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布楚條約》究竟送給沙俄多少土地?

素食翁


網絡上一說起《尼布楚條約》,就會有人抨擊這是“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康熙打了勝仗卻白白把西伯利亞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送給了俄羅斯,真乃奇恥大辱。事實上,俄羅斯網友也認為《尼布楚條約》是個不平等條約,說他們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被清朝人狠狠地玩了一頓。那麼真相到底如何呢?

一、清王朝的北部邊境

說清朝“送”出數百萬土地的人,多半是把地圖中元朝直達北冰洋地區的嶺北行省當作清朝的北部邊境了。那麼元朝的最北端在哪裡呢?

按《元史·地理志》載,元朝的疆域為“北逾陰山,西及流沙,東盡遼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際不及焉“。另據《盛世危言·郵政》載:“元憲宗於瀚海中間,沿途設卡。”陰山指的是內蒙古的陰山山脈,瀚海指的是貝加爾湖,也就是說元朝的嶺北行省實際控制範圍不過貝加爾湖,再往北都是荒無人煙、天寒地凍的無主之地。

這個邊境明朝沒有突破,清朝也沒有突破,所以清朝”送“出的領土不包括貝加爾湖以北只北冰洋的西伯利亞地區。

二、尼布楚條約簽訂的背景

《尼布楚》條約簽訂於1689年。在這之前,沙俄帝國派出的哥薩克人一路東擴,消滅了散居在西伯利亞地區的無數蒙古、鮮卑部落,於1636年到達鄂霍次克海,征服了西伯利亞全境,並越過外興安嶺,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雅克薩築城。

而清朝則剛剛完成對明朝的征服,平定三藩之亂,在中原地區的統治得以穩固,這時擺在清朝面前的有兩個敵人,一是侵入東北地區的沙俄,二是擊敗漠北蒙古的準噶爾汗國。

以清朝當時的國力,不能兩線作戰,所以康熙決定先對付沙俄,出兵雅克薩。

兩次雅克薩之戰的過程就不多說了,結果是沙俄退兵。沙俄退兵解決不了問題,康熙需要的是藉此機會和沙俄談判,藉以穩定東北邊境,同時不能讓沙俄和準噶爾汗國聯合在一起對付清朝,於是康熙決定做出讓步。

三、康熙在尼布楚的讓步

沙俄在遠東地區擴張的野心昭然若揭,但如果清朝全力應對,沙俄必定舉步維艱。而清朝如果把精力全放在東北、乃至西伯利亞地區的爭奪,就會放任準噶爾汗國的做大,這樣會危機清朝在中原地區剛剛穩定的統治。兩者相較,準噶爾的威脅更大,而沙俄只是貪婪,所以康熙決定用尼布楚周邊的領土來換取整個東北邊境的穩定。

1689年,索額圖帶領800名全副武裝的親兵前往尼布楚與俄方進行會談,在周邊則部署了近萬名士兵。而俄方也在尼布楚陳兵數千人。雙方大有談不攏就直接開戰的意思。

其實雙方都不想繼續擴大戰爭,所以在相互扯皮後,達成了一致。清朝把貝加爾湖以東至尼布楚周邊的九萬多平方公里土地讓給了沙俄,中俄兩國以外興安嶺和額爾古納河為邊界。烏第河和外興安嶺之間的地帶為待議地區。同時,沙俄表示在清朝和準噶爾之間保持中立。

這樣一來,清朝以9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換來了東北邊境的長期穩定,並可以騰出手來對付最危險的敵人——準噶爾汗國,並最終徹底消滅了準噶爾汗國,把西域地區和西藏地區納入版圖之中。

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講,清朝在《尼布楚條約》中確實做出了讓步,送出了一部分領土,但並沒有網上說的數百萬那麼玄乎。如果綜合考慮當時的背景,康熙這樣做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以上,歡迎指正。


石頭說歷史


一個條約,兩種表述,兩邊都哭窮,認為對方佔了便宜,真相只有一個,那就是這塊土地,本來就不是這兩家的核心資產。

《中俄尼布楚議界條約》的實質就是給大清和沙俄這兩大帝國劃了一條線,雅克薩之戰給當時都呈上升狀態的兩大帝國一次正面掰手腕的機會,掰完之後,大家試了彼此深淺,達成了一致意見。

十七世紀是沙俄帝國和清帝國開足馬力飆車的時代,沙俄越過烏拉爾山,到達遠東地區,建州女真瘋狂併購,統一女真各部,征服蒙古、朝鮮,揮師入關坐上龍庭。在這個時代中,位於沙俄的東南部和大清的西北部的各處汗國、部落,卻只能落個被兼併的結果。

被兼併一次也就罷了,但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和來自東南方的暖溼氣流交鋒之處,往往被來回拉鋸,生存空間氣候惡劣。

外興安嶺到貝加爾湖就是在這界面上,這裡從東到西分佈著苦夷人、東海女真人、達斡爾人、蒙古車臣汗部、茂明安部、布里亞特人等部落,沙俄進犯的雅克薩到尼布楚這一線恰好既屬於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交界處,又是遊牧民族與漁獵民族的交界處,後金與林丹汗對這裡的爭搶使得形勢更加混亂。一句話,當沙俄探險隊來到這裡時,從貝加爾湖到外興安嶺、一直到黑龍江流域,沙俄所需要面臨和征服的都是零散部落,易於各個擊破,所以沙俄才慢慢站住了陣腳。
不管是對東海女真人,還是對招安後的各蒙古部落,清朝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讓他們南遷,進入氣候條件更溫潤的南部,隨著清朝一步步進據漢家江山,龍興之地也變得寡淡無味,不如把窮親戚招過來經營填補真空。問題就出現在這裡,之前這些部族南遷後,留下的真空區域越來越多,給了沙俄人足夠的空間。
而此時的黑龍江流域,清政府還沒有駐紮軍隊,南明剛滅又有三藩之亂,察哈爾部又高舉反清大旗,西北方的噶爾丹從大老遠又來添亂,縱然有被沙俄人沒趕盡殺絕的“邊民”前來投訴,清朝政府也沒有太當回事。有了更加富饒的南方漢家江山,誰也沒有真正在乎過北方非核心的那片苦寒之地,把沙俄的小規模犯境等同於遠方的部落鬥毆處理。

待到三藩之亂平定,康熙皇帝終於騰出手來,要來過問一下這宗有失大國尊嚴的邊境案,面子問題才是最重要的問題。問題來了,邊境到底在哪兒?

放一張圖,看看網上流傳的元代邊境:

毫無疑問,這一張是聯想版的,北邊的疆域實在不可描述,乾脆就不給你描述好了。不描述的好處是,給你留下很多想象空間,心有多大,北方就有多大。

也有放縱版的,比如下面這一張,妥妥的直達北冰洋,就問你,去北極考察的時候帶足乾糧沒有?

下面這一張瞅著意思已經與解放美洲一步之遙了。

幸虧還有低調版本的,下圖至少沒有把無人區劃進來。

那麼誰要告訴我,元代的北方邊界到底在哪裡?

如果沒有人說,我可就說了,答案就是根本沒有邊界。

遊牧民族本來就不愛玩邊界概念,再加上北方的無人區,現代意義上的國家邊界是不存在的。

到了明代,還在玩這種地圖遊戲。

要是沒有俄羅斯人,這種遊戲我們大概可以玩到天長地久無時盡。很遺憾,俄羅斯人還是不期而至了,在擴張的過程中,他們提前掌握了國際法中的一些基本原則,剩下的就是實力的角逐了。

雅克薩的戰爭過程不做贅述,畢竟沙俄的核心地帶遠隔萬里之遙,雖然那800多人坐擁主場之利,但還是被2000多名清軍圍困,俄軍服輸後才把幾十名殘部撤往尼布楚。

戰後在尼布楚的和議過程中,大清代表索額圖義正言辭的指出這尼布楚也自古以來是“我茂明安部遊牧之所”,他大概也忘記了茂明安部已經奉旨南遷的事實,也忘記了遊牧民族沒有邊界的慣例。而俄方代表戈洛文也一樣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胡扯:“這裡是我們俄國人自古以來生活的地方”。這樣的互懟說辭,簡直形同兒戲。就相當於兩人看中了一位姑娘,大清痛斥:她是我表弟前女友!沙俄回擊:可是我剛脫掉她的衣服!

我們現在當然可以說《尼布楚條約》使得我們損失了貝加爾湖以東到尼布楚之間的數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失去了條約中規定的數百萬西伯利亞“

待議”土地,但同時期的俄羅斯人也發出了哀嚎。

《彼得大帝》一書中寫到:“......外交領域遭到失敗,他與中國簽訂的涅爾琴斯克條約(尼布楚條約)規定,把黑龍江兩岸割讓給這個大國。這樣,俄國三十多年來擁有的這條完全可以航行的西伯利亞河流便歸了中國人......在克里姆林宮很少有人瞭解這種割讓在戰略上具有的危險性。”

是的,後世的俄羅斯人一直把我們後來認為喪權辱國的《中俄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是平等條約,卻死活認定《尼布楚條約》是一份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就最後一個觀點來說,跟我們一樣,都是受害者。

有一點可以肯定,《尼布楚條約》為兩國東北方的邊境帶來了一百七十年的和平局面。還有一點可以肯定,每逢大清(民國)國內重大變局,沙俄乃至後世的蘇俄都撈足了好處;反過來,當俄羅斯國內革命、分裂時,咱們卻沒有颳走一寸地皮。


歷來現實


歷史書上說康熙皇帝打敗了沙皇俄國,我這便笑了。因為人類歷史之上,不論是世界史還是中國史,從來就沒有一個國家戰勝了另一個國家,不但不要對方賠款,也不要對方割地,反而主動地把本方的土地讓給對方的。

如果是,那麼這種所謂的“勝利”,就是一種虛擬的勝利。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戰前的東北地圖,是這樣的:

很清楚,我們看到,不但雅克薩是中國的,尼布楚也是中國的,俄國的遠東重鎮伊爾庫茨克,當時還叫做厄爾口城,距離中俄邊界並不遙遠。

然而我們看尼布楚條約簽訂之後的中俄邊界。

諸位,你們看到的是尼布楚歸了俄國,整個寫著“蒙古茂明安等部”的大清國土全都塗成白色,送給了大俄羅斯帝國。

難道,是韋小寶簽了中俄密約,將大清國的國土慷慨相贈?

又或是大清康熙皇帝是個慷慨大方的皇帝,他覺得大清國人多地多,實在不稀罕那玩意,既然你們老俄要,就隨便劃拉送給你們一些好了。

呵呵,如果你們相信大清國天下無敵又講仁義無雙,那麼你們適合去看還珠格格,就不用在此浪費時間看問答了。

實際上,教科書沒有告訴你們的事實是:早在大明崇禎年間,俄國人便已經從雅庫茨克沿勒拿河南侵越過了外興安嶺,侵入中國領土,殺食達斡爾族人,被黑龍江地區人民稱為“吃人惡魔——請注意,這個時候黑龍江是誰的?是八旗子弟的後金國!

按理而言,俄國人入侵後金國,努爾哈赤皇太極這些人應該予以痛擊,將入侵的敵寇全部殲滅——但事實上,俄國人連一個八旗騎兵都沒有看到,當然我們知道八旗人在幹什麼?他們在侵擾大明江山!然而,俄國人也只有區區132人,難道八旗兵從遼瀋一帶抽調幾百個兵北上都不行嗎?

接下來,從大清國的順治一直到康熙初年,俄國人就侵吞了從尼布楚到雅克薩的土地,他們其實很納悶,為什麼這裡號稱是戰無不勝的大清國土,可是過了這麼些年,就沒一個大清軍人來要回土地呢?

俄國人的結論,就是大清要麼是個虛有其名的腩貨,要麼就是放棄這塊土地了。(某書說康熙帝遣使進行交涉、警告云云,那簡直就是個笑話,是不是你的土地,武力是唯一的標準,要不然北京城分明是大明的,咋就歸你八旗子弟了)。

好!1685年,戰無不勝的大清國終於出兵了,寧古塔派來1500人,盛京派來500人,又調來據說能擋洋槍的藤牌兵500人,共計2500人左右。而俄國人在雅克薩有多少?500人不到,大清國的史書說大清軍奮勇前進,俄國佬傷亡慘重——可攏總500人不到,打到最後依舊還是幾百人,你說怎麼個傷亡慘重?

接著俄國人又打莫斯科派來援軍,多少?600!加上俄國之前的軍隊,攏總有826人。於是大清國又發兩千人來打,從七月打到八月,攻了那麼久不攻了,改圍困?為啥不攻,是仁慈嗎?不!是傷亡太大。最終,大清其實是靠飢餓戰術,將城裡的俄國佬餓得只剩下66個,俄國佬這才答應退出雅克薩。然而,之前俄國佬侵佔的尼布楚呢?那不也曾經是大清國領土嗎?

哎喲!好不容易拿回一個雅克薩,你還提尼布楚幹嘛?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400萬平方公里!600萬平方公里!或者1000萬平方公里!反正不是自己的,不用擔這個責任!

今天的網絡上,仍然充斥著很多諸如康熙皇帝割讓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給俄國這樣的腦殘言論。正常的學術辯論無可厚非,但是這種罔顧事實,顛倒黑白的論調早已經超出了正常的認知。就好像問秦始皇為什麼沒有徵服全世界一樣可笑!

關於《尼布楚條約》的內容,地球人都知道,教科書上也寫得明明白白,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具有國際效力的領土劃分條約,奠定了我國對外興安嶺以南、包括庫頁島在內的整個東北的主權。

我們需要看一下,清朝和沙俄是如何走上談判桌的?這涉及到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那就是:西伯利亞自古以來是不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

如果不是,那沙俄佔據西伯利亞就不需要某粉在此指手畫腳;如果是,那屬於中原王朝的依據又在哪裡?

我們分開來看:

第一部分:中原王朝北界問題

靜夜史的觀點是,這些地區從未屬於中原王朝,中原王朝最北界在北緯58度附近!

為什麼這麼說?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就是一個以農耕文明為主的帝國,在這個帝國中,對領土的要求也相對苛刻,那就是必須適合發展農業。而緯度越高,氣溫越低,農作物無法生長,在那個以農業養活人口的帝國,沒有糧食怎麼生存?

再者,北緯58度線以北,是廣袤的凍土區,這意味著這裡不僅氣溫低得不長草,而且土地凍得長不出苗。這樣的土地,就好像端著一捆草放在霸王龍面前,它要是大快朵頤那才是見了鬼了!

很多人不死心,比如說元朝的領土就到了北冰洋了不是嗎?是啊,不能種地,就一定能放羊?不能長農作物,就一定能長牧草?

關於元朝疆域的北界問題,靜夜史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詳細的分析,結論是:元朝的土地北界,最遠到達北緯58度線附近,也就是貝加爾湖向東西延伸。在北,就是真正的無主之地!

很多人喜歡拿著今天的眼光來看古代,今天的西伯利亞有著豐富的油氣森林資源,也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價值,但是在古代,這些地區的價值等於零!你讓古代人去冒著天寒地凍以及生命危險去開拓,你怎麼不去?

第二部分:沙俄西伯利亞擴張問題

既是無主之地,又何來“送地”一說?

就好像今天,安倍要把整個南極送給川普,這不是貽笑大方是什麼?

西伯利亞的無主狀態從16世紀被打破,因為沙俄來了。

1582年,哥薩克葉爾馬克越過烏拉爾山,開始了對西伯利亞的征服。由於該地的西伯利亞汗國、喀山汗國等裝備落後,難以與沙俄抗衡,因此紛紛被沙俄勢力消滅;

1639年,俄軍抵達鄂霍次克海岸;

1649年,沙俄建立鄂霍次克要塞,標誌著沙俄勢力推進到太平洋沿岸。

每佔領一處地方,哥薩克就修建要塞,作為前進的據點,這種步步為營的做法讓沙俄在西伯利亞的擴張大獲成功。

擴張的過程中,沙俄一直在尋求溫暖的出海口,因此在向東擴張的過程中,沙俄也在不斷尋求向南的通道。

1643年,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對當地達斡爾人等進行野蠻的屠殺和驅逐。

1657年,沙俄正規軍在尼布楚河與石勒喀河合流處建立雅克薩城與尼布楚城,形成對黑龍江流域的實際佔領。

此時正是明清交替之際,清軍大量入關爭奪中原,東北地區人員稀少,形同白地,清朝對沙俄的侵略鞭長莫及。

第三部分:兩次雅克薩之戰的問題

很多人說康熙取勝還割地,足以說明這個勝利是清朝自我吹捧的勝利。那麼,雅克薩之戰的過程到底如何?清朝到底是勝了還是敗了?

1681年,康熙平定“三藩之亂”;1683年,平定寶島,解決了南部問題。康熙得以抽出精力解決沙俄問題。

此時的東北,已經有3000名沙俄哥薩克,他們是沙俄的軍隊,效忠沙皇,為沙皇而戰。

康熙做了很多準備,包括加強偵察和封鎖、在璦琿築城屯墾、從吉林到雅克薩沿途設置大量驛站、加緊造船,保證軍糧供應等等。

1685年4月,彭春率清軍3000人兵臨雅克薩,雅克薩城內有哥薩克450多人,頭目托爾布津,在警告無效後,清軍炮轟雅克薩,擊斃100多人,托爾布津投降,清軍允許其帶武器離開。

隨即清軍平毀雅克薩城,班師南下。但沙俄賊心不死,隨即派600多哥薩克增援黑龍江流域。1685年8月,托爾布津再次率領826名哥薩克佔領雅克薩,修建了更為堅固的城堡。

1686年2月,得知沙俄捲土重來,康熙著手再次反擊。1686年5月,薩布素帶3000清軍再次包圍雅克薩。6月開始攻城,擊斃頭目托爾布津。

因第一次雅克薩之戰太過順利,康熙認為沙俄不堪一擊,所以第二次雅克薩之戰中,康熙只讓清軍攜帶了50支火槍。而此時沙俄軍隊有826人,火炮12門,最要命的是康熙這次居然沒有讓部隊攜帶紅衣大炮!

知道失策,清軍馬上將策略改為長期圍困。此時的清軍作戰兵力為2300多人,另有1600當地駐軍,在人數上佔有優勢。清軍圍困長達10個月,一直持續到1687年5月16日。

長期圍困導致沙俄漸漸吃不消,雖然沙俄不斷派援軍支援雅克薩,但都被清軍擊敗,其中一次斃傷俄軍800多人,另一次200人的俄軍援軍全部被殲。

到1687年清軍總攻前夕,雅克薩城內只剩66個哥薩克,且缺醫少藥,形勢不斷惡化,雖然此時清軍形勢也不樂觀,但總體比沙俄要好!

眼看沙俄守軍即將傷亡殆盡,沙皇終於派出使者到北京,開始了兩國邊境談判。

第四部分:關於清朝割地的問題

你會在取勝之後主動割地給戰敗者?

沙俄在1643年侵入黑龍江,《尼布楚條約》規定外興安嶺以南全都是清朝領土,將沙俄勢力徹底逐出黑龍江流域,這算哪門子割地呢?

和漢人建立的中原王朝不同,遊牧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除了經營漢人所在的漢地十八省之外,還對北方的牧場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遊牧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對擴張有著極其強烈的慾望。

康熙也不例外。

但是我們前面說過,外興安嶺以北的西伯利亞地區,早已經不適合種地了,放羊也不行,而擺在康熙面前的,還有蒙古高原的漠北蒙古和西域的漠西蒙古問題。相比之下,蒙古地區緯度低,距離中原地區近,氣候條件更為適宜,康熙沒有理由不考慮這裡。

而最關鍵的是,漠西蒙古的準噶爾汗國不斷向東侵略,想要統一蒙古稱霸草原,甚至消滅清朝恢復大元榮光,這不能不讓康熙警惕。

所以,康熙的精力沒有放在西伯利亞,而是蒙古地區。

康熙的目標,是將沙俄的勢力逐出黑龍江流域,將清朝的邊境推進到北緯58度線附近。因為再往北的土地,對於中原王朝而言就已經沒有了意義。而且越往北氣候越冷,開拓的難度越大!

沙俄的土地不是康熙送的,是他們自己佔領的!康熙不僅沒有送沙俄土地,還他們手中奪回了大片領土。

真相就是這樣!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很多人強調說題主的命題不成立,我倒是覺得成立,並且題主的這個“送”字我很喜歡。

有些人去強調它是個平等條約,確實沒錯,因為發生在大清朝,而人們對於清朝的概念就是各種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等等,但《尼布楚條約》不存在這些,它主要是明確了中俄兩國的東西邊界。

其實當時是沙俄搞殖民比較猖狂的時候,他們想侵佔中國黑龍江流域,經常跑到那邊燒殺搶奪。但沙俄沒想到的是,當時是康熙執政。康熙這個人大家應該知道吧,他應該是滿清打仗最猛的皇帝了。

當時康熙派人打的沙俄毫無還手之力,沙俄沒辦法了,才派的使臣前來和大清朝談判。而中國為了彰顯大國風範,表達誠意,才與沙俄簽訂的這個條約。

這個條約從法律上確立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屬於中國領土,而清政府也同意把貝加爾湖以東的尼布楚之地劃歸俄羅斯。再來看題主所說的這個“送”字,有什麼不恰當的嗎?


第一節歷史課


中國過去與沙俄是不接壤的,但現在兩國卻有著數千公里的邊境線,這都是緣於沙俄對我國領土的侵佔。
中國領土被沙俄侵佔當從清朝康熙年間開始算起。當年中俄在雅克薩地區作戰,以中國勝利而告終.按理說,戰勝國應占有土地,但大清沒有給沙俄足夠的壓力,只是要求其退回戰前分界線,但沙俄卻蠻橫地拒絕了。可能是大清對北方這荒涼的不毛之地不太在意,也許是因同準葛爾的戰爭如火如荼,自顧不暇,便於1689年與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喪失了興安嶺及額爾古那河以西的25萬平方公里的國土。
從此以後,大清歷個王朝不斷地與沙俄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國土一點點被蠶食。如雍正年間的《恰克圖條約》,使貝加爾湖以南近1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喪失;乾隆年間10萬平方公里的庫頁島被沙俄暗中吞併;道光年間,近1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並侵佔;咸豐八年,根據《瑗琿條約》,黑龍江以北、興安嶺以南約46萬平方公里土地被佔;咸豐十年,根據《北京條約》,混同江及烏蘇里江以東約43萬平方公里領土被佔;光緒年間有近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被佔…… 林林總總,滿清政府期間被沙俄侵佔的中國領土約430萬平方公里。
1945年,前蘇聯政府迫使民國政府同意外蒙“獨立”,這樣,又有近157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遊離出去。
從1689年以來,中國被沙俄侵佔或被前蘇聯支解出去的國土有約588萬平方公里,約佔全疆域的三分之一。
蘇聯建立政權初期,列寧曾提出廢除當年沙俄與中國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歸還所佔領土。但列寧去世後,繼任者們沒有執行列寧的指示。
2004年,中俄雙方根據兩國元首的指示,對雙方邊界進行談判,最終確定了約4300公里的邊境線,並得到了雙方政府的確認,至此,中俄兩國關於領土的糾紛宣告結束。
由於邊界劃歸已得到中俄兩國政府的認可,過去被侵佔、被分裂出去的領土將永遠不能迴歸。
我們真切地期盼著那些失去的國土有迴歸的那一天。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我在問答裡看到了很多憤憤不平、大聲疾呼康熙割地的人,還看到了一些睜眼說瞎話,篡改歷史毫不臉紅的人。我就想問問你們,康熙割了誰的地?割了明朝的地嗎?還是割了清朝的地?可是明朝並沒有統治遼寧以北的地區,清朝在康熙以前還沒有統治過黑龍江以北的地區。中原王朝中除了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沒有哪個朝代實際統治過那片所謂割出去的地。可是元朝之後,自明朝起就已經不統治那片土地了,談何割地啊?要是按照這個思路鑽牛角尖,當時以元朝為首的蒙古帝國可是橫跨歐亞,結果蒙古帝國的大部分領土早就被沙俄侵佔了,這又是誰割的地?難道還要把這筆賬算到朱元璋的頭上嗎?在明朝中後期時沙俄就已經侵佔西伯利亞了,難道這筆割地的帳還要算在明朝頭上?蒙古帝國崩潰留下了大片無主之地,誰佔了就是誰的,談何割地?割誰的地?割的蒙古帝國的地嗎?不覺得可笑嗎?況且拋開歷史背景和歷史環境去談論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這本身就是很扯淡的一件事。當時的康熙剛經歷了三番之亂,剛通過遷界禁海收復臺灣,南方半壁江山錢糧重地已經是一片殘破,北方的葛爾丹又擊破喀爾克兵鋒直逼北京城,這種情況下,只要腦子不是被驢踢了,就不會選擇同時與沙俄和葛爾丹死磕的。至於那些說康熙派了上萬人卻拿不下幾百哥薩克的嘴客們,你們沒去過極寒地區,但三國演義總看過吧,曹操打馬超初戰不利然後利用降溫降雪連夜取水造冰城延緩馬超進攻的事總知道吧?極寒地區的要塞是那麼好打的嗎?且不說滴水成冰的環境連液化氣都點不著,所有熱兵器都失效,就是穿上厚厚的禦寒衣物都已經笨重得要死了,你還能去爬冰牆去強攻要塞?況且天寒地凍的環境根本就不能就地取得食物,僅後勤一項就拖死你了。不可一世的拿破崙是怎麼兵敗沙俄一蹶不振的?戰爭狂人希特勒是怎麼兵敗斯大林格勒的?極寒地區哪有那麼好打?


tiank49934957


在這之前,中(清)俄之間從來就沒有過邊界劃分。《尼布楚條約》是滿清政府第一次,同外國政府簽訂的劃界條約。究竟是怎麼回事?當時在中國的西北地區有準格爾部叛亂,隨然康熙皇帝派出軍隊戰勝了俄國人,但是沒有什麼辦法完全消滅或者是驅逐走俄國人。而派大軍長期駐守與此?軍費的消耗又是及其龐大的開支。因此上,才會簽訂《尼布楚條約》的。這時的滿清政府,還沒有晚清政府那樣的腐敗無能。而因此,這個條約大體上還能夠算是個平等的條約。後來,滿清政府腐敗無能,有陸續簽訂了北京條約,愛輝條約等一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才讓它俄國人從中國的領土上陸續割讓了數百萬平方公里土地。


愛看愛思考


有些清朝人又開始不要臉了,康熙簽訂尼布楚條約割地近一千萬平方公里。(此處不信的可參考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東擴歷史,沙俄從彼得大帝才開始侵入西伯利亞迅速東擴,彼得1672年生人,正因為如此俄羅斯特別推崇彼得和葉卡捷琳娜,只尊稱兩人為大帝),還有一證據看明朝蒙古部落土爾扈特從鄂畢河東歸,迴歸時土爾扈特首領渥巴錫仍帶有明朝冊封大印和冊封詔書,明朝時期西伯利亞和遠東都屬於中國。


中正o平和


此一時彼一時嘛,要看當時的環境。當時康熙皇帝雖然跟沙皇俄國簽訂了尼布楚條約。但是從條約談判到簽訂是經過很多波折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簽訂的。剛開始沙皇俄國出爾反爾答應撤出雅薩克城,不在侵犯中國的領土。但是一看清兵撤退馬上又捲土重來重新佔領雅薩克城,後來康熙皇帝震怒。第二次集中兵馬對沙皇俄國進行長期的的圍困殲滅戰。沙皇俄國也是堅持了很久直到救援無望。才派出使者答應願意與大清進行談判對話,當時的沙皇俄國正在發展向西方看齊的軍事力量正處於崛起時期,而此時的康熙王朝正處於三潘平定臺灣收復時期,國內百廢待興百姓求和平穩定發展的希望能得到休養生息的和平環境。這可能也左右了,康熙皇帝早日以沙皇俄國簽訂邊界條約的關鍵一環吧!還有就是西北的準格爾部葛爾丹叛亂。直接威脅的大清帝國的繁榮與穩定。康熙皇帝急著騰出手來對付西部地區,想要早日清除威脅大請的隱患,孰重孰輕康熙皇帝心裡是有本帳的。當時的情況與當時的環境決定的康熙皇帝在邊界談判上做出的讓步,但並不是委曲求全,但是有底線的讓步。在沙皇俄國答應不支持準格爾部的條件經過利益交換,最終大清國已俄國經過平等協商,最終達成了中國第一個邊界平等條約尼布楚條約。他為中俄兩國,今後幾百年的和平相處,奠定了法律|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