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環武湖低密度生態總部經濟區,打造武漢升級版錢江新城

引子:經濟全球化加快了經濟要素在全球範圍內的配置和流動,總部經濟作為資源要素的集中地,其經濟的繁榮和文明程度直接決定和影響著這一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一個城市的經濟地位確立,不是由區域大小來決定,而是由其生態經濟發展質量決定。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客觀上要求有多個增長極,特別是要有撬動區域發展全局的戰略支點。這種戰略支點的作用,往往是通過總部經濟特有的功能予以體現。中部崛起、武漢率先打造國家中心城市等迫切需要一個有力的戰略支點。環武湖低密度生態總部經濟區,就是這個強有力的支撐點,對引領武漢市建設國際低密度總部經濟區、促進武漢市國家中心城市區域協調發展有一定積極作用。

一、基本情況

武湖,亦稱楚湖,地處千湖要地、江漢之濱。歷史上,武湖地區是灄水河等水系匯入長江的洪泛區,水面寬闊、魚類多,其中,武湖銀魚最為有名。1966年武湖大堤築成,江湖切斷,閘口相通,灘塗擴張,湖域面積增大。現在,人們根據武湖的方位在漢口東北部稱作“漢北湖”,簡稱武湖。它的西鄰黃陂,東接新洲,北部上游寬,南部下游窄長,湖面大約20餘平方公里,是武漢市內唯一未被開發的處女湖。

打造環武湖低密度生態總部經濟區,打造武漢升級版錢江新城

這裡自然風貌奇美、人文歷史悠久、區位優勢獨特、交通網絡密佈、農業資源豐厚。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業特色鮮明。該區域有國家地理標示“陸咀荸薺”、“甘棠板鴨”、“仟吉草莓”、4萬畝荷花基地、240家特色農業企業;二是自然景觀一線串珠。黃陂旅遊木蘭景區群木蘭草原、農耕年華、玫瑰園、三臺寺、鄉域傳奇等一線串珠。三是區位優勢突出。劉大路、武麻高速、外環高速、武英高速、318國道、漢十高速交匯武湖,到陽邏深港、武漢火車站、天河機場、漢口火車站、漢口北商貿城均在半小時交通範圍內,武漢到陽邏地鐵線也將比鄰武湖。四是文化底蘊深厚。自春秋戰國以來,武漢地區一直是中國南方的軍事和商業重鎮,享“楚中第一繁盛處”,“九省通衢”、“天下四聚之一”之美譽。五是國家政策機遇多多。伴隨著“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武漢市被批准為國家中心城市、全國超大城市等國家戰略機遇,加之武湖處長江之要,承東啟西、連南接北、天下之中的地位,決定了其將是長江經濟帶與“一帶一路”戰略交匯,中部崛起的有力支點。

打造環武湖低密度生態總部經濟區,打造武漢升級版錢江新城

在上述優勢不斷擴大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花大力氣提升的地方,主要是:1、目前,對總部經濟發展規律等認識還不夠深刻,總部經濟發展基本屬於空白。2、武湖區域內的用地規劃問題還有待進一步調整好。3、武湖生態區域調節功能要進一步提檔升級,調整好控制線,為打造武湖生態總部經濟區,騰出更大發展空間。

二、開發要義

總部經濟是指某區域特有的優勢資源吸引企業總部集群佈局,形成總部集聚效應,並通過“總部+製造基地”、總部+生態旅遊基地、總部+會展、總部+金融等功能鏈條輻射帶動相關產業基地所在區域發展,由此實現不同區域分工協作、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經濟形態。發展總部經濟可以為區域發展帶來多種經濟效應,如政治效益、文化效益、旅遊效應、稅

打造環武湖低密度生態總部經濟區,打造武漢升級版錢江新城

收效應、產業乘數效應、消費效應、就業效應、社會資本效應等等。大批國內外企業總部、新興業態高科技機構、各種政治團體代辦機構等入駐,可以提高區域知名度、信譽度,促進區域服務質量,優化商務環境,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推進多元文化融合與互動,加快城市國際化發展。

打造“環武湖低密度生態總部經濟區”。一是符合武漢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發展理念,符合黃陂區第五次黨代會、第五屆人代會提出的 “城市東擴”精神;二是《2030年武漢市城鄉整體編制規劃》中,已將環武湖區域規劃設定為環武湖休閒溼地保護區;三是依託對環武湖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四是依託“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武漢市被批准為國家中心城市、全國超大城市的發展要求,以人為本,為城市人口提供生態休閒之地。五是武漢市經濟體量和武湖處於武漢外環、武英高速和武漢四環三線交叉的黃金三角區內,具有打造成為世界級名湖的潛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