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體育館中國造 多快好省質量高 成爲中非友誼見證

剛果共和國曆史上盛產石油,曾經是非洲比較富裕的國家,其首都布拉柴維爾數百年來一直是中部非洲的一座名城。早在1965年,布拉柴維爾就曾舉辦過第一屆非洲運動會,這場非運會也激發了剛果人對體育的熱愛。

後來,隨著石油危機和國際政治的風雲激變,剛果共和國的發展遭到了重大的打擊。一直到1999年,終於穩定下來的剛果共和國開始穩步發展經濟,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恢復,於是,深藏多年的體育夢重新被提上日程。

非常體育館中國造 多快好省質量高 成為中非友誼見證

(布拉柴維爾老照片)

2015年,剛果共和國申辦第11屆非運會並取得了成功,這意味著,時隔50年,非運會重又回到了這個飽經風霜的創始國,剛果人十分珍視這次機會。

然而,不同於50年前,在2015年開辦全非運動會需要一座符合21世紀現代化要求的超大型的綜合場館。剛果畢竟沒有修建這種大型場館的工程能力,這項超級工程最終毫不意外地落在了“基建狂魔”——中國的手裡。

(二)在非洲內陸修建工程,難度係數前所未有得高

布拉柴維爾體育中心項目主體育場60055個座位,加上綜合體育館與水上運動中心,共計72200 多個座位,其規模僅次於南非共和國主辦世界盃足球賽的第一國家銀行體育場,為非洲第二大體育場。

它的設計以太陽為靈感,利用場地高差變化,創造出金色榮耀般的空間層次,既營造出舒適、有趣的室外環境,又將非洲的地質、文化特徵融合到設計當中。

非常體育館中國造 多快好省質量高 成為中非友誼見證

場館的總體佈局以體育場為定位軸心,16塊巨型區段發散開來,象徵光芒萬丈的太陽。刻有剛果圖案的火炬盆端放在南側火炬塔上,寓意著歡迎八方來賓,場內的觀眾也可透過火炬塔遙望剛果河。立面主題色彩以非洲土地的金黃色為主色調,漸變的折線圖案是非洲文化的象徵,通透的立面便於體育場自然通風與遮陽。

非常體育館中國造 多快好省質量高 成為中非友誼見證

該項目由中建八局承建,採用EPC 總承包模式,即總包公司在合同規定下全權負責設計、採購、施工的全過程。合同總造價為2209.19 億中非法郎,摺合約4.41 億美元,加上其後的增量工程,工程總量達5.46億美元,如此大規模的體育場館對於剛果共和國而言無異於一座傳世之作。

非常體育館中國造 多快好省質量高 成為中非友誼見證

然而,這樣一座大規模的建築,合同總工期卻只有28個月,可以說是非常緊張的,要知道,中國的國家體育場“鳥巢”的工期可是長達52個月的。而且,如果去掉徵地未及時完結、監理單位遲遲未選中,以及勘察設計與物資準備的影響及延誤,實際可用工期僅僅22 個月,即使相比起國內同時代、同等規模的工程,這一項目的工期也被壓縮了三分之一。

這樣的工期在材料、設備、人才都配置齊全、隨叫隨到的國內也顯得十分緊張,更何況是在非洲內陸的布拉柴維爾。

在中國建築進駐以前,體育中心所在地金德勒地區是一片荒涼的熱帶草原,不僅住房要靠自己搭建,甚至連取水用電都只能靠自己開井,自己發電,蔬菜都是自己墾荒地種的,豬肉也是自己養豬生產的。

而且,由於蚊蟲得不到控制,瘧疾在當地非常流行,發病率達25%以上。項目先後有500 多人次感染瘧疾,相當於高峰時施工人員總數的三分之一,有的員工甚至先後感染過5 次瘧疾。全靠項目上配備的兩名醫生,最終,項目方才控制住了疫情。

非常體育館中國造 多快好省質量高 成為中非友誼見證

(布拉柴維爾航拍)

上面這些都還不算,在剛果共和國施工可以說是沒有最棘手只有更棘手。

當地的工業基礎薄弱,物資極度匱乏,甚至連一顆合格的釘子也買不到,90%以上的物資要靠從中國採購。這些採購來的物資和設備要經過幾個月甚至半年才能海運到當地,如果海運來不及,就只有靠來往員工隨飛機空運攜帶。

即使是海運到了剛果黑角港的物資,因為港口吞吐量極小,卸載能力不足,沒有儲存條件,也給運輸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船隻有時候甚至要在港外排隊才能進港。

貨物從港口卸下船,還要從黑角港運往布拉柴維爾。聯結它們的大洋鐵路於1934年由法國殖民者修建,早已年久失修,貨運能力極其有限,絕大部分物資只有靠汽車運輸。

這段長達580 公里的汽車路線根本就不是公路,而是汽車自己碾出的路,其中100多公里是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坑坑窪窪,甚至需要邊開車邊用石板鋪路。

施工初期,一輛車一週最快只能跑一趟。平均下來,一項物資從中國國內發貨到運至現場需要至少三個月的時間,有時甚至長達五個月以上。一旦計劃不周,材料到貨拖延,就會導致“無米下鍋”的局面。

非常體育館中國造 多快好省質量高 成為中非友誼見證

(剛果大洋鐵路)

(三)完成極限操作,技術和管理少了哪個都不行

面對如此惡劣的環境和如此緊張的工期,施工隊該如何贏得時間?說到底,一是靠技術,二是靠管理。

在設計上,根據現場考察情況,項目部將原定的全部樁基施工技術更改為大部分地基使用“強夯”與鋼結構地基使用樁基相結合的方式,提高了地基處理效率,節約了大量工期。

樁基的施工需要依次進行,耗時很長,但強夯法就可以利用現代工程機械迅速完成,只要基礎強度達標就可以滿足建築需求。用這種方式,減少了樁基的浪費600根,節約混凝土9000立方。

在樁的施工中,項目部還將原來的螺旋成孔後插籠工藝,調整為螺旋成孔先下籠後導管澆築砼工藝,成樁工效提高10 倍以上,最終節約工期一個月。

主體育場的看臺長達1000米,在這麼大規模的清水混凝土的施工中,按理應當預留施工縫,這樣可以避免開裂。但設置施工縫會增加施工步驟,拖延工期。依靠過去大量的施工經驗,項目部最終取消了這道施工縫,代之以其它抵抗裂縫的手段,同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非常體育館中國造 多快好省質量高 成為中非友誼見證

體育場的屋蓋由96榀鋼桁架組成,需要在地面拼接後進行吊裝。一個吊裝單體的重量達96噸,採用250噸和400噸履帶吊雙機抬吊施工。項目部大膽進行了技術創新和方案優化,打破常規,取消了傳統上結構龐大、施工繁瑣的“滿堂紅”腳手架,改為採用分段整體吊裝的施工方案。這大大降低了空中工作時間,使得整個桁架安裝完成時間提前了一個月。

在管理上,布拉柴維爾體育場大規模推廣了“交叉作業”,也就是兩個以上的工種在同一區域內同時進行施工。通過巧妙的安排佈置,讓原本可能發生衝突的操作相互之間不干擾,從而大幅度提升施工效率。

項目部還通過超前採購,完成了一波“騷操作”。

按照常理,項目設計完成後才能知道工程的具體需求,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採購,然而這樣一來勢必會嚴重拖延工期,甚至決定項目的生死。因此,早在圖紙的設計階段,憑藉著大量的施工經驗,項目部就超前採購了2臺強夯機、1臺400噸履帶吊和1臺250噸履帶吊,為工程的順利展開提供了充分保證。

事實證明,這一決定無比正確,兩臺強夯機在2013 年春節前“搶購”到手,並及時趕上最後一趟開往黑角港的貨輪,為工程贏得了3個月的工期。

中國施工隊的優秀還不僅僅體現在工程上。在建設中,中國施工項目部加強了與當地社會的關係,在駐地附近沒有市政排汙管道的情況下,項目部不惜成本為生活營區、辦公區和施工現場修建了化糞池和滲井,施工中的建築和生活垃圾也進行了妥善處理,保護了當地生態環境。

非常體育館中國造 多快好省質量高 成為中非友誼見證

一年多來,項目部還利用自身專業做了許多力所能及的好事,為周邊群眾修補路面26次,修補房屋23次,平整土地16次,生活營區還專門為當地取水困難的民眾設置了專用打水處,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受到了剛果(布)政府及社會的普遍讚譽,這大大促進了中剛兩國人民的友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