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橋暨黃埔計劃二期丨調研特刊:文史並收

自信桥暨黄埔计划二期丨调研特刊:文史并收

經過了一週在各個工作崗位上的工作和學習後,7月28日,管理學院黃埔計劃志願團的志願者們,在共青團鳳慶縣委員會樂勖培書記與共青團中山大學委員會康遍霞老師的帶領下,前往文廟進行實地調研學習。

文廟簡介

雲南臨滄鳳慶文廟位於雲南省鳳慶縣城,是祭祀中國傳統文化先驅、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的紀念性建築,整個建築佔地約12000平方米,有鳴鳳閣、崇勝殿、大成殿、欞星門、龍門等組成,佈局合理,技藝精湛,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水平及歷史研究價值,是鳳慶曆史文化發展的見證。文廟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雲南省現存第二大文廟。

在文廟,樂書記向志願團的成員們介紹了文廟的歷史淵源,看著建築上書寫著的充滿儒學氣息的文字,志願者們也深切的體會到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對儒學文化也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

自信桥暨黄埔计划二期丨调研特刊:文史并收

志願團於文廟參觀

隨後,在樂書記的帶領下,志願團的成員們前往位於縣城西鳳山的鳳山烈士陵園,緬懷為祖國和平貢獻了自己寶貴生命的烈士們,並進行了集體一分鐘默哀。看著紀念塔上的碑文,以及16家烈士墓,志願者們感受到了現在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同時也感到自己的身上平添了一份建設祖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自信桥暨黄埔计划二期丨调研特刊:文史并收

志願團於鳳山烈士陵園登山

7月29日早上7:30,管理學院黃埔計劃志願團與青馬班同學及博雅計劃同學在樂書記和康老師的帶領下,一同前往

魯史古鎮進行實地調研。

經過將近三個小時的車程,志願團一行人終於抵達了魯史古鎮。路上沿途的風光、壯麗的瀾滄江、連綿不斷的青山,都在說明著雲南的山清水秀,也讓志願者們感到不虛此行。

魯史鎮在縣城東北部,瀾滄江、黑惠江之中間,歷史上素有“夾江”之稱。歷史上魯史乃是鳳慶通往巍山、下關、昆明直至中原的重要交通樞紐和驛站。鳳慶縣城和魯史鎮都坐落在茶馬古道向東南亞延伸的要衝上,是蜚聲中外的“茶葉之鄉”。魯史至今仍保留有一段青石故道;三米多寬,由東向西把古鎮一分為二。

走在魯史鎮的青石階梯路上,雖然商人和馬幫摩肩接踵的喧鬧和繁華已經不在,但站在寂靜的街道上,看著來來往往的當地居民,志願者們還是感受到了那種經過歲月沉澱後的歷史厚重感。行間,樂書記熱情地向志願團的成員們介紹了魯史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以及經濟狀況等,讓志願團的成員們在書本外,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茶馬古道的歷史積澱感。

自信桥暨黄埔计划二期丨调研特刊:文史并收

志願團、青馬班與博雅學院的同學們

告別了魯史古鎮,志願團一行人繼續踏上了旅程,來到了詩禮鄉,並在當地詩禮鄉黨委書記及其他領導幹部的帶領下來到了“世外桃源”一般的古墨村。據介紹,當地的文人雅士們認為,詩禮是詩書禮儀之鄉,古墨即古代的墨汁。而古墨得益於茶馬古道的歷史傳承,古墨村的人們慣用文房四寶,隨手就能寫副對聯。

在古墨村,隨處可見的是水磨坊。古墨村,種植的糧食主要以玉米為主,為了把玉米加工成麵粉,先人們利用河谷的落差,搭建了水磨坊,利用湍急的河流來推動石磨運轉。志願者們在參觀水磨坊群的同時,不禁感嘆先人們無窮的智慧,利用天然的水能條件來提高村落的生產力。

古墨村坐落在距離詩禮鄉6公里的深山中,需經過一段盤山公路才可到達。由於交通不發達,目前尚未完全開發,仍然保留著古村落原汁原味的生活方式,在古墨村,家家夜不閉戶。在當地黨委書記的介紹中,志願者們深深地體會到了其滿滿的熱情和自豪感,也明白了當下最重要的問題是發展交通,讓更多的人瞭解到古墨村,但同時

如何平衡發展與文化、環境之間的關係也是現在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

自信桥暨黄埔计划二期丨调研特刊:文史并收

志願團於古墨村調研

結束了為期兩天的尋訪之旅,志願者們踏上了返回鳳慶縣城的歸途,繼續投入到各自的工作崗位中。在這一次的調研活動中,志願者們更深一步的瞭解了鳳慶當地的文化及歷史。很多知識再也不是書本上的內容,而是切切實實呈現在志願者們眼前的東西,給了志願者們很多的靈感和啟發,在今後的扶貧工作中能有更好的運用,從而期望可以對當地的規劃發展有所幫助。

再次感謝詩禮鄉政府及帶隊領導對志願團的支持,讓志願者們能夠更加順利地開展志願調研工作。

自信桥暨黄埔计划二期丨调研特刊:文史并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