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的孩子成了「小糖人」,到底爲什麼?

1.得糖尿病那年,他年僅3歲

之前看到個新聞,一名長期喝飲料、吃方便麵的3歲小男孩患上了糖尿病,檢查出來的血糖居然高達20mmol/L以上,是正常值的3倍以上。

三歲的孩子成了“小糖人”,到底為什麼?

醫生在接受採訪時說這個孩子患病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飲食造成的,而這個患有嚴重糖尿病的小孩年僅3歲!

這個以前把飲料當水喝的小男孩,如今迎接他的是一天四針的抗胰島素。

且因為糖尿病不可逆,年僅3歲的他終生需要接受這樣的治療。

三歲的孩子成了“小糖人”,到底為什麼?

像他這樣嗜糖如命,喜歡把飲料當水喝的孩子在中國真不算少數。

多少懵懂無知的“小糖友”毀在一瓶瓶看起來人畜無害的飲料裡。

2.中國兒童肥胖率世界第一

可能妞們會覺得上面的例子太極端,我們可不是心這麼大的父母,那就來看看大數據是怎麼說話的:

根據中國兒童肥胖報告,1985~2014年,我國7歲以上學齡兒童肥胖比例30年增加13倍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全球肥胖報告更是直接扇了每一位中國家長的臉:

報告中稱,中國肥胖兒童人數已居全球首位,有1500萬肥胖兒童。

三歲的孩子成了“小糖人”,到底為什麼?

超重和肥胖對健康隱患有多大?

這麼說吧,超重和肥胖兒童發生高血壓的風險分別是正常體重兒童的3.3倍、3.9倍;

成年後發生糖尿病的風險是正常體重兒童的2.7倍,相應心血管風險也大幅增加。

造成這個可怕的局面的,正是家長每天遞到孩子手中的零食。

就在剛剛發佈的《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中可得知:

含糖飲料作為兒童零食裡重要的一員,是造成兒童肥胖的最大元兇,沒有之一。

三歲的孩子成了“小糖人”,到底為什麼?

含糖飲料,正在悄悄毀了中國兒童...

3.糖—應用最廣泛的毒品

一旦“沾染”上含糖飲料,戒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XX檸檬茶,爽過吸大ma”

前兩年一款網紅檸檬茶的“應援”口號多少人還如猶在耳。

這款茶飲料真的爽過吸大ma嗎?是的,因為糖真的會上癮

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自然界中甜食很少,但它能給身體提供較多的能量,所以喜歡吃甜食是人類從基因裡攜帶的本能反應

三歲的孩子成了“小糖人”,到底為什麼?

眾多研究表明糖攝取得越多越讓人上癮。

習慣性攝入甜食會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讓我們感到快樂。一旦停止甜食供應,大腦中的化學物質失去平衡,就會感到痛苦、煩躁不安。

三歲的孩子成了“小糖人”,到底為什麼?

▲ 圖片來源丨紀錄片《一部關於糖的電影》

這種依賴性在心理和生理上簡直和毒品上癮一毛一樣。

三歲的孩子成了“小糖人”,到底為什麼?

▲ 圖片來源丨紀錄片《一部關於糖的電影》

法國波爾多大學的研究還發現,比起毒品,94%的老鼠更傾向選擇糖。

過早讓孩子接觸人工糖,戒起來真的沒有比逼男人戒菸容易多少。

三歲的孩子成了“小糖人”,到底為什麼?

4.糖的危害被隱瞞了整整50年

想必,沒有一個父母會讓自己的孩子抽菸喝酒。

因為在我們心目中早就被貼上“不健康、危害大、上癮”等標籤,連成年人都會下意識地遠離它。

但可能你打死也不會想到,這樣的標籤同樣適用於“糖”。

事實上,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把糖、煙、酒列為腫瘤的三大誘因。

三歲的孩子成了“小糖人”,到底為什麼?

在美國,糖的危害曾被隱藏了長達50多年之久。

早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肥胖、冠心病和糖尿病發表率升高,於是開始有科學家指出高脂肪、高糖是“罪魁禍首”。

三歲的孩子成了“小糖人”,到底為什麼?

彼時,糖的市場正在蓬勃發展。

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美國糖業協會花錢給糖“洗白”。

它們收買了當時最牛的幾位哈佛教授,在最權威的學術期刊——新英格蘭雜誌上,把鍋全部扣在脂肪上。

三歲的孩子成了“小糖人”,到底為什麼?

▲ 圖片來源丨紀錄片《一部關於糖的電影》

令人窒息的操作是,糖被順利的洗白後,儘管在之後的幾十年裡,有無數人因糖死去,糖的危害卻基本沒有出現在任何學術文章和官方膳食指南里。

飽和脂肪這個倒黴孩子獨自承受了罵名。

三歲的孩子成了“小糖人”,到底為什麼?

直到2016年,BBC一部關於糖的紀錄片《糖的真面目》讓這一個隱藏許久的陰謀浮出水面。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糖才是健康最大的殺手。

據WHO統計,過去50年內,全球糖消費量激增3倍。

糖攝入過多造成的肥胖症、糖尿病、心臟病和肝病等疾病在全球高發,每年間接導致全球約3500萬人死亡,且大多數死亡病例來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

三歲的孩子成了“小糖人”,到底為什麼?

糖尿病小常識:

糖尿病分為1型(基因性疾病)和2型(與不良生活習慣和年齡有關)。本文患者可能是1型,

但高糖的飲食習慣催化和加重了病症的發生。

目前兒童糖尿病多為1型,不過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推測,在未來10年內,兒童2型糖尿病的比例將超過1型

據《中國兒童含糖飲料消費報告》顯示,過多飲用含糖飲料會增加兒童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

據文獻《長期高糖飲料與糖尿病相關研究》結論,長期高糖飲料會加大糖尿病的發生幾率。

5.飲料中的含糖量有多可怕

喝一瓶330ml的乳酸菌飲料相當於直接吃掉14塊方糖,遠遠超過世衛組織建議的每日攝入量:25g。

三歲的孩子成了“小糖人”,到底為什麼?

有些父母學聰明瞭,會給娃選擇低糖的飲料,但低糖其實不等於健康

國家規定,含糖量低於5g/100ml的飲料就可以標示為低糖飲料,換算成500ml普通容量,一瓶飲料的含糖量也仍舊不少,相當於5塊方糖。

三歲的孩子成了“小糖人”,到底為什麼?

更不用說很多低糖飲料為了不影響風味,會添加不止一種甜味劑,

這些甜味劑對人體危害有多大,至今還沒有定論。

同理,任何喝得出甜味的無糖飲品,也不一定如商家宣稱的那麼無害。

既然孩子不能喝飲料,換成鮮榨果汁不就可以了嗎?

三歲的孩子成了“小糖人”,到底為什麼?

雖然鮮榨果汁的糖更加天然,但由於沒有食物纖維增加飽腹感,小小的一杯果汁的含糖量可能相當於幾個水果,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含糖量攝入就可能超標了。

三歲的孩子成了“小糖人”,到底為什麼?

總之,為了孩子的健康著想,最好還是把飲料和果汁統統換成飲用水。

語重心長地做一下補充:

並不是所有糖都是“壞糖”。

糖作為人體三大必需營養素之一,從

天然的食物中合理攝入才能保證身體各項功能合理有序進行。

我們應該警惕的是飲料、甜品等加工食品裡額外添加的糖。(不包含代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