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史上最具爭議的改革者,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王莽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倍受爭議的歷史人物,因他通過禪位的方式接替漢朝成為皇帝,被古代儒家士大夫所否定;近代帝制結束以後,王莽又被很多史學家譽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社會改革家”。

王莽:史上最具爭議的改革者,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無論褒貶,王莽的改制失敗是歷史的事實,剖析王莽失敗的原因,角度不同得出的結果亦有不同。有人說他虛偽狡詐,有人說他所用非人,也有人說他食古不化,小編今日主要從制度的角度來分析一下王莽時代的原因。

提到王莽的改革,主要體現在制度上的開展,他用制度聲討社會中存在的不公正現象,將大地主的田地分給農民,禁止土地和奴婢的買賣,穩定物價,削減官員薪水,實行鹽、鐵、酒類和鑄銅的國營,自己也以身作則,減少宮廷開支。

王莽:史上最具爭議的改革者,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從制度的安排上來看,王莽的改革是良善的,這也是他被近代史學家稱為“最早的社會主義者”的原因,但改革最終以失敗收場。失敗的主因是王莽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完全不符合當時社會的實際。

制度的建設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與制度的鏈接。制度的建設,必須符合當時的國情和民意,必須符合當時的文化傳統,必須能將制定者和執行者融為一體。合作成,不合則敗。

王莽:史上最具爭議的改革者,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王莽是一個理想主義者,順帶他制定的一系列制度也很理想化,他的想法雖好,卻與當時社會現狀相去甚大,甚至顯得有些書生氣。

王莽一門心思制禮作樂,坐而論道,議而不決,他以為只要制度確立,就可天下太平,置民生、訴訟、吏治等當務之急的工作於不顧,豈能不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