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庭「綁架」的婚姻,南北兩地卻如此不同看法

我所說的“不怕離婚的人更能擁有幸福”,並不是指“只有離婚才能擁有幸福”,更不是指“沒離過婚的人都不幸福”。

概念的確定非常重要,這能使我們更加平心靜氣地交流。

被家庭“綁架”的婚姻,南北兩地卻如此不同看法

1

我不知道為什麼,特別是在北方,離過婚的人似乎總是對自己的婚姻諱莫如深,半掩半遮,似乎很見不得人似的,而且大多數人似乎總是對離過婚的人有一種隱隱的歧視甚至是鄙視。

有一次,我在一家理髮店裡理髮,給我理髮的老闆大約和我差不多年紀,我說起了我感覺還不錯的另幾家理髮店,然而當我說到附近的一家理髮店時,那老闆一臉不屑地說:“那家呀,手藝我就不清楚了。”然後壓低嗓門,就像是透露什麼驚天秘密似的說:“那人離過婚……”

她的口吻中滿是鄙夷。然而我完全體會不到她的鄙夷來自於哪裡。

離婚是法律賦予每個人的權利。如果一個人生活在一個不幸福的家庭裡,離婚應該是“最後的”也是“最好的”解決方式,這和人品沒有太大的關係,我覺得倒是與對婚姻和對生活的認知有些關係。

被家庭“綁架”的婚姻,南北兩地卻如此不同看法

2

我有個朋友,他從結婚第二年就和老婆分居了。平時家庭一切開支都是AA制,甚至就連管孩子作業也是輪流,夫妻雙方是各種不和諧,雙方對彼此甚至彼此的家人都是滿腹怨言,各種的勾心鬥角,但他們雙方不會意識到通過反思與改變來做出一些有益的努力,更不會意識到這種生活可以通過離婚來擺脫。

這兩口子,有一顛倒是非常一致的:婚姻可以無期限的不幸,但家庭一定要保住。

到現在,孩子都20來歲了,男方和女方都在外面有過無數個“異性朋友”。短則幾個月,長則三五年。外面的“斷貨間歇期”就回歸家庭,兩人相互間誰都知道誰的事,但誰也不責問誰。

有一次小聚,談到生活,這大哥又誇誇其談地說起了自己的心得:“婚姻呀,就是要包容,否則一個家庭就支撐不下去。”

這話聽著好像沒毛病,但從他的嘴裡說出來,我就特別想笑。

這是典型的“被家庭綁架的婚姻”。其實這種觀念在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有太多太多人,受多少委屈都可以,夫妻有多麼不合都可以,只要家庭能保住就行了……

我這大哥夫婦倆還算是好的,至少兩人境遇相當,夫妻倆誰也沒閒著,誰也指責不了誰,誰也沒覺得憋屈,但還有很多人,特別是女性,一邊要恪守自己的“婦道”,維護自己的形象,一邊要承受男人的“人在心不在”或者“人和心都不在”的委屈,而目的只有一個——保住家庭。

這種所謂的“保住家庭”,在我的理解中,不叫“保住家庭”,而叫“不敢離婚”。

不敢面對離婚後的生活方式的改變,不敢面對離婚後必須要面對的困境,不敢承擔離婚後被人指指點點的處境,不敢成為別人口中的“離過婚的人”……

因為有太多的不敢,所以借“保住家庭”的美名來消耗自己或消耗雙方甚至是犧牲孩子。事實上,孩子根本不會感恩和慶幸你們的貌合神離,你以為你保住了家庭,其實你只是套住了自己。

被家庭“綁架”的婚姻,南北兩地卻如此不同看法

3

我接著要說“不怕離婚”的人。

請留意我的用詞,我說的是“不怕離婚”,而不是指“必須離婚”。

不怕離婚的人,大多能擁有相對比較獨立的事業或至少能養活自己的收入。一個女人如果能做到經濟獨立,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最大的魅力與自信,所以這樣的人一般來說,不會特別害怕離婚,而一個人如果不害怕離婚,就會形成更強大的魅力,這種魅力對於配偶來說是無限的。

“不怕離婚”的女人,就相當於一個“不怕沒人買”的商品。人們最不願意錯過,最不願意放手,最不敢輕易還價的,就是“不怕沒人買”的商品。

男人對女人,或者女人對男人,都是一樣。

不怕沒人要的女人,在男人面前更有價值;

不怕沒人要的男人,在女人面前也更有尊嚴。

當然,獨立自信的女人在婚姻裡比較容易形成魅力,但這種魅力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鞏固婚姻與愛情,有時候,魅力同樣無法吸引一個變心的男人。當然,反過來說也是一樣,一個男人自信與魅力,有時候也會無法吸引或無法長期吸引一個女人的心。

面對一個已經變了心的人,你除了反思與改變,更需要有“不怕離婚”的勇氣;

面對一個無法給你幸福的人,你除了反思與改變,更需要有“不怕離婚”的勇氣;

面對一個已經徹底讓你死了心的人,你除了反思與改變,一樣也需要有“不怕離婚”的勇氣。

在一個倍受煎熬的家庭裡,在一個你天天獨自落淚還要保持微笑去上班的家庭裡,離婚,未必能當即就讓你獲得幸福,但至少可以讓你當即告別痛苦,而另一段真正的幸福,或許就從這一場對痛苦的告別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