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與中國美食 讓中國名菜甲天下

中華民族是有智慧、最勤勞的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從狩獵、捕魚等最原始勞動中,發展到農耕文明的偉大民族。在關係華夏一族生活品位的方面,中國人自古在餐桌上就有自己獨特的餐桌文化。而且,有很多美食還與我們在大思想家,文豪有關聯,如孔子菜、東坡肉、東坡豆腐等等都中國最愛的美食。

大文豪與中國美食 讓中國名菜甲天下

翻開中國與美食文化相關的歷史,夏朝有個大人物伊尹,他不僅是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也是中華廚祖。約公元前16世紀初,伊尹輔助商湯滅夏朝,“以鼎調羹”“調和五味”的理論來治理天下,為商朝強盛立下汗馬功勞。以表彰他對商朝做出的偉大貢獻。伊尹被後人奉祀為“商元聖”。

大文豪與中國美食 讓中國名菜甲天下

老子對前輩伊尹的智慧也不得不感嘆道“治大國若烹小鮮”,有資料記載,中藥湯劑創始人就是伊尹。相傳伊尹很有學問,天文地理無所不通,最拿手的是用草藥為人治病,藥到病除。《史記·殷本紀》有“伊尹以滋味說湯”的記載。《資治通鑑》、《甲乙經·序》都有眾多記載。從《史書》記載中可以看到伊尹對中藥湯劑的研究有多麼深奧。

大文豪與中國美食 讓中國名菜甲天下

據傳,孔子在中國不僅是一個文化大儒,也是一位美食家。不過,那是孔子走的也就是黃河周邊的國家,飲食還屬北方菜系。而北方菜,也就是山東菜為主的魯菜。當年遍佈京城的魯菜,其源頭就在孔子菜和孔府宴。

孔子菜:味偏鮮美,且有鮮、嫩、香、脆的特點,日本關東和東北地區特別喜歡這樣的中華料理。後來,我到日本又將孔菜介紹到三越百貨商店,在全國巡迴中國展上,專門讓中國廚師進行孔家菜表演。

大文豪與中國美食 讓中國名菜甲天下

在中國民間流傳最廣的一句話就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孔子主張吃飯時,食物儘可能做得精細,烹製時,肉要切得細緻。整個餐飲界都是在以此為指導思想,大力創新,中華餐飲文化也越來越豐富多彩。

孔子菜有成官僚士大夫菜,包括一些出自豪門之家的名菜。官府菜在規格上一般不得超過宮廷菜,而又與庶民菜有極大的差別。唐代黃升“日烹鹿肉三斤,自晨煮至日影下門西,則喜日:‘火候足矣!'如是者四十年。”貴族官僚之家生活奢侈,資金雄厚,原料豐厚,這是形成官府菜的重要條件之一。

大文豪與中國美食 讓中國名菜甲天下

孔府菜於2011年被列入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加入了空竹、一些民間故事和烤鴨的行列。然而,就算在中國本國,也很少有人認為孔府菜獨具特色。中國菜餚通常被分為四大菜系、八大菜系或十大菜系,但這位哲學家的傳統並不在其中。

孔子語錄《論語》中讚揚學者不追求口腹之慾,不暴飲暴食。據稱,孔府菜這一烹飪傳統源於用來招待來到這位聖人出生地的皇帝和高官的菜餚,而不是為了滿足他自己的口腹之慾。

大文豪與中國美食 讓中國名菜甲天下

東坡肉

東坡肉是四川眉山和江南地區特色傳統名菜,東坡肉相傳為北宋詞人蘇東坡所創制,最早發源地是四川眉山,原型是徐州回贈肉, 為徐州“東坡四珍”之一。

大文豪與中國美食 讓中國名菜甲天下

宋神宗熙寧十年,蘇軾赴任徐州知州,黃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帶決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圍困徐州,水位竟高達二丈八尺。蘇軾以身卒之,親荷畚插,率領禁軍武衛營,和全城百姓抗洪築堤保城。經過七十多個晝夜的艱苦奮戰,終於保住了徐州城。

蘇東坡為感謝這位領導有方,與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紛紛殺豬宰羊,擔酒攜菜上府慰勞。蘇軾推辭不掉,收下後親自指點家人制成紅燒肉,又回贈給參加抗洪的百姓。百姓食後,都覺得此肉肥而不膩、酥香味美,一致稱他為“回贈肉”。此後,“回贈肉”就在徐州一帶流傳,併成徐州傳統名菜。這在《徐州文史資料》、《徐州風物誌》、《徐州古今名饌》中都有記述 。

東坡豆腐

據說東坡豆腐也是蘇東坡發明的,蘇東坡很重視飲食養生,特別是素食養生。不久,他被遷職轉移,到了浙江杭州,又到了廣東惠州,走到哪裡,他的“東坡豆腐”就在那裡廣為流傳。

大文豪與中國美食 讓中國名菜甲天下

豆腐潔白如玉,柔軟細嫩,清爽適口,是我國素食菜餚的主要原料,歷來受到人們歡迎。蘇東坡曾為豆腐寫下“煮豆為乳脂為酥”的詩句,以精煉的語言把製作豆腐形象化,用準確的字眼道出豆腐,為食品之精粹,成為中國人最愛吃的美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