大威脅:朝中的大小文武,好些都是他昔日的心腹。幾個弟弟更是和他一個鼻孔出氣。所以登基後的雍正帝,對允禩是既用且防,先封了和碩廉親王,還是大清朝的理藩院尚書,成了雍正在位初期最位高權重的皇族。但風光了三年多後,隨著年羹堯等人的相繼倒臺,雍正也終於對允禩撕破了臉。

雍正三年三月二十七日,雍正帝終於向允禩下手了,先給允禩定了“存心陰險”的評價,然後開始論罪。到這年十一月,允禩終於被革去王爵,次年二月更是被囚禁到宗人府中,雍正四年九月初八,被雍正帝治得喪失自由的允禩,病故在宗人府監獄裡。

而比起八爺允禩的悲情命運來,九爺允禟的結局,卻更可以說自作死。

在雍正帝當年與允禩爭皇位時,允禟就是允禩的鐵桿心腹。登基後還不敢動允禩的雍正帝,卻是早早對允禟下了手。先把他外派到青海去帶兵,暗地裡叫年羹堯一路監視。如果允禟能夾起尾巴做人,也許命運還會有轉機。偏偏他又鬧出最拙劣的一招:特意結合西方傳教士的外文書籍,創造出一種別樣的西洋代碼,專用在西北與京城前傳遞情報。可這樣的招數哪裡瞞得過雍正帝的耳目,辦的更是觸雍正帝黴頭的事情,自然招來了雍正帝的惡治。

於是,“西洋代碼”敗露的允禟,先被雍正帝囚禁在青海,雍正四年六月又改囚禁在保定,並於是年七月過世,年僅四十三歲。

比起兩個哥哥來,十爺允䄉同樣是“八爺黨”親信,三人裡卻是能力地位最低,因此雍正帝剛登基時就招來打擊,被雍正皇帝扣了“不敬”大罪。雍正元年就被圈禁起來,足足受了十五年圈禁之苦,電視劇裡這位“十爺”在雍正年間上街胡吃海喝的幸福場面,也只有電視劇裡才會有。

論起來,“八爺黨”裡,允䄉算是幽禁之苦吃的最多的一位,卻也生命力十分頑強,硬是熬走了四哥雍正帝,然後被親侄子乾隆皇帝赦免,並封為輔國公。最終在乾隆六年去世。雖說吃的苦最多,但總算換來四年安生晚年。血雨腥風的皇族權力場上,已是非常不易。


我們愛歷史


八爺胤禩,康熙時代在朝堂上勢力最大,被稱作“八賢王”,能力強,為人也正直。所以很多人都願意跟著他,因為個人魅力太強,所以九爺,十爺,十四爺都願意跟著他。形成了勢力強大的“八爺黨”。九龍奪嫡,最後其實就是四爺和八爺的爭鬥,兩種勢力,兩種路線,太子和四阿哥一脈是傳統保守的封建勢力,以北方的滿清顯貴和漢人中的傳統保守派為主。八阿哥到十四阿哥一脈是新興的資本勢力,以南方為主,包括新興的商人階級和求變求更多自主權的年輕漢族文人階層。當然,最後四阿哥贏了,雍正即位後,為穩定八爺的情緒,命總理事務,又封八爺胤禩為廉親王,任理藩院尚書,管工部事務,期間多次藉故譴責胤禩失職。雍正四年,八爺被革去黃帶子,囚禁於宗人府,圍築高牆,改名“阿其那(豬)”,議罪四十條,其妻被革去福晉,勒命自盡。雍正稱胤禩“兇惡之性,古今罕聞”。同年九月初五,於拘禁中病故。

九爺胤禟,生母宜妃郭絡羅氏。胤禟自幼好學,聰明練達,在諸多皇子中可算是個異類,因為他很喜歡外國文化。重情重義,善於結交朋友,為人慷慨大方,與八爺胤禩,十爺胤禟,十四爺胤禵結為一黨。雍正四年(1726年),胤禟被雍正改名“塞思黑”(令人討厭的人),並被革黃帶子,削除宗籍,其諸子也被改名。(其福晉與長子一直被圈禁到乾隆四十三年(1788年))。雍正四年四月,胤禟身縛三條鐵鏈,由楚宗等押解赴京。五月十五日,將其拘於河北保定府,關在四面高牆,重兵把守的大獄之中,時值酷暑,牆高房小,胤禟鐵鎖在身,手足拘禁,時常昏迷,不久跟隨而來的四個家人被隔離關押,胤禟的處境更為不堪,朝中眾臣議其大罪28條。胤禟就這樣過完了自己生命中的最後三個半月,同年八月,胤禟在獄中被折磨而死(也有說是被李紱毒死的)。享年四十三歲。後乾隆恢復原名,宗籍。

十爺胤誐生母是鈕祜祿氏溫僖貴妃,是康熙成人皇子中除太子外出身最高貴者。因為十爺母親家的地位高,十爺又沒有什麼攻擊力,所以雍正沒有痛下殺手。雍正元年(1723年),哲布尊丹巴胡圖克圖來京病故,送靈龕還喀爾喀(今蒙古共和國),命十爺齎印冊賜奠,十爺稱有病不能前行,命其住在張家口,同年藉故奪其爵位,逮回京師拘禁,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釋放,封為輔國公,乾隆六年病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