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系統走過十周年,專業視頻之路還能走多遠?

十年前的2008年8月5日,奧林巴斯和松下聯合推出M4/3(Micro Four Thirds、MFT )微型4/3系統,以小型輕量為特點獨闢蹊徑地開創了一條和35mm全畫幅數碼單反不同的相機路線。

M4/3系統走過十週年,專業視頻之路還能走多遠?

由於M4/3系統取消了單反的反光鏡系統而且極大的縮短了法蘭距,也可以算作是無反微單的鼻祖。

M4/3系統走過十週年,專業視頻之路還能走多遠?

奧林巴斯最先發布了M4/3的概念機,但第一臺正式發佈的M4/3相機是松下的G1。

M4/3系統走過十週年,專業視頻之路還能走多遠?

M4/3系統採用了比APS-C還要小的傳感器尺寸,而且鏡頭卡口比上一代4/3系統還減少了6mm,這使得小巧輕量成為M4/3系統最大的優勢。

M4/3系統走過十週年,專業視頻之路還能走多遠?

除了機身和鏡頭能比傳統單反小很多之外,防抖技術也在小巧的系統中能更容易發揮優勢。奧林巴斯的機身防抖和松下的鏡頭光學防抖都是早期M4/3系統的看家本領,經過多代進化目前依然處於領先水平,這個防抖功能極大的提高了手持拍照和視頻拍攝的適用範圍。

M4/3系統走過十週年,專業視頻之路還能走多遠?

在大家關注的視頻性能方面,處理果凍效應也是M4/3系統的“強項”。但這個優勢並非M4/3的CMOS有什麼特別設計,而在於小尺寸和低像素數的傳感器在讀取像素信息方面的先天速度優勢。

M4/3系統走過十週年,專業視頻之路還能走多遠?

“小”是M4/3系統的優勢,但也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該系統的發展。M4/3的鏡頭卡口尺寸限制使得該系統無法像索尼E卡口一樣從APS-C向更大的全畫幅挺進,而且在CMOS技術沒有質的突破之前,M4/3的傳感器也難以向更高的像素數突破。10年前的相機產業環境和現在相比發生了巨大變化,雖然無反微單已然快要成為中高端主流,但手機影像技術也在以更快的速度發展,高像素和多鏡頭技術使得5、6千元的影像手機突破了低端相機的防線,正在加速侵蝕入門級無反微單的市場。

M4/3系統走過十週年,專業視頻之路還能走多遠?

上有全畫幅微單,下有高端手機,M4/3系統正在面臨比過去十年都更加嚴峻的市場環境。雖然沒有直接的市場數據,但是根據權威媒體日本經濟新聞做出的2018年可換鏡頭市場份額預測我們可以大概有個估算。以佳能、尼康和索尼為主的三大非M4/3系統的可換鏡頭廠家佔據了超過87.3%的市場份額,而且是在以往的基礎上增加了6.2%。這增加的市場份額來自哪裡大家可以自行腦補一下。

M4/3系統走過十週年,專業視頻之路還能走多遠?

M4/3系統在過去的十年高舉開放的大旗,曾經匯聚了大量的主機廠商,除了核心的奧林巴斯和松下之外,BMD和國內DJI、Z-CAM、小蟻都是M4/3系統的成員企業。

M4/3系統走過十週年,專業視頻之路還能走多遠?

奧林巴斯有著悠久的膠片相機歷史,所以其M4/3相機Pen系列和OM-D系列一直以來以拍照功能為主,而且輔以復古的設計吸粉不少。

M4/3系統走過十週年,專業視頻之路還能走多遠?

松下則憑藉在傳統廣電領域的積累給其M4/3相機尤其是GH系列注入強大的視頻基因,422、10比特都是GH5、GH5S在視頻相機領域獨具特色的看家本領。

M4/3系統走過十週年,專業視頻之路還能走多遠?

擴展閱讀:

除了相機,松下在早期的可換鏡頭攝影機領域也採用M4/3卡口,發佈了AG-AF100。只不過,AF100沒有繼續發展,松下同類型的攝影機EVA1後來改用了EF卡口。

M4/3系統走過十週年,專業視頻之路還能走多遠?

BMD也曾是M4/3系統的重要支持者,早期的BMD攝影機和第一代口袋機都支持M4/3卡口,不過在BMD經過多代探索,機身幾經重大改變之後,現在的URSA系列(Mini、Mini Pro)改以支持EF卡口為主。

M4/3系統走過十週年,專業視頻之路還能走多遠?

M4/3系統走過十週年,專業視頻之路還能走多遠?

國產相機品牌小蟻曾經直接殺入M4/3微單相機“紅海”,儘管採取較低的價格,但似乎沒有產生什麼動靜。

M4/3系統走過十週年,專業視頻之路還能走多遠?

以運動相機起家並以360相機享譽海外的Z-CAM也是M4/3體系的重要力量,Z-CAM今年避開民用市場發佈了2000美金的E2,主打性能是同價位領先的4K/120P,專業市場表現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M4/3系統走過十週年,專業視頻之路還能走多遠?

擴展閱讀:

M4/3系統十年間經歷起起落落,特殊的規格曾經使其獨樹一幟,但在目前追求高像素和高感的相機發展趨勢面前,M4/3系統又顯得有點力不從心。視頻拍攝對相機的技術需求有著和照片不一樣的特點,視頻語言同理,這給部分廠家主打視頻的M4/3系統相對較大的緩衝空間,除了GH5S之外,M4/3的專業視頻之路還能走多遠?

本文由影像麥客原創,圖片來自網絡。歡迎在文後留言吐槽,加入各種專業影像創作與技術交流群、如需獲取文中原始資源用於學習可私信影像麥客。

M4/3系統走過十週年,專業視頻之路還能走多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