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爲企業「減負」超280億

南方日報訊 (記者/葉潔純 通訊員/劉義超)“受益‘佛十條’,我們光是一個綠色車間就獲得70多萬元的技改補貼。”蒙娜麗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張旗康說。去年9月,佛山印發出臺《佛山市降低製造業企業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下稱“佛十條”)。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佛十條”等政策已為企業減負超過280億元,平均一天為企業降成本1.5億元。

去年,在省出臺“實體經濟十條”後,佛山率先出臺“佛十條”,加快打造全國製造業成本窪地。從政策內容上看,“佛十條”涵蓋降低企業稅收負擔、用地成本、社會保險負擔、融資成本等十大政策。

其中,用電用氣補貼等直補型政策,頻獲佛山企業“點贊”。“我們這兩年,光是降低電費成本就達到了1314萬元,‘佛十條’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張旗康算了一筆賬,如果把這部分補貼折算成產品利潤,那麼按照10%左右的利潤計算,蒙娜麗莎需要賣出1.3億元的瓷磚才能獲得這筆資金。

數據顯示,針對去年上半年的用電用氣補貼,佛山共有1466家企業通過審核,總量佔到佛山規上工業企業四分之一,累計為企業降低用電用氣成本1個億。

除積極貫徹省“實體經濟十條”,“佛十條”還專門提出了8項具有佛山特色和創新的具體內容。

率先設立5億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正是其中一項。佛十條”鼓勵搭建“產業+互聯網+金融”產業鏈整合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供應鏈集成服務,降低企業採購成本和運營成本,支持“眾陶聯”等平臺建設。

截止到目前,參與“眾陶聯”平臺的企業集團接近600個,平臺交易額超過300億元,平均為陶瓷企業降低成本10.58%。

引導企業降成本的同時,“佛十條”激發了企業的技改熱情。

就在上月底,佛山召開上半年經濟分析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佛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75.98億元,增長7%。同期,佛山工業投資、工業技改投資總量均保持全省第一位置,而此前佛山工業技改投資總量已連續多年位居廣東省首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