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青春期》打著魂斗羅,勾起太多流年回憶

《我們的青春期》打著魂鬥羅,勾起太多流年回憶

偶然間被朋友安利了一部網劇《我們的青春期》,看過評論後起初是很排斥的,因為播出消息剛出,便被認定為了抄襲《請回答1988》,但連追幾集以後,完全拋棄之前的徘徊,並非抄襲,劇中更多則是專屬70、80後的集體記憶,細膩而又頗為精緻再現當代特點,不失為一部佳作。

該劇開端的懷舊風格,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請回答1988》,這點不可否認,但試問譬如同齡人回憶之下的童年生活,往往不盡相同,難道這也要被稱為抄襲嘛?僅僅只憑藉這一點而直接一棒打死,並不客觀公正。更何況《我們的青春期》無論從劇情亦或是人物設定上,都於《請回答1988》完全不同。舉個栗子,如陳大民放棄“鐵飯碗”而選擇了下海經商的設定,更為貼合在90年代人們的生活,隨著時代進步,人們思維方式也漸而轉變,不再限於傳統“鐵飯碗”,同樣也契合了當時中國國情。

在追這部劇的同時,彷彿再次回到那個孩童、青春的歲月,青澀懵懂。腦海中滿滿盡是一張張畫面的浮現,與班上同學一起置辦黑板報,小夥伴受到欺負第一個站出來打抱不平,又或是考試拿到好成績跑回家向父母一番炫耀,等等場面歷歷在目,一段最美的回憶,一段回不去的過去,難能可貴劇中將這些小細節的東西都極為細膩展現,讓人十足代入感。

《我們的青春期》打著魂鬥羅,勾起太多流年回憶

估計多數人幼時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好好讀書,將來才會有出息”,無論學習還是生活上,被父母嘮叨畫面,記憶猶新。同樣也許會攀比同班上某位同學擁有新款文具盒,體育課上想要雙新球鞋,但在並不富裕的家境中,父母總會叨叨幾句,正如劇中的母親,拮据的生活供養兩個孩子讀書,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或是一次的不懂事,又或是該年齡段的需求,母親的又開始了嘮叨,甚至有些讓人厭煩,看到這不自覺想起往事那段被嘮叨的歲月,現在想來其實更多是父母苦口婆心的愛與期望,不得不說劇中完美抓住了母親最為傳神的點,讓人回味無窮!

《我們的青春期》打著魂鬥羅,勾起太多流年回憶

當然劇中對於一個家庭的塑造,同樣極為感染,引起共鳴。依稀記得那個年代家家戶戶大概都有兩到三個孩子,每天熙熙攘攘趣味多多。在女主高小敏的一家中,整天互掐又互相照顧的兩個孩子,被母親教育完又得到父親的關懷安慰,一家人吵吵鬧鬧,但總是有一股特殊的感情在裡面,時而勾起諸多矛盾,又在無形之中化解開來,這份感情正是來自於家庭,或者委屈,或許氣憤,但總是讓人滿懷深情的想起,實為觸動人心。

《我們的青春期》打著魂鬥羅,勾起太多流年回憶

《我的青春期》勾起了太多往事回憶,劇中找到了曾經的影子,讓人心酸或是淚下,滿滿溫情。該劇從懷舊角度入手,再現了90年代的生活點滴,故事對於青春校園、家庭生活都細膩描繪,巧妙抓住觀眾的心,引發共鳴,一度讓人陷入深深的回憶之中,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