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回家, 一定要陪父母做的十件事

春節回家, 一定要陪父母做的十件事

平時工作忙,對父母關心少;春節假期,終於有了大塊團聚時光。但除了吃吃喝喝,還能陪父母做點兒啥?如何讓這個春節變得不一樣?

1. 請父母給你講講你三歲以前的事兒

雖是小事,但意義非凡。人們越重視心靈成長,就越需要對自己的歷史有完整的瞭解。但人的記憶能力有限,並且因為自我保護,更容易記住符合內心“自戀”情緒的事,而破壞“自戀”的事,會被選擇性忘記。父母是填補你空白記憶的不二人選,和他們聊聊那些時光吧。

2. 主動跟父母講講你的近況和打算

很多人回家,熱乎勁兒三天過去,就開始埋怨父母嘮叨。其實,嘮叨是因為不瞭解,父母是在用碎碎唸的方式表達想了解你的願望。不如將自己的近況,主動講給他們聽聽。話說出口,理解就慢慢發生了。

3. 減少所謂的同學聚會,陪父母好好吃個飯

你以為很重要的同學聚會,其實是被記憶美化過的關係。事實上,大多數畢業後的同學,多年不見,平時也不聯繫,其實沒什麼共同語言,更談不上是朋友。無謂的聚會,只是浪費了你和真正重要的人的相處時間。能坐下來好好陪父母吃飯的機會不多,請珍惜它。

4. 和家人正兒八經拍張全家福

我們習慣了隨時用手機自拍,即便有正式的照片也常常是自己的寫真。全家人上次一塊兒拍照,你還記得是什麼時候嗎?春節期間,建議組織家人一起去影棚,穿上漂亮的服裝,認認真真拍一張全家福。充滿儀式感的留影,不只是讓你和最親近的人用鄭重的方式邁入新年,更是未來家族長久的共同記憶。如果這個習慣能每年都保持,那就更好了。

5. 教父母使用新的手機應用程序

這樣你不在身邊時,他們的生活也能更便捷。比如「得到」App,能幫父母充分利用空閒時間,儘量在認知上跟上你;線上購買生鮮果蔬,直接送達家門口……記住一定要耐心,你信手拈來的事,對他們來說可能也充滿險阻。

6. 請父母講講家族的歷史

不是簡單的為了嘮家常,而是為了弄清你的家族系統的動力,搞清楚哪些是你的家族允許的心靈內容,哪些是你的家族歷史潛意識。你還可以和父母一起由此畫出一個家譜圖, 更好地瞭解並保存屬於你們家族的獨特歷史。

7. 聽父母講講某個特定時間節點的回憶

一個人的歷史,往往和整個社會、時代的變遷不可分割。請父母講講過去某個時間節點上,他們在做什麼。置身於他們過去所處的情境,能幫助你更好地認識當下的他們,也是加深對父母的理解的好方法。

8. 跟爸媽學做一道家鄉菜

味覺,是人類最持久的記憶,是鄉愁的發生源頭。生活在異地他鄉,父母做的家鄉菜,往往是最難以割捨的滋味。不如利用春節假期,學會爸媽的一道拿手絕活。你還可以讓孩子和你一起學,即便不在家鄉生活,味覺的記憶也可以由此傳承下去。

9. 改造你的家庭春節習俗

圍繞春節,各地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習慣已變得不合時宜。在家庭內部,不如主動倡議,將不合理卻沒人敢說的習俗改掉,同時拿出更好的方案,建立起屬於你家的獨特習慣。當然如果父母非常堅持,不要因為這個和他們起爭執。

10. 陪父母走走親戚、串串門

不要覺得這是個累贅。它的意義,並不侷限於拜年和問候本身,更在於你和父母在一起。你是他們最大的支撐,看看他們當著親戚朋友的面兒,如何自豪地介紹你、述說你小時候的淘氣事蹟,會讓你想起很多溫暖的記憶片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