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少年故事:我的童年故事

「原创」少年故事:我的童年故事

少年故事:我的童年故事

我的童年可不比现在,很单纯,单纯到有件新衣穿就会兴奋一天,有个白面馒头吃都会快快乐乐的享受一天,能一两个礼拜的看场露天电影,那简直就是最高的文化体验。

一大早,天还蒙蒙着我就起了床,而且是自己把自己叫醒的。

穿上已经连续穿了三年的蓝裤子配着一件白衬衣,我感觉自己非常的精神。虽然,裤子穿起来稍微有点紧凑短小了点,那洁白衬衣的领子把脖子勒的也有些紧,但这身衣服被妈妈整理得十分干净整洁,连个皱纹都没有。每年只在六一节时穿个两三天,过完节就被妈妈洗净叠好放置起来,现在拿出来,就和新的一模一样,穿在身上,依然少年飒爽。

一双被妈妈强迫着马马虎虎洗了一遍的脚丫子,套上了妈妈连夜赶做的黑面白底的新布鞋,我在地上欢快的蹦跶了几下,不大不小,很合脚。

妈妈满面笑容的给我戴上红领巾,给我的臂膀上别上了白底红道的三道杠,把加了点糖精,已灌满了开水的军用水壶挎在了我的肩上,用手抚抚我的小寸头,在我的裤兜里放进一张有些皱巴巴的五分钱:“明明,妈妈祝你六一节快乐,妈妈也祝你生日快乐。”

“谢谢妈妈。”我向妈妈正正规规的行了一个少先队礼。

妈妈向我挥挥手:“去吧,该去学校了。”

我异常地兴奋,因为,今天正好是我的双节:“六一节”加上我的生日,今天的我可以自由的任性一把了。

开心的我,一边蹦蹦跳跳地小跑着,一边小心翼翼地避过湿泥地和乱石堆,怕弄脏了这双新鞋。我心里清楚,能穿上新衣、新裤和新鞋的待遇,除过过年,就是现在了。

我摸摸裤兜里五分钱,心想,等在学校里过完了六一节,再琢磨琢磨怎么有效的利用它,过过自己的生日。

学校的操场上,已经来了不少的同学,都穿着与我一样的服装。个个精神飒爽斗志昂扬,带着满面的春风,像一群刚会飞的燕子,唧唧喳喳的嬉闹着。

我是六二班的班长,自然拥有了一个能震撼全班同学的银灰色的口哨。

“嘟嘟嘟!”随着哨音的落地,我庄严的举起右臂摇动着:“六二班的同学们,都到这里集合。”我边喊边使劲的吹起口哨。不大一会,虽然依然的乱乱哄哄,但还是成两行竖队,整整齐齐的排列在了我的面前。

我转身向校长敬了个礼,接过一面特意依据儿童身材和体力制作的红旗,高高的举了起来,走在全班的前面。

全校浩浩荡荡的红白蓝三色组成的少儿队伍,齐声高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向校外的一片山绿草青的小松林走去,那里就是我们的活动营地。

从学校到小松林并不远,但要穿过一条比较宽的马路。

簇拥的行人自行车和车辆,都停了下来,谦让着这支披满着晨曦,洋溢着大人们希望的小队伍。

我和其他同学一样,这个时候,都把胸脯挺得高高的,目不斜视的,像接受检阅一样骄傲的走过了马路。

小松林不大,刚好能容纳一学校的同学游乐嬉玩。

疯癫了满头大汗的男同学们,一个比一个兴奋,一个比一个一有劲头,无忧无虑的,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顾。他们有的端起一条腿,相互碰撞着“斗鸡”,有的则尽情的围着小树林子四处窜跑,玩起了猫逮耗子耳朵捉迷藏。

女同学们自然要矜持一点,她们三五成群的围在一起,踢毽子,跳绳,丢手绢或追逐嬉笑。

班主任们这时候显得高度的精神集中,他们把自己的目光警惕的放在周边环境和跑动的同学们身上。这些神经紧张的班主任们身上流出来的汗,不比那些衣衫已经湿透的同学们少。

校外活动的时间很快到了。

好不容易喊破喉咙跑断腿的,把这些犹如小野马驹般的孩子们集合在一起,校长和班主任们都快累瘫了。

回来的路上,队伍不再那么整齐,男同学一团子,女同学一溜子的,散散乱乱的走着。

校长手持着铁皮卷成的喇叭筒,几乎是声嘶力竭的高喊着:“同学们,守住纪律,不要乱跑,小心安全。各班班主任要带好自己的班级。”

班主任们则大声的叫喊着各自班里的班长。结果,班长们早都忘了自己的职责,还得是班主任自己一会东一会西的跑动着,照管着自己班级的所有学生。

我也顾不得自己班长的威严了,把红旗交给了副班长,和刚才石头剪刀布输得一塌糊涂的学习委员,一路上脸红脖子粗的继续较量着。

虽然比来时要慢了两拍时间,总算一个不落的都带了回来,回到了各自的教室里,校长和班主任们这才长长地松了口气。

悬挂在黑板顶上的小喇叭响了。

在校长的一句“祝同学们节日快乐!”之后,各班的教室里,开始呼里哗啦地响成了一片。

在已经心情平静下来后,我又换上威严的班长面孔,指挥着同学们动手把桌椅顺着窗户的两边靠墙摆好。每个桌子上放了一些学校早已准备好的糖豆、瓜子和花生。同学们都按次序坐了进去。

讲台边也放了一个桌子,是班主任和班长的专座,是主席台。

我站起来,用力敲了敲桌子:“同学们,安静,请安静。下面请我们最尊敬的班主任刘老师讲话!”

噼噼啪啪的一阵鼓掌声。

班主任刘老师擦擦还没流尽的汗水,清清嗓子:“同学们,节日快乐!”

“老师节日快乐!”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叫起来。

“同学们,你们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同声大喊着。

主任刘老师笑笑,不再发言,他扬起了手。

在他一挥手的号令下,“咔嚓”、“磕蹦”的声音,在教室里象撒冰雹一样的响了起来。

踩着满地的瓜子花生皮,大家又尽兴地又玩了一通擂鼓传信等等的游戏。整个庆祝活动进行到了中午十一点多。

正当同学们都玩的有些饥肠辘辘的时候,一阵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传了来。

原来,为了感谢学校每年夏收时都组织孩子们帮助捡拾散落在地上的麦穗,附近的农民们,专门蒸了满满十几大笼细面馒头,熬了足够一百多壮汉喝的小豆稀粥,外加几盆香喷喷的腌黄瓜条,送到了学校。

这可让六一快乐着的孩子们疯狂了,真是家里的肉再香都不如外面的水好喝。小家伙们都放开了肚皮,一人拿起一个比碗还大的馒头。结果,两人一个,有的都还没吃完,应了那句眼馋肚子小的老话。

饭后,稍稍休息片刻,大伙开始了战场清理。

折腾腾的多半天,欢乐的六一节终于结束。

纷纷着急赶回家的同学们,一哄而散的把学校走了个冷冷清清。

我作为班长,理所当然的是要最后一个离开教室。

看看已经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地面和桌子,检查了一遍已经关闭的窗户,然后满意的点点头,关上教室门,我开始返回自己的家。

一路上我在想,自己的生日还没过,决定再四处转转。至少,这裤兜里的五分钱要花掉,为自己的出生庆祝一下。

路边的书摊,是我最流连忘返的地方。那里面有许多的小人书,都是我最喜欢看的课外读物。那些采用白描的手法绘制,图文结合的系列小人书,让我感到兴奋、开心、快乐。

我围着书摊转悠了两三个圈,深思熟虑了一番,既然今天是我的生日,自己做主,自己说了算。我花了一分钱租了一本,扎扎实实的坐在小马扎上:依照书摊不成文的规定,这本小人书我可以不限时的看个够。

我连着看了五遍,都不感觉过瘾。最后,在书摊老板频频飘来的带有驱赶性的目光注视下,我极不情愿的放下小人书,倜然的离去。

在一个不大的碾麦场里,有几个小屁孩们在一边唱着:“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专吃杜鲁门”,一边扭着个屁股欢跳着。

我撅撅嘴,向这几个小孩子投去不屑的眼光。

还有四张一分票。

我计划着:两分钱买根最爱吃的小麻花,当做晚饭吃。再花一分钱,买两个弹珠,好和邻居的小朋友们一起玩,自己的弹珠都快磨成四方的了。还剩一分钱干什么呢?这让我费了一番脑子。

想来想去,突然脑子里一闪念,对,给妈妈买几根扎头发用的皮筋,妈妈扎头发的皮筋都断的结了好几次了,再断就无法用了。

计划好了,我毫不犹豫的甩出去两分钱,在麻花框里看了又看,挑了一根算是大点的小麻花,要了一张小纸片,包裹起来。我用手拿着,没敢装裤兜里,怕油了裤子。

按照计划,我准备花去第四张一分钱。

在街道上转悠了好半天,才在一个旮旯里看到一个卖弹珠的。

我仔细的挑拣着,对比着,并老练的拿在手里掂量着,任凭卖弹珠的一直不耐烦的催促着,我就是一副天打雷不惊的的架势。因为,我是钱买你的。

终于,我挑了两个花色不一样的弹珠,慷慨地付掉一分钱,把弹珠稳稳地放进裤兜里,又开始满街道的找寻起卖皮筋的来。

卖皮筋的小摊子倒不难找。

我先走到第一个摊前位问了问价格:一分钱三个。再问其他的,都是一分钱三个。我试图搞搞价,结果,人家压根都不搭理我。没法子,我只好挑了两根红的一根黄的,告别了最后一分钱。

摸着裤兜里的弹珠和缠在手上以防丢失的皮筋,闻着手里发着香味的麻花,我很是惬意,兴高采烈的唱着“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满足的向家走去。

路上,我又顺便捡了几根粗一点的干树枝,拿回去做饭时当柴烧。

天,很蓝也很高,都下午三四点了,还是万里无云。

我回到家里,妈妈还没下班。

我踮着脚,从门框上取下钥匙打开门,把包麻花的纸取掉,将麻花放在馍筐里,掏出弹珠放在自己的枕头下,把皮筋挂在妈妈梳妆用的那个小圆镜边上,

我找出平常穿的那身衣服换上,因为不会叠,就把脱下来的过节穿的衣服放在床上,等妈妈回来好放箱子里。

正思量着,到天黑这段时间该怎么去打发,一个人影窜进了屋子,不由分说地拉着我就往外走。

我用力的甩开了他。

不用猜,我就知道是谁了:隔壁的王东升,玩什么都爱耍赖的人。

“别拉拉扯扯的。到哪去?玩什么啊?”我没好气的问他。

“咱们玩粘洋片,有小眼睛和小胖胖一起。”

“我不想玩。”我想拒绝他。

“哎呀,走吧,又晚不了看电影。”

我想了想,就凭你们这三个,赢你们是小菜,便答应去应战。

我从枕头底下掏出一小摞洋片,出来锁上门,把钥匙又放在门框上,和王东升一起来到后边的农机站家属院,叫出来小眼睛刘力和小胖胖李阳,在大门口的平坦处玩起了粘洋片。

凭着自己的手掌大又厚实的绝对实力,很快就赢了十来张。

正玩的起劲,突听“咣当”“扑通”的一阵响声。我一看,是两个人的自行车撞在一起了。这两个不知道究竟是谁撞谁的大人,各自扶起各自的自行车,面红耳赤的吵起来。

我们也不玩了,凑过来看热闹。

我仔细看看这两人的自行车,也不知道这两人是怎么撞的,前轮子弯的一模一样,我都感觉的好笑,可又不敢笑。

两个人正吵得不可开交,农机站收发室的老刘走了出来,看看两个人,又看看两个人的自行车。二话不说,他把两个人的自行车都强行推到收发室门口,颠倒了过来。

老刘进屋里拿出一个大木箱,打开来,拿出工具。没等那两个人有所反应,老刘就稀里哗啦的把两辆自行车都卸了开来。

我看着老刘的手真麻利,毫不费力的就整圆了一个轮子,让我佩服的真是五体投地。我想帮个忙,顺便偷学个技术,却被老刘毫无感情的拒绝了。

不大一会,两个自行车的前轮都修好了。

两个互撞自行车的人,都感动的掏出香烟来,一人一根的别在老刘的耳朵上,然后两个人又互相的敬了对方一根。

两个人向老刘千恩万谢,都抢着给老刘掏钱。

老刘仍然是毫无表情地挥挥手:“不要钱,赶紧走吧,这回路上小心点了。”

两个人点头哈腰的说道:“谢谢,谢谢师傅,您真是活雷锋。”

“行啦,别拍马屁了,赶紧走吧。”

临分手,两个人又硬给老刘扔下两根烟,相互道了声再见,各自骑上各自的自行车,分东西杨彪而去。

看到老刘那么受人尊敬,我心想,做好人就是好,就像刘叔叔一样,等赶明我长大了,也去修自行车。

晚上,人民公社为庆祝儿童节,将放专场电影“小兵张嘎”,就在我家对面的那个很大的一个晒麦场里。

我早早的让妈妈熬了点米汤,呼呼地喝了一碗,就擦擦嘴离开饭桌。

“慌什么啊,就喝一点汤?把你的麻花吃了啊?”妈妈一把拽住我。

“妈妈,中午在学校吃的是细面大馒头,现在都不饿。妈妈,您把麻花吃了吧。我是酒足饭饱了。”说着,提溜起小板凳,“妈妈,我去看电影了。”

“还早着哪,不用急。”妈妈稳定着我。

“不行啊妈妈,去晚了就占不到好位置了。”我央求着妈妈。

“好好好,你去吧,别和孩子们打架啊。”

“知道了,妈妈。”一溜风的,我跑的没了影。

“这孩子。”妈妈笑了笑。

电影开映了,唧唧喳喳的声音立刻安静下来。

明媚的月亮,悄悄地藏在了云朵里。

「原创」少年故事:我的童年故事

荐稿主编:悍雨啸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