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晶片需求市場,不賣給我們,賣給誰?

“中國去年進口芯片3770億塊,花了2601億美元。從金額來說,相當於原油進口金額的1.6倍。今年上半年增加得更快,所以美國想要卡死我們,是很不容易的。”

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主任董雲庭說。他表示,半導體產業,靠貿易政策的限制,是限制不了的。

從生態鏈的角度來講,可能會牽扯到資金、能源、材料,以及製造過程,最後還得有需求方。不賣給中國,賣給誰?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需求市場,不賣給我們,賣給誰?

以下為演講實錄:

大家都知道,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對我國中中興通信實施禁令以後,芯片彷彿成為了全社會關注的大事。

我想講的第一個是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情況,應該說,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它的初始階段在90年代,當年我們搞了一個“908工程”,就是華晶,這是1995年;1996年又設計了一個“909工程”,也就是上海的華虹。經過二十來年的發展,我們在半導體領域還是有了長足的進步。

去年,我們從半導體的設計,從半導體的產業鏈分五塊:材料、裝備、設計、製造、封裝跟測試。設計、製造。講到封裝跟測試,去年我們總規模是5410億,大概佔了全球總規模4300億美元的18.9%,差不多1/5。

那麼從技術水平來說,我們設計的主流水平是20納米,當然現在杭州的叫做迦南科技(9.330, 0.06, 0.65%)已經開發了7納米關於超算的芯片,並且已經批量生產,代工是臺灣的臺機電。華為可能在未來一個月之內投產,它的工藝也是7個納米。我們製造工藝,基本上是主流工藝是28納米。如果作為比較的話,全球最先進的代工的工廠在臺灣,它是7納米,英特爾已經在實驗室完成了3納米。

雖然我們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橫向比,我們還處在全球半導體的中間地位。2008年,我們每年進口芯片都超過石油。當年我就問商務部副部長,“我們進口的芯片是不是超過石油?”他也不清楚,後來我自己去查,2006年的石油進口比芯片稍微多一點。但是從2008年開始,連續10年中國都是芯片第一大宗的進口商品。2008年進口了1354億塊,花了1295億美元。到了去年進口了3770億塊,花了2601億美元。從金額來說,相當於原油進口金額的1.6倍。今年上半年增加得更快,所以美國想要卡死我們是很不容易的。今年上半年進口1670億塊,花的錢是1367億,增長35.2%。為什麼?就是中國可能是這個芯片的最大需求市場,我們大概佔了需求市場的50%,我們自給的只有10%。

我這裡倒想說明一下,去年進口的3770億塊芯片,大概2/3自己用。還有兩種情況,出口附進口,主要是為了避關稅,就是海關的增值稅。第二是海外的半導體的封裝,是芯片進來,我們封裝之後再出去。

為什麼中國是最大的市場?我們去年生產了19.2億部的手機,佔全球總量75%;生產了3.1億臺電腦,佔了全球總量的95%;還生產了1.7億臺彩電,佔了全球總量的60%。大家知道,手機裡面至少有射頻芯片、機待芯片和存儲芯片。計算機主要是CPU。彩電裡面一個主芯片我們一直做不了。這大概就是我們整個產業的基本狀況。縱向比,我們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橫向比,特別是按照我們的需求來看,我們還是有很多的瓶頸。這是我講的第一個事情。因為今天的主題是中國芯與產業全球化。所以中國芯我已經講完了。

第二個要講全球化。這個產業,雖然美國商務部千方百計的抑制我們,這個是抑制不了的。我講一下半導體的背景。

半導體從一開始就是全球不同國家、不同企業共同努力,或者說是集成的結果,不是哪一個國家,哪一個地區。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半導體裡面的所需要的光科技、光散科學機、晶圓、切割設備,以及離子鑄熱劑,這是半導體裡面的主要的設備,最早是我們美籍華人開發的。

第二個從產業鏈來講,我們從材料、裝備、製造、設計、封裝測試,我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把這五個產業鏈的主節點都能包括下來。

第三個從生態鏈的角度來講,可能會牽扯到資金、能源、材料,以及製造過程,最後還得有需求方。我有時候在想,你卡死我們,如果你不賣給中國,你賣給誰?它沒有地方可去。所以從生態鏈的角度來講,可能更是一個全球化的問題。

第四個是半導體的器件大概有幾百種,我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是全部能做的。所以這個產業必須要全球化才有出路、才有前景。

第五個特點是行業技術進步非常快。90年代的時候,我們基本上還停留在微米的水平,到2000年以後我們就開始進入納米的水平。當年的工藝還到不了20納米,現在實驗室裡已經解決了3納米的問題。技術進步快就牽扯到一個,你必須持續的高強度的投資,這可能不是哪一家企業單獨能解決的,必須要靠多個領域、多個方面的合作才行。

所以,從上面這五個特徵來看,這個行業一定需要全球化。

中國半導體為什麼落後?我這裡順便講,我覺得主要是四個不足:

第一是基礎不足,起步較晚,90年代才開始,而且集中於製造這一塊。

第二個是投入不足。這幾年我們已經募集的集成電路基金號稱國家大基金,一共1387億人民幣,現在投的是66個項目,每個項目平均不到20億。我跟他們基金公司高管們講,你這麼天女散花一樣是做不成大事的。

第三個是人才不足。我們目前半導體從業人員30萬,按照目前來看,我們到2025年半導體這個行業大概還需要繼續增加50萬人才(我這裡講的是量)。如果從這兒來說,我們特別缺乏能夠從事頂層設計的技術帶頭人。從目前來看,除了專業的研發人才以外,我們可能更缺的是跨界的人才。

第四個我覺得是創新不足,受體制機制的影響,中國人的浮躁心態一直沒有解決。我可以坦白說一句,沒有十年努力我們可能走不到全球半導體行業的前列。

最後我想關於這個產業,未來應該怎麼做提這麼幾條建議。

一是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初期必須由政府來主導,但是到了目前階段,制定規劃,確立戰略,科學佈局,制定政策可能非常重要。

二是我建議中國的半導體行業,把主要的集中點放在兩塊,一塊做實際,一塊做製造。因為材料跟裝備我們跟人家的差距太大了。這樣既可以帶動產業鏈的前端,也可以帶動產業鏈的後端。

三是產業加快提高集中度。當前集成電路的產業投資主體分散,管理主體也非常分散,這對產業發展非常不利。

四是是創新驅動,要靜下心來,這個特別重要。之前有一個新聞標題變成“一箇中興倒下去,千萬家中興站起來”,有這個必要去說嗎?你做的也就是超算領域的專用芯片而已。

五是建議政府要管理,但不能管理過度。管理一過度就管死,框框增多,政策多門,一定導致效率低下。

六是充分發揚企業家精神。按照我的理解,企業家精神就是開放;第二個很重要,自由;第三個是競爭;第四個是寬容。中國沒有建立寬容機制,這可能是我們研究開發的大敵。愛迪生髮明燈泡做了一千多次的實驗才成功,一個重大的項目怎麼可能一兩年裡面成功呢?所以我們堅決克服急功近利,短期行為,機會主義的做法。

其實我老是覺得為什麼全世界的優秀人才都集中到美國,美國人就五條:第一是開放,第二是自由,第三是競爭,第四寬容,第五是法制。

最後一個,既然我們這個半導體產業是全球發展的產業,所以我們半導體領域的企業必須高度重視這個領域的國際合作。我們正在考慮,通過“一帶一路”這個平臺建立起高技術產業的國際合作體系。

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