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敗後日本答應賠款1200億,27年內分文未給,中國卻主動不要了

二戰期間,德國意圖聯合意大利、日本共同瓜分全球領土,日本儘管在亞洲戰場肆虐,但法西斯邪惡勢力必將受到嚴厲打擊,最終在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但事情並沒有結束,日本必須為自己的行徑得到應有的懲罰,而戰後日本對中國的賠償問題一直是人們最關心的話題,最後是怎麼解決的呢?

戰敗後日本答應賠款1200億,27年內分文未給,中國卻主動不要了

1945年由中、美、英三國發布的《波茨坦公告》中明確了日本對戰後各國的賠償條例,而中國是亞洲受戰爭傷害最大的國家,死傷超過4000萬,毀壞的建築、民房不計其數,本應得到巨大賠償。但是在日本對於中國戰後的賠償問題上,一度成為當時懸而未決的難題。據當時對中國戰後損失的估算,應不低於620億美元。

戰後初期,中國本來還沒有得到條約中的賠償,美、蘇矛盾已日漸激化,在遠東方面,美國希望建立一個反蘇反共基地,而環顧全球,只有日本最符合美國的條件,如果繼續堅持日本對亞洲各國的鉅額賠償,美國的目的就沒辦法達成,因此美國開始幫助日本抵賴賠償,而對於中國的賠償就被大打折扣,甚至是想全部吞沒。

戰敗後日本答應賠款1200億,27年內分文未給,中國卻主動不要了

1971年10月25日,中國正式進入聯合國組織,由於國際戰略的改變,美國開始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並加徵日本10%進口稅,這大大刺激了日本政界,他們開始反思對華政策上緊跟美國是否正確,隨後日本首腦將中日邦交正常化看作首要任務。

隨著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進程,日本對中國的賠償問題再一次成為兩國之間的障礙,當任日本內閣總理田中表示,只要中方提出賠償數額合理,他打算賠。但是最後中國在1972年決定放棄1200億美元的賠償,是為什麼呢?一方面當時臺灣已經先一步放棄了賠償,中國這樣做可以宣告臺灣問題的主導權;二是因為這筆賠償最終只會落在日本民眾頭上,不利於中日友好關係的發展。

戰敗後日本答應賠款1200億,27年內分文未給,中國卻主動不要了

從二戰結束開始,日本對於中國的賠償問題一直懸而未決,終於在27年後得到解決。雖然對於放棄賠償的行為並未得到國人的理解,但因為泱泱大國的胸襟與眼光,中國在國際上才有瞭如今的地位,對此你們是怎樣的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