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擊步槍是否有必要裝上彈鼓?爲什麼?

廢土少年


可以裝,但是沒必要,因為狙擊步槍沒有對火力持續性的要求,也就用不到大型彈鼓大容量的特點。但是有些狙擊步槍會使用小型彈鼓供彈,能夠減小彈匣的長度,降低武器的體積。

就像一些採用AR結構的狙擊步槍,比如Mk.12 mod 0狙擊步槍,還有M110狙擊步槍等。這些步槍都能夠兼容用於其他7.62x51mm NATO口徑AR步槍的大容量彈鼓。但還是那句話,沒有必要,因為Mk.12 mod 0狙擊步槍也好,M110狙擊步槍也好,都不能能自動射擊,半自動射速慢,沒必要這麼用這麼大的彈鼓。巨大的彈鼓還會影響武器的攜帶,所以通常這些步槍使用的都是20發甚至更小彈容量的盒式彈匣。

但是有一些用於精確射擊的步槍確實會用彈鼓,比如德國G8步槍,就有使用50發彈鼓進行精確射擊的做法。但這僅僅是景區射擊,和真正的狙擊還差得遠。

而使用小容量彈鼓的幾乎都是大口徑狙擊步槍,由於大口徑子彈的直徑比較大,即使彈容量做的很小,盒式彈匣也有可能會超長。比如我國的外貿型大口徑狙擊步槍LR2,就採用了一個小型5發彈鼓供彈。使用小型彈鼓雖然增加了武器的橫向寬度,但是卻減小了武器的高度。還有中國的M99B狙擊步槍和M06狙擊步槍,同樣是用於外貿的產品,也是採用了5發彈鼓供彈。此外匈牙利的獵豹M2和M3大口徑狙擊步槍也能使用彈鼓供彈,彈容量為10發。要知道,獵豹M3採用的可是14.5毫米口徑的槍彈,如果採用盒式彈匣彈容量只有5發,長度還很長,使用彈鼓不但長度變短了,彈容量還上升到了10發。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是輕兵器愛好者,熱愛輕武器與戰術文化,期待與你一起走進狂野的輕武器世界!


輕兵器愛好者


答案當然是完全沒有必要。

狙擊步槍一般而言都是半自動步槍或者是栓動步槍,很少有自動射擊的狙擊步槍,因此彈藥消耗速度遠遠不如自動步槍、機槍等這些武器。所以是沒有使用大容量供彈具的需求的。而大容量的供彈具,比如彈鼓這種東西,首先是重量過大,而且體積也太大很難攜帶對於經常需要機動作戰的狙擊手而言就是一個弊大於利的累贅。

此外,狙擊作戰也沒必要使用這種大容量的供彈具。現在的栓動狙擊步槍一般是5到10發的彈匣,而半自動狙擊步槍一般也是10到20發左右的彈容量,這樣的彈容量是足夠使用的。狙擊步槍的使用不同於機槍,並不強調火力持續性,狙擊作戰主要是精確的攻擊,比如擊殺敵方重要目標、掩護部隊作戰等等,而這種作戰任務中,往往也僅僅需要一槍或者數槍就足以完成任務。

因此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狙擊步槍並不會使用彈鼓。當然也有特例,比如一些在步槍上加裝狙擊鏡,再使用彈鼓這樣的大容量供彈具,確實也能算得上是狙擊步槍。再比如一些半自動狙擊步槍(比如88式狙擊步槍),由於彈匣可以通用,也能使用彈鼓,但是一般並不這麼使用。


戰爭之王


給狙擊槍裝彈鼓並不是什麼麻煩的事情,大部分彈鼓與槍支的連接適配機構和彈匣是完全一樣的,基本是同類型的槍支都可以在彈匣和彈鼓之間任意互換,但是給狙擊槍裝備彈鼓沒有任何意義。

大部分狙擊步槍都使用5至10發的短彈匣供彈

狙擊槍是一種為精確射擊而專門研製的步槍,為了保證射擊精度,狙擊槍會進行專門有利於精度的設計。比如更長更重的槍管,浮動槍管安裝,射擊形式也多為手動單發,只有少數狙擊步槍或是精確射手步槍會使用半自動射擊方式,所以說狙擊步槍不需要較大的火力持續性。一支好的狙擊步槍最重要的指標永遠是精度,要的是一擊斃命,彈無虛發。

這種C形彈鼓更是會使槍支橫向尺寸瞬間加大

彈鼓是一種為了保持射擊火力持續性而設計的裝彈容器,基本屬於彈匣的一種大容量變種,一般多用需要保持持續射擊的輕重機槍,一些特殊場合也可為突擊步槍和衝鋒槍配備。大部分彈鼓的容量在50到100發之間,彈鼓的體積還是重量都比較大,而且往往橫向尺寸較寬,不利於攜行和隱蔽。

使用“26萬”狙擊槍射擊的解放軍狙擊手

現代狙擊手大多采用雙人狙擊小組或單個狙擊手遊獵的形式進行戰鬥,戰場經常會深入敵後,這就要求狙擊手要有非常好的隱蔽性和機動性,現代優秀狙擊步槍大多使用7.62毫米口徑的專用狙擊彈(88式等小口徑狙擊步槍更應該稱為精確射手步槍),狙擊彈的大多為全威力槍彈,重量和尺寸都要比突擊步槍使用的中間威力步槍彈要大,這樣的子彈使用彈鼓會嚴重影響狙擊手的機動和隱蔽,更別說那些12.7毫米以上的大口徑狙擊彈了。

軍情繫悟空問答簽約作者,求各位老爺點波關注!


軍情解析


先要弄清彈鼓的出現背景。最初的步槍彈鼓專利設計是1908年開始測試的,但專利要等到1919年才正式得到批准。這種彈鼓並不是用於輕機槍(這時候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班用輕機槍),而是用在上世紀第一款半自動步槍法夸爾-希爾步槍上。1918年英國空軍決定裝備半自動的法夸爾-希爾步槍,再次之前美國軍方也曾對半自動機槍進行過測試。

法夸爾-希爾步槍的65發彈鼓採用了錐形設計,而此前的加特林手搖機槍曾裝備過彈盤,當時被稱為“Accles drum”。可以看出彈鼓這東西只適合射速較快的火器,對於單發步槍而言,橋夾裝入彈倉已經足以滿足其對彈藥量的要求。

所以對狙擊步槍而言,即便是半自動狙擊槍甚至全自動的狙擊槍,因為瞄準以及判斷距離等將會花費更多時間,而狙擊槍和目標之間較遠的距離也足以保證狙擊手有時間從容更換彈匣,30發以內的彈匣足以滿足射速消耗。彈鼓雖然載彈量較大,但重量同樣較高,攜行難度較大,像早年芝加哥打字機和波波莎的彈鼓背在身上機動,簡直是山間鈴響馬幫來的路數,根本不足以保證隱蔽性。在這種情況下,狙擊步槍是不需要裝上彈鼓的。

但是如果使用機槍等執行狙擊作戰,也不是不行,只要精度能夠滿足,用短點射也可以造成有效的壓制效果,這種情況下彈鼓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當然彈帶更好一些。


強武堂


狙擊步槍需要短時間內打出多少子彈?很多時候就能打兩到三發,就要換地方啦。

城市更難,往往狙擊手只能打出一發。還需要打非要害部位。。。。。

這些如果你都承認,彈鼓有用沒用也就一目瞭然


小瘋瘋34


沒必要裝彈鼓;

第一點,狙擊步槍講究的是“一槍斃命🔫”,不允許也沒必要多開幾槍;

第二點,彈鼓很站空間,不利於攜帶和隱蔽,狙擊手攜帶彈鼓行動會不方便,無法騰挪轉移的狙擊手基本就是個活靶子;

第三點,火力壓制還是交給機槍和火炮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