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軍交戰前夕,主帥卻偷偷溜走,他說:敵人必定投降,後果真應驗

唐朝作為中國古代最為繁華的一個朝代,卻在“安史之亂”後大傷元氣,逐漸走上了下坡路。不過雖然國家的風光不再,但是能人卻並不會因此而消亡。在“安史之亂”中,安祿山以及部將史思明反叛朝廷,併發起了叛亂。

兩軍交戰前夕,主帥卻偷偷溜走,他說:敵人必定投降,後果真應驗

在郭子儀的推薦下,李光弼走上了他的軍事生涯,此後,李光弼接連打了多場勝仗,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爭中立下了赫赫功勞,因此,還被封為天下兵馬副元帥、朔方節度使。“安史之亂”平定後,李光弼更是因為戰功被推為“中興第一”,獲賜鐵券。

一個驍勇善戰之人,並且能夠打下許多勝仗的人,除了自身的武力極佳之外,必定也是一個懂得軍事謀略之人,李光弼自然也不例外。此人在國家危難之時,被臨時任命為軍隊的副元帥前去平定戰亂,當時李光弼軍隊是處於下風的,無法抵抗敵軍攻打洛陽的腳步。此時的李光弼權衡再三後,決定先在自己的大本營河陽坐看敵軍的戰況。

兩軍交戰前夕,主帥卻偷偷溜走,他說:敵人必定投降,後果真應驗

等到叛軍攻下洛陽之後,第一個目標便是攻打河陽,並且準備殺死李光弼。李光弼早就知道這一天一定會到來,於是他便心生一計。他下令自己的軍隊留在城中不許輕舉妄動,而自己則帶著一小部分兵力逃跑了。更為奇特的是,李光弼逃跑之時,還吩咐督軍一定要頂住,不要輕易投降,對方不久之後便會投降。話剛說不久,李光弼就騎上馬走了,而督軍卻有點聽不懂,為何對方會投降。督軍甚至以為李光弼是一個膽小鬼,丟下重擔就跑了。就這樣,在兩軍交戰之時,作為主帥的李光弼逃命跑了,留下了一城面面相窺的士兵。

兩軍交戰前夕,主帥卻偷偷溜走,他說:敵人必定投降,後果真應驗

李光弼逃跑的消息傳到了史思明的耳中,他馬上派遣自己的手下李日越帶著500名騎兵去抓捕此人,並威脅他,如果沒有抓到李光弼就不用回來了。李日越十分無奈,只能帶領手下來到李光弼駐守的地方。此時的李日越才知道對方手中有1000的兵力,倘若兩軍交戰的話,必定沒有任何的勝算,當時倘若自己逃回去的話,史思明一定不會放過自己。無奈之下,李日越選擇了投降。李光弼見此十分高興,不僅沒有鄙夷李日越,反而上報朝廷請命將其封為右金吾大將軍。

兩軍交戰前夕,主帥卻偷偷溜走,他說:敵人必定投降,後果真應驗

這個消息很快便傳了出去,高廷暉知道後心中便有點不平衡了,自己能力勝於李日越,現在的地位反而不如他了,於是在權衡再三之下也率領軍隊前來投降。

就這樣,李光弼不費一兵一卒,便讓史思明失去了兩名大將,軍力不勝以往,河陽之危也解除了。兩方軍隊就這樣對峙了一年多,最終,史思明連戰馬都被李光弼騙走了,只能倉皇落敗。

兩軍交戰前夕,主帥卻偷偷溜走,他說:敵人必定投降,後果真應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