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股南京新百遭凍結 袁亞非的「三胞系」深陷資金危局

持股南京新百遭凍結 袁亞非的“三胞系”深陷資金危局

因控股公司流動性問題,南京新百漸失往日光彩

中房報記者 苗野 北京報道

在被曝出5580萬元資管計劃違約之後,三胞集團的這波流動性風險最終轉到了旗下A股公司南京新百身上。

近日,南京新百(600682.SH)公告稱,控股股東三胞集團所持有的3.04億股、佔公司總股本27.32%的股份,被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和安徽省蕪湖市中級人民法院輪候凍結,凍結期限為三年。

當日,南京新百收於13.65元,跌幅2.99%。今日收於12.04元。

除了所持南京新百股份被凍結外,三胞集團諸多核心資產也已被質押,其中最為優質的宏圖高科股權質押率達98.76%、所持華泰證券股份質押率亦在90%左右;南京新百股權質押率亦在97.43%。此外,三胞集團也已經將其100%持股的世鼎香港股權的100%盡數質押,且大量質押較容易的固定資產也已經進行質押。

據一位接近三胞集團的人士稱,因資金鍊緊張,三胞集團董事長袁亞非已將私人飛機出售。

為解決流動性偏緊問題,袁亞非提出了“100億元瘦身計劃”,三胞將做“減法”,專注健康產業,出售或清理現有資產,2018年年底將實現100億元資金回籠。

但是,面對銀行的力挺、政府的支持,三胞集團的百億瘦身計劃是否能發揮協同效應助其渡過難關還是未知數。

對於因南京新百問題而遭致股份凍結的情況,三胞集團稱,因涉及下屬企業經營業務情況,公司正在積極核查,爭取儘快解決問題,解除對本公司股份的凍結。

官網顯示,三胞集團旗下擁有宏圖高科、南京新百兩家A股上市公司,並持有華泰證券、江蘇銀行部分股權,總資產在2017年曾突破1300億元,卻因2014年起大舉併購進入新興產業領域,不僅給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債務,併購回來的標的盈利能力也被鉅額的財務費用侵蝕,難以得到釋放。

流動性風險襲來

持股南京新百遭凍結 袁亞非的“三胞系”深陷資金危局

南京新百8月14日走勢圖

這並不是三胞集團所持南京新百股份第一次被凍結。

早在7月末,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三胞集團所持南京新百、宏圖高科股份進行凍結之時,高質押風險的序幕便已拉開。

南京新百及宏圖高科7月31日的公告顯示,該次股份凍結緣起於三胞集團與浙商金匯信託2017年11月開展的一筆融資業務。儘管截至目前該融資貸款尚未達到約定的還款期限,但浙商金匯或出於審慎考慮,先行向法院提出了財產保全的申請。

三胞集團官網也披露了更多有關該次股份凍結的細節。此案牽涉的融資貸款將分筆發放,首筆貸款將於今年11月到期,最遲一筆也將於明年3月到期。

三胞集團表示,目前,公司正在與浙金信託積極協商處理股份凍結及相關事項,爭取儘快解除對公司所持有的宏圖高科和南京新百股份的凍結。

這意味著上述財產查封措施可能並不涉及實質性違約,而是更多地受累於三胞集團此前曝出的流動性危機影響。

7月23日,因公司債券價格出現大幅波動,三胞集團申請“12三胞債”、“16三胞02”和“16三胞05”等債券自開市起停牌。

圍繞三胞集團的債券違約傳言漸次傳出。

7月20日,中國債券信息網官網消息,和合資管公佈的一份文件顯示,其於2016年12月發行的一筆5580萬元,最終投於三胞集團持有的股權收益權的資管計劃,原應於2018年7月13日完成清算分配,但三胞集團並未在約定時間內償清全部回購價款,僅支付期間利息約213萬元。

儘管三胞集團已經承諾於2018年7月31日歸還回購價款的20%;於2018年8月31日歸還回購價款的30%;於2018年9月30日歸還回購價款的50%。但有關三胞集團是否出現流動性危機的猜測愈演愈烈,並迅速傳導至與之相關的各方。

7月25日,評級機構中誠信國際公告,將三胞集團主體及債項評級從AA下調至AA-,並將公司主體及債項信用等級列入信用評級觀察名單。緊接著浙商金匯也向法院提請財產保全,凍結了三胞集團所持有的宏圖高科、南京新百全部股權。

更令人惴惴不安的是三胞集團居高不下的股權質押率。除宏圖高科在關於大股東股權凍結事項的公告中所透露出的大股東股權質押率高達98.76%外,三胞集團持有南京新百股份3.04億股,佔總股本27.32%,但累計質押總股數達2.96億股,佔其所持公司股份總數的97.43%。

某房企高管表示,股權質押率過高的最大風險就是股價暴跌令質押股票市值急劇下降,進而被平倉。而大股東質押率過高還面臨控股權易主的危險,公司盈利狀況可能持續惡化。

“南京新百股價在6月下旬遭遇閃崩,連續經歷幾個跌停板後,股價跌幅70%。股價上漲往往意味著風險積聚,股價大幅下挫有可能是風險在釋放,三胞集團所持股份凍結後股權將避免強制平倉。”北京某證券公司債券交易市場部負責人分析道。

從“買買買”走向“賣賣賣”

持股南京新百遭凍結 袁亞非的“三胞系”深陷資金危局

三胞集團董事長袁亞非

三胞集團與南京新百結緣於2011 年 5 月。

當年,三胞集團從金鷹商貿手中接盤,成為新百大股東,對公司進行了大幅改造,並開始向南京之外擴張。 2012 年收購蕪湖新百實現並表,南京中心主樓租賃和房地產業務大幅增長,南京新百營收規模當年就達到 28.5 億元。

到 2014 年,南京新百在三胞集團主導下斥資 16 億元收購英國弗萊德百貨(HOF),同年又斥資 9.6 億元從三胞集團手中接過興寧實業、瑞和物業兩塊資產,公司百貨業體量迅速膨脹,營收從 2013 年的 33.53 億元暴增至 78.25 億元。

2016年,南京新百更是一口氣併購了5家公司。僅2016年和2017年,南京新百及其旗下公司發佈的併購,耗資額已高達120億元。

這一系列動作都出自“資本狂人”袁亞非之手。據悉,很多併購都是由三胞集團舉債出手,而後以發行股份方式注入上市公司體系。

前述某房企高管表示,如此做法既能夠將大量財務費用留在母公司三胞集團,不會蠶食上市公司利潤、支撐股價,又能夠以資產折股,保證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可謂一舉多得。但如此鉅額的併購投入,整個“三胞系”的債務槓桿也在不斷攀升,從債務結構來看,三胞集團有著較大的短期償債壓力。

2018年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三胞集團財務費用達4.18億元,歸屬淨利潤僅0.75億元;銀行借款餘額236.31億元,其中110億元為短期借款。

除此之外,根據2018年2月最新發布的《融資券說明書》,三胞集團已發行未償付債務本息共計 82億元,其中的 31億元將於2018年底前陸續到期。

顯然,三胞集團的資金鍊不算寬鬆。

6月25日,三胞集團與工商銀行南京分行、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中國銀行南京分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紫金農商行在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6家銀行同意以合計160億的授信規模支持三胞集團轉型發展,服務實體經濟。

7月4日下午,江蘇省金融辦、南京市政府會同金融監管部門共同召開“三胞集團聯合授信機制工作推進會”。南京銀行與中信銀行南京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三胞集團當前遇到的流動性問題是外界環境與集團槓桿擴張過於激進所致,但企業自身經營還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會上,袁亞非首次提到了“100億瘦身計劃”,即對目前集團現有資產進行重新安排。比如可能會將具有164年曆史的英國百貨商店House of Frase的部分股份出售給香港的上市公司,南京新百僅保留30%股份,僅此一項就至少可減少30億的負債;同時,還將清理現有控股的幾家上市公司的股份以及其他資產,到年底將實現100億回籠資金。

很快8月10日,三胞集團便甩賣英國百貨公司福萊莎(House of Fraser Group)全部股權,英超紐卡老闆0.9億英鎊接盤。

三胞集團一位高管稱,南京新百近年來聚焦生物醫療健康產業,這次切割商業板塊資產福萊莎百貨,對公司業績的影響是陣痛,鑑於南京新百健康資產業績表現亮眼,此次利空出盡後公司後期的業績將更加穩健。

在福萊莎百貨之前,三胞集團已經在著手處置其他不良資產。

美國當地時間8月2日,作為三胞集團零售產業板塊成員的Brookstone,向美國當地法院遞交了對Brookstone美國業務的破產申請,試圖重組資產結構。

公開財務數據顯示,切割零售業板塊後,大健康業務將成為南京新百今後的絕對主業。

自此,三胞集團從“買買買”走向了“賣賣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