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小故事:機械鐘擺的發展歷程——由仿製向自製轉變

20世紀30年代中期至末期,煙臺幾家鍾廠技術日臻成熟,在仿製外國機心的基礎上開始嘗試創新。煙臺德順興造鐘廠(1931年由寶時造鐘廠更名)研製並投產了14天擺鐘機心,煙臺永業造鐘廠研製並投產了7天報時掛鐘,均為國內首創.煙臺盛利造鐘廠試製並投產的由蘇國璋設計的月球落地鍾,具有顯示陰曆和月球晦、朔、弦、望以及

顯示世界各主要城市時間等多種功能,為國內首創。

歷史小故事:機械鐘擺的發展歷程——由仿製向自制轉變

1940年,上海中國鍾廠工程師阮順發在悉心研究煙臺寶時牌8天鍾和德國J牌14天鐘的結構後,研製出走時15天的臺式擺鐘,註冊商標“三五”.該鐘機心具有“掛歪、擺歪、雖歪不停,.倒撥、順撥一撥就準"的特點,使用方便,延長了連續走時時間,提高下走時精度,被定為“阮式"機心,成為我國民族制鐘史上里程碑式的產品。該機心成為上海中國鍾廠的主打產品,一直使用到20世紀60年代統一機心投產。

歷史小故事:機械鐘擺的發展歷程——由仿製向自制轉變

40年代初期,阮順發還設計出具有顯示時、分、秒、年、月、日、星期、時辰的“八用"鍾.1943年,阮順發研製出15天報刻檯鐘。該鐘採用三根發條,分別來帶動走時、報時、報刻。由四根音簧敲出“西敏寺”樂曲。同年,阮順發又研製24點單型檯鐘,採用三針分別指示時、分和晝夜(表示24小時),採用一根發條單套機心,成本低廉,當年生產6000只,至1944年達13300多隻。之後,阮順發又研製出21天台鍾,商標仍三五牌,首批1200只投入市場,1949年停產。1944年,昌明鍾廠設計了國內首創的三六牌18天木鐘,1944-1949年累計產量為1750只.

歷史小故事:機械鐘擺的發展歷程——由仿製向自制轉變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鐘錶生產被納入國家計劃,產品由中川百貨公司包銷。上海、煙臺等地的幾家鍾廠的產品及其商標得以延續,產品的外觀與機心仍保持原狀。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天津、青島、瀋陽、長春、丹東等鍾厂部在生產自行設計的機械擺鐘。

歷史小故事:機械鐘擺的發展歷程——由仿製向自制轉變

1958年7月,由輕工業部組織行業力量進行擺鐘統一機心設計,中國鍾廠張鵬程任設計組組長,設計15天機械擺鐘機心,1959年5月完成設計,定為T1型15天機心。T1型統一機心於當年在中國鍾廠首先試產,並對圖紙修正完善後,將原有一些工藝、工裝進行改進和革新。例如:前後夾板採用小孔修正工藝,代替原來的衝孔、鑽孔、校孔工藝,生產效率提高2倍,孔徑光潔度提高二級,精度合格率達到100%。到1961年2月中國鍾廠完成全面轉產工作,當月生產出首批三五牌丁1型15天機械擺鐘。1962年下1型

機心通過了產品定型鑑定。統一機心集中了各種機心的長處,結構簡單合理,精度明顯提高,15天累計走時誤差由5分鐘降低到3分鐘。該機心為提高產品可靠性,降低產品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創造了條件。之後T1統一機心逐步在全國各鍾廠推廣。

歷史小故事:機械鐘擺的發展歷程——由仿製向自制轉變

新中國成立初期,由原來的德順興造鐘廠等私營鍾廠合併改造而成的煙臺造鐘廠(後更名為煙臺鐘錶廠),仍然以機械擺鐘為主導產品,沿用"寶"字商標。20世紀50年代後期,隨著專業技術力量不斷增強,生產工藝技術更加規範和完善,產品開發能力也逐步提高。1958年,該廠開發出日曆座式擺鐘和三針座式擺鐘。同年,天津鐘錶廠研製成功走時15天的金雞牌機械擺鐘。1960年1月,煙臺鐘錶廠為產品出口需要開始使用“北極星”商標。1964年,該廠試製成功31天機械擺鐘機心,後因發條問題未能投入生產.

歷史小故事:機械鐘擺的發展歷程——由仿製向自制轉變

1960年,上海中國鍾廠的張鵬程將阮順發早年設計的轉盤式的日曆裝置運用到B1型機心中,設計出三五牌15天雙歷報時鐘,於1960年8月在中國鍾廠投產,1961年生產1163只檯鐘。1962年,中國鍾廠的李海棠、陳懋勳參考日曆手錶結構,對雙歷鍾結構進行了改型設計,使雙歷機構零件數從64件下降到41件,工序從165道下降到110道,原材料消耗下降三分之一.該產品於1964年1月通過鑑定並投人批量生產,年產13900多隻。1966年,生產雙歷報時檯鐘達15590只。1964年,由中國鍾廠的張鵬程、李海棠設計的三五牌B25型31天報時擺鐘通過技術鑑定,1965年正式投產.該鐘一次上滿發條連續走時報時超過40天,日誤差在30秒以內。這是國內首創的走時、報時天數最長的機械擺鐘機心。

歷史小故事:機械鐘擺的發展歷程——由仿製向自制轉變

1970年,中國鍾廠針對B25型31天報時擺鐘打點機構經常發生故障的情況,對風輪結構、撥齒凸輪形狀等進行改造,有效提高打點可靠性。同時增加日曆機構,生產出31天報時日曆擺鐘、檯鐘。1970年,輕工業部把中國鍾廠設計的三五牌31天擺鐘圖紙發到全國各鍾廠作參考.一些鍾廠也開始研製31天擺鐘。

(圖片來自 青雅鐘錶 中國領先進口機械時鐘零售集團)

(內容來自書本:中國計時儀器通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