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大學生會迷茫的問題:考研,交際,擇業、逃課

有人說,大學就是一個小社會。形形色色的人群,被同樣的一些規則約束和捆綁在一起。而面對大學裡很多

“心照不宣”的“潛規則”,你又該如何自處?這些規則真的可信嗎?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大學裡的那些“潛規則”是非對錯,你們如何評判呢?

準大學生會迷茫的問題:考研,交際,擇業、逃課

沒逃過課的大學,是不完整的大學?

在大學流傳這樣一個說法:必修課選逃,選修課必逃。有些人對於這條“潛規則”深信不疑,於是慢慢走上了“逃課”這條不歸路。

但是,大學,逃課就真的完整了嗎?其實,那些“然並無卵用”和“逃課即完整人生” 等話,只不過是用來自嘲或者為失敗找藉口的理由。

學習是大學生活裡最重要的一部分,這可能是你人生裡吸收知識的最好時刻、可能是你人生裡主動汲取知識的最後時刻。在這裡,有老師的教導,有學習的氛圍,有同學的幫助,有圖書館的各種書籍,有超高獎學金的激勵,大學,是你自主學習的最好機會!

“水課”真的水嗎?

“水課”是對一門課程進行判斷後,覺得這一門課程沒有價值或是價值很小,故稱此課為“水課”。大學裡,有一部分課被學生定義為“水課”。

大學的課程實際比我們高考時要應付的困難簡單很多。面對一樣的課堂、一樣認真教誨的老師,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在課堂上認真學習,積極配合老師。不要被身旁的他人影響。

如果你確實認為課堂知識沒有興趣,那就拿出行動,在上課同樣的時間,收益更多的內容。而問題是,大部分學生的自控和心智,只能做到上課不聽課,而做不到後半部分,只能徒然的荒廢時光。“水課”對他們而言“水”的是自己的人生。

準大學生會迷茫的問題:考研,交際,擇業、逃課

學習不重要,能力培養才是王道?

有些人大學四年下來,總會感慨這麼一句:“感覺白白浪費了四年時間,上大學並沒有什麼用,在這個重視能力的社會,如果我高中畢業就出去工作,說不定混得比現在還好呢!”其實不然,大學有大學的溫馨,社會有社會的殘忍。脫穎而出的畢竟是少數,大多數的我們,仍舊需要大學的歷練與成長。只有一步一步的紮實,才能成就更好的明天。

當然在大學裡,學習並不是全部,我們有更大的空間和更多的機會發展自己。如果你像培養能力,小槳推薦你參加華水槳聲(華水學工網絡文化工作室)、校(院)學生會、校(院)青年志願者協會等。在這些社團裡,你可以成長、可以學習、可以犯錯、更可以豐富生活培養能力、認識更多的朋友、體會到大學裡家的溫暖!

考研真的沒有什麼用?

讀研真的能提高核心競爭力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

而後不後悔這個問題,並不是因為你是不是提高了核心競爭力,而是核心競爭力有沒有給你帶來益處。而這個益處在畢業後的幾年直接體現的是工作職位的高低、薪酬多寡等等。

所以大家都在用收益去判別,讀個研究生是不是後悔的。但是,人生是一場需要耐力的馬拉松而不是一場只需要爆發力的短跑。讀研是否會讓你後悔,主要看你是否在讀研期間虛度了青春,是否在馬拉松裡為自己積攢了能量。

準大學生會迷茫的問題:考研,交際,擇業、逃課

​大學裡的交際生活都靠“破費”?

在大學,不“花錢”是不可能的,但是,如何做到花的每一筆錢都是有效“投資”?

1. 買圈子,我們的身邊總是不缺“牛人”,將來他們對你的幫助可能不可估量。只有“創造”和他們相處的機會,你們才有可能共同語言、相當的實力,他們也才更願意接近你。

2. 買技術,比如買書,買性能更好的筆記本等等。只要你能把花出去的錢消化掉,那就是值得。去淘二手書有的時候也會有意外之喜。

3. 買機會,有選擇地報名參加各種培訓、比賽。機會可遇不可求,帶來的經驗知識的充盈以及對性格的塑造可是有錢也買不到的。

在大學裡,不要妄想錢能買來一切,真正的感情要用心去體會。我們閒暇時也可以考慮

做些兼職,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贏得豐富大學生活的薪水。

“過來人”的經驗靠譜嗎?

不要隨意相信別人給的建議,包括學長學姐老師等等,他們不一定是正確的,就算他們說的是正確的也不一定是適合自己的。一定要學會獨立思考與勇敢質疑

因為世界上最瞭解你的人只有你自己,“過來人”的經驗也都帶著他們自身的條件做前提,學會有取捨的借鑑才是聰明之道。將信將疑,通過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大學最好的狀態就是“一隻腳在學校裡,一隻腳在學校外”, 把這個階段當做我們從學生到步入社會的過渡階段。

學什麼專業就要做什麼工作?

老是有人問:“你學了這個出來可以幹啥啊?”其實大學重要的是獲得的知識內容和能力,有了這本“秘籍”之後,工作之後相關內容都可以做了。

其實大學裡面學點基礎學科還是很有用的,比如學思修、英語、中文、哲學等等。技能型的內容,真的不用著急,很快就能學會。

好多找不到工作的,其實也就是僅僅盯著自己行業裡面那一點快乾涸的水,因此忽視了整個海洋。思路不開闊,機會就很有限。

證書要多多益善?

今天在中國的重點大學裡,幾乎找不到不考證的大學生。大學生考的各種各樣的資格證書,大體可以分成四類。

一是語言方面的能力證書,如雅思、託福、四六級。

二是計算機方面的能力證書,如計算機二級,程序員等。

三是與商務活動有關的資格證書,如初級會計師、註冊會計師(在大學能拿到這個證書的人是鳳毛麟角啊)。

四是政法方面的資格證書,以律師資格證書為典型。

別讓自己的大學時光在渾渾噩噩中過去,但是還是想說考證的事情還是量力而行。多棲發展總是精不過重點突破(前提是你已經有了明確的目標)。

大學一定要談一場戀愛才算完整?

很多校園電影的大賣似乎都在向我們傳達一個信號“大學連戀愛都沒有談過?那真是荒廢可惜青春了”。

誠然,電影裡的單純浪漫美好也都曾經讓很多人羨慕,但是大學生活當然不是沒有愛情就天都塌了,大學最美好的地方在於還有無數未知的可能性就在不遠的未來等著。如果愛情也在你的可能性裡,那也別等了。

大學裡的愛情教給我們更多的應該是如何和自己以外的世界打交道,如何從愛自己進化成愛別人,所以學會尊重和體諒應該是我們最應該學會的一點。

大學裡的這些“潛規則”,你都經歷過嗎?

有哪些經歷刻苦難忘呢?

有哪些話想對即將入學的學弟學妹們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