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收获手账手抄报排版灵感?这才是追剧刷手机的正确姿势

哈喽大家好,我是吃饭超级快、肥膘追不上我的苗条小仙女——叶小绘(*^ω^*)

先别忙着羡慕,因为我并不是那种传说中吃不胖的体质,坚持运动和工作爱好两不误的追(zhe)求 (teng),才是我不胖的真正原因,真的是哪有心思吃呀,忙到扒饭的时候都在看手机。。额,好像哪里不对?

哪里收获手账手抄报排版灵感?这才是追剧刷手机的正确姿势

叶小绘插画作品

相信现在很多人都有这个习惯,就像我们小时候边看电视边吃饭,但是我想说的是,带着目的去做事,追剧都能写出个10万+,漫无目的,哪怕是读一本经典好书也是浪费时间!

做什么事一定要有目的,有输出!比如我边吃饭边浏览一些早就收藏关注的插画素材网站,去寻找素材、构思作品,基本上吃完饭就会开始动手画,或者码几段文字。我的手绘教程和插画作品几乎都是用碎片时间完成的。

再给小伙伴们低调地爆个料,前不久接受了大山东省报记者采访↓

哪里收获手账手抄报排版灵感?这才是追剧刷手机的正确姿势

其实这个题目不太准确,因为我也刷朋友圈追剧啊,超级爱看韩剧,因而有了这样的插画作品↓

哪里收获手账手抄报排版灵感?这才是追剧刷手机的正确姿势

真人海报转插画

有知道这部韩剧的小仙女吗?

男主典型理工直男,左脑房贷,右脑装喵,心里装女主,真的是呆萌有爱帅的不要不要滴~女主也是我超爱的韩国小姐姐,从她的《standby》就开始追了…

额,还是收住吧,我们在讲带着目的去看手机追剧,让我顺利拿到了韩语等级证!只是因为现在除了工作还要看娃真的没时间去追了,爱不过来了(ー_ー)!!

所以呀,学画画也要功利一点!最近刷朋友圈发现,不只是妈妈们为了帮家中的小学生宝宝们完成作业,就连中学老师也要难为(自己和)学生↓

哪里收获手账手抄报排版灵感?这才是追剧刷手机的正确姿势

奉劝你呀,无论你现在是小仙女、未来孩儿他妈,还是仙女老师,都好好学学手抄报排版吧:P

关注叶小绘本月主题分享↓

哪里收获手账手抄报排版灵感?这才是追剧刷手机的正确姿势

省时省力,还省钱!不用花钱给孩子报画画班,自己在家就能引导孩子画出来!我一直在强调创作思路啊喂~

希望老师家长们不要指定让孩子把手抄报画成“这样、那样”,也不要攀比谁画的好,每个人都在用手中的笔表达自己,展现作为独立个体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观察世界的方式。

画画对于我们成人来说也是如此,请像孩子一样去勇敢地表达自己,像孩子一样专心投入!


以上算是番外篇,下面开始干货教程放送!之前分享过如何通过标题、简笔画图案来突出主题,如果把主题相关图形直接用于排版呢?试一试真的超级简单,而且创意满满,比如国庆节手抄报排版↓

哪里收获手账手抄报排版灵感?这才是追剧刷手机的正确姿势

通过发散思维去联想:国庆节——庆祝——鲜花、气球、灯笼;祖国——国旗、长城、天安门等。选择其中简单的元素去表现就ok啦。

再比如中秋节,可以联想到圆圆的月亮、团圆,那么我们就用圆形来排版吧↓

哪里收获手账手抄报排版灵感?这才是追剧刷手机的正确姿势

三角形也可以轻松排版↓

哪里收获手账手抄报排版灵感?这才是追剧刷手机的正确姿势

在此插播两个适合小孩子和手绘零基础的上色技巧。第一种是彩铅上色,清新淡雅,画错了还可以擦↓

哪里收获手账手抄报排版灵感?这才是追剧刷手机的正确姿势

第二种是边缘上色,就像学生时代我们在书本上画重点一样,不是全部图实↓

哪里收获手账手抄报排版灵感?这才是追剧刷手机的正确姿势

这样上色不仅省时省力,也省去了配色麻烦,因为没有大面积铺色,即使用了深色、搭配错误不会显得画面很脏哦。

接下来继续主题相关图形排版,绝对不限于一个图形这么单一啊,比如快乐暑假、旅行主题,短袖短裙遮阳帽,都可以用起来↓

哪里收获手账手抄报排版灵感?这才是追剧刷手机的正确姿势

第二步添加主题相关简笔画元素↓

哪里收获手账手抄报排版灵感?这才是追剧刷手机的正确姿势

是不是很有趣呢↓

哪里收获手账手抄报排版灵感?这才是追剧刷手机的正确姿势

更多图形排版,手帐手抄报通用哒↓

哪里收获手账手抄报排版灵感?这才是追剧刷手机的正确姿势

哪里收获手账手抄报排版灵感?这才是追剧刷手机的正确姿势

哪里收获手账手抄报排版灵感?这才是追剧刷手机的正确姿势

哪里收获手账手抄报排版灵感?这才是追剧刷手机的正确姿势

哪里收获手账手抄报排版灵感?这才是追剧刷手机的正确姿势

哪里收获手账手抄报排版灵感?这才是追剧刷手机的正确姿势

哪里收获手账手抄报排版灵感?这才是追剧刷手机的正确姿势

哪里收获手账手抄报排版灵感?这才是追剧刷手机的正确姿势

最后分享一段我最近在看的书中的话:

“一个人如何发现自己的个性?我的答案是通过工作和爱,两者都意味着给予而不是索取,都需要克制、自律及一种无私。”

“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甚至最可怕的打击,都不是没有用处的,每件事都会以某种方式进入我们的人格结构,正如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一样。”

每天都是一种练习,期待你的积极行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