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鎮:駐村幹部有個「百寶囊」

本報訊(記者馬佔富 通訊員安玉坤 石良)8月4日,週六,天鎮縣南高崖鄉耿家梁村第一書記郭崗起了個大早,簡單洗漱後,挎上一個鼓鼓囊囊的黑色大包,開始了一天的扶貧工作。按當地規定,扶貧幹部每週駐村五天四夜,週五晚上就能回家,可郭崗放棄了休息,繼續留在村裡。“眼下正是工作推進的節骨眼,我不在,不放心。”郭崗對記者說。

天鎮:駐村幹部有個“百寶囊”

7時20分,郭崗來到位於村東的坡梁地。耿家梁村有耕地2407畝,均為山坡地,只能種玉米、土豆、小雜糧,產量非常低,農民收入微薄。2018年,郭崗爭取到50萬元扶貧資金,幫助村民種植甘草500畝。如果種植成功,畝均可增收4000元左右,村民脫貧致富就有了保障。這一天,他要去種植戶地裡看看甘草的出苗率。走到地頭,他從挎包中取出一根棒子,在草叢中敲敲打打。“這是防蛇棒,用處是打草驚蛇。”郭崗說。

11時40分,在“防蛇棒”的保護下,郭崗走完了村東近100畝甘草種植地,出苗率非常理想,他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防蛇棒”還有個別稱叫“打狗棒”。當地農村有養狗護院的習慣,駐村幹部是“生面孔”,難免成為襲擊的對象。郭崗剛剛駐村時,有幾次險些被狗咬傷,回想起來仍然心有餘悸。“現在不怕了,狗都知道我手裡有傢伙。”郭崗調侃道。

中午12時左右,郭崗來到村委會和“兩委”幹部開了個碰頭會,從挎包中取出《天鎮縣脫貧攻堅口袋書》和《脫貧攻堅一線工作法》,大家邊討論邊學習,其間又對如何推進本村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進行了商討。郭崗從挎包中取出筆記本,對兩委幹部提出的問題詳細記錄。“這是政府給我們扶貧幹部配發的‘百寶囊’,裡面裝著一線工作法、扶貧資料、水杯、強光手電筒、防蛇棒等工作中常用到的東西。”郭崗說。

天鎮:駐村幹部有個“百寶囊”

下午2時,郭崗來到該村易地扶貧搬遷施工現場,從“百寶囊”中取出本村貧困戶資料彙編,一戶一戶進行核實。該項目是老郭駐村接手的第一個項目,2017年下半年開工建設,共建設了56戶165間,馬上即可交工入住,可有一些村民思想保守,不願意離開老宅,66歲的五保老人耿安士就是其中之一。下午5時,郭崗來到耿安士家,耐心勸說了兩個多小時,才讓老人的態度從“死也不搬”轉變到“容我再想想”。走出老人家門,郭崗從“百寶囊”中取出水杯,喝了口水說:“老人今天口風有了鬆動,明天再來做工作,我想一定能成功。”

回到宿舍已是晚上8時許,郭崗就著鹹菜吃了兩袋泡麵,又動身出了門。村民張桂珍家的葵花地被村民耿萬生家的牲畜踩倒了一片,兩家正在鬧矛盾,等著他去調解。“夜路難走,幸虧咱有‘百寶囊’。”郭崗一邊從“百寶囊”中取出強光手電筒和防蛇棒,一邊對記者說。

天鎮:駐村幹部有個“百寶囊”

小小的“百寶囊”既體現出駐村幹部的責任擔當,又體現了當地政府對駐村幹部的關心和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