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街頭小吃也能登大雅之堂的成都夫妻肺片

大抵吃貨們都知道,成都有一道美味的川菜叫夫妻肺片,這道菜現在享譽大江南北,很多人都吃過,也超級喜歡。它是成都一種街頭巷尾常見的滷菜小吃,還常用於高級筵席的冷碟。夫妻肺片在國外深得老外的喜愛,被稱為“史密斯夫婦”,入口涼涼、口感開胃,顏色鮮豔味道爽口,可謂下飯神器。

既能街頭小吃也能登大雅之堂的成都夫妻肺片

夫妻肺片擺在盤中顏色紅亮,質地軟嫩,口味麻辣濃香。新拌的肺片端上桌,紅油重彩,顏色透亮;夾一片入口中,頓覺麻辣鮮香、軟糯爽滑,脆筋柔糜、細嫩化渣。成都人下班後路過家門口的小店,多半會買上一斤,回家再炒個青菜,就是一頓標準的成都人晚餐。

既能街頭小吃也能登大雅之堂的成都夫妻肺片

"夫妻肺片"這一名稱令人費解,初次見識這道菜的客人,更覺茫然。其實就是涼拌牛雜,把牛肚、牛心、牛舌、頭皮、牛肉這些原料,經滷製後切片拌成的一種川味滷菜。可是沒有肺啊,為啥叫肺片?

30年代在四川成都有一對擺小攤的夫婦,男叫郭朝華,女叫張田政,他們覺得屠場每日處理下來的內臟被扔掉,覺得很可惜,就挑選自己覺得還有吃相的邊角餘料打理乾淨後煮熟,反覆試驗。再配以自己精心搭配的紅油、花椒、芝麻、香油、味精、上好醬油和芹菜等各色調料,就製出這後世傳誦的一等美食。

既能街頭小吃也能登大雅之堂的成都夫妻肺片

因為這滷菜具有顏色紅亮、軟糯入味、麻辣鮮香、細嫩化渣的特點,很快在附近居民中口碑傳開來,因為原料是從廢棄的內臟挑選出來的,加工時切成薄片,開始時稱為“廢片”,又因是夫妻倆製作出來,故菜名前又冠以夫妻二字,由此得名“夫妻廢片”。隨著名聲越傳越響,就有人主張將“廢”字易為“肺”字,這一改動就造成了成都這個著名菜品名字的由來。

在1990年夫妻肺片被成都人民政府命名為"成都名小吃";1995年該店被國家內貿易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企業;2002年該店推出的"全牛席"在全國第12屆廚師節上評為"中華名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