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小爐,案頭大雅

明式小爐,案頭大雅

作為文房清供,無論燃一支線香、小盤香,還是埋炭品香,這隻小爐皆可勝任;作為席間雅玩,即便陳設一隅,也會是您書房茶室最雅緻的點綴,增添幾分清趣。

明式小爐,案頭大雅

香,始終縈繞於中國人的精神層面,

祭祀,禮儀,供養,修行……

無一不與香有關。

千百年來,古人藉由香,

通天地,入妙境。

香能生靈,亦可生幽。

唐宋以降,

文人雅士便將香事引入書齋茶席,

一爐香,一壺茶,一幅畫,一枝花,

待青煙微緲,案頭可為亭臺,

斗室即是幽谷,素雅至極。

明式小爐,案頭大雅

古代文人情懷與情趣,

時常伴隨於嫋嫋香靄,

無論琴茶,

焚香都是收斂心性的必備程序。

香事之樂不僅僅在嗅覺享受,

古雅的焚香器具同樣耐人賞玩,

可悅目,更可清心。

明式小爐,案頭大雅

就像這隻「金錢錦紋爐」,

雖體積玲瓏,香氣氤氳足以盈室;

掌心大小,靜置席間一隅,

卻可令滿屋生幽。

如同案上古書,

開則縱橫千秋,合則收納心懷。

一望而知,小器傳承古制。

源自明式,品相工整,

氣場內斂而有風骨。

明式小爐,案頭大雅

明爐講究袖珍,單手把玩最好,

大了就顯得笨拙,趣味不足。

如果需要雙手,就是手捧爐了,

不入雅“玩”範疇。

我們都知道,制爐越小越難。

小到這種級別,拿捏的不是尺寸,

而是用心和耐心,

直到掐至器型與神韻呼應,

才能算成了。

明式小爐,案頭大雅

實際上,

這隻擬古小爐既是文房清供,

也是席間雅玩。

從開始打樣到最終成器,

差不多縮了一圈,

幾乎每一個細節都經歷了反覆琢磨修改。

器高約5公分,口徑約7公分,

剛好可單手輕鬆一握,

女生也不會覺得過大過重,

即便埋炭品香,

傳爐也會十分稱手。

明式小爐,案頭大雅

細節設計同樣沿襲古制,

併兼備把玩需求。

古人焚香丸,

會盡量減少煙氣,

使得香味低迴悠長,

所以口沿內側為小唇口,

既不妨礙賞玩,

又起到收斂香氣的功效。

平直唇口外口沿、

器腹下部有一圈出筋,

這兩處在增加韻味的同時,

也為單手持爐提供了完美著力點,

把玩不滑手。

明式小爐,案頭大雅

小爐厚度也是經過考量的,

在陳設穩當的基礎上,

手感配重最佳,

薄了焚香傳爐會易燙手,

厚了墜手明顯,不易把玩。

三足大小和高度也很有講究,

要考慮到外形美觀、放置穩定、

持握防滑、把玩手感等角度。

要把這些小細節都兼顧到、拿捏好,

做的時候就會很費功夫。

可不做到完美,

怎麼過得了自己這關呢?

明式小爐,案頭大雅

器型圓滿,

紋飾自然要加倍用心。

過目無數,兜兜轉轉,

回到明式「金錢錦紋」,

錢紋和錦紋常見,

這款出自永樂的紋樣,卻並非尋常。

最有名的是被譽為「中國之大古董」的

報恩塔青花地磚,就是這類紋飾。

不過美物從來都是難得,

將大器紋飾移植到小件上,

相當不易。

明式小爐,案頭大雅

尤其連續紋飾最不藏拙,

半點不規矩,都很明顯。

而要整器畫片保持精細如一,

耗時可想而知,

只能慢工出細活,

最終成品僅十餘隻。

這隻爐也是我們燒製的首款小爐,

頗具收藏意義和價值,

喜歡的玩家請儘早與銷售商聯繫,

切莫錯過。

明式小爐,案頭大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