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投資:寧爲司馬懿 不爲諸葛亮

在《三國演義》中,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是許多人嚮往的人生標杆,草船借箭、火燒博望坡、七擒七縱等多場經典戰例,輔佐沒落皇族三分天下,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以今天的觀點來看,諸葛亮就是一位幫助草根劉備成功創業的“天使投資人”,無愧於“臥龍”的稱號。在股市裡,不少投資者也希望能夠像諸葛亮那樣料事如神,精準預判大盤走勢和板塊動向,像諸葛亮輔佐的蜀國一樣,快速成長壯大,賬戶資金“天天向上”。

做投資:寧為司馬懿 不為諸葛亮

在追求諸葛亮式的成功中,不少散戶投資者不知不覺進入了頻繁操作的誤區。看大盤、找熱點,進進出出。在全面性的大牛市中,水漲船高,雖然多交了手續費和印花稅,但賬面上總體還是增值。但到了熊市,這種手法就免不了被打臉,往往成為“事前諸葛亮,事後豬一樣”!

事實上,諸葛亮在歷史上或小說裡,最終仍然是一個悲劇性的角色。六出祁山北伐未果,53歲便抱憾離世。諸葛亮執著於“匡扶漢室”的理想,急於北伐中原,最終因整體實力不足而被迫退兵,才埋下蜀國衰弱的種子。

在股市投資中,如果也有“貿然進攻”的思維,儘管局部戰役可能贏得勝利,但卻可能失去整場戰爭。諸葛亮被對手看出“食少事煩,其能久乎”,也在另一個側面告誡投資者,過度頻繁的操作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沒有了健康,投資的成果一切歸零,況且絕大部分人還沒有諸葛亮式的智慧。

相比而言,諸葛亮的老對手司馬懿則要沉穩很多。在六出祁山的對決中,面對諸葛亮的主動進攻,讓士兵每天到軍營前叫陣,甚至送一套女人服飾給他,司馬懿依然堅守不戰。司馬懿深知,對手的優勢在於戰鬥力強,劣勢則在補給線長,只要自己“堅守不戰”保存實力,時間是站在魏軍一方的。果不其然,遠道而來的蜀軍最終被時間拖垮,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也倒在司馬懿“無招勝有招”的堅忍中。

出身關中望族,又是在三國中實力最強的魏國為官,司馬懿的人生起點相比諸葛亮要高很多,但這絕非他成功的關鍵。務實、善忍、等待出手時機,是司馬懿在40多年中逐一打敗各路對手的秘訣。

如果說諸葛亮是依靠槓桿快速起家(“借荊州”的“借”便傳神體現其槓桿性),那麼司馬懿就是穩紮穩打、細水長流的價值投資者。

對散戶投資者來說,司馬懿式的“小賠大賺”更值得效仿。在不適合自己操作的市場環境中,階段性的放空不失為一個更好的選擇。就近期的市場而言,近期大盤一直處於震盪築底階段,板塊漲少跌多,個股普遍下跌。如果在此時學習司馬懿,在弱市行情中蟄伏,韜光養晦,保留真正的實力,只留部分底倉來磨練操盤技巧,或者對於價值型投資來說,震盪下跌中逢低一點點買進價值型標的,明顯性價比要高得多。

司馬懿式的“小賠大賺”雖然會錯失一些市場機會,但對每位投資者來說,本來就不可能把握住所有的市場機會,只要能把握屬於自己的一部分機會,同時過濾掉大部分風險即可。

另一方面,司馬懿也並非一味保守避戰,在機會到來時他一樣果斷出手。斬“倒戈將軍”孟達,8日行千里,迅雷不及掩耳;智除曹爽,剪除國內最重要的對手,斬草又除根。當前市場超跌,整體估值處於歷史地位。我們除了保持謹慎之外,更要隨時觀察市場的風向。根據技術分析推算大盤震盪區間大概率在2700-2950的範圍內,如果指數有向上突破的動作,並且兩市融資餘額能跌破8500億元。這有可能就是磨底期結束的訊號,前期超跌的板塊有可能就會帶來超額的利潤。在弱市築底階段,除了要學司馬懿的“堅守不戰”,更要學習他的高效率主動出擊。比如近期節目中抓住的強勢板塊國產芯片、鋰電池等,都是抓住了板塊的波段性機會,這才是真正的效率操作。

效率操作,小賠大賺,在屬於自己的機會到來時果斷出擊,這正是司馬懿給我們股市投資的啟示。寧為司馬懿,不為諸葛亮!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本文刊載的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可能帶來本金損失。任何人據此做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