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40年|鄧小平92年南行「首席接待官」陳開枝:沒有小平南方談話,就沒有中國現在的發展

引言:

改革開放,今已40年。如今,我們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改革開放再出發。

5月21日,封面新聞推出“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專題報道,記錄40年的中國速度、中國奇蹟。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主要作者胡福明、“中國第一位個體工商戶”章華妹、全國首個招聘幹部王潮梁、小崗村大包乾帶頭人嚴宏昌、原義烏縣委書記謝高華等時代弄潮兒……

一個個生動故事,再現了中國人民自強不息、自我革新奮鬥精神。

今天我們繼續講述時代人物——鄧小平1992年南方之行“首席接待官”陳開枝的故事。

致敬40年|邓小平92年南行“首席接待官”陈开枝:没有小平南方谈话,就没有中国现在的发展

陳開枝向記者講述當年的故事。

1992年,在中國歷史上是非同尋常的一年。這年早春,鄧小平同志親臨南方視察並發表重要講話。小平的南方講話,讓中國重新恢復了改革與開放的活力,被視為全國改革和發展的“偉大行動指南”。

美國作家庫恩在書中曾這樣描述小平視察南方的情景:“他的每一步都會引發一場‘政治地震’,他的每一句話都成為昭然若揭的真理。”

陳開枝,時任廣東省委副秘書長,作為“首席接待官”的他,自始至終陪同小平同志視察廣東,親身見證了改變中國歷史的11天。

“那是扭轉歷史乾坤的談話,沒有南方談話就沒有中國現在的發展。”陳開枝如此評價說,“那11天對於中國和世界的影響,越往後越清楚。”

致敬40年|邓小平92年南行“首席接待官”陈开枝:没有小平南方谈话,就没有中国现在的发展

小平同志為什麼要南巡?

“他就像一個退役的老船長,看到改革開放的航船在前進道路中搖擺、有顛覆危險,不顧年事已高,又一次跳上船頭把櫓擺正,讓這條航船順利駛向勝利的彼岸。”

1964年從華南師範學院(現華南師範大學)政治教育專業畢業後,陳開枝被分配到了廣東省委從事秘書、調研、協調以及接待等工作。28年零5個月的機關工作中,他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

“廣東40年的改革史是血與火的考驗啊。”6月初的廣州潮溼悶熱,在幾平方米的辦公室裡,陳開枝娓娓道來。

粉碎“四人幫”以後,經過真理標準大討論,十一屆三中全會成為我們黨的歷史轉折點,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但是,改革開放過程中受到“左”的意識形態的干擾,改革開放反反覆覆。

“他反覆強調我們國家已經錯失了好多次機遇了,本來20世紀60年代是很好的機遇,但關起門來搞文化大革命。20世紀末21世紀初又是一次機遇,如果錯失了那就對國家影響太大,所以必須高舉改革開放旗幟。”陳開枝說道。

但在當時,有人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黨的基本路線產生懷疑,甚至提出了姓“社”還是姓“資”的問題,爭論不休,這讓改革開放一度處於低潮,國家政治與經濟處於一片沉悶的氣氛。

1991年春節,小平同志在上海做了一番談話,表示計劃和市場不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區別的標誌,不是兩個社會制度根本的區別,“國門已經打開了,不能重新關起來,要按照這個路線走下去。”

隨後,《解放日報》和《文匯報》用“皇甫平”的名義發表了評論員文章,把小平同志上海談話精神傳遞出去。但是,當時被“左”的思想籠罩,馬上引起反彈,有人批判該文章,甚至還派人去查。最終,這次談話沒能扭轉局面。

小平同志覺察到問題的嚴重性,感到改革開放這艘航船有顛覆的危險,覺得必須出來說話。

可是到哪裡去說呢?

他選擇了南方,選擇到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去講,到基層的幹部和群眾中去講,把思想告訴老百姓。

“可是,說話是有風險的,他的人生已經‘三起三落’了,他拿出了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氣魄,選擇南方之行。”窗外暴雨突降,陳開枝輕輕推開因開著空調而關著的窗戶,一陣清爽的風撲面而來,窗外的綠植被雨水沖刷得格外鮮亮。

正是小平這次南巡講話,把中國的歷史從此扭轉過來。

致敬40年|邓小平92年南行“首席接待官”陈开枝:没有小平南方谈话,就没有中国现在的发展

“小平南巡講話對中國、對世界的影響,越往後就越看得清楚。如果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概括南巡的歷史地位的話,他就像一個退役的老船長,看到改革開放的航船在前進道路中搖擺、有顛覆危險,不顧年事已高,又一次跳上船頭把櫓擺正,讓這條航船順利駛向勝利的彼岸。”陳開枝這樣評價道。

“這就是小平同志對中國、對世界重大的歷史貢獻。”

改變中國命運的11天

“老人家說中國已經窮了幾千年了,不能再窮下去了。”陳開枝回憶道,“於是,老人家就很激動地說出了‘發展才是硬道理’這句震撼世界的話。”

1992年元旦凌晨5點,廣東省委收到了一封來自中共中央辦公廳的絕密電報。

“中共廣東省委,小平同志要到南方來休息,請你們做好安全接待工作。”絕密電報中只有這樣一句簡單的話。

“一般人看不出這個電報有什麼內容,覺得就是件很平淡的事,做好安全接待就完了嘛。”陳開枝頓了頓,繼續說道:“但是,從我們多年的經驗和政治敏感出發,絕不能當做一般的事情來安排。”

上午9點,電報送到了時任廣東省委書記謝非同志手上。

當時,陳開枝正在南海的沙頭鎮調研,“我們盼望已久的那位老人家要來了,請你趕快回來研究一下總體接待和安全警衛工作。”謝非書記用只有兩人聽得懂的語言打電話告訴了陳開枝。

“我一聽到就十分激動,終於盼到老人家來了。”時隔二十多年,陳開枝說起這一幕,依然難掩激動。

當時,廣東的政治、經濟氣氛十分沉悶,八年的改革開放可謂“香三年”“臭三年”,“香香臭臭”又三年。“所以大家都盼望老人家出來說話,只有他才能把局面扭過來。”陳開枝說道。

接到謝非書記的電話後,陳開枝決定立馬離開南海返回廣州。“現在一定要走,至於為什麼要走,可能很快可以告訴你們,可能永遠也不能告訴你們。”他對當地的同志說。

一路快馬加鞭,陳開枝趕回省委機關。

“要讓老人家多看多聽,讓他把思想都講出來”,回到廣州的陳開枝立即部署接待工作,確定方案,選好點。

1月23日,在從深圳蛇口去珠海的船上,謝非書記簡要向小平同志彙報工作時,老人家一邊看地圖,一邊聽彙報,談到了為什麼要爭取機會發展經濟,為什麼要追趕亞洲“四小龍”。

“老人家說中國已經窮了幾千年了,不能再窮下去了。”陳開枝回憶道,“於是,老人家就很激動地說出了‘發展才是硬道理’這句震撼世界的話。”

震撼世界,震撼中國,震撼人心!

致敬40年|邓小平92年南行“首席接待官”陈开枝:没有小平南方谈话,就没有中国现在的发展

與小平同志11天零距離的接觸和交流,也讓陳開枝有了更多感悟和啟迪。“一位88歲的老人,為了國家,為了民族,不辭辛勞,我們這些共產黨員應該向這樣的革命家學習。”擔任小平同志南方之行的“首席接待官”後,在省委機關工作28年多的陳開枝於1992年冬調任廣州市常務副市長。

“此後,廣州提出要力爭20年趕上亞洲‘四小龍’,我感到自己的工作就是實踐小平同志的理論,完成他的囑託。”他說,“小平同志都那麼拼命,我作為一個共產黨員也要拼命地工作。”

苦幹、實幹、拼命幹,做一個600萬城市人口的打工仔,一切都從老百姓出發——這樣的工作態度,為陳開枝贏得了幾個特殊稱謂:“平民市長”,“人民的打工仔”。

“走在街上老百姓都直接叫我‘枝叔’,叫我‘大佬’,或者直呼其名。”說起自己的工作作風深受小平同志影響,陳開枝咧開嘴角笑了笑。

致敬40年|邓小平92年南行“首席接待官”陈开枝:没有小平南方谈话,就没有中国现在的发展

再次親歷領導人南方視察

陳開枝認為習總書記重走小平南巡路線有兩個深意: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定會堅持改革開放;二是,這個新的領導班子一定會有新作風、新舉措。

2012年,在小平同志南巡20年後,已經退休多年的陳開枝沒有想到,自己再一次親歷國家領導人南方視察。

當年12月3日,時年72歲的陳開枝正在東莞開展扶貧動員工作,突然接到廣東省委辦公廳的電話,說有位重要領導要到廣東來,希望他不要離開。

“我已退休多年,一般的事情不會找我,這次是一位省委副秘書長給我打的電話。”接待經驗豐富的陳開枝意識到,“肯定是習近平總書記要來”。

“和習總書記交談時說點什麼呢?我考慮把當年小平同志南巡講話最基本的要理和關鍵的東西告訴總書記。”他說道。

2012年12月8日上午,陳開枝和當年分段陪同鄧小平南巡的另外3位老人——原深圳市委書記李灝、原珠海市委書記梁廣大以及原佛山市委書記歐廣源相聚深圳蓮花山,陪同習近平總書記向鄧小平塑像敬獻花籃。

致敬40年|邓小平92年南行“首席接待官”陈开枝:没有小平南方谈话,就没有中国现在的发展

在與習總書記簡短的交談中,陳開枝介紹了小平同志南巡時的一些情況,“我說道,當年小平同志教導我們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100年不動搖,要抓緊機遇發展國家,他說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不搞改革開放的話,什麼路都是死路一條”。

“老人家給三部分人各說了一句話,對老百姓說,誰不堅持改革開放,你們就把他打倒;對領導幹部說,誰不堅持改革開放,誰都沒有好下場;對反對的人說,不要老幹擾,不要老放屁。”陳開枝回憶道,習總書記聽完就微微一笑。

離開深圳後,習近平沿著鄧小平1992年南巡時的路線,先後去了珠海、佛山、廣州。

“這是做了兩個很重要的宣誓。”陳開枝認為習總書記重走小平南巡路線有兩個深意:

“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定會堅持改革開放;二是,這個新的領導班子一定會有新作風、新舉措。”陳開枝清了清嗓子,望了望窗外,這時雨停了,陽光灑滿院子。

“習總書記這是在用行動向全世界傳達一個重要信號——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記者手記

6月初的一箇中午,我們在陳開枝位於廣東省老區建設促進會的辦公室裡見到了他。“中午哪有時間休息啊。”身著白色長袖襯衣的陳開枝一邊招呼著我們,一邊利索地整理著辦公桌。

現年78歲的他雖然已經轉移了辦公室,但牆上依然掛著的“永不言倦”和“難得糊塗”兩幅字,在幾平米的地方顯得格外顯眼。

除了稍挺的肚子,微禿的頭髮,歲月似乎並沒有怎麼影響著他。回憶起那段經歷,他思維清晰,口齒伶俐,“段子”和“梗”信手拈來。

“我的籍貫比較複雜,看個頭像是北方人,聽口音像廣東人,看膚色那得是非洲人了。”他的幽默感與情緒貫穿在講述中,那段起起伏伏、波濤洶湧的歷史,也被他演變得繪聲繪色。

正如他所講,小平同志的南巡講話對中國後來的發展起到了“扭轉乾坤”的作用,小平同志孜孜不倦地為國家、為人民操勞的精神也深深影響著他。

1996年起,陳開枝就負責廣州市與廣西百色市的對口幫扶工作,多次到百色開展扶貧工作,慰問老區群眾。1998年,他榮獲全國“十大扶貧狀元”稱號。2005年退出領導崗位後,他擔任中國扶貧基金會副會長、廣東省老區建設促進會會長,廣東省對外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長等職,以個人的影響力動員了廣州市社會各界及港澳臺地區的愛心人士捐款捐物,幫助貧困地區的百姓脫貧致富。

事實上,接受我們採訪前一天,他剛剛從廣西、貴州等地完成調研工作回來。“以自己的畢生精力和全部生命去實踐鄧小平理論,就是我的崇高理想和人生追求。”眼前這位快80歲的老人的話,讓我們肅然起敬。

封面新聞記者 寧寧 攝影 吳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